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31303700000019

第19章

有些人的工作总是如鱼得水,有条有理,而有些人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进程混乱不堪,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不会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所致。最没有效率的人往往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这是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之所以没有效率是因为先一塌糊涂了,才开始变得越来越忙的,俗话说,“心亡”则“忙”,就是这个道理。

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他们可先处理好最次要的事激励自己,最后再面对最重要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不经济的利用时间的方法。把它拖到最后来干,经过一天的工作,大都已疲惫不堪,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来考虑它,时间也不会很多,想把它做好很难。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内心深处有畏难情绪,回避最重要的工作。要克服这样的心理倾向,首先着手最重要工作,用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处理它,并把它办好。

还有一些人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用各种活动把一天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以致没有一点“机动时间”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又不得不放弃计划中的工作,来处理突发事件,而今日未完成的工作,就只好加进明日的工作表中。这些人的工作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如此给自己加压,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因此,应每天留些“机动时间”,即使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也可利用“机动时间”处理一些较次要的问题;或与同事或朋友联络一下感情;也可休息一会儿,考虑一天工作中的得失等。这样,就可紧张而又不失轻松地完成一天的工作,从容地面对明天的挑战!

农民常用驴子拉磨,虽说驴子也有脾气,但主人用块黑布蒙住了它的眼睛,驴就在直径不足两米的小天地里一圈一圈地走,主人不发话,它几乎不会停下来。有事可忙,固然是件好事,可如果只是埋头忙于你那一成不变的琐事,当心这些琐事就变成了蒙眼睛的黑布,也把你蒙成了拉磨的驴子。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无论你有多忙,都务必切记“让灵魂赶上你忙碌的脚步”。

【实用宝典】

要想轻松工作,就要按照事务的类型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大致来说,事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花多少时间,应视其类型而定。

(1)紧急而且重要的事务。包括与客户洽谈业务、未按时交货、设备出故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等。管理者对这类燃眉之急的事一般都不会马虎,必须花上整天的时间来处理,直到解决为止。

(2)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包括远景规划、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协调等。这类事务看起来一点都不急迫,可以从容地去做,但却是管理者要下苦功夫、花大精力去做的事,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如果不在这类事务上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者就是“不务正业”。

(3)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包括批阅日常文件、工作例会、接打电话等。这类事务也需要管理者赶快处理,但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

(4)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务。包括可不去的应酬、冗长而无主题的会议等。对于这类事务,管理者可先想一想:“这件事如果根本不去理会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答案是“什么事都不会发生”。那就应该立即停止做这些事。

习惯秘笈

在忙碌中把一件事做成时要问问自己:“下一次能否做得更好?”当别人给了你足够的肯定,你还要问问自己:“我的潜力是不是发挥到了最佳?”一定要养成忙而不乱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第五节珍惜时间,瞄准目标追逐梦想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诸如此类的描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脱口而出。对待时间的方式,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并且显示巨大的不同。我们的手中,握着的可能是失败的种子,也可能是成功的无限潜能,答案需要我们自己选择。随波逐流将一事无成,全力以赴便会前程锦绣,让瞬间创造永恒。我们瞄准目标追逐梦想,就从珍惜时间开始!

在实施人生规划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做更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是衡量一个人执行力的重要指标。抓紧时间的人,不但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还善于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提高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工作。

【精彩故事】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有人做了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醒来以后又继续工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他常常在每年的除夕写作、翻译、编辑一年中所写的文章。有一次,一个小偷溜进了鲁迅的家里,他想等鲁迅入睡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彻夜写作,小偷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偷了一件小东西悄悄溜走了。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为革命为人民的事情。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可他仍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妙语点评】

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鲁迅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效率,是值得学习的。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和时间赛跑,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切实做好人生规划中的每一件事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智慧感悟】

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善加管理,否则一事无成,讲究效率的人必须管理他的时间。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决策,决策事情的轻重缓急。讲究效率的基础,就是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然后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有的时间,最后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不要以为长时间耗在一件事情上,是你锲而不舍的体现。要知道,最爱甜食的女人,天天吃巧克力,也有腻的一天。一般来讲,集中精力处理一件事,最佳的时间幅度是一个半钟头。如果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充分掌握状况;相反,如果时间太长,则容易造成浪费,也会影响处理其他事务的效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一挤就有,而人在一天中的精力,就像大海的潮水,并非总是充沛的。所以,卓有成效的人必须摸清自己一天中的最佳工作时间。例如有的人是“早起鸟儿型”,有的却是猫头鹰型。一个人如果能够掌握自己的时间效能周期,就能实施个人弹性工时,有效运用。管理摸清自己的精力涨落规律后,在最佳的工作时间里,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而把一些较次要的事情放在其他时间处理。

对时间的控制不能一劳永逸,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总之,一切成功皆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上述管理时间的策略就是所有成功的秘诀所在。

【实用宝典】

不会管理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以下方法,可以提高你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利用率。

(1)目标明确。目标要具体、具有可实现性。

(2)将要做的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清先后顺序。如果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那么,应当享有优先权。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分配时间。

(3)将一天从早到晚要做的事情进行排列。

(4)要具有灵活性。一般来说,只将一半时间计划好,其余的一半应当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对各种打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

(5)遵循你的生物钟。你办事效率最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将优先办的事情放在最佳时间里。

(6)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把事情做好仅仅是有效率。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

(7)区分紧急事务与重要事务。紧急事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性的。给所有罗列出来的事情定一个完成期限。

(8)对所有没有意义的事情采用有意忽略的技巧。将罗列的事情中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删除掉。

(9)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办事效果。

(10)运用拖延策略。如果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可以将这件事情细分为若干很小的部分,只做其中一个小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最多花费15分钟时间去做。

习惯秘笈

是否能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问题不在于时间怎么没有了,而是在于时间为什么没有了。瞄准目标,追逐梦想,其实就是从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