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31302300000015

第15章

提升学习力,把丰富的智慧转化为结果

学习力是企业、组织、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企业基业常青的制胜法宝,一个人成功改变命运的思维利器。学习的本质是成长与提高,是自我蜕变与更新。

工作中有这样三类人:第一类是肯学而善于学习的,这种人往往是单位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第二类是不肯学习的,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这种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第三类人肯学而不善于学,学习的方法有问题。一个人有无学习力其标志之一是如何更有效地去学习,如何将学习成果运用在工作当中,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工作。

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皇明太阳能的董事长黄鸣曾说:“不是读书无用,也不是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只是,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并且创造价值之后,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所以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

****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前夕,在亲戚的介绍下,他进入本市的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初来乍到,他也没有经验,只能在办公室做些杂活。有一天张总看他手头上没啥工作,便交给他一份资料,说:“帮我整理整理这些资料,实习期间完成就行了。到时给你个实习鉴定。”

****接过那摞资料翻了翻,二话没说,就在电脑上忙乎起来。三天以后,他把资料分析结果交给了张总。张总当时有点不大相信他这么快就完成了,仔细地看了看那些资料才确信,这份烦琐的资料被整理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张总暗暗地对这个学生有点刮目相看了。张总便想再试试他到底怎么样,于是,又陆续交给他几项任务,结果****项项居然都提前完成了。

实习结束后****回到了学校。当别人都在为找工作而忙着四处求职时,他实习过的那个单位人事部给他的系办公室打来电话,点名要跟他签约。

有人跟这张总说:“那么多重点大学的学生任你选,你为啥选择一个普通院校的,是不是他家有路子啊?”

张总很正经也很严肃地说:“这一点我可以完全肯定,他不是走后门进来的。这个小伙子确实是有能力,能做成事。这些工作烦琐,而且计算起来很复杂,容易出误差,以前那几个员工都是费时费力地自己下傻工夫,却不知道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活学活用,这个小伙子就很好,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减轻了部门工作量,节省了人手,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将准确度提升到百分之百。****将来是个好苗子!”

****能够获得一向要求苛刻的科研单位的青睐,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的能力。他的幸运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像****这样的人,就算他没在这家单位工作,在其他的单位,他也一样会发光。因为他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琦生化公司总经理郭正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着重提到了:“把握规律,学以致用。人才竞争最终体现为工作能力的竞争。有能力的员工才会被提拔。世界万物中都存在着自然规律,会学习的人,有学习意识的人就会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快速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并且能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企业永远为那些会学习、懂利用、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员工提供晋升空间。”

所以,你不要抱怨自己不幸运,机会太缺乏。如果你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你也会成为职场中的宠儿。

珍惜公司现有的学习资源

身处现代职场,我们要想做一个争先创优的好员工,就必须要善于学习,必须有条理、有计划地学习,也即周期性不间断地学习。而周期性不间断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利用好公司现有的学习资源。

有一家汽车修理公司,里面的职工大都是从乡村来的青年人,老板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嘱咐他们平时向资深的老技术工人多请教请教,但这些青年都把这话当作了耳旁风,平常大家一下班就在一起喝酒聊天。

一天,厂里新来了一个年轻人,衣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几天后大家都把他戏称为“傻子”。他之所以被叫作“傻子”,是因为他除了完成正常工作以外,还总是泡在几辆教练车里,东拆拆西动动,下班以后大家都出去玩乐放松放松了,他却无动于衷。

“干什么这么卖命啊,走,和兄弟们一起玩儿去。”一个伙计劝他说。

“傻子”只是笑笑,拒绝了伙计。时间过得很快,没几个月,“傻子”已经系统掌握了关于汽车维修的所有知识,能力大为提升,被提升为经理,薪水是那些“聪明”的小伙子的几倍。

“傻子”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利用现有资源学习汽车制造的其他知识,并周末自费参加外语学习班,每个月还去总部参加培训。

时间飞逝,又过了半年,“傻子”成为了总公司设计部门的主管,几年以后,“傻子”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总经理。

