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31302300000011

第11章

有人之所以业绩优秀,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有效利用每一分钟,珍惜每一分钟,他们使得每一分钟都能产生价值。这样的员工是高效率的员工,也是当今老板所器重的员工。

要事第一,要务优于急务

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工作勤勤恳恳,但他们工作起来时有拖延的现象发生,那是因为他们分不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弄不清自己该先去做些什么,时而做做这,时而做做那,结果是什么都没做成。

的确,工作需要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工作做到位,避免拖延。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许多人通常不知道把工作按重要性排队,按重要性顺序去展开工作,将要事摆在第一位。

刘丽是某私企经理秘书,几年前刚进公司时,刘丽还脱不了“学生气”,做事总分不清主次,每次经理布置工作时,她都认真记录,可到具体执行时便因种种原因“走样”:丢三落四、缺东少西。

有一次经理出差,临走前让刘丽起草一份重要的发言报告,以备他一周后回来开会用。刘丽认为时间很充裕,可以慢慢准备。其后几天,刘丽只管忙着处理其他日常事务。转眼到了第六天,刘丽突然想到,经理第二天就要回来了,可报告还没开始动笔,不巧的是,刘丽这天的事情又特别多,上午要替经理参加朋友的开业庆典,下午又要接待已提前预约的客户。

等一切处理妥当,已临近下班,刘丽准备回家连夜赶写报告。当刘丽坐到电脑前开始写报告时,却突然发现,有些背景资料忘记带回家了,这可怎么办?第二天,刘丽只好一早就冲到办公室狂赶报告,总算在经理上班前勉强把报告写完了。

开完会后,经理把刘丽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质问她这一个星期的工作状况,然后严肃地说:“你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什么交出这样没水平的报告,甚至还有一大堆错字?”刘丽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便老老实实地讲述了报告的完成过程,等着被“炒鱿鱼”。不料,经理长叹一声说:“你们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热情但不够成熟,做事情完全分不清主次先后。”随后,经理一笔一画在白纸上写下十个字“要事第一,要务优于急务”,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刘丽:“秘书的工作很琐碎,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才能把工作做好。”

经理的一席话,让刘丽茅塞顿开。从那以后,她抱着“要事第一”的原则,做事前先安排好顺序,忙而不乱,最终受到了经理的表扬。

要事第一的观念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必须让这种重要的观念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每当一项新工作开始时,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最大精力重点去做的事。

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可以将每天面对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而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在工作中,只有积极合理高效地解决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我们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其他工作;而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则要求我们应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剩下的两类事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对完成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工作中,要做到更有效地节省成本,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获得更大的收获,不仅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更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也许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到位不要紧,我可以做第二次、第三次。”是的,第一次没做到位时可以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假如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很可能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巨大损失。

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都是用秒来计算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变老。也就是说,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因为顾客还在服务台前等着呢。

福特公司也如此要求员工。在整条生产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我们在力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时,也应多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分工合作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切忌含糊、笼统,否则,模糊的语言就有可能影响工作的有效执行。

在一次工程抢险中,技术员小刘和同伴们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他急需一把螺丝刀,于是便对离自己最近的小张喊道:“快,去拿一把螺丝刀来。”小张飞奔而去。但小刘等了很久,小张才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手里拿着一把小号的螺丝刀,“我认为你最需要的是这把,所以就拿来了。”

小刘接过来一看,生气地说:“谁让你拿小号的,我是要最大号的!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呢?”

小张没有申辩,但显然,他心里很不高兴。此时小刘突然意识到,自己让小张去拿螺丝刀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他自己需要多大号的,出现错误的根源在自己。

于是,小刘便缓和了语气,抱歉地对小张说:“我要的螺丝刀是工具箱内最大号的那把!”这次,小张很快就拿着小刘要用的螺丝刀回来了。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工作中,如果我们要想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那么光靠某个员工的努力是不行的,这还需要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对结果要“志在必得”

在工作中,只有对想要的工作结果表现出一种“志在必得”的决心,你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2000年的全球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非常不景气,日本几家大型汽车公司都面临倒闭,日产尼桑公司的日子也很难过。为了改变现状,日产公司请来了在法国有“营救大师”之称的卡洛斯·戈恩担任首席执行官。有人说,如果要给近十年来最受推崇的经理人来一个排名的话,卡洛斯·戈恩绝对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因此,日产公司期待他能力挽狂澜。

