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育人精华
31303000000016

第16章 青壮老年期养生(七)

19、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表现:起病大多很急,先有发热、怕冷、头身不适,食欲不振等;随即腹痛,多为粘液脓血便,每天可达几十次,腹痛明显,里急后重。一般1~2周症状可消退。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中转为慢性,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即称慢性痢疾,如遇饮食不节、受凉或疲劳,可引起急性发作。

食疗方法:

(1)马齿苋100克,煎汤加红糖适量冲服。

(2)红白茶豆花各100克,水煎代茶饮之。

药物疗法:

1、西药:对急性病人要进行彻底和合理治疗,以防止转为慢性。可选用“泻立停”2片,每天2次。或“痢特灵”0.1克,每天4次。

2、中药:中医分3种症型进行治疗。湿热型(相当于急性菌型):可服用“香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疫毒痢(相当于中毒性菌痢);可服用“黄连解毒丸”2丸,每日2次;如高热神昏服“安宫牛黄丸”1丸,温开水送服;心阳虚脱者,用“参附散”5~1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虚寒型(相当于慢性菌痢):可服“桂附理中丸”1丸,每天2次。

20、老年痴呆症

据统计,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3.5亿,不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敌人,老年痴呆也逐渐成为对老年人生活和健康、家庭幸福和谐带来很大负担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55岁以上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2.9%,我国已有400万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痴呆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症状表现为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思维障碍并可能合并有情绪及行为异常。老年痴呆有两种:即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

1、老年性痴呆:

症状表现:患者出现神志混乱,人格改变,行为异常,判断力下降,谈话找不出适合的词语表达,对一些指令无法执行等,可分为早、中、晚期,早期诊治即为主要。

防治方法:

2 加强日常护理,积极预防导致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

3 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应与子女一起生活,重视调护、理护理、安全护理等。

4 可口服抗衰益智散。

2、血管性痴呆:

症状表现及临床特点:

除具有神经病学检查的局部体征外,还有以下表现:

(1)近记忆力减退,如忘记家中常用物品放置,忘记熟人姓名,家中电话号码,煮饭忘记加水等等,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2)熟练技巧退化,工作力不从心,反复出现差错,甚至无法胜任自己日常本职工作。

(3)思维理解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能回答稍复杂的问题。

(4)计算力减退,无法自行购物算帐。

(5)情感和人格改变,表情淡薄、寡言少语或喜怒无常,很小事情却表现暴跳发怒。

(6)语言功能障碍。

(7)生活自理能力减退。

(8)定向力障碍,如迷路、不识家门等。

(9)起病较急,60岁以上的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病史。

防治措施:

2 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心理及安全护理。

3 预防治疗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

4 治疗原发病,如缺血、出血性中风。

5 预防脑血管病再发生。

6 改善脑功能。

⑥ 药物如抗聚集、降脂药、抗凝药、促智药等有较好的效果。

⑦ 食疗可常服些核桃仁、益智仁等。

十四、补益药与延寿的关系

1、什么叫补益药

补益药是中医治则中的一类。以上品药物调养整体的精、气、神。充实体内阴、阳、气、血、津液之不足。挽回或延缓某些脏器功能的衰退,祛病除邪。按通俗说法,就是应用毒副作用少的补益药品,滋养亏损,扶正培本。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补益药是以调理整体来防病、治病、健身、延寿的,这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这些药物通常以人参、黄芪之类为代表。它们的功能是维持机体生理内环境平衡,调节免疫功能,激发细胞、脏器生机,兴奋和壮实整体,达到延缓衰老、强身益寿的目的。这些作用往往是某一药物含有多种天然成份组合而产生。在因人施治时,还把几种药物的多种天然成份结合成复杂的具有多项调节作用的方剂。各种补益药的补益作用各有所长,有的药物在平时往往作为治病药物,但某些情况下则又可作补益药。它们的配伍会产生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奇妙特性。合理应用恰到好处可以有益无害。盲目滥用也可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红楼梦》中用人参杀人就能说明补益药的毒副作用。道理很简单,任何物质在体内过少、过多都必然使机体致病。

2、补益药有那些作用

补益药在人体抗衰老过程中,对于不同环节究竟起到那些作用?如何延缓衰老?现就它们之间的代表性机理阐述如下:

