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
31308700000018

第18章 负面情绪整理——你不知道的,却害你不浅(4)

小心负面情绪中毒

老板是一个脾气非常急也非常暴躁的人,他常常为了下属的一点点小失误、小过错就大发雷霆。不夸张地说,他如果有急事找你,你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听电话也会招来一顿臭骂。更有甚者,如果他今天早上跟老婆吵架了,出门的时候心情不好,那么就等着吧,哪怕没有人做错什么他也会找茬骂人的。可能对很多同事来说之所以留下来,很大的原因仅仅是这里的薪资还算高。在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里,所谓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说就是由老板一个人决定的。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个老板手下,大家几乎整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喜怒无常的老板突然爆发。而一旦哪件事情有差池,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是解决,而是赶快找个替罪羊转移老板的怒气,把怨气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晚春是公司的行政助理,记得有一次,她帮老板订餐。订的时候对方就说一个小时送到,现在是吃饭点,有什么办法呢?过了半个多小时,老板开始发怒了:“还没到?让不让我吃饭啦?”又过了10分钟,老板简直要吃人了。可是晚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过去催促,直到将近一个小时的时候,午餐终于送到了。那时候晚春也已经情绪失控了,她气急败坏地把可怜的送餐员训了一顿……其实这关送餐员什么事呢?

职场中,老板是影响工作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老板的坏脾气、坏情绪会让每个人都不高兴,给员工带来过大的压力。如果不加控制,上司的负面情绪会肆无忌惮地传染到下属身上,无形中加剧了下属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而且你想防止或者改变上司坏的工作习惯、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作为下属简直是根本不可能的,那就只好调适自我了。

首先是要认识到老板的脾气也好,情绪表达方式也罢,是他个人的一种行为,代表的是他个人的品格,与下属无关。也就是第四章中提到的老板发飙,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你完全可以这样想:“你生气你的,我不生气。”他只不过是在用很别致的一种方法展示他的个人素质。

一旦像晚春一样处在了情绪风暴中心,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保持自己的风度,避一下锋芒,然后去做些补救。当时晚春可以建议说先去附近便利店买点零食。老板已经发疯了,你不能再被他逼得情绪失控,这样只会越来越乱。你如果能保持平和,冷静处理,没准有那么一丝丝可能老板会感受到你冷静的力量的感染,这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糟糕的上行下效

去年,我们项目组负责了一个风险大,难度也很大的项目。经理在接手项目之时,就把所有问题的决定权都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里。他是个独断专行的人,我们提的建议,他完全听不进去。正是因为这样,项目运作过程中,经理还把好几个能力强、有主见的人排挤走了。接着自然就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出现。

出现问题了怎么办?经理还把责任都推到了我们这些手下的身上。“这个部分你是怎么搞的?这么多问题?这个礼拜之内给我解决好!”我当时就想发飙——运作过程不听我们的建议,出了问题又让手下背黑锅,还要收拾烂摊子!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以前也试过用吵架或者消极怠工来对抗,但是就算这样,也没办法阻止上司在高层那里把责任推卸到我头上。日子久了,我总结出来:不做不错,做多错多,简直就是为我们单位量身定做的一句话!

人际关系紧张、权威下降是上司推卸责任的直接后果,最严重的是团队的人心涣散,失去战斗力。从短期看,上司逃避责任,可以为自己在老板那里获得暂时的解脱,但从长期来看,会丧失下属们的信任,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上司是个能帮他们挡风遮雨的人。而多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领导着一支相互不信任、彼此推卸责任的团队,只会背离公司目标和个人目标越来越远。所以要相信,敬业、诚信、勇于承担责任这些品质是值得坚持的,也最终会让你的职场马拉松走得更远。职业地对待工作,对于自己分内的事,要做到无愧于心。

如果你已经受到上司推卸责任,让下属背黑锅恶习的严重影响,做事再也不积极,畏缩不前,个人的力量很难与大环境相抗衡,所以,如果公司环境真的和你的职业追求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而你个人更是深受其害,那就离开吧。

整理达人Tips:

《亮剑》里说有什么样的首长就有什么样的兵,首长的个性决定了他所带的兵的个性。这话在职场上同样适用……当心!你已经被上司的恶习给传染了!

智慧地处理别人的情绪

智慧应对同事的抱怨

职场是个大环境,也是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情绪。积极的情绪感染我们,让我们快乐阳光,奋勇向前;负面的情绪传染给人,可就不让人愉快了。长期与负面情绪打交道会削弱你的能量与乐观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工作。应该如何对待职场上传过来的负面情绪呢?

