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执行重在到位
31312100000003

第3章 执行关键在到位(2)

※执行,更需要执行到位

为什么在企业管理或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却失败呢?为什么在以变化、速度与危机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许多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客户,采取同样的措施、同样的策略,业绩却如此不同呢?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中,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有的企业却由大变小、由强变弱呢?这其实都可以用缺乏执行力来概括。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的制度、同样的员工,因为执行力的强弱不同,使企业有了不同的命运。 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一家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员工翘盼日本企业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企业只派来了几个人,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企业派来的人员外,其他的没有任何改变——制度没变、原厂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有一个要求:把以前制定的标准和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同样的情况,一个把企业做破产了,一个把企业做大了,这种对比非常地鲜明。如果这家企业的员工自始至终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就不会破产,也不会被别人收购。

有人说“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正是那些不到位的工作行为,造就了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和名落孙山的平庸者,拉开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他在访问中去了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刺激很深,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是韩国工厂的1/6。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认为工厂设在中国与设在韩国相比生产效率居然只有其十分之一,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是在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好,还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内蒙古负责的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用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员工做事不到位吧。”

就是这种工作上的不到位,让韩国厂长发出了如此的感叹,让刘永行深有感触、彻夜难眠,并写专文强调:“不到位,是中国许多单位工作的‘病根子’。员工要更有竞争力,企业要更有竞争力,就必须在‘到位’两个字上下足功夫,否则很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的巨大差距。每个企业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的巨大差距。

要想弥补工作效率和结果上的差距,就需要改变人的意识和习惯——执行到位的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执行企业的战略,在每个环节和阶段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再认真一点、再严格一点、执行力再到位一点,那么我们会发现,企业中所谓的“救世主”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执行不到位的8种表现

作为一个企业,有无执行力,关键要看是否拥有具有执行力的人。一个组织的高效率需要有执行力的人来保证,而个人的执行力水准则是决定性的基本要素。一个完美的战略往往会毁在没有执行力的人手中。

执行不到位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工作态度问题。很多人无疑是很优秀的,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每天工作少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了落后的顽症。下面是8种随处可见的执行不到位的表现。

※坐而论道:说得到位,做得不到位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指的就是只会说,却不会去做,做不到位。在很多单位里,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很好,却总是做不到。当领导要他们拿出结果的时候,他们拿不出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底线给了所有企业一条重要的原理——结果原理,意思是每一个企业都是以结果为生存的,没有结果,所有的构想与策略都是在做无用功。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说不做,结果永远是零。

一天,老鼠大王组织召开了一个老鼠会议,紧急商讨怎样对付猫吃老鼠的问题。

老鼠们踊跃发言,出主意,提建议,会议开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时,一个号称最聪明的老鼠站起来说:“事实证明,猫的武功太高强,死打硬拼我们不是它的对手。对付它的唯一办法就是——防。”“怎么防呀?”大家提出反问。“给猫的脖子上系个铃铛。这样,猫一走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我们就躲进洞里,它就没有办法捉到我们了!”“好办法,好办法,真是个聪明的主意!”老鼠们欢呼雀跃起来。

老鼠大王听了这个办法以后,高兴得什么都忘了,当即宣布散会,举行大宴。可是,第二天酒醒以后,觉得不对。于是,又召开紧急会议,并宣布说:“给猫系铃铛这个方案我批准,现在开始落实。”“说干就干,真好真好!”群鼠仍然激动不已。

“那好,有谁愿意接受这个任务请主动报名吧!”

等了很久,会场里面一片寂静,没有回应。于是,老鼠大王命令道:“如果没有报名的,我就点名啦。小老鼠,你机灵,你去系铃。”老鼠大王指着一个小老鼠说。小老鼠一听,马上浑身抖作一团,战战兢兢地说:“回大王,我年轻,没有经验,最好找个经验丰富的吧!”

“那么,最有经验的要数鼠爷爷了,您去吧!”紧接着,老鼠大王又对一个爷爷辈的老鼠发出命令。

“哎呀呀,我这老眼昏花、腿脚不灵的怎么担当得了如此重任呢,还是找个身强体壮的吧!”鼠爷爷磕磕巴巴,几近哀求地说道。“那谁去呢?”于是,老鼠大王派出了那个出主意的最聪明的老鼠。这只老鼠“哧溜”一声离开了会场,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

老鼠大王一直到死,也没有实现给猫系铃铛的夙愿。

工作中的很多事情是这样,大部分停留在说的阶段,付诸行动的,寥寥无几。思想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布莱克说,“成功是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不管你有多么大的能力,不管你有多么美好的构想,不管你自认为多么有智慧,都不可能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只能从行动中获得,不可能通过坐而论道获得!