上面的“傻子”其实是最聪明的人,他懂得珍惜身边的资源。也非常珍惜公司的学习资源,最后终于给自己的人生迎来了一片新天地。

由此可见,珍惜职场现有资源,不断学习,对每个员工来说是多么必要。公司里除了老员工的传帮带和实践机会等身边的资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之外,公司的培训无疑是最珍贵的学习资源了。

现代的多数公司和企业制订了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的费用一般由公司和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通过努力争取成为公司和企业的培训对象,并且珍惜这难得的培训机会,将会使我们一步步走向高效,走向卓越。

我们想要珍惜公司的学习资源,就要了解公司的培训计划,如周期的长短、人员数量的多少、时间的安排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企业的培训对象需要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一切都掌握清楚之后,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要主动向领导提出申请,表达学习的渴望和积极进取的愿望。

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学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能忽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力决定竞争力,具备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学习能力,就等于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反之则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壳牌美国石油公司总裁卡洛说:“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我们应该经常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学会向他人请教,通过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会聚、知识的共享提升我们的能力,因为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最根本的竞争力。

松下幸之助先生可以说是日本企业界的一个神话。他早年家境贫寒,而且体弱多病,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然而,他是靠什么最终创下了现在赫赫有名的松下电器公司并成为日本首富的呢?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松下先生是一个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正因为勤于学习,才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松下先生曾经在一家电器商店当过学徒。同时在这家店里帮工的还有另外两个学徒,他们都是同时进入这家商店的。开始时,三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干同样的活,但是渐渐地三人就显现出了差别。

松下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电器方面的事情,这次到了这家电器商店工作,面对着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他感到了自己的无知。而他心里对学习的热望让他向这种无知发起了冲击。他每天都比别人晚下班,用这些时间阅读各种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同时在其他两个同事外出休闲的时候,他参加了电器修理培训班。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电器知识上面,因为他决心用学习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内行。

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从一个对电器一窍不通的学徒变成了一个能够给顾客清楚明了地讲解电器知识的专家,并且可以自己动手修理与设计电器。他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店主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松下先生的这种学习精神非常赏识,不久便将他由普通学员变成了正式员工,并且将店里的很多事情交给他处理。这为松下先生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独立软件供应商SAP公司就十分重视员工的学习能力。在SAP公司看来,技术和知识是可以经过实践获得的,这与学历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拥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员工远比仅持有“一纸文凭”的员工更具备竞争力,更适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招聘员工时,SAP公司更注重应聘者还能吸收多少新知识,还能提高多少个人能力。

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进取的决心、没有学习的信心才是最可怕的。

因此,任何在职人员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力决定着竞争力。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才能拥有一件克敌制胜的武器,才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职场中始终站稳自己的位置。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学识和经验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积累。历史和现实也证明: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有上进心、事业心的员工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在我们迈出充电步伐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打算“充”的电,到底是不是个人发展、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因为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和所处的职业阶段均不同,如何“充电”真需细细思量,切忌弄巧成拙,掉进“充电”误区,好事反成了坏事。

高展是一家仪器公司的推销员,他很注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经常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市场上流行什么,什么证书最吃香,他就学什么,拿了一大堆的证书。怀揣着这些被他视为“战备粮”的各色证书,高展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似乎什么都能干,竞争力比谁都强。

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证书与培训,没有一个和公司的销售工作有关。相反,由于忙着考证书,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导致他的销售业绩不断下滑。在公司组织的一次阶段性考核中,面对考官,高展居然连所销售仪器的一些基本性能都回答不出来。最终,公司以高展长时间没有做出任何业绩为由,辞退了他。

在这之后,高展拿着他的一大堆证书应聘了好几个不同种类的职位。对方公司在看到他的简历之初,对于上面罗列的一系列证书很感兴趣。可是再一深问,发现高展对于所应聘的专业只是一知半解,说不懂又懂一点,可是说深了又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没有一家公司肯聘用高展。

东奔西走了一个月之后,高展只找到了一份超市促销员的工作。转了一大圈儿,依然是做销售,可是待遇却远远不及先前的那家仪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