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服药的学问
由于哺乳妇女服用的药物,确实可以出现在乳汁中,而婴儿对许多药物又往往比较敏感,比成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产妇应该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则应注意。
人参的服法
产后不宜即服人参来补身体,人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人参皂甙”,以及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配糖体等,这些成分能使人体产生广泛的兴奋作用。其中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一系列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不能使产妇很好地卧床休息,影响产妇的体力恢复。再者人参大补元气,服用过多,可使血循环加速,这对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很不利。因为妇女在生孩子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而服用人参,有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反而造成出血过多,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由于产后即服用人参使阴道流血过多而导致产妇贫血,有的人还出现产后烦躁综合征。
产后3周以后,此时伤口已愈合,恶露已尽,此时服人参有利于体力恢复,但一次不宜服食过多,宜掌握在3克左右。
鹿茸的服法
鹿茸味甘咸,性温,功能补肾阳,善补静脉。提高血压,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状红细胞生成,并有激素一样的作用。多用于真阳虚衰,精血两亏,冲任虚损,气怯神疲,畏寒无力,阳痿,子宫虚冷,不孕,不育等阳虚症。可见鹿茸为补阳要药,而产后皆会出现阴血亏损、元气耗伤的阴血不足阳气偏旺,此时若服用鹿茸,必招致阳气更旺,阴血更损,造成血不循经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由此看来,产后不要即服鹿茸为好。
产后服药须注意
(1)要避开乳汁中含药物浓度较高时哺乳,如服药前哺乳比服药后哺乳为好。
(2)要注意选择药物的种类。一般小分子药物容易进入乳汁,而大分子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尽管进入乳汁中的量极微,也可以对婴儿产生较大的损害。
(3)要注意能局部用药的就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如产妇便秘需要导泻,首选用局部作用的开塞露或甘油栓,而不能采用像大黄等那样作用猛烈的泻药。
(4)要注意下列对产妇和婴儿有影响的药物:
①妇女哺乳期禁用的药物。如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有放射性的药物,口服抗凝药,氯霉素,异烟肼。
②能抑制乳汁分泌的药物。如含雄性激素,雌激素的药物,阿托品类药物,利尿药,多巴胺类药物,过量输液或饮水,大量用B族维生素。
③容易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产妇(乳母)应尽量避免服用。如大量酒精、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四环素类、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抗甲状腺药物、阿司匹林、心得安类药物、安定类药物、骨化醇、雌激素、溴化物、喹诺酮类药物等。
尽管上面所列药物较多,但在众多药物中,它们只占1%~2%,而且绝大多数是可以找到对乳母、乳儿均没有副作用的替代药物。总之,产妇不能随意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消除“新手妈妈症候群”
许多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拖着一身疲惫到医师诊所,直呼长期的疲乏已近崩溃——自认为必定是罹患了某种致命疾病。诊断结果,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新手妈妈症候群”。
很少有母亲能逃脱这种母亲专有的疲乏症候,特征是不得稍稍喘歇的疲累,而且几乎筋疲力尽。这丝毫不足为奇,因为再也没有其他工作像当妈妈这般饱受身心折腾,那种紧张和压力,与大多数的工作绝不相同,并不仅限于一天8小时或一周5天,初当妈妈的人,还附加新工作所必须承担的压力:总是有新的事物等待,出现差错,以及解决问题。如果面对这些还不足以罹患“妈妈症候群”的话,加上授乳时的耗费心力,整日与成长快速的宝宝周旋与张罗衣物,以及夜夜被打断的睡眠,凡此种种焉能不累?