说得到位与做得到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其效果却截然不同。

工作中,别人看你是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不是看你“如何说”,而是看你“怎么做”。“说到”是指看表面,而“做到”是重行动、重结果,是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的执行。

在工厂的车间、办公室的墙壁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口号。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口号仅仅是一种表象,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喊口号”与“抓执行”作为做好工作的两个方面,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们应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要想开展好一项工作,完成好一项任务,应当说,“喊口号”与“抓执行”两者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一项新的工作开始,张贴一些口号标语,悬挂一些宣传横幅,提出一些希望要求,通过一些简明扼要、富有新意、提纲挈领式的“口号”的宣传发动、舆论引导,对于人们做好工作并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疑释惑、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作用。这样的宣传口号是必要的、正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有些人在安排部署工作时急于出成绩,或急于树形象,或好大喜功,往往只注重喊一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宣传”,发一些空洞无物的“指示”,而对于工作落实的具体方法、关键措施、意见建设,往往很少费心思、动脑筋、下精力。在“口号”上雷声大,在执行上雨点小,必然导致结果上的不尽人意,最终走向失败的结局。

执行永远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想要结果,首先要行动,唯有行动,才能成就你的梦想。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喊口号”与“抓执行”的辩证关系,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一些必要的口号与宣传是可以的,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喊口号、搞形式、做样子,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口号真正地执行下去。在执行上下硬功夫、真功夫、苦功夫,真正做到:身到,亲自做,立刻做;眼到,既看到成绩,又正视不足;心到,千方百计出好点子、好主意;力到,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

※投机取巧: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凡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了效率,牺牲过程,不能整天梦想着通过走捷径成大事,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耐得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你的工作做到位。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人不是把精力用在工作本身上,而是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少费力气、少花时间、少走弯路,更省力、省时、省事地完成任务。

执行是一个有一定顺序的、条理化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考察,执行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是从实践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再从抽象到具体形成决策以及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相互影响。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将执行的各个步骤工作截然分开。

小路、捷径,往往是最近的路、最短的路。不可否认,捷径总是充满着诱惑,外表总裹着一层“糖衣”,但基本上是美丽的陷阱,使人上当受骗,因为它会无形中助长投机取巧的功利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让人不肯或不屑努力,成天把心思花在旁门左道上,最终不免为捷径所误。现在抄小路、走捷径的人屡见不鲜,可往往没有走多远,就已经碰了壁。

章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工作一步一步赢得了老板的信赖。现在,老板非常赏识他。不仅把他提拔为销售部经理,工资也给他涨了两倍,还专门给他配了汽车。

升职后的一段时间里,章峰还是像以前一样忙碌,坚持将事情做到最好。没多久,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你怎么这样傻啊?”不断有人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老板的红人了,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傻”的话后,章峰变得“聪明”了。他学会了投机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和想方设法迎合老板。他不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放在揣摩老板的意图上。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比较重视,他就会用心做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多管,他就草草去做,甚至根本不做。

时间一长,老板发现了章峰的小聪明,于是在一次公司中高层管理会上直接免了他的职务。

正是“抄小路”、走捷径这种思想害苦了原本很有前途的章峰。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起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耍小聪明,觉得什么事情都有捷径可走。事实上,一个人越是希望走捷径,有时候就越难成功。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会大打折扣。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因为不会培养自己的品性,而意志无法坚定,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

当然了,“捷径”也是人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寻求更简洁的办法和更快速的一种途径,但在不具备一些基础和前提的情况下,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走“捷径”,也没有“捷径”可走,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出出色的成绩。

※心浮气躁:“坐不住”板凳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导致了职场中人许许多多的情绪问题。焦虑、欢喜、急躁、慌乱、失落、颓废、茫然、百无聊赖……交替划过人们敏感的内心。许多时候,人们在这种心境中变得无所适从。也许,这就是一种浮躁。

特别是那些刚进入公司工作的员工,更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坐不下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如果浮躁情绪持续酝酿,甚至那些工作了很长时间的员工,仍然心浮气躁,“坐不住”板凳,就表示他需要调整对工作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