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千古传诵老人言
31300800000010

第10章

两个人愉快地握手以后,美国人走出经理室。经理送他出门时说:“请您将这个滑倒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

美国人消失在人群中。从那以后,只要这个美国人到上海,必定住进这个饭店,而且还会找到经理聊上几句。

一场突发的事件就这样解决了,也许是因为经理的机智,也许是因为美国人的随和,其实是因为两个人都能宽容谅解对方。一个小的矛盾没有升级,而且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这是最最让人欣慰的地方。

每个人都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尤其是作为领导和上级。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和员工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互敬互让才能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相互之间的不愉快还是一笑了之的好。

20世纪80年代的松下电器公司,在日本同行中位居第一位,在全世界位居第三位。总裁松下幸之助被日本同行尊称为“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有个特点,那就是批评人的时候可是毫不留情,有时甚至是破口大骂。被他骂过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被骂的这些人中却没有人因此而辞职,反而更加积极地围绕在松下幸之助的周围,这是不是很让人费解?

有一个下属工厂的厂长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下幸之助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发怒了,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并边骂边用手里的火钳猛敲火炉,以至最后把火钳都敲弯了。而那个犯错的厂长就站在一边,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

松下幸之助的情绪很高亢,骂起人来嗓门也很大。厂长因为高度紧张,后来支持不住晕厥了过去。松下幸之助收敛起自己的情绪。叫人用酒将这位厂长灌醒,然后温和地对他说:“这火钳是因为你而敲弯的,你可以回去了,但是你要负责把火钳弄直。”这时候那位厂长才松了一口气。松下幸之助叫秘书送厂长回家了。

几天以后,松下幸之助就给这个厂长打电话:“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以后好好干就行,另外我那根火钳你给弄直了没?”

厂长一边笑一边说:“照您的吩咐,已经弄直了。”松下幸之助又对这位厂长进行安慰。厂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拼命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松下幸之助虽然骂人的时候毫不留情面,但是他非常懂得如何收场,如何给对方一个台阶。骂人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给别人造成伤害就没有必要了。而那个厂长也没有因此嫉恨松下幸之助,他明白自己犯的错误,更明白老板给他台阶下。所以,当他和老板再次通话时,弄直的火钳让他们摒弃了前嫌,将所有的不愉快一笑了之,这是多么明智的举动。

普通人也好,老板也罢,没有人愿意给自己多树敌人。交往中难免要产生小的摩擦和矛盾,解决矛盾是最终的目的,相互之间的恩怨最好能够及时化解。双方都停顿一下,仔细想想,然后会心地一笑,自己的愤怒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了。

智慧典藏

和气生财,忤逆生灾。相逢一笑泯恩仇,和你的“仇人”握手言和吧,在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弯了一下腰,却给自己多了一条路。既释解了敌意,也为自己以后的去路与退路开了一个绿灯。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人生箴言】

心灵无私,懂得分享,这是成功者应该拥有的广阔胸襟。其实,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罢了,丢掉刻薄,做一个忠厚的人,你会发现你前面的路变得更宽。

人间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快乐。“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这与儒家提倡的“独乐乐”实在比不上“众乐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没有分享,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岁月匆匆,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其实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独占也不意味着拥有,懂得分享的生活,可以让我们收获一些惊喜。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生命丰沛而且充满活力。只有懂得与别人交流和分享,我们才能够在智慧和情感的分享中不断地提升与发展。

然而,世人大多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哪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世间万物皆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或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差别,好比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妻子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功德呢?”

无相禅师照实说:“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功德,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地说:“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独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让其他的众生得到便宜。”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和颜悦色地开导:“‘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天上太阳只有一个,万物却皆蒙照耀;种子只有一粒,却可以生长万千果实,用你的仁慈之心点燃一根蜡烛,却能引燃千千万万支蜡烛,使光亮增加百千万倍,但是本身这支蜡烛,并不因点燃了其他蜡烛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的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

农夫仍顽固地说:“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禅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他一向都是欺我、害我,能否将他撇开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自私、狭隘的心理,在这个农夫身上表露无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好,但如果你容不得别人好或别人比你好,那就是自私加狭隘。独占好处是一种狭隘的心态,它会扭曲你的心理,造成心理贫穷,并最终毁灭自己。因此,我们在与人合作时应当学会分享。

心胸狭隘者,冷漠自私者,利欲熏心者都不会懂得什么是分享,因为分享与狭隘、冷漠、贪婪无关。真正的分享是一种对情谊的珍重和心灵的豁达。苹果和梨子之间的交换,是一种互通有无的分享;痛苦与欢乐之间的交流,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分享。有了分享,才有了爱心的传递和永恒;有了分享,才有了力量的绵延和蓬勃。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这就是分享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分享的高贵之处!

