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17

第17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

【材料2】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摘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公共生活的特征。

(2)结合材料1,分析公共生活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2,分析材料1涉及到公共生活道德的哪一项准则?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分析材料2的重要意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2】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材料3】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

【材料4】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爱国主义精神在庆祝活动筹备和举办期间得到了空前的高扬。我们看到,从受阅部队的训练到游行方阵的演练,从安全保障到交通疏导,从志愿服务到社区服务,各个方面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统筹协调、团结合作,不怕艰苦、连续奋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这是爱国热情和精神力量的有力迸发。与此同时,在国庆盛典期间,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天山脚下到世界各个角落,从现实世界到网络世界,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力量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聚集和释放。其中,中国互联网吹响爱国主义“号角”,3亿万网民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就是一例。“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人民更加富裕安康”……国庆盛典期间,一条条手机短信,一条条网上留言,寄托着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祝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可见,爱国不仅成为国庆盛典的主旋律,而且更是13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家国情怀。

热爱自己的祖国,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不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请回答:

(1)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有哪些?

(2)联系宪法的规定阐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成为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正在念初三的赵莉莉今年15岁,她用积攒下的压岁钱给自己购买了一部手机,但其家长认为孩子还未成年,购买手机的行为也没有经过家长同意,因此赵莉莉的母亲将销售商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货款并赔偿经济损失。6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未成年人购买手机买卖合同无效,被告返还原告货款1200元。

赵莉莉的母亲在法庭上称,孩子是在没有经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在被告北京静超时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处购买了一部价值1200元的手机,后因该手机主板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使用。因此要求法院认定原、被告所形成的买卖合同无效,被告返还货款并赔偿经济损失。

而被告静超时代公司则认为,作为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同时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并无过错,而且当原告的家长提出手机有质量问题后,该公司立即告知其应按“三包”规定到专业维修部门维修。但该手机在维修时发现“维修标贴”已被撕掉,即在维修前有自行对手机进行拆装的情况,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判决原、被告间的买卖合同无效;原告将其所购手机返还被告,被告返还原告货款人民币1200元,并赔偿原告工商查询费人民币10元。

——摘自中国法院网讯

【材料2】金某、杨某二人原同在云台大岛养殖场从事水产养殖,2000年5月至9月间杨某多次从金某处购买鱼饲料,在支付部分款项之后,余款10068元一直未付,在金某的多次催要下,杨某出具了欠条一份,双方口头约定于2000年底付清。到期后,杨某以饲料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给付余款,金某多次向其催要,但杨某不但不给付货款,还多次在公众场所对金某进行辱骂并四处散播关于金某的谣言,在周围的群众中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金某于今年1月份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开庭审理后认为,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对付款期限为2000年底的口头约定均予认可,杨某到期不履行,金某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已受到侵害。因此,若无特殊原因,金某应至迟于2002年底起诉,而金某于今年年初才向法院提起诉讼,且未提供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相应证据,显属超过诉讼时效,丧失了公力救济权,法院遂依法判决驳回金某的诉讼请求。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涉及的是哪个部门法?请阐述理由。

(2)请结合诉讼时效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点,简要分析材料2中法院判决驳回金某诉讼请求的原因。

(3)材料2中杨某多次在公共场所对金某进行辱骂并四处散播谣言的行为破坏了良好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知识点,谈一下你对杨某行为的认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被告人:朱佳杰,男,22岁,原系吉林省九台县第四中学补习生。1987年7月20日被逮捕。

被告人朱佳杰因泄露国家机密一案,由吉林省九台县人民检察院向九台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九台县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公开审理,查明:

被告人朱佳杰于1987年以前,3次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均因成绩差而未被录取。1987年6月24日凌晨3时左右,朱佳杰翻墙跳入九台县第十二中学印刷厂院内,用铁钳子撬开印刷车间西侧5个窗户上的铁丝网,撬下窗户玻璃,盗走1987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生物、数学、政治试题印刷版7块。朱佳杰将这些印刷版拿回家中后,企图复印未逞。后在其兄的规劝下,朱佳杰即将4块印刷版扔回印刷厂院内,其余3块,一块被朱佳杰砸碎,另外两块则被其丢失在第十二中学的仓库附近,后被公安机关找到收回。6月25日晚,朱佳杰在其兄陪同下到吉林省公安厅投案自首。