让医师诊查一番,务必确定不是生理因素所造成的疲乏。健康上的疑虑一旦排除,便可确信凭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并在宝宝能一觉睡到天亮以后,就可以逐渐帮助走出昏暗天地的日子。等身体为适应新需要而做好了调整,在压力上就比较不会觉得难以负荷。
可以试试产后忧郁症的缓解方法,这和疲乏也有脱离不了的关系。
3.产褥期谨防“月子病”
产妇经过分娩进入恢复期,通常需要6~8周。产褥期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得“月子病”,因此,注意产褥期卫生十分重要。
注意皮肤清洁
产后出汗多,应勤换内衣,分娩两三天后可以洗澡,但要淋浴。洗澡能解除分娩过程中的疲劳,使产妇感到心情舒畅、身体恢复快。在冬天可每天用温水擦洗全身。在夏天,每天都要用温热水擦洗,可淋浴。梳头可使人保持整洁,还能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使头发生长得更好。
注意乳房卫生
母乳喂养的产妇,在第一次哺乳前,应将双手、乳头、乳房周围用软肥皂及清水洗干净,此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头、乳房及双手。如乳头有破裂,轻者可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从破口处涂敷10%复方安息复酸酊或植物油,于下次哺乳前洗净。而破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应挤出乳汁,加用抗生素。
子宫复原
分娩后,子宫会逐渐收缩,直到恢复到正常大小,这种自然恢复现象,叫做子宫复原,又叫子宫复旧。子宫在分娩后,立即收缩到脐下4~5厘米处,但24小时后又发展到脐上,之后逐渐缩小,6周左右恢复到原来大小,同时,子宫肌肉也会由分娩前的柔软恢复到原来的坚硬状态。
在子宫收缩时会感到一阵阵疼痛,尤其是在给婴儿喂奶时更为明显。痉挛性疼痛可持续数日,这是子宫复原的正常现象。如果子宫收缩较剧烈,可服用一些较缓和的止痛药。
由于子宫收缩,在分娩中子宫里布满的细小伤口,排出的血液统称恶露。起初排出恶露较多,颜色呈深红色,后慢慢减少,经3~4周后,由于伤口和子宫黏膜的修复,恶露消失,创口复原。如果恶露的颜色和气味异常,应赶快看医生,如果产后一个月,红色恶露仍然存在,应立即就医。
如果是母乳喂养,恶露通常能较快消失。可使用卫生垫以挡住流出的恶露,但不能在阴道内放棉塞,以免引起感染。
产后24小时后,产妇应下床在室内适当活动。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恶露畅流,有利于子宫复原,而且可使大、小便畅通,还可以防止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性器官复原
分娩时,因胎儿通过,被撑开的阴道壁、子宫颈出现许多细小伤口,宫颈松弛、充血、水肿。分娩后1~2天内,排尿时会觉得刺痛,一周后恢复原状。由于分娩,初产妇子宫颈外口由原来的圆形变为横裂形,产后的阴道处女膜因撕裂而留下痕迹,这叫处女膜痕。另外为使胎儿的头部容易出来,施行了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产妇,伤口可能在分娩1~2天出现痉挛性疼痛,但很快就会消失。
会阴护理
产后会阴的护理十分重要,每个产妇都应高度重视。由于分娩时,会阴部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会发生较严重的会阴撕裂,也有的生产时作了会阴切开术。产后,会阴部又是恶露排出的必经之路,加之大小便的刺激,细菌很容易入侵,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产褥感染。因此会阴部的护理极为重要。
每个产妇清洗会阴的盆具、毛巾,必须专用,决不可与脚盆或他人的盆子合用,并要经常保持盆子的清洁。清洗外阴时,可用温开水加少许高锰酸钾或半盆温开水放一勺食盐,每日清洗2~3次,也可用0.2%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平时应尽量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如有条件,局部用红外线照射可促进会阴部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排便时,可用消毒的纱布块或卫生垫压在缝线部位。
产后一般4~5天拆去会阴缝线,如切口创伤发生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在正常情况下拆线后,伤口的痉挛性疼痛就会消失。假如还继续疼痛,应请医生检查是否有伤口感染或有血肿,如有这些情况,应尽早处理。
