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47

第47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详解(3)

《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此知识点是刑法学中的重要考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切莫混淆。

6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刑法》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罪刑相当原则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选项C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选项D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此知识点是刑法学中的重要考点,考生应该重点掌握。

6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与排除犯罪的事由等相关内容。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防卫过当,都是指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利益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遭受到不法侵害,这是重要的要件。而甲虽扬言要报复乙,但并未实施,乙却先下手,将甲打成重伤,因此乙在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乙的行为构成了故意犯罪。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选项A、B、C错误。此知识点是刑法中的重要考点,常常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应该结合记忆,重点掌握。

6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律体系中各个部门法的基本含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选项C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选项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此知识点属于常规记忆型考点,考生应对基本概念予以准确识记。

6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所享有的各种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权;知情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权;公平交易权;因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权;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权;对商品或服务的监督权。本题题意明显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犯。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错误。此知识点是经济法中的常规考点,比较琐碎,考生应该准确识记。

6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即调节经济运行,完善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平衡和协调。效率公平原则,即经济法坚持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的原则,用法律的形式使公平和效率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以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持续发展原则,即经济法必须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为错误答案。此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属于常规记忆型考点,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准确识记。

6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等。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适当和公正。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为错误答案。此知识点是行政法中的重要考点,考生应该重点掌握。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之花产生于现实的土壤,理想中包含着转化为现实的因素,因此,选项A正确。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因此,选项B错误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选项C正确。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的含义”。

共产主义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主义还是一种在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下的现实运动,其目的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理想。因此,选项ABCD都是正确答案。

3.【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与逆境之间的关系”。

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无法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仅不会把人打倒和打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司马迁所说的那些人都是在逆境中奋进,最终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因此,选项BD是正确答案。

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信念的实现”。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历史长河的奔腾,必然潜伏着难以预测的漩涡和逆流,必然会经历难以计数的迂回和曲折。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必定会闪烁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因此,选项ABCD都是正确答案。

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因此,选项ACD是正确答案。

6.【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为坚贞刚毅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选项ACD是正确答案。

7.【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主要任务是解决好国内问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故选项B不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因此,选项ACD是正确答案。

8.【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四个选项均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但只有载人航天精神和北京奧运精神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表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D。

9.【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观的概念”。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所以,选项A正确;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所以,选项D正确;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是哲学研究的范畴。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10.【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因此,选项ACD是正确答案。

1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才能真正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因此,选项ABC是正确答案。

12.【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的判断”。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人生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来决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也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摆脱自我”。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进而他也在奉献中提升了自我,也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因此,选项CD是正确答案。

1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的评价原则”。

掌握科学的人生价值评价方法必须要坚持:能力大小和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14.【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要有社会条件,而且也要有个人条件,这主要包括: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身条件出发,因为每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条件是不同的;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人的主观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选项A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1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道德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是有主、客观条件的。主观条件就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当人类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存在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得以产生。其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时候道德才会产生,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道德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各种风俗习惯,直到人类文明时代开始,道德才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劳动是道德产生的第一个前提,而不是语言。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1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躬行实践的方法就是指我们在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时候要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完善道德品质,将在课堂上、书本上所学习到的道德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理论的真正意义所在,使自己的所知和所行相符合,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因此,选项ABC正确。

17.【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道德发展”。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但是,道德发展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选项BCD是正确答案。

18.【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应该予以否定的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我们应该坚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看法,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精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D。

19.【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

选项A、B、C、D都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所以,选项AC正确。

20.【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的内容”。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此,选项ABC为正确答案。

2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