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31306600000003

第3章 农村教师仪表与行为漫谈(3)

目前,仍有一些老师在衣着上不太注意,存在着衣服的不整洁及胡乱搭配问题,这样邋遢不修边幅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坏的。对于这样的老师是应该积极加以说服并命其改善形象的。因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有与其身份相符的形象,这不仅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特级教师王企贤在从教五十多年中,始终保持服饰整齐、面容清洁,在对学生进行卫生检查时,总是先让学生检查自己。学生们在他带头示范下,个个都是卫生标兵。由此可知,教师应该从自身的仪表美做起,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

第六,教师的衣着要追求朴素大方而不宜太过艳丽。教师选择衣服的标准是在符合自身的民族、年龄、个性和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既美观又大方,并且与教学活动相得益彰。在服装款式方面要美观大方,但不能过于陈旧、或太过时髦。在衣服颜色和装饰上应尽量素净而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俏惹人。其原因在于,太过艳丽、花俏的衣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使学生过分关注老师本人而不是老师所讲的内容。例如一位刚毕业的老师来到农村任教,就是由于不能入乡随俗,打扮得太过艳丽而使当地百姓不满。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老师会把他们的孩子带坏。最终,这个老师只能调走了。因此,教师在着装时一定要把以上诸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不要因为自己个人的一些偏好而使正常的教学活动都不能进行。

教师是一个肩负着教书育人重要任务的职业,在着装上也要与这个职业的特点相符合,既要大方也要简洁、干练。男教师的衣服以正规的单排扣西装为最佳,或八字纹面料,配领带马甲等。女教师的服装则可以多样化一些,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春夏色彩可稍鲜艳一些。在服装的材质上,最好选用质地光滑的混纺,因为这样比较利于洗涤。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以健康、积极的生活风貌,给学生当好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2)举止要稳重大方

教师不仅要追求仪表的美,在举止上也要尽量作到成熟、稳重。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礼貌待人。教师在待人处事上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礼貌待人,这是老师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往往比那些粗野无理的老师更易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培养出品行比较好的学生。因为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中,经常会受到老师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礼貌待人,以自己的良好品行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典型。

第二,举止得体。教师在为人处事方面不仅要做到礼貌待人,在行为举止上也要得体,让自己内在的道德文化修养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那具有丰富内涵的美。所谓举止得体主要表现在:走路时要抬头挺胸,表现出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势,授课时要文雅大方,有学者风度,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笑,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要表现得较为谦和,不要与学生无聊嬉闹,显得粗俗不雅;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的习惯,不要乱抛纸屑、烟蒂、随地吐痰、践踏花草、把脚搁到桌凳上等等。因为一个举止适度、行为端庄的教师形象,更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并且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反之,一个行为轻佻不羁,松松散散的教师形象,则不仅会使学生憎恶,还会给学生一个坏的诱导。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较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3)待人要和蔼

待人和蔼是教师一项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它对教师有如下几个要求:

第一,待人接物要谦恭有礼、平易近人。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所以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待学生不仅要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态度,而且还有谦恭有礼,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受到尊重的。有些老师认为自己作为师长就是比学生高出一等,所以往往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也是态度冷淡且刻意保持距离,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反而会使学生对老师甚至是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此,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一定要表现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便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待人接物要有宽容豁达的胸襟。教师在面对学生时,一定要保持一种宽容豁达的态度,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和怒都尽量不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如果一个老师常常表现出大喜大悲的情绪,就会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太容易感情用事,不利于保持好老师的形象。因此,教师就应该以一种宽容豁达的心情看待万物,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情。当然,不仅对自己要持这种豁达的态度,而且对待学生也应该如此。大多数学生都还处于一种思想不太成熟的时期,他们往往会犯一些错误。老师要以乐观、开明的态度来看待这种错误,尽量以正面教育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总之,老师要对学生的一些小缺点和错误采取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通过积极的、正确的手段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最终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

(4)教态自然、从容典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举止优雅、从容,表现自然的教态往往能为老师的课堂增色不少。要怎样才能做到教态的自然、从容和典雅呢?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

第一,自然丰富的表情。表情是人类心情的一扇窗户,通过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表情来表达感情。在讲课时,要保持面部表情的庄重和亲切,目光要温和而慈祥,步态手势要稳健而有力,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当遇到问题时可轻轻皱眉,以表示思索;当学生答非所问、不专心听讲时,可以缓缓摇头,以表示不满;当学生回答令人满意时,点头表示赞同和鼓励;当学生回答不出来,出现冷场时,则示意学生安静,认真听讲。但是讲课时要注意行为不要过分夸张,保持一定的度。此外,教师还要努力改掉诸如讲课时搔首抓耳,与学生相处时勾肩搭背,翻书时用手指放在口中沾唾沫,站在讲台上不停地抠鼻子,玩粉笔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动作虽然小,但是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不庄重的感觉,使教师的形象大受影响。

