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沟通学:零距离制胜的口才秘籍
31302200000008

第8章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保证思路的连续性,要求所使用的概念必须统一,不能朦胧模糊,不能随意转移或偷换,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无法继续深入进行。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概念偷换现象,人们都得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出现“是一又是二”。

然而,幽默却没有这层顾虑,它可以是一又是二。在幽默哲学中,一语双关常常是用来转移概念的最佳媒介。幽默可以凌驾于通常的理性逻辑规范之上,它可以因概念转移而得到价值的提升,这一点跟科学研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科学论文中,为了防止概念转移,往往对基本概念给出严密的定义;而在幽默思维中,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为了便于概念转移,有幽默感的人特意在那些界限比较模糊的概念上做文章,以达到语意双关的幽默效果。

一语双关式幽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两个意思要以互相不协调为主,两者的冲突性是次要的。这种幽默的主要目的:一般是把自身的攻击锋芒掩盖起来,让对方在表面上毫无锋芒的语意里,体会到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运用好一语双关式幽默,我们的智慧、情感和人格就能够得以升华,我们就可以在社交、交谈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火车上,一个旅客的烟盒突然找不到了,他硬要说是坐在左手边的那个旅客偷走的。可是,过了一会儿,这个旅客从自己的口袋里找到了那只烟盒。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对那个旅客道歉。

那位旅客冷静地对他说:“没有关系。看来,刚才咱们俩都错了。”

这里“都错了”就具有双重语意,第一层意思是,刚才你不应该把我当小偷,你错了;第二层意思是,刚才我不应该把你当君子,我也错了。两层意思在暗中换了一下位置,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显得耐人寻味。

一语双关式幽默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如果运用得法,就可以帮助你摆脱眼前的困境,维护自己的尊严。

大词小用,幽默地活跃气氛

幽默心得 将一些用于庄重场合的比较严肃的语言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身上,这便是大词小用式幽默的基本技巧。

所谓大词小用,是指运用一些语意分量重、语意范围大的词语来描述某些细小的、次要的事情,通过所用语言的本来意义跟所述事物内涵之间的巨大差异,营造一种词不副实、对比失调的关系,由此产生令人发笑的幽默效果。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中学一次年级老师会议上,最后一个议题是商讨学生春游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老师们人执一词、意见不一,讨论了很久。最后,年级组长提出利用三天时间带领全年级学生去青城山春游的建议,而且很快达成“共识”。

在一片笑语欢声中,新来的李老师正色且大声地说道:“组长,‘疾风知劲草,国难识忠臣’,我坚决拥护您的决策,寸步不离您的左右。头可断,血可流,到那山上也绝对不把您丢!”

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针对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而面对连“七品芝麻官”都称不上的年级组长,竟然用上了类似政论性的语言,且说出了只有对领袖才用的词语。这些“重大”的词语突然“屈尊”于这轻松、随和的氛围里,听起来极其不协调,然而,正是这种“大”与“小”、“重”与“轻”的对比的失调,才产生了幽默的韵味,活跃了会议的气氛。

可想而知,小李的这番幽默定能为他赚得人气,使他在年级组长的心里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在平凡至极的日常生活中,偶尔添加一些用于庄重场合的比较严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不协调的幽默意境,这就是大词小用式幽默的精髓。

自相矛盾,戏剧化的幽默术

幽默心得 通常,说话是不可以自相矛盾的,这是形成逻辑思维的最起码条件。然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却是我们制造笑料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且,前后反差越是巨大,越是荒谬,戏剧性就越强,幽默效果就越好。

矛盾是我们制造幽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跟人对话时,如果话语明显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就会产生抵触的效果,形成巨大的反差,这首先会引起人们的震惊,但震惊之余,人们会选择借大笑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就实现了幽默的目的。这种矛盾法构成的幽默大多含有嘲讽的意味,当然,这类幽默跟说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仅仅是让人们在笑声中自己领悟道理罢了。

