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沟通学:零距离制胜的口才秘籍
31302200000031

第31章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背负较大的生存压力是很正常的,只要处理得好,压力可能就会转化为动力。反之,不仅会使人心烦意乱,还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使压力变成阻力。如今,减压已成为现代流行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如果希望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更加轻松自如,你可以试试用幽默疗法来减压。

自嘲式的幽默是高压人群最常用的解压方法,它不仅能够给别人带来笑声,而且还能让自己沉浸在愉悦之中。

马氏一家人专门从事危险的行业,就是用爆破毁坏建筑物。不难想象,这个行业的压力肯定非常大,心理上也会比较紧张。但是,马氏一家人非常善于用幽默力量来调节情绪,在跟记者聊天的时候,他们就提到一些荒谬的故事。

有一次,在大爆破工作之前,新闻记者问马明怎样处理飞沙和残砾?他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我们向一个生产包装袋的公司订制了一个特大的塑料袋,然后直升机在大楼上空把它扔下来。”

记者被马明的幽默语言逗得笑声不断。第二天,马氏兄弟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也愉快地爆发出阵阵笑声。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消除紧张情绪的。

不仅是成年人有各种压力,学生们也常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压力,假如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酿成种种跟传媒报道雷同的悲剧。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学生要想经得起这些压力的考验,有必要动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大家都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谁也没有闲工夫去闲谈搞笑。就在这时,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哐当”的巨响,最后一排的小明因座椅坏了而摔倒在地。坐在地上的小明自言自语:“唉,难道是学习给它的压力太大了?”

全班同学被他的幽默逗得哄堂大笑。

看看小明的自我调节力有多强,在高考的压力下,大部分学生都苦不堪言,而他却能苦中作乐,更值得称道的是,他的这种幽默不仅调节了自己的情绪,还愉悦了其他同学。小明的幽默真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无论压力来自哪一方面,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智者往往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聪明的人通常能将压力化解于无形,而愚笨的人则只能终日饱受压力的困扰。对多数人来说,成为智者并不容易,那我们就努力做一个聪明的人吧!在生活中多多地自我幽默、自我调节,让自己轻松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幽默心态,摆脱烦恼的困扰

幽默心得 每个人内心都活跃着无数的幽默因子,它们渴望着充满乐趣的生活。往往不经意间,一个笑话使你我的生活发生改变,一个幽默故事就将多日的烦恼化解于无形,引领我们走进一片豁然开朗的新天地。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我们通常不自觉地去反思、自责,于是心理逐渐失衡,或闷闷不乐,或郁郁寡欢,或满腹牢骚,或怒发冲冠。假如我们以这种焦躁的情绪待人处世,自然会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所谓幽默,它是烦恼的最大克星,改变我们灰暗、消沉的心境,帮助我们重获自信、激情和兴致,回复最初的精神爽朗、心情舒畅。

挫折既然不可避免,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生的不如意。就像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萨克雷所说的那样:“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因此,轻装上阵是克服困难挫折的最好方式。幽默的力量在于调节,它能使人领悟到失意或烦恼的真谛,积极创造新的气氛,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

美国有一个传奇式的教练叫佩迈尔,他带领的迪鲍尔大学篮球队在蝉联39次冠军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惨败。记者们在比赛后蜂拥而至,问他此时感想如何。

佩迈尔微笑着说:“好极了,我们现在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包袱了。”

比赛失利本应是令人极其沮丧的事情,但在乐观积极的人看来,失败仅仅是迈向成功的一级台阶。佩迈尔教练的话语蕴含着豁达的幽默和哲学的智慧。他的哲学修养使他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他在冠军的称号中看到了包袱,而在失去冠军的刹那看到了某种从零开始的心理优势。他的幽默不仅能够减轻队员的压力,而且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对一时的比赛失利,我们可以豁达地看待,但是,假如要我们去面对可能影响自己一生的身体残疾,可就需要很大的勇气了。