同时注意卫生用具及内衣内裤勤洗勤换,月经带和会阴垫必须洗干净,经常更换。
恢复月经
产后大约8周左右,卵巢也同子宫、阴道乃至全身机体功能的恢复一样,开始恢复排卵,又重新开始进行卵泡发育,卵泡成熟,排卵,产生黄体及黄体萎缩等周期变化。
产后什么时候来月经,因人而异,这与产后身体恢复的快慢、身体恢复的好坏、身体健康状态、是否哺乳以及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一般人都在产后6周恢复月经。母乳喂养婴儿的产妇,排卵及月经恢复较迟,多数人推迟到半年后,有的可在一年左右。不给孩子喂奶的产妇与给孩子喂奶的产妇相比较,月经来得要早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先排卵后来月经,如果产后不注意避孕,就有可能怀孕。
注意清洁卫生
产妇经过妊娠、分娩,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感染病菌。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十分密切,如果清洁卫生注意不够,可引起新生儿鹅口疮或腹泻。由于产褥期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夜晚更多,因此要勤换内衣、内裤和床单。饭前、哺乳前及大小便后要洗手。月经垫要常换,月经带要常洗。内裤及月经带洗后要水烫,放到阳光下曝晒消毒。月经垫或纱布要消毒后使用。产后要常用温热水洗澡或擦身。浴后要及时擦干,以防着凉。外阴每天早晚要用温开水清洗干净,保持干燥。每天要坚持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刷牙要用温热水。产后6~8周内,或月经未净时不能同房。
乳房护理
妊娠期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乳房开始变大,分娩时,乳房已发育得很大了。产后2~4天,产妇明显感到乳房发硬,触之有许多结节状物,这些结节是增殖的乳腺组织。产后可感到乳房轻微的胀痛。与此同时,一挤乳头,就会流出半透明的粘糊糊的黄色水样,这叫初乳。特别要提醒初乳不能挤掉,要喂给宝宝。一周之后,变为白色的不粘的乳汁,量也逐渐增加,这就叫成乳。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有很大益处,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新生儿的吸吮动作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帮助母体的子宫收缩,尽快复原,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产妇发胖。
做好乳房的护理对母乳喂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哺乳前都要用温开水洗净双手,擦洗乳头。注意不要用肥皂洗乳晕乳头。乳头皲破裂,乳管不通要立即处理,以免引起乳腺炎。乳头有裂伤时,应暂时停止喂乳,敷上消炎软膏,并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或用手将奶挤出,用奶瓶喂给新生儿吃。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空时,应将余乳挤出,以便促进乳房更好地分泌乳汁。
注意休息
由于分娩用力、消耗等原因,产妇易感到疲惫和思睡。产后第一天应完全卧床休息,体力的恢复有助于子宫和其他生殖器官的复旧。从产后第二天开始下床在室内活动,但不应站立太久,少取蹲位。
产褥期内应保证充分的睡眠,能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但每日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个小时。卧床休息时,不要总是仰卧,应多采用左右侧卧和俯卧,以免引起子宫后倾。
产后不要睡席梦思床垫。由于妊娠末期卵巢会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有松弛骨盆各种韧带与关节的作用,有利于分娩,由于松弛激素的作用,产后骨盆失去稳固性,加上席梦思的松软性、弹力性好,很不利于产妇的翻身起坐,如欲急速起床或翻身,很容易造成骨盆损伤。所以产后宜睡一段时间的板床,等身体复原后再睡席梦思。
产后不得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不要手提重物。担抬以及站立过久,都可引起子宫脱垂。