戈恩刚上任就做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的公众承诺——“180”计划。“1-8-0”这组数字分别代表了日产将来要实现的目标,该计划旨在实现日产的持续性、营利性增长:截至2004财年,全球销售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0。

开始时日本媒体对戈恩还很反感,认为戈恩的能力就是砸工人饭碗。日产工会也着实地紧张过一阵子,摆出了要和外来资本家决战一番的姿态。然而戈恩却不负众望,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后来的日产的确脱胎换骨!业界为之震惊,人们觉得奇迹总是在这样的大师身上闪现,但必然有其成功的方法和规律,于是很多人去请教戈恩。

有记者问戈恩,为什么在上台之初就要把目标和决定说得那么肯定,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戈恩问答说,人们喜欢不问过程,只看结果,因为结果简单明了,谁都可以去衡量、去评价。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结果式的承诺时,人们就会立刻对你转变态度。人们会说:“这我非常同意,相当公平,没有理由不给他一个机会!我们按承诺执行,他按承诺兑现,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为了结果。”

记者接着问:“您所承诺的目标,就是尽快地使日产扭亏为盈。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对一个连续亏损了多年的国际性企业来说,要完成这样的一个宏大目标,达到一个完美的愿景,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当时大家没有怀疑过您的这种观点吗?他们相信您能够如期完成这个任务吗?”

戈恩回答道:“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大多持怀疑态度。但不是否定,只是怀疑。很明显,戈恩是个外来人,他们认为戈恩根本不了解日本,不了解日本文化,不了解日产。他未必能够使公司状况有多大的改善。我完全能理解大家有这种怀疑的态度,甚至还欢迎大家有这样的怀疑态度,但是我不希望有反对力量和抵制情绪,因为我希望我所构想的结果成为我的支持力。希望把所有员工和领导的信心和信任建立在事实之上,这一切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制订日产复兴计划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对计划的实施结果做出承诺。”

那我们要问的是“承诺”对戈恩来说意味着什么?戈恩的回答是这样的:

“承诺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词,即在你概括了公司所有要做的事情之后就必须要说:我作为公司的总裁,我向公司全体职员承诺,公司明年要实现盈利,运营利润率将有明显幅度的上升,债务要得以削减,并附上一些量化的指标。

“既然是承诺,就意味着我如果达不到之前所作出的承诺,我就要辞职离开,我没有第二个计划可供执行,也没有第二个机会可以选择。你只有一次机会尝试,除了成功没有别的选择,不成功就走人,由其他人来接替。从一开始我就把情况讲得很透彻,让所有的人都看清楚,我要把全员参与的思想从头到尾地贯穿于这个计划中,我要让所有的经营委员会成员也参与进来。从一开始形势就很严峻,那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架势。”

没有“假如”,只有必须,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结果。没有第二个计划,这就是戈恩执行的逻辑!既然锁定了目标,锁定了结果,那么我们对于结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

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经有一句名言,至今还在电子商业界广为流传着:“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这句话也正是当年李健熙下定决心带领三星集团励精图治、发奋改革的真实写照。

1987年,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上任后组织开展了一场“产品一流化、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树立优秀企业公民形象”的企业经营新运动。

在当时,李健熙决心给“沉睡中的三星一剂猛药,一个改革的信号弹”。面对充满风险的亚太市场,面对臃肿复杂的公司业务体系,李健熙敢于大刀阔斧地进行整编与改组。他只保留最重要、最有盈利前景的核心项目,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金融、贸易和服务,边缘的、亏损的领域或者非核心的领域一律放弃。变革的牵动面是前所未有的,就连上下班工作时间都进行了很大变动:将原来的“朝九晚五”变成“朝七晚四”,20万员工都将提前两小时上班。虽然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变革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下不了这个决心,振兴三星的日子就会遥不可及。

振兴的决心由上而下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三星人从此意识到“改革开始了”,很多人逐渐从以前的自由散漫状态中走了出来,开始利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学习外语、进修技术,这些努力无疑为日后三星集团打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实力后盾。

在李健熙的带领下,三星集团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变革在不断推进,影响深远。

短短十几年间,三星不断提高设计研发水平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迅速完成了从一只“模仿猫”到“太极虎”的“蜕变”。

在现实中,凡是能成大事者,对结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过程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达到。同时,这也给员工们很大的启发:当胸中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时,我们就应该痛下决心,追求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巨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