(1)、细胞传代。

人体是由许多不同细胞构成生命整体的。这些细胞传代主要由遗传决定。传代功能的如何,关系到人体的衰老和寿命,所以人胚胎细胞二倍体在体外培养具有有限的传代次数,首次对人类寿命的自限性做出了科学性论述和解释。后来又有人观察到某些药物能影响人胚胎细胞体外培养传代次数和质量,且有强弱差异。这一发现为研究补益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通过这一方法来测定药物的延寿作用。目前世界各地又进一步采用药物对动物生长过程的影响,来确定药物抗衰老效应。实验表明,人参、黄芪、蜂蜜等均有延长动物生命时限的功效。但各种药物的作用各不相同,而且一种药物的根、茎、叶的药理的药理作用也有强弱之别,甚至有的作用相反。能增加细胞传代次数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与促进动物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改变细胞有丝分裂及自由基代谢等机制有关。

(2)、调节免疫功能

正常机体免疫功能在正、反两个方面呈动态平衡。任何一方过强或过弱均可促使机体得病或衰老甚至死亡。人从胚龄6周左右开始形成 免疫器官—胸腺等,出生后免疫系统对个体的内外环境发挥免疫作用,约到1周岁左右人体免疫器官趋向成熟,至六、七岁达到完善,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大引起免疫器官例如胸腺等逐渐萎缩,到40岁以上免疫功渐衰。机体免疫力功能偏亢可产生胶原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反之,机体免疫水平低下也会导致得病和衰老,如恶性肿瘤、肺结核等。现代医学认为:补益药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是促进免疫功能、稳定疫水平及双向调节,即偏亢的得到纠正、偏低的相应提高免疫反应。像人参、党参、女贞子、菟丝子等都可以改善人体特异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提高中枢或外围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淋巴因子产生和抗体形成增多及抗体延长存在时限等,从而发挥防御自稳、免疫监视等作用,保障机体健康。补益药中肉桂、大枣、桂枝、川芎均具有抑制免疫应答,如淋巴细胞转代、抗体形成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体外实验证明,这些药物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脱氧核核酸合成来发挥其作用。某些药物如大枣不但能抑制抗体形成,还有抗变态反应的功效。

黄芪、当归、参三七、杜仲均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抑制偏亢的免疫反应,促进微弱免疫应答,扶持免疫正反平衡。药物因剂量及制剂不同,对免疫作用亦有差异。如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对体液免疫却有促进作用;反之对体液免疫有抑制效应的药物,对细胞免疫则有增强效应。有些药物,小剂量有免疫促进作用,大剂量却有抑制效果。对于这些药物如能因人制宜、使用得当,同样有益寿强身的作用。

(3)、改善机体代谢。

人体衰老意味着机体代谢水平下降,机体内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亚代谢产物增多蓄积,皮肤出现老年斑,心脏、肾等组织脂褐素含量增多,红细胞脆性提高。当归、维生素E能直接对抗过氧化作用,从而保护红细胞膜不受破坏。中草药漏芦能降低血清中过氧化脂水平,减少重要器官脂褐素等含量。人参能与体内活性极强的自由基结合,避免自由基对细胞损害。生姜含有过氧化物歧酶,经常食用有延年益寿效应。

核酸是细胞中信息高分子物质。它与生殖遗传、身体生长发育、防卫功能或物质代谢等有了着密切关系。核酸是合成各种蛋白质,亦无生命可言。核酸代谢障碍会产生错误蛋白,错误蛋白积累导致细胞不能繁殖,代谢停滞,加速老化,趋向死亡。人体核酸代谢紊乱程度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因此维持和纠正核酸代谢紊乱的药物能延年益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冬虫夏草有改善机体核酸代谢作用,麦冬则可调节核酸,组蛋白代谢,当组蛋白不足时便有抑制脱氧核酸合成的危险。

(4)、改善内脏机能。

进入老年期,脏器效能显著下降,表现为心泵功能降低,动脉硬化、血流阻力升高,肺活量减少,消化功能紊乱,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吸收调节功能下降和促进造血的功能衰退等。结果导致机体代谢失调,能量代应不足,生理内环境出现负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衷竭进程。在传统的延缓衰老药物中,有许多药物能改善机体内器官代谢和功能。例如,参三七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围阻力,提高心脏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有强心作用;补骨脂能增加平滑肌活力;蟾酥不仅能镇咳祛痰,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白术对消化道有双重调节作用;五味子能降低谷丙转氨酶(SGPT)还有许多类似人参的作用。这些药物均有助于有关脏器的康复,使有关系统的运转机能衰退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