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31302300000013

第13章

一般员工与卓越员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总是能比前者多想几步。因为他的系统思考能力非常强。

工作中,任何问题都不是单一的,在问题的旁边总有与其相关联的其他问题,只是面前的问题是主要问题而已。就因为这样,很多员工,遇到问题时,考虑不全面,常常只关注问题本身,而忘记问题旁边的一些因素。

例如,编程人员在编程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道很简单的题目,编出的程序却错了很多测试点。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只想到了一些普通的情况,而遗漏了很多特殊的地方。最后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解决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全面,问题的“前后左右”都要看清楚,包括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步骤、细节等,这样才能全面解决问题,不留任何死角。

某公司决定从苏敏和李立中提拔一人做厂报的总编辑。

苏敏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上上下下很吃得开,人缘不错。一直担任宣传干事,时有文章见报,在宣传部乃至公司上层皆有较好的声誉。

李立话不是很多,显得稳重老成一些,在厂报担任编辑、记者,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老总编调离时还特意提到了他,想让他接任自己的职务。而且李立与省市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联系比较广泛,这都有利于发展业务,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候选名单确定后,苏敏自恃和报社主管领导关系较好,与李立相比,她很自信,就没有做任何行动。

李立却不同,他把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和苏敏进行了一番比较、分析。他认为,苏敏的优势在于人缘较好,和主管领导熟悉,但对报纸业务却不如他了解,等等。经过比较,李立明确了自己的长处,而他的长处正是苏敏所欠缺的。心里有数后,他提笔撰写题为《假如我当总编》的演讲稿。这是要在集团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也是这次竞争的关键所在。

竞选演讲开始,苏敏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企业报纸的观点和看法,突出的是企业报纸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李立则从报纸本身的质量提高谈起。阐述了报纸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对厂报版面进行改进的设想。最后他说:“诸位,在企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企业形象的树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方面,企业报应当发挥它的作用,这就必须在报纸质量上下工夫,无论稿件、编排、版式、校对都应该是一流的。另外,我们还可以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向省内外主要报社和相关单位每期赠送。报纸覆盖面增大,必定能够提高集团的知名度,而集团知名度的提高,带来的必定是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立的演讲有理、有据、有计划、有眼光,赢得了与会者阵阵热烈的掌声。坐在一边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不时地点头,投给他以赞许的目光。

结果可想而知,没过几天李立便被任命为厂报总编辑。

李立能够从竞争中胜出,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考虑问题全面、细致,不但对对方的情况尽可能地进行全面了解,彻底摸清,还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自己的优劣势等,他的方案可以说无懈可击,赢得成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内。

可见,做任何事我们都要从全盘考虑,进行细致分析,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习惯只想到一些普通的问题,却看不到一些关键的问题,从而留下缺憾。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呢?不妨试试下面的训练法。

第一步,决定你的解决方案,将想法一一写下来,以便创造更多点子。

第二步,避免非黑即白的想法,承认真实世界永远存在模糊的部分,接纳每个新点子的灰色地带。

第三步,关注各种可行的替代方案,而不是求快。

第四步,想象各种可能出现的正面结果、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

第五步,权衡得失,选择最有效的选项。

第六步,谨慎仔细地计划,并列出优先级,找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能做到100%,就不能只做99%

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企业经营上,“100-1”却等于0。

一百次决策,有一次失败,就可能让企业关门;一百件产品,有一件不合格,就可能失去整个市场;一百个员工,有一个背叛公司,就可能让公司蒙受无法承受的损失;一百次经济预测,有一次失误,就可能让企业面临破产……

可口可乐是全球饮料行业的第一品牌,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包装污染问题而弄得几乎“倾家荡产”,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口碑差一点毁于一旦。

1999年6月9日,当比利时发生可乐中毒事件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才后悔莫及。因为,如果能在客户投诉可乐问题的几个小时之内及时撤换那一批问题产品,那么这将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包装污染问题。

可惜的是,公司过了整整10天才作出反应。公众被激怒了。没人再购买可口可乐产品,而且,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还发布禁令,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回收所有产品。公司陷入了建立113年以来最大的危机——公司股票下跌了6%,并被迫回收了14亿瓶可乐产品,价值6000万美元。这,还仅仅是开始……10天的危机,可口可乐公司总损失达130亿美元,全球共裁员5200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伊维斯特被迫辞职。

毫不夸张地说,市场从来都是在用“显微镜”审视企业,而且很多时候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即100-1=0。如果你有100件产品,有1件质量不合格,上帝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而不会说“你的产品只有1个不过关,另外的99个都是过关的”。

效率不是累加的关系,而是乘积的关系,一个人的效率打了1%的折扣,最终出来的工作必然是一个残次品!像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的那样:“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行走在职场之路上的普通员工。假设你有100件事要做,99件做好了,只有其中的1件事由于你的执行力度不够、责任心缺失或者没有注意到某一个细节,而没有做到位,这一件事很可能影响公司对你的总体评价,推翻你一直以来苦心经营的良好印象,甚至由100%的肯定,变成100%的否定。

一家地产公司准备和外资公司合作一个项目。该外资企业派来了一位技术工程师,来了解整个项目的情况。

他们公司交给他的任务中,有一项是拍几张项目全景照片带回去。地产公司老板说:“那还不简单,那附近有一幢15层高的楼,站在楼顶,就可以拍了。”那位工程师说不行,那样拍出来的效果不好,只能局部取景。这时候他发现那个项目地址附近有一座山,他就要求老板找人带他过去。

地产公司老板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么死脑筋啊!碍于两家合作,他什么都没有说。反正距离不远,索性自己开了车送工程师过去。两个人爬到了山顶,工程师拿出准备好的相机,不仅拍了整个项目全景,连周围的景观,一些商场、医院、标志性建筑都一一拍了下来。

地产公司老板问他,到底为什么非要上山来拍。工程师说:“我回去之后,董事会成员肯定会向我提问。那么我就可以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这样我才算完成了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我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水温升到99℃,并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就可以用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因此,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就算不能做到更好,最起码也要完成100%,绝对不能止步于99%,只有精益求精,做到100%才算合格,才算是为工作到位打好了改进的基础。

时刻谨记“三不放过”精神

在执行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如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应该怎么办?我们通常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视而不见,随它去吧。

第二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如果问题不难,又比较好解决,容易出成绩,那就努努力,尽量解决;如果问题较难,那就采取等、靠、推、拖等手段。

第三种,问题到此为止。不问难不难,只问该不该,让所有的问题都到此为止。

毫无疑问,我们最需要的是第三种。在这里我们不妨学习一下高效人士的“三不放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