产妇的卧室应保持安静,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流通,门窗不要完全关死,宜戴帽子或头巾。
锻炼
每位产后的妇女都希望自己能保持优美的体形,恢复原来的风采,因此产后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
生产4小时后,如果身体无异常,就可试着进行一些锻炼。比较适宜的运动是做产褥操。
产后运动应该慢慢来,不可急躁,并应注意在运动前排尿,排便。吃饭后不要马上做操。剖宫产的产妇拆线后开始做操。阴道和会阴切开或裂伤的产妇,应等伤口愈合后再做操。
产后锻炼可改善血液循和胃肠道功能,促进骨盆底部肌肉恢复,加快子宫复原。
大小便
产后第一天小便较多,是由于人体将在妊娠间体内得到的额外的液体排泄出去,应尽早自解小便,以免胀大的膀胱妨碍子宫收缩。如果产后6~8小时还不能自解小便可采取诱导小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用热水袋放在下腹中部或用温开水缓缓冲洗外阴;坐在盛有60℃~70℃热水的便盆上,用热水熏蒸,这样都能诱导排尿。
产后有大便时应及时去大便,不要忍着,也不要使劲逼。排便时,用一块清洁的卫生纱布压在有缝线的部位。产后第三天如仍未大便,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灌肠或口服泻药。有痔疮的产妇要注意防止便秘。喝大量的水和吃高纤维的食物,刺激肠道有利于排便。
不能进行性生活
产后,由于分娩时引起的子宫创伤还有待恢复,阴道黏膜因被撑大变得非常薄,很容易受到伤害,并且这时子宫口恢复得也不好,关闭不严,如果过早地进行性生活,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使月经持久不净,造成妇科疾病,有时还会造成出血。
分娩2个月以后,如果产妇身体恢复较好,可以进行性生活。但应避免激烈的动作,因这时的阴道比正常时要干燥,可另外用些润滑剂。每月性生活的次数不宜过多,以3~5次为宜。
如分娩2个月后还有血性恶露,说明子宫创伤还未完全修复,初次性生活还得延后,直到恶露全部干净后才能进行性生活。若初次性生活后恶露再现,应服用抗菌素药物以防感染。
产后一定要注意避孕以免造成怀孕。大部分产妇在哺乳期间不排卵,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哺乳期间会出现排卵,因此过性生活时一定要采取避孕措施,以免怀孕而做人流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产后的避孕措施,以采用避孕药膜、避孕套、避孕药膏为宜。如果两种用具同时使用,则可靠性会更高。
一般应在产后4~6周去医院产科做产后检查。这项检查有3个目的:
(1)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包括感到不安和困扰的各种难题,由医生给予解答。可以就婴儿、自己的健康、性生活、喂养、婴儿的哭闹、生活规律等多方面内容和医生进行讨论;
(2)对产妇进行产科和医学性检查;
(3)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和健康检查。
在检查产妇时,会测量血压、体重,检查乳房和乳头,触摸腹部看子宫是否已恢复到正常大小,还要进行阴道检查,做宫颈癌细胞切片筛查。如果你大便时感觉膀胱不适或疼痛,要告诉医生,还应讨论避孕问题。做阴道检查时最适合放入宫内避孕器或隔膜。医生还会检查缝合的伤口。
对婴儿要检查眼睛、脐带、生殖器官和皮肤,还要称体重。对婴儿的喂养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比如以后一段时间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产后检查时,还要订出婴儿的免疫接种计划,例如在8周和12周进行的白百波、小儿麻痹疫苗接种(小儿麻痹疫苗是口服的)。所有的婴儿都应接受计划免疫接种,这对预防未来传染病非常重要,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成就。
4.产褥期预防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在分娩时或分娩后6~8周内,由于细菌侵入产道引起的炎症。
引起产褥感染的原因,一是致病菌的存在,二是产妇产时、产后存在发生感染的条件。
产褥感染在过去它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5.产褥期预防产褥发热