第二,从容典雅的形象。教师要保持这种从容典雅的形象,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都能够从容地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一个让学生值得依赖和尊重的师长形象。要控制好情绪,即使在面对学生犯有严重错误时,也要保持好形象,不能破口大骂或拍桌子、摔东西,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坏的印象。此外,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状况如发现某同学开小差或故意捣乱时,也可以通过眼神意识法和多次暗示法来化解,这样不仅保证课堂不被打断而且也不损坏老师的形象。总之,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个从容典雅的教师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以上只是教态中比较重要的两方面,除了二者还有许多其他方面,这里不能一一举例。但是有一条是不变的:教态源于教师本身,是教师个人内心世界、职业理想、知识素养、业务能力的自然流露。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教师印象整饰意义何在

印象,是指其他人对你这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评价。因此。印象具有评定性。社会心理学家奥斯古特把印象的评定分为三个方面:①评价方面,好与坏;②力量方面,强与弱;③活动方面,主动与被动。其中“好与坏”的评价系统最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其他两方面的评定。

印象的形成是相互的,在你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他人也会对你产生一个印象,并且这种印象会影响你们双方之间的交往态度以及交往关系。因此,人们在交往中总是特意装扮自己,力争获得别人的一个好印象。这种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中叫“印象整饰”。印象整饰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譬如:我们在会客、访友、上班之前都要打扮打扮;有客人来访要先打扫一下屋子;对陌生人往往较熟悉的人要更有礼貌等等。这些都属于生活中的印象整饰。

在学校教育中,也存在这种印象整饰。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都会对对方产生印象。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学生对老师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会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学后的过程,甚至永久存在于学生的心灵中,以致融入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中。因此,教师的印象整饰就显得非常重要且意义重大。

(1)通过印象整饰,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赖。

情感信赖不仅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依赖感,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己的自尊心、求知欲等方面的认知与情感的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依据教师的外部形象来形成对一个老师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形象整饰来提升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印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度。如果一个老师装束得体,言谈高雅、姿态优美,必然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在教学中就能更好的配合老师的讲授。因此,教师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扬长避短,对自己的形象做一些恰到好处的整饰。

(2)教师可以通过印象整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俗语说得好“教师是美化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提升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美,评价美和创造美。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本身就要拥有一个美好的形象,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这种对美的追求传递给学生。一个拥有较高的审美标准的教师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其审美意识必然要比那些没有审美意识的老师所培养的孩子强很多。当然,这里的审美意识不仅是对外表的评价,更在于对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老师通过印象整饰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较好的审美标准,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大有益处的。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对自身的印象整饰,可以把那些平时自己没有做到的小细节做得更完美,使自身的内在道德品质充分在言行中体现出来,给学生一个内外均美的教师形象。

教师印象形成的三种模式

教师与学生最主要的接触是在教学活动中,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注重在这一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其教学效果就明显,反之则效果不佳。那么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着手,帮助老师弄清楚究竟如何做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学生对教师印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累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对老师的赞同值在决定印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值越大印象越好。例如,学生对一位教师的智慧、干练、幽默的赞同值依次为4,3,2;对另一位教师的智慧、干练、幽默、热心等品质的赞同值依次为4,3,2,1。两相比较,学生对谁的印象更好呢?属于“累加模式”型的学生会认为后者优于前者。其原因在于后者的赞同值总和是10(4+3+2+1=10),高于前者的9(4+3+2=9)。因此,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赞同值,值越大,印象也就越好。

(2)平均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比较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其印象好坏是由赞同值的平均数来决定的。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在平均模式下前者就优于后者了。因为前者的平均赞同值是3[(4+3+2)÷3=3],高于后者的2.5[(4+3+2+1)÷4=2.5]。所以,对于这一类学生要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哪怕只有一项是他特别欣赏的,他对你的印象也会很好。

(3)希望满足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是根据自身希望值来判断的并成正比。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就很难分出谁比谁更有优势了。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一个标准,有的学生可能倾向于智慧、干练,那他就会对前一位老师产生比较好的印象,而有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热心、幽默,那么他就会对后一位老师产生良好的印象。那么我们面对如此众多的需求,要如何来实现对他们这种需求的满足呢?毕竟人无完人。在面对这种学生时,我们就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尽量在各方面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综合的素质来打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