李嘉诚作为商界的一个传奇,他的成功故事往往被人们津津乐道。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语言,我都非常喜欢。”

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什么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他赚钱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更多,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在中国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万元起步,做到100亿台币的资产。他是怎么创业成功的?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对老板说,假如想要成功的话,应该考虑多付一分利而不是多争一分利。他给老板看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就是报道李嘉诚,然后在上面写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就是用这套李嘉诚哲学,成为一个拥资100亿台币的董事长。

让一分利反而十分有利,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许多人一旦利益当前,就无法克服争利之心,从而丧失了长远利益。在合作中,想占几分小便宜,这是一种正常心理。但是用这种心态指导自己的行为,却可能失大“便宜”。这正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差别所在,也是人生成败的秘诀所在。

要想拥有美丽的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美丽,同大家共同培植美丽。没有人分享的生活,注定是一种惩罚,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寂寞的生活,即使功成名就,正如有首歌所唱的:“有谁孤单却不企盼一个梦想的伴,相依相偎相知,爱得又美又暖,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没人安慰,苦过了还是酸……”

其实,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奉献不是索取,只有懂得奉献才能真正拥有,才能找到快乐的真谛。

智慧典藏

人际关系中,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连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万物各自的利益。因此,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人生箴言】

身体、生命永远比名利权势重要。但“怕死”的人也不会幸福。幸福在于:做一件值得你为之奋斗终生、死而不悔的事。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为了一些东西而舍去另外一些东西。我们常常在盘算着,在我们的生命里,什么东西应该丢弃,什么东西应该抓住。为了那些不能放弃的,我们放弃了哪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就像有些女人为了朝朝暮暮而放弃了自己生命里可能挖掘的深度;有些男人为了一时的小小计较和面子之争而放弃可能拥有的事业。

如果说,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会算投资回报率的话,也没有人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看得到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从指掌间流去。而我们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可是有限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捞不回来了。有些得到的东西如同鸡肋,丢了可惜,但放了一辈子,也可能毫无用处,得不偿失。

有时候生活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所有的一切。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有智慧和更有力量。比如说钱财,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都为了钱财抛弃很多。为了钱,太多人舍掉了自己的精力,自己的时间,甚至是自己的健康,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时候,钱财却是身外之物,看看汉献帝舍财保命的故事,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东汉末年,朝纲不振,诸侯割据,群臣叛乱,到汉献帝的时候,汉王室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终于,有一天,汉献帝被叛军软禁在长安城里,连自由都失去了。但是在一群大臣的帮助策划之下,他找了一个机会逃了出来。可是叛军不久就发现他跑了,于是马上派兵去追他,扬言抓不到他誓不罢休。可见,当时汉献帝的性命已经岌岌可危。

汉献帝带着众家眷,行动的速度远不如叛军的兵马。眼看叛军就要追上来了,汉献帝急得不行,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被抓回去,后果不堪设想,可能性命不保。这时,他身边的老臣董承建议汉献帝及其随从将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都撒在路上。汉献帝为保命只得依照董承的建议行事,让车上所有的人都将自己的财物扔到地上,最后连皇后的珠宝首饰都扔掉了。他们这个时候只能将死马当活马医了,过了不久,追赶汉献帝的士兵赶到了,看到一路上到处都是金银财宝,有的还是世间罕见、价值连城,就纷纷跳下马来疯抢。他们早将追赶汉献帝的事抛到了脑后,随行军官们大声地斥责他们都没有起作用。可能很多人在想,有了这些财宝,还做什么士兵呢?有了这么多钱,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就这样,汉献帝保住了性命,安全地逃到了洛阳。汉献帝虽然舍掉了金银财宝,但是保住了性命,保住了他的江山,这无疑是值得的。

有一句话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的人确实愿意为了赚钱而去搏命。还有一句话叫“有钱能使鬼推磨”,有的人确实愿意为了赚钱而出卖人格、出卖灵魂。但是,拥有生命,不是为了拿去卖个好价钱;拥有美好的人格、清白的灵魂,不是为了拿去让钱玷污。赚钱,是为了更好地滋养生命、培养美德,不要脸面、不要命地赚钱,那就本末倒置了!

毫无疑问,钱财是个好东西,有了钱可以坐享世间繁华。但是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比钱财重要,比如说亲情,比如说生命。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再多的钱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用?汉献帝在关键时刻,虽然失掉了大量的钱财,但是他却保住了性命。所以,汉献帝无疑是聪明的,他在关键时刻懂得取舍,但是世界上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智慧,比如说那只不肯放弃“半缸米”的老鼠:

一个青黄不接的冬天,一只无处觅食的老鼠,走到一个农家的仓库。结果,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倒头便睡。这只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过去了,可谓是逍遥自在。

很多时候,老鼠也曾想要跳出米缸,也为此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是,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带来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再也没有什么吃的了。这才后悔万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爬出去,也无能为力了。结果只有一个:它饿死在了米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