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03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的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5.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D.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通过下列因素而实现的有()

A.市场竞争B.供求变化

C.价格变动D.宏观调控

7.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

A.资源配置B.刺激改进技术

C.优胜劣汰D.等价交换

8.尊重和运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A.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B.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

C.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企业竞争力

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

9.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情况,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10.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D.所有权的性质决定所有制的性质

11.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所有制是()

A.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B.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

C.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完全占有劳动的关系。

D.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

13.剩余价值量取决于()

A.不变资本量B.可变资本量

C.剩余价值率D.资本有机构成

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A.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B.都体现了一种剥削关系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D.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15.资本积累的过程是()

A.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过程B.资本有机构成降低的过程

C.社会财富日益积累在少数人的过程D.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的过程

16.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7.资本积累的规律表现为()

A.财富与贫困的两极积累B.产业后备军的不断减少

C.相对过剩人口的日益增多D.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1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B.单个资本增大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利润率下降

19.资本周转理论重点阐明的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殖B.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

C.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D.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20.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影响来自于()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各自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各自比例

21.产业资本循环是一个()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购买、生产、销售三阶段的统一

C.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统一

D.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

22.服装厂的布料属于()

A.生产资本B.不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23.生产价格一旦形成,那么()

A.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B.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额

C.生产价格否定了价值规律

D.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2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D.自由、平等、博爱

25.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的权力包括()

A.立法权B.管理权

C.行政权D.司法权

26.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私有制原则B.“主权在民”原则

C.人权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

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D.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完全脱离了商品的价值

B.垄断价格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垄断价格只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的具体体现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0.经济全球化表现为()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D.企业经营全球化

3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D.资本主义国家为推进世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3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的主要表现是()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C.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D.对别国形成依赖

33.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

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C.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D.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

3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5.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A.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C.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D.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挑战

3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指()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D.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37.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38.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的时期包括()

A.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9.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B.由这些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决定的

C.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D.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4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是因为()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析题

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每小题1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采取封沙造林、飞播造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防沙治沙策略,根据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研究防沙治沙新模式,大力发展生物治沙、滴灌技术治沙。在这场“黄绿”之战中,随着一批批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实施,漫漫黄沙在新疆大地肆虐的气焰逐年走低,片片绿洲又出现在沙漠之中。

如今,新疆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加大特色沙产业的开发,大量种植红柳、梭梭、大芸等沙生植物和中草药,开发沙区旅游,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这场“黄绿”之战,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

(2)这一事件对我们处理类似的问题有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入川时对关羽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哪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孔明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关羽的“分兵拒之”观点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3)孔明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谋略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

河北一直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棉产区。在过去,河北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内陆省份,大力发展农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河北的经济发展却明显落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河北是一个内陆省份,它和沿海省份几乎不沾边。其实,河北有400多公里的海岸线,整个渤海湾几乎都被河北占有。多年来形成的内陆心态和陈旧观念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河北没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沿海的优势去谋求发展。

最近,河北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大力转换脑筋,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口号,这既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方针,也完全符合河北的实际,是保证河北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新举措。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认识论原理回答:

(1)河北对自身由内陆省份向沿海省份的定位转变体现了哪些认识论原理?

(2)河北在自身发展中的“换脑筋”对我们的工作有何启示?

4.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