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延年益寿七大黄金法则
31302600000114

第114章 我国古代心态养生

养生学家,历代皆有。既见于医家,亦见于文、史、哲诸学者中,可谓名贤辈出,养生传承几千年,形成诸多学派,异彩纷呈。

精神养生。主张以安静调养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静思始倡于老子、庄子,提出“清静无为”的学说。《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角度提出精神保养可以防病,并主张根据四时之气的特点来调养精神。

主张精神养生的学派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可抗衰延年。人的思虑、智、志、意、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1)动形养生:主张以运动形体来保养生命。《吕氏春秋》率先提倡动形养生,认为经常运动身体,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五禽戏”体操,作为人们练身强体的手段。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人要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

(2)调气养生:主张调养真气来延年益寿。《黄帝内经》提倡调摄真气以祛病延年。持此主张的学派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气充满全身,无处不到,具有祛邪防病的功效。气,贵在运行不息、升降有常。调节气机升降,维持其正常功能,足以强身健体。调养元气的方法包括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方面。通过调养其气,以达健康长寿。

(3)固精养生:主张通过固摄阴精,使之充盈内守,以达到养生。据载,最早提出固精思想的是管仲。《黄帝内经》亦十分重视精对生命的作用,认为精是人始主的基础,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体寿夭的关键,主张养生关键在于节欲保精。阴精贵在充盈固秘,则人体得养,精力旺盛,强健长寿。固精的前提是收心正心。因此,这一学派强调节情欲以防阴精妄耗,倡导晚婚、节欲、调七情等,以保养阴精,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