爱迪生有一次坐火车,结果被人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就是这一罪恶的耳光,导致了爱迪生后来的耳聋。但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自己的缺陷却不以为意,他以幽默的口吻说:“耳聋帮我杜绝了跟外界的无聊谈话,使我能更为专心地工作。”

伤残疼痛在普通人眼中,是那样苦不堪言、沉重不堪。可对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来说,乐观面对就能改变生活,因为他们的幽默达观不仅开拓了他们的心胸,还让他们在痛苦中收获欢乐。

医学研究发现,烦恼对人的危害不可小觑,轻则使人精神不振、情绪不佳、浑身无力,重则使人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只要产生烦恼,就应该想方设法去排除烦恼。在排除烦恼的各种方法中,幽默无疑是最有效也最实用的。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应邀参加一个晚宴,席间被宴会上轻佻的音乐弄得十分厌烦,但他身为贵宾,如果随意离席不太礼貌。苦恼之余,他干脆用手捂住耳朵。

宴会的主人见此,忙上前解释说:“对不起,你不喜欢他们演奏的流行乐曲吗?”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都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了甚感诧异:“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应归类为高尚吗?”说罢,他起身离开位子,躲到角落里去了。

虽然对轻浮的音乐不胜其烦,但赫尔岑并没有选择直接抗拒的方式,因为那样不仅显得他没有涵养,而且还会使宴会的主人尴尬。于是,聪明的作家选择了幽默的方式,将轻佻的音乐比作流行性感冒,不仅缓解了自己不堪忍受的烦恼,也间接表达了内心的不快。

生活在人群中,谁也免不了去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间一久,我们自然会对这种应酬感到厌烦,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所以非常烦恼。

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有“诗瘾”之称,只要沉浸到创作中,他就什么都顾不得了,而且从不知厌倦。而且,他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憎恶一切无聊的应酬和闲扯。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一位先生很不知趣地就勃朗宁的作品向他提了一连串问题,勃朗宁既看不出问题的价值,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用意。由于对此十分地不耐烦,他决定结束谈话。

于是,勃朗宁很有礼貌地对那人说:“请原谅,亲爱的先生,我独占了你那么多时间。”……那位先生先是愣住了,随后笑了笑告辞了。

勃朗宁幽默地终止了那位不知趣先生的无聊问题。假如他换用直接拒绝的方式,很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勃朗宁含蓄中略带幽默的话语不仅成功地杜绝了烦恼,而且使自己全身而退,无法不令人称赞。

平日里,有些人经常会吃人情亏,可为了面子和本着不伤和气的原则,不少人都会选择“哑巴吃黄连”,有苦也不说。在这种时候,要是你能够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帮自己解决烦恼。

江涛从朋友那里买了一个新电表,装好之后才知道电表有问题,转得太快,让江涛不胜烦恼。等他去找朋友时,才发现朋友去新疆出差了,要一周左右才能回来。江涛没有办法,只好等着。等朋友回来后,江涛马上把他带到了家里。

“回来了,新疆远不远?”

“远啊,走好几天呢。”

“怎么去的,花了多少路费?”

“火车呗,花了300多元。”

“嗨!早知道如此费工夫还花这么多钱,我这儿有个快的宝贝让你坐上多好呀!”

“什么宝贝?是你的?”

“是啊,你看你坐火车干吗呀?多受罪。好几天才能走300块钱的,我这个可快多了,一天就走了300块钱的。”

说完江涛便把朋友带到电表前:“以后我去哪儿,绝对不用坐火车了。你送来的这个电表跑得快着哩!”

