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44

第44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详解(4)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完整的土地纲领;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本题是一个跨章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的内容。回答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掌握基本的史实。二要掌握基本的理论。通过史实的比较,分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原因。

3.【参考答案】

(1)1851—1864年,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起义;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2)新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原因:①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派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

②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3)结局: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由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也没有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不管是使用改良的方法还是使用革命的手段,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都是行不通的。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探索。

本题是一个跨章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回答此题需要注意:一要掌握重大的史实;二要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阶级的探索历程,关键是领会这些探索失败的原因。

4.【参考答案】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

(2)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本题是一个跨章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第四章的内容。回答此题需要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比较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

5.【参考答案】

(1)1922年7月中共“二大”。

(2)“革命”指的是发生在1925—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国民党与共产党开展的合作是第一次合作。最终结果:国民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3)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中共二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大革命的失败。

此题是把理论和史实结合起来命题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史实包括:中共二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国民大革命。把中共二大与国民大革命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目的是,让考生通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一样要遇到曲折。另外,考生还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即“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6.【参考答案】

(1)《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2)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3)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土地革命实践中,党逐渐形成了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和方针政策。第(1)问,针对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较为容易。第(2)问和第(3)问,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比较相关材料。第(4)问是对上述三问的总结,关键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懂得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有利于团结大多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答题技巧上,主要还是解决理论如何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就是知识点如何与材料有机结合的问题,这在平时练习中要多加注意。

7.【参考答案】

(1)由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2)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两个基本的原理:一是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二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依据。

8.【参考答案】

(1)材料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材料2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

(2)这一政策是在日本全面侵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其次,制定这一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再次,这一政策虽具有改良性和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广大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它联合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再现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不同时期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

9.【参考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主要是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说明观点,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整体的把握。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考生务必注意除了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外,还要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10.【参考答案】

(1)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施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变化以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1)问要抓住“变化”,回答出民主党派主张变化的趋势;第(2)问分析变化的原因时,要从民主党派、国民党、共产党这三种势力的政策,以及当时的形势发展来进行阐述。

11.【参考答案】

(1)①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④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2)内容: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作用:开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

(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

回答第(1)问需要注意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判断的说法不同。回答第(2)问需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虽然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但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第(3)问需要注意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两个字不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