凡在分娩24小时后到10天内,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时,就称为产褥发热。产妇在产褥期发热,要问清症状,仔细检查身体,才不致误诊、漏诊。
产褥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
(1)上呼吸道感染。因产妇产后体质比较虚弱,抵抗力下降,易受外界风寒或暑热侵袭而发热。
(2)乳房胀痛发热。多由乳腺炎引起,应及时用抗菌素治疗,若发现脓肿必须切开排脓。
(3)感染引起发热。是由于细菌侵入产道引起的产褥热。
(4)体虚贫血而引起的发热。这种发热是因产后失血过多而发生低热。
泌尿系感染发热是指产妇产后时有畏寒发热,同时有尿频、尿急和腰痛等症。
6.产后要预防“沙包肚”
由于妊娠期间,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子宫逐渐长大,胎儿足月时的子宫容量比未孕前增长很多倍,随着子宫纤维不断增生和伸展,孕妇腹部肌群受妊娠子宫膨胀的影响,腹部肌肉纤维松弛,并呈不同程度分离,部分肌纤维损伤较重可断裂。分娩后,这些受损伤的肌群如果不能很好地复旧,腹部肌肉明显松弛,加之妊娠时脂肪在腹部的堆积,积得腹部松弛下坠,膨隆突出,俗称“沙包肚”。
为了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使松弛和损伤的腹壁肌肉及早恢复,防止产后“沙包肚”的形成,重现少女风采,产妇除应在产后尽早下床活动、坚持做产褥操外,还可同时使用一种名叫“产腹春”的药腹疗带。在同时佩戴该疗带后,大多数产妇可基本恢复原来的体形,防止产后“沙包肚”的形成。
“产腹春”药疗带由纯天然中药制成,含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止痛散寒等药物成分,对产后调补气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尽恶露、促进乳汁分泌、消除面部斑纹也具有良好作用。
7.产妇剖腹产的保健法
所谓剖宫产,是指在小腹部做一条长10厘米的切口,打开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层层缝合。由于此手术创面大,又与藏有细菌的阴道相通连,所以手术后容易导致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子宫出血、尿潴留。严重的并发症有羊水栓塞、肺栓塞,严重者可致产后猝死。远期后遗症有:慢性输卵管炎及由此导致的异位妊娠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必须加强剖宫产后的自我保健,方法如下:
要常补液
防止血液浓缩而形成血栓。由于孕妇在产期内消耗多,进食少,血液浓缩,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状,易形成血栓,诱发肺栓塞,导致猝死,故术后3天要常输液,补充水分,纠正脱水状态。此外,术后6小时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食。术后第二天多正常排气,可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在所输液体中,应含葡萄糖、抗生素,以防感染、发热,促进伤口愈合。切不可因怕痛、厌烦而拒绝或要求减量。
要采用上肢静脉输液
原因是所补液体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药物可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形成,下肢静脉一旦损伤、发炎,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所以,产后要通过上肢补液,产妇不能为了方便而要求在下肢输液。
要早活动
早活动的好处是预防肠粘连、血栓形成、肺栓塞猝死等,故在麻醉感消失后,四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术后6小时就可起床活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肠段活动,可预防肠黏连。
不可忽视阴道流血
由于剖宫产时子宫流血较多,故产妇的家属应不时看一下产妇阴道流血量,如远超过月经量,就要让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要防腹部伤口裂开
当咳嗽、恶心呕吐时,会使腹部缝线断裂,宜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
宜及时排尿