被告人朱佳杰上述犯罪事实,有勘验笔录、指纹鉴定结论、作案工具、证人证言证实,朱佳杰亦供认不讳。

九台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朱佳杰在屡次高考未中的情况下,为达到升学目的,竟无视国法,产生了盗窃高考试卷之念,由于其实施了盗窃高考试题印刷版的行为,致使九台县考区的考生只得改换了第2套试题,考试时间也被迫延期,从而给广大考生造成了混乱,影响了高考成绩。朱佳杰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由于朱佳杰并没有泄露国家机密的动机,也没有实施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故不能对其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论处。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规定对盗窃高考试题印刷版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故依照刑法第七十九条关于“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量刑”的规定,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以盗窃公文罪类推定罪。朱佳杰在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依照刑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据此,1987年12月18日,九台县人民法院以盗窃公文罪,判处被告人朱佳杰有期徒刑六个月。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朱佳杰没有提出上诉。

【材料2】2006年审理的孔祥仁等82人不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一案中,孔祥仁等82人先是向浙江省环保厅,就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等问题,要求浙江省环保厅进行查处。浙江省环保厅按照信访程序交由温州市环保局调查处理后,未就处理情况答复孔祥仁等人。孔祥仁等人以浙江省环保厅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国家环保总局以孔祥仁等人的申请属于信访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为由,对孔祥仁等人的复议申请不予受理。

孔祥仁等人不服,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孔祥仁等人要求浙江省环保局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财产权,但现无证据证明浙江省环保局针对孔祥仁等人的《投诉书》作出过答复并已告知孔祥仁等人。因此,孔祥仁等人针对浙江省环保局的不作为行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国家环保局对孔祥仁等人的复议申请不予受理缺乏法律依据,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了国家环保局的不予受理决定。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涉及的分别是什么程序法?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有哪些?

(2)材料1和材料2中,法院的做法反映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维护。请结合材料,简要论述怎样维护法律的权威?

(3)材料1中朱佳杰盗窃国家重要机密一案,也反映出了社会中有些公民社会公德的缺失。请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知识点,谈一下社会主义公德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某市幼儿园保育员李某(女,30岁)于某日下午带领8名幼儿外出游玩。途中幼儿王某(女,3岁)失足坠入路旁粪池,李某见状只是向农民高声呼救,并不肯跳入粪池救人。约20分钟后,路过此地的农民张某听到呼救后赶来,对于李某身为教师却不救人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于是打了李某一棍,然后跳入粪池救人,但由于李某的延误,幼儿王某已被溺死,教师李某被打成重伤。后法院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但当地村民却对张某的行为纷纷叫好,认为张某打得好,是在伸张正义,法院的做法不对,并联名为张某求情,请求法院从轻处理。

【材料2】某日上午,农民甲与农民乙为地界争议发生争吵,进而发展成相互厮打,后被人拉开。农民乙感到在刚才的厮打中,自己吃了亏,折了面子,遂回家拿出一把剔骨刀要砍杀农民甲。甲见状赶忙逃走并躲了起来,直到傍晚,才回到村中,不想乙还是持刀追了过来。眼看乙就要追上来了,甲急忙从路边的村民丙手中夺过锄头朝乙头上打去,乙当即倒地身亡。

【材料3】某日深夜,男青年杨某尾随下夜班的青年女工王某至无人处,拦住王某,拔出尖刀,逼迫王某交出财物。王某开始假装顺从,乘杨某思想稍有放松,忙于清点财物之际,从他身上拔出尖刀,将杨某刺成轻伤,顺利将其财物取回。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中,农民张某棒打教师李某的行为,农民甲用锄头击打乙的行为以及王某刺伤杨某的行为都是正当防卫吗?请简要阐述理由。

(2)材料1中农民张某棍打老师的做法以及村民对张某行为“叫好”的做法是否正确?谈一下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本部分单选题得分率若没有达到75%以上,多选题得分率没有达到70%以上,说明你的基础知识还不扎实,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继续看有关考点解析辅导资料上的相关核心考点的阐述,并加强理解。如果你的选择题得分率低于60%,说明你本学科的复习花的时间不够,你要尽可能加大对此部分的复习和理解。

对于分析题,若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没有65%以上的接近或相似,说明你对有关核心原理的理解还不透彻;同时你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存在问题。你在最后复习阶段必须做质量较高的3~5套模拟题进一步加强分析题答题思路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