也许很多人都会遇到跟江涛类似的烦恼,但大部分人选择了错误的方式,结果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自己更烦恼。看看江涛的幽默,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式。

人生中总会出现困难和烦恼。有的人会在窘境中挣扎,会因失意而蹉跎,甚至会被突然而至的暴风雨击倒。有的人借助幽默乐观的心态,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对待人生中的困难与烦恼,使自己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最终通过了生活的种种考验。幽默的心态就像一种缓冲机制,使人远离对抗、失望和悲观的情绪;也类似于一种默契形式,使人用宽容、发展的眼光看生活。

无价幽默,减轻病痛的奇药

幽默心得 幽默是一剂神奇的良药,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除了病人不能过于激动外,它不存在任何副作用。西方有一个谚语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就是说幽默能够减轻病痛。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患病、住院或遭受意外伤害时,幽默确实可以帮你减轻痛苦。就算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你的幽默也能帮助你化解生病时的烦闷心情。这一点你不妨跟下面这位生病的老大妈学习。通过幽默地诉说,她不仅减轻了自己的痛苦,还宽慰了家人和朋友。

有一位老大妈在雪地上滑了一跤,除了左臂骨折,还有痛入骨髓的肩关节脱臼,疼得她晚上都无法入睡。

然而,老大妈却能够笑着对朋友说:“假如你有机会滑跤,宁愿跌断手臂,也要把你的肩膀给护住。”

的确,疾病对人的打击是不容小觑的,但那些有超脱、潇洒的生活态度的人却不会因此而陷入悲观,更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和欢乐。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秘密,那就是幽默与笑声可以帮自己战胜病痛。据美国芝加哥《医学生活周报》报道,美国一些医院已经开始提供“幽默护士”,陪同重病患者看幽默漫画及谈笑,把它作为一个心理治疗的方法。

不幸的约翰先生病了。医生做完全身检查之后,非常悲哀地告诉他:“你的健康状况糟透了!您腿里有水,肾里有石,动脉里有石灰……”

约翰接口道:“那现在您只要说我脑袋里有沙子,那么我明天就能直接盖房子了!”

人们很难把幽默和“笑”给彻底分开。“笑”就像幽默的产品,而关于“笑”的功能,外国人说,“快乐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的唯一秘方,它价值千百万,但却不花一分钱”;中国人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百病不来”。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八府巡按,他长期患一种精神忧郁症,看了许多医生,都没有见效。

这一天,他因公走水路经过山东台儿庄,忽然犯了病,地方官员立刻推荐一名当地有名的老医生为他诊治。诊脉后,医生说:“你患了月经不调症。”巡按一听便大笑不止,直呼“你定是老糊涂了”。

后来,每想起此事,他就要大笑一阵,谁知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病竟自己好了。过了几年,巡按又一次路过台儿庄,想起上次看病之事,特意来找老医生,想取笑一番。

见面之后,老医生说:“你患的是精神忧郁症,并无良药可治,只有心情愉快,才能尽快恢复健康,我是故意说你身患‘月经不调症’,让你常发笑。”

据一份医学研究报告显示,笑口常开可以防治传染病、头痛、高血压及过度的压力,因为幽默的笑声能够增加血中的氧分,并刺激机体的内分泌,对抵抗病菌的侵袭有明显的疗效。而不笑的人,患病几率较高,且发病者以重病居多。

美国作家卡森斯曾在《星期六评论》杂志担任编辑。由于多年的日夜操劳,他患了一种严重的病——结核体系并发症,身体虚弱,行动不便,极其痛苦。尽管多方求医,但收效甚微,不少业内专家都断言为不治之症。

后来,卡森斯听从了一位朋友的建议,在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他决定采用一种奇特的幽默疗法。他搬离了毫无生气的医院,住进一家充满欢声笑语的旅馆,常常欣赏一些幽默风趣的喜剧片,跟朋友们进行幽默的对话,听大家讲一些幽默故事,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状态,想办法出声笑上几回。

卡森斯发现,一部10分钟的喜剧片可以让他拥有两小时无痛苦的睡眠,令他更为惊喜的是,笑可以减轻发炎,而且这种“疗效”能持续很长时间。与此同时,他还辅以适当的营养疗法。仅仅几个月,奇迹出现了,卡森斯的病症居然消失了。

根据自己战胜病魔的经验,卡森斯开出一张“幽默处方”,并风趣地取名“卡森斯处方”。其中有这样几句话:“请认清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康复功能。充实内在的康复能力。利用笑制造一种气氛,激发自己和周围其他人的积极情绪。发展感受爱、希望和信仰的信心,并培养强烈的生存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