在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产妇就应及时排尿,倘若卧床解不出,即应起床去厕所,再不行,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排尿。
不要忘记测体温
即使出院回家,一周内也要每天下午测体温1次,便于及早发现低热。不要等到高热再去就医,那时治疗不但麻烦且易转为慢性输卵管炎而继发不孕或异位妊娠。
要注意产后晚期出血
产褥后期若产妇在家恶露明显增多,如月经样,就要立刻就医。因为剖宫产子宫有伤口,较易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要注意经期伤口处疼痛
原因是剖宫产子宫的伤口部位。常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症状主要是经期伤口处持续胀痛、后期可出现腹部肿块,此时应早去医院就诊。
(1)手术后数小时麻醉药作用才消失,会有伤口剧烈疼痛。
(2)由于手术时对肠道的刺激和麻醉影响,肠蠕动受抑制而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一般手术后24小时肠蠕动就逐渐恢复,待肛门排气后腹胀就随之缓解。术后要多翻身,早下地,以促进肠蠕动。
要注意性生活
性生活一般于产后42天,即恶露完全干净后,再过3天方可开始,初期宜用避孕套。产后3个月去原手术医院放宫内节育器,因为一旦受孕做人工流产时,就可危及生命。
8.产后多汗的保健
怀孕以后,体内血容量增加,这就使得大量的水分在孕妇体内积聚。但分娩以后,产妇的新陈代谢活动和内分泌活动显著降低,机体也再不需要如此多的循环血量了,积聚的水分就显得多余,必须排出体外,才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产后机体的全面康复。
人体排泄水分的途径有3条:一条是经泌尿系统从尿液中排出;一条是通过呼吸,从呼出的气体中以水蒸汽的形式带走水分;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皮肤以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产妇在产期不仅尿量增多,而且;支配汗腺活动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占优势,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这就使得产妇无论是在冬天还是在春秋季节,皆是全身汗涔涔的。这是机体在产后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并非是身体虚弱,也不是什么病态,属于生理现象,不是病,常在数日内自行好转,不必担心。但需注意的是,在出汗时,由于毛孔张开,易受风寒,所以要防止受风、着凉,且在出汗时,要随时把汗擦干,汗液浸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倘若出汗过多,长久不消失,多是产妇体虚的表现,那就要积极治疗。可用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在服药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并且避免过度劳累。
9.产后要预防中暑
炎热夏季,尤其在湿度高、居室通风不良时,体弱的产妇很容易中暑。
发现产妇中暑,首先要迅速采取降温措施,争取短时间内体温降至38℃左右,可用冰水(或井水)加酒精泡湿全身,在头部、腋部、大腿根部放冰袋,用风扇、室内洒凉水、放冰块降温,也可同时静脉点滴,补充体内丢失的液体,血压低者加用升压药物。
一些产妇在酷暑盛夏时,关门窗,睡火炕,盖棉被,加之室内温度很高,空气不流通,通风不良,以致产妇体内热量积蓄,体格虚弱,不能很好散发热量而造成中暑。发病初期,表现疲乏、头痛、口渴、胸闷、恶心;严重时,神志不清,狂躁不安或昏迷,甚或抽搐致死。要预防中暑,产妇宜多喝开水,不要盖得过多;衣服勤换洗,还可用温水擦身,以协助体内热量散发;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开“风口”,室内气温高时,可在地上洒水降温。
避免产后中暑的关键在于预防,破除旧风俗习惯,注意居室通风,衣着适度,出汗多时多喝含盐饮料、吃西瓜等,保持尿液淡黄色,每昼夜尿量在3000毫升以上。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片等。
10.产后恶露预防处理
处理恶露是产褥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不得大意。产妇应保持外阴的清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细菌感染,同时下部清洁也可使产妇心情舒畅。产妇在医院分娩,前3天是护士帮助清洗、消毒外阴,4天后多数由自己清洗。