比如总是有人经常抱怨,作为同事的你该如何应对?是置之不理,独善其身?还是消极接受,受其影响?抑或是积极倾听给出建议?

听到抱怨,你不可能充耳不闻或让同事噤声,否则,你会伤害同事的自尊,很可能会被孤立。如果你并不赞同同事的抱怨,也可以试着巧妙地向更积极的话题转移。不要表现出太多的同情,如果你有能力,不妨积极地应对,帮抱怨者找到解决之道,或考虑一下是否有改善现状的方案。

有些抱怨或许恰当合理,而有些则是空穴来风。你还需要分辨这些不同类型的抱怨,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应对。

有的抱怨只是唠叨唠叨,翟敏所在的公司里有3名老员工总是抱怨连连,从工时延长到出差住的经济型酒店。她说:“我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当终于可以对别人直抒己见时,他们感觉好多了。”

有时当员工有了抱怨,与其说存在实际状况,不如说其实只是一种认知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抱怨者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若你热情周到地给他们提些建议和想法,问题通常会迎刃而解。当然,重要的是,给同事提意见时,你要清楚自己的底线,不要提供泛泛的职场上的建议或是长期的解决方案,相反,你所要做的就是指出一个他们可以追寻的积极的方向。

见微知著,智慧地处理他人负面的情绪模式

上述应对同事抱怨的案例,反映出我们是可以智慧地处理来自于外界的负面情绪的。掌握下面的模式,即可轻松地帮助别人摆脱负面情绪。不损害自己,帮人一把,也是功德一件。

首先是要肯定、接受对方的情绪状态,不挑战、不质疑、不否定、不批评,也不忽视。就是不管因为什么事使对方产生情绪,都假定该事对对方的很重要,因而对方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恰当的。这样就让有情绪当事人感觉找到知心人了,把你划为他一伙的,更容易取得信任,从而梳理情绪。我们可以说一些如下的话语去表示这份肯定:

“看到你这样悲伤,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可以告诉我吗?”

“我感受到你十分愤怒,可以与我分享是什么事吗?”

“你的表情告诉我,这件事对你的打击一定很大,告诉我你的感受,好吗?”

“看你的样子,现在很不开心吗?”

接下来是分享,分享就是分享对方的感受和事情的内容。其顺序一定是先分享感受,后分享事情内容。如果先让对方说出事情的内容而不先化解对方的情绪,对方很容易会越说情绪越高,使情况更难处理。

要诀是引导对方说出几句描述内心情绪的话,然后才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情绪存留在右脑里,经过描述,亦即是左脑里文字的处理,左右脑达到一致的联系,情绪便会慢慢消解。

如果对方响应上面“肯定”部分的话语,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人对错等,而不是先描述他的感受,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话把他带回到正确的方向:

“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现在告诉我你内心的感觉是怎样的。”

“哦,怪不得你有这样反应啦!你心里现在觉得怎样?”

对方越说出内心的感受,便越能与自己的感觉重新连结,因而认识和消解了自己的情绪。对方说过一番关于自己内心感受的话语后,我们观察出他的声调和表情渐转温和,便可以引导对方说出事情内容和对事情的看法了。

然后是设范,设范是设立正确行为的范畴,让对方明白怎样做才符合他最佳的利益,也即是我们一般说的应该和不应该怎样做了。

我们可以再用几句话去表示理解对方表现的情绪,然后指出一些对方不适当的行为,再说出不适当的理由,例如:

“我明白了,换作是我也会这样不开心,可是,你这么一言不发地走了,其他人无法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他们伤害了你,还会认为你没有礼貌呢!”

“嗯,明白了,是我也会很不高兴。只是你自己跟这么多同事都讲了,同事也没有帮到你,是不是?或许有爱传话的,传到老板那可能就变味了。不如先出色地完成这个小任务,老板的看法或许就改观了呢。”

最后是策划,找出更好的做法。其实实施这一步,要看对方有没有这样的意愿,如果对方很明白,就是控制不住这种负面情绪泛滥,这正是他迫切想要的;不是这种情况,也许还会招来人的反感,所以要慎行。

经过上述的肯定、分享和设范3个阶段,现在正是助他掌握这个道理的时候。对方已经知道了正确行为的范畴,接着我们可以去帮助他想出其他的处理方法,使得在将来类似情况出现时,他有更好的应付能力。我们可以说:

“如果重新来过,你能想到其他的处理方法吗?”

“下次有同样情况出现,你会怎样做得更好,使得效果更理想?”

整理达人Tips:

分享对方的感受和事情的内容,其顺序一定是先分享感受,后分享事情内容。如果先让对方说出事情的内容而不先化解对方的情绪,对方很容易会越说情绪越高,使情况更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