从功能方面来看,自相矛盾式幽默可分为两类:一是讽喻他人的,二是自我暴露的。自我暴露式的幽默通常表现为故作蠢言、自我调侃,以调笑居多,意在拉近人际关系;而讽喻他人式的幽默,则往往一针见血地直指对方痛处,具有强烈的戏谑效果。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谈话需要,在具体的矛盾下制造幽默。

一次,丘吉尔自驾车去参加宫廷演讲。由于时间紧急,他只好超速开车,结果被一名执勤的年轻警员给抓住了。

丘吉尔为自己开脱:“我是丘吉尔首相,正急着去参加宫廷演讲。”

“乱说,你绝对是冒牌货!”年轻警官不相信他的话。

丘吉尔见状,只得哈哈一笑:“被你猜对了,我确实是个冒牌货!”

警官又看了看丘吉尔,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即放了丘吉尔一马。

丘吉尔老实表明身份的时候,年轻警官怎么都不肯相信。于是,丘吉尔故意否认,使自己言谈前后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不仅营造出一种幽默氛围,还让那位年轻警官搞不清虚实。两个人哈哈大笑过后,年轻警官只得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亮绿灯。这种幽默方法非常实用,自相矛盾,虚虚实实,让对方无法摸清你的虚实,只得在笑声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次,国会议员通过了某个法案,而马克·吐温觉得那法案是荒谬不合理的。于是,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告示,上面写着:

“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浑蛋。”

报纸出版后,许多抗议的电话打了进来,国会议员们自然不承认自己是浑蛋,要求马克·吐温立刻更正。

于是,第二天马克·吐温又刊登了一个更正:

“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浑蛋。”

马克·吐温的声明看似前后矛盾,实际上他不过是在耍语言花招。第一次,他在字面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第二次,他在字面上加以否定,而意义上却又肯定。这两种表述方式的置换,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对方的错误。那些“前后矛盾”、“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故事之所以经常被搬上舞台,且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极佳的幽默效果,那些被讽喻的对象常常为了掩饰自己的巨大纰漏而疲于奔命,结果又顾此失彼、笑料迭出。

李敖的嘴巴很“损”,常常骂别人“书呆子”、“笨蛋”。有记者对李敖非常不满,便跟他玩起了文字游戏,准备好好贬损李敖一番。

记者问李敖:“你的笔下常出现‘书呆’、‘蛋头’这类的字眼,可是你为什么没有自觉到,你自己就是个‘书呆’、‘蛋头’?你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睡眠少,出门更少,怎么能自称了解人间万象与真相呢?”

李敖听了并未动气,而是轻描淡写地说:“康德一辈子也没离开过他家方圆八十里地,可是他是大思想家,而且他还教世界地理。教世界地理我也行,因为我在家‘卧游’已久。”

听了李敖的巧思妙答,周围人一阵大笑,纷纷为他喝彩。

“卧游”是李敖临时编造的一个词,这个词本身就很矛盾,既然在家里“卧”着,又如何能出门“游”呢?但是,李敖就是使用这个自相矛盾的词汇进行反击,根本不拘泥于什么语言逻辑,一切以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为重,并营造出很好的幽默效果。李敖非常有幽默感,他的口出狂言就跟幽默有关。就算在别人对他进行中伤、侮辱时,他也仍旧能化解困境,这就是一种幽默的智慧。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种幽默,不仅让别人见识到自己的学识、度量、聪明机智,还使对方的恶意攻击不攻自破。

为了营造更强的戏剧性,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我们还可以在矛盾对转以前着意强调即将转化的矛盾,以混淆别人视听。

比如,有好友向你借东西,你可以先口出豪言:“嗨,说什么借嘛,我的就是你的,你只管随便用就是了!”可等你交出东西时,趁机自相矛盾地幽默一下,比如对方借的是自行车,便皱眉说:“你可得留心着点用,千万别把我的自行车弄坏了!”刚刚还放出豪言,紧接着却又叫他不能把自行车弄坏,这就是一种自相矛盾。而且,前面的铺垫做得越足,形成的对比就越强烈,戏谑效果也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矛盾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效果,在抖包袱前一定要沉住气,使谈话平稳而自然,以达到最佳的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