恶露的处理要按以下要领来做。
(1)准备两个容器,50倍稀释煤酚皂,以400倍水稀释成碱性肥皂液,5厘米宽的消毒棉花浸在其中,另外还有消过毒的钳子或夹子。
(2)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3)排尿排便,用卫生纸擦干净。这时尽可能采用温水洗净外阴部和肛门等部位。
(4)用消过毒的小钳子或小夹子夹住浸过肥皂液的棉花,以外阴为中心,从前向后,从内向外消毒清洗,棉花用完一次必须换新的,这样重复几次清洗。
(5)外阴有撕裂而缝合的,应涂上消毒药。
(6)消毒清洗后,垫上消毒纱布,以免血液渗出,再垫上青石棉、胶布、乙烯树脂布,用T字带固定好。如不用消毒纱布的,也可以直接用脱脂棉。
垫脱脂棉时,要把纱布包裹在外面,否则棉絮就会粘住外阴部。
注意恶露的量、色、气味变化,可以估计子宫恢复得快慢,有无异常。如血性恶露多,淋漓不净半月以上,就要怀疑胎盘剥离处有轻度炎症或者有部分胎盘或胎膜的残留,它不但影响子宫复原,延长恶露时间,还可突然发生大出血;如果恶露发臭,颜色暗褐、污浊,掉出膜样或肉样组织块,应保留给医生看;如有下腹痛或压痛,伴有发热,要考虑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
11.产后宫缩的预防处理
产后宫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故宫缩时产生的轻微疼痛也是正常的,不需做特殊处理,经过几天以后就会逐渐消失。为了减少疼痛,也可自己按摩小腹部,或放热水袋热敷即可。经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痛往往比较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也可以服止痛药、镇静安眠药,如罗通定、安定、利眠宁等。
产后子宫收缩有止血和排出宫腔内淤血的作用。通常,第一胎产妇产后子宫收缩时,无明显痛感。经产妇由于历次分娩劳损,子宫肌纤维中瘢痕(纤维组织)增多,当宫缩时,子宫肌壁缺血、缺氧严重,会出现宫缩痛。产次越多,产后宫缩痛越重。
如果宫缩痛较严重并且影响休息者,可进行治疗。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在下腹部敷热水袋或耳针埋藏(子宫、交感等穴)也可内服山楂红糖煎剂。
宫缩痛时,产妇千万不能自作主张滥服止痛药。因为,产后腹痛还可能是由于子宫肌瘤红色变,卵巢囊肿扭转、破裂,急性阑尾炎,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及肠梗阻等急腹症所致。如果盲目止痛,掩蔽症状,延误诊治,可招致不幸。除此之外,止痛药可使产妇出汗量增加,致产妇虚脱。止痛药服用过量,还可引起药物中毒。
如果产褥期子宫收缩时,反复有阴道流血,这可能是宫腔有积血块,或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物,或感染子宫内膜炎,此时应及时诊治。
12.产后保护会阴伤口
会阴伤口受恶露的浸泡,加之沾染尿液、汗液,且伤口距肛门又近,很容易污染引起炎症,必须注意保护。
每天要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由前向后冲洗或擦洗外阴,大小便后能随时冲洗更好,会阴垫和月经带要消毒、勤换,内裤要勤洗。
会阴组织血运丰富,伤口愈合快,但拆线后愈合并不牢固,用力下蹲、大腿过度外展或摔倒会使伤口再度裂开,要注意保护。当缝线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硬结、肿胀、疼痛,可用1:5000高锰酸钾热溶液坐浴,使会阴部浸泡在药液中,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循环,使硬结软化、肿胀消退。红外线烤灯距伤口30厘米,热而不烫,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效果也很好。同时,运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中药,如红藤、丹参、赤芍等煎液洗局部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大多愈合良好,偶有阴道内切口处长出肉芽,易少量出血,可在门诊处理并涂以10%硝酸银。
13.产后要预防子宫脱垂
