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25

第2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详解(5)

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这一部分剩余价值,就叫做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所以各个资本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而改进技术的直接原因在于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追逐绝对剩余价值是与技术不变或技术发展缓慢相适应的,故选项A错误;相对剩余价值是新技术被普及的结果,故选项B错误;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竞争的结果,故选项D错误。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超额剩余价值。此知识点1999年(文)单选题第5题、2002年(文)单选题第6题考查过。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年剩余价值的计算公式是M=m′·v·n′,故M=100%×40×6=240(万)。年剩余价值率M′=m′·n=600%。故选项A为正确选项。选项B、C、D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率。此知识点2006年单选题第5题考查过。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

在本题中,商品价值是140万元,不变资本是60万元,可变资本是40万元,根据公式w=c+v+m,可知140万元-(60万元+40万元)=40万元,即剩余价值为40万元;又根据公式m′=m/v,故m′=40万元/40万元,即剩余价值率为100%,故选项B为正确选项,选项A、C、D则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率。此知识点2006年单选题第5题考查过。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此,要认清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分清劳动力和劳动,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选项A、B、D都是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此知识点2000年(理)单选题第6题考查过。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利润的概念。

生产成本形成后,剩余价值不再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生产成本的产物,并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资本家看来,那些未曾耗费的资本虽然不构成生产成本,但作为物质要素同样参加了生产过程,因而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当资本家不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而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此知识点1999年(文)辨析题第31题、2000年(文)单选题第5题、2007年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问题。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使各个部门之间原本不一致的利润率趋向一致,从而形成平均利润率。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故选项B为正确选项。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分别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这一知识点2004年多选题第19题考查过;“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一知识点1999年(文)辨析题第31题、2002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1题、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考查过。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过剩。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

资本主义法制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在一起的。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故选项A、B、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不会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垄断利润的实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由于剩余价值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转化为垄断利润的特殊形式,从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就表现为垄断利润规律,垄断利润规律就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故选项B为正确选项。选项A只是平均利润;选项C只是超额利润;选项D为利润,均与题意不符,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垄断利润。此知识点近五年来未考查过,但属于重要知识点,不排除考试的可能性,考生应多加注意。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资本的概念。

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发展的资本,资本主义垄断就是金融资本的垄断,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故选项D为正确选项。选项A是银行资本的概念;选项B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选项C是银行的贷款业务,都不符合题意,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的知识点近五年来没有考查过。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而是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全面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故选项A为正确选项。选项B加强剥削和自由资本主义没有区别;消除经济危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目标,促使社会经济增长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诸多作用中的一个作用。故选项B、C、D均属于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此知识点2003年辨析题第32题考查过。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

国际垄断形式过去主要是国际卡特尔,现在主要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是垄断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是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式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垄断组织,故选项D为正确选项。选项A、B、C都与题意不符,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此知识点2006年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正如马克思所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对于以前的剥削制度的更替是如此,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更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的途径。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最为典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

2.【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D。

3.【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在于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到新产品中去,故选项AC为正确选项。选项B指的是抽象劳动;选项D是错误观点,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此知识点2000年(文)单选题第4题、2000年(理)单选题第4题、2002年(理)单选题第4题考查过。

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简单商品经济条件的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为条件的,这两个条件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两重性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都是根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也都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映,故选项ABCD都是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此知识点2002年(文)单选题第4题考查过。

5.【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部门劳动率的提高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影响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量,但会使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同时使单位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减少,据此可知,选项BCD为正确选项,选项A为错误选项。

本题的知识点近五年来没有考查过,但属于重要知识点,不排除考试的可能性,考生应多加注意。

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机制。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实现的。市场机制具体是通过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三个机制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由于竞争而使供求产生变化,而供求变化,又导致价格发生变化。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才能表现出来,故选项ABC为正确选项。选项D宏观调控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与本题题意不符,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此知识点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2002年(文)辨析题第32题考查过。

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故选项ABC为正确选项。选项D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本题题意不符,故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此知识点2006年分析题第35题、2001年(理)材料题第36题考查过。

8.【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点:一是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也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选项A体现资源配置作用,选项B体现改进技术,选项C既体现资源配置,又体现优胜劣汰,选项D既体现公平与效率,又体现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基本要求,故选项ABCD均为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此知识点2006年分析题第35题、2001年(理)材料题第36题考查过。

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