无论是自然分娩或阴道手术,助产时如站立过久或过早做下蹲、扛、抬、挑、提等动作,或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子宫就会沿阴道方向往下移位,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
预防子宫脱垂就要正确接产,勿使产妇过早向下迸气;缩短第二产程,会阴切开伤口要够大;仔细正确修补软产道裂伤;产妇在月子里应充分休息,多更换卧床姿势以防止子宫偏向一侧或后倾。俯卧、膝胸卧位可帮助子宫保持前倾位置,缩肛运动可锻炼骨盆底肌肉;避免重体力劳动;治疗慢性咳嗽、便秘;产后做产褥操。
增加营养、增强体质都是必要的措施。
14.产后要预防尿潴留
生孩子后的第一次尿排不出来,即为尿潴留。
尿潴留重在预防,产程中要注意让产妇及时排尿;避免产程过长;接产和助产手术时动作要轻柔;产后4~6小时要鼓励、帮助产妇排尿。产妇不习惯卧床排尿时,可坐起或下床小便。产妇要早下地活动。教会产妇观察下腹有没有胀大的膀胱,不仅注意排尿次数,还要留心每次能否将尿液排净。
如果发生尿潴留,可轻轻按摩或热敷下腹部;用温水冲洗尿道口解除尿道痉挛,当产妇听到流水声也可诱发排尿反射;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毫克,以促进膀胱肌肉收缩;或使用针灸、理疗。
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需导尿,将膀胱导空后保留导尿管1~2天,长期或定期开放,使膀胱充分休息,恢复肌肉张力,消除水肿后,大多可以自行排尿。导尿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保留尿管时要避免细菌污染引起泌尿系统炎症。
15.产后预防泌尿道感染
产褥期泌尿道感染以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常见,治疗不彻底可变为慢性泌尿道炎症,急性感染严重时可发展成败血症。
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使输尿管肌肉张力减低,蠕动减弱。增大的妊娠子宫在骨盆入口处压迫输尿管使之扩张,因而尿液常有滞留,造成细菌繁殖的有利条件。
正常尿液中不应有细菌存在,但据调查,5%~10%的孕妇尿液中有细菌,如果不治疗,其中的80%持续带菌到产后,当产褥期抵抗力减低而又有适当的细菌繁殖条件时,就会发展成为急性泌尿道感染。
女性尿道4厘米长,短而直又接近肛门,阴道很容易有细菌污染;分娩时胎头压迫膀胱,使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助产操作使阴道极度扩张,也可引起膀胱黏膜、尿道的挫伤和渗血而发生尿潴留;分娩时或产后导尿、保留尿管,都会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产妇其他部分的感染也可通过血液、淋巴管侵入泌尿道发生继发感染。
针对以上原因加以预防,较发病后治疗更为重要。
16.产后乳腺的自我检查
乳腺位于胸前部的体表,我国妇女乳腺一般比较小,容易进行观察和检查。自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乳房病变,便于进一步确定诊断与治疗。
检查方法是:
在光线明亮的房间内脱去上衣,站在镜子面前。身体要站正,两臂垂放在两侧。然后双手插腰,再将两臂高举过头。在活动过程当中,对照镜子仔细观察乳房,将两侧乳房对比来看,更容易发现问题。平躺在床上,两手伸开,分别去触摸对侧乳房,在触摸检查时,各个手指应当并拢伸直,轻柔平摸,如果乳房中有肿块,就会出现在手指与胸壁之间。但是,不要用手去抓捏乳房,因为正常的乳腺组织也会被抓捏起来,错误地当作肿块。用伸直的手指触摸两侧腋窝,注意有无肿大的淋巴结。正常乳房外形呈现半球状,随着年龄和发育而有不同,也可以似圆盘形或者圆锥形。两侧乳房并不完全等大,经常是左乳稍大于右乳。如果发现一侧乳房明显增大与变形,两侧乳房就会出现不对称现象。注意乳房的皮肤,看有无鼓起或者如同橘子皮一样的坑点与凹陷、这些现象是肿块与皮肤发生粘连的症候。乳房某处出现水肿,常预示水肿部位之下存在着癌肿。观察皮肤有无静脉曲张,因为迅速生长的乳腺肿物,例如叶状囊肉瘤或者其他发展快的乳癌,可以使得乳房表面出现静脉曲张。观察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是否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出现单侧乳头向上抬高与回缩,或者偏向一侧,表示在乳头下方可能有病变存在。注意乳头上有无裂口、脱皮、糜烂或者盖有黄色痴皮等情况,这些是湿疹癌的一些表现。轻轻挤压乳房,看乳头有无流出物,注意流出物的性质,乳头有流出液或者乳头失去弹性,是深部有病变的征象。
乳房自我检查可以每月进行一次,一般在月经过后乳腺处于最佳受检状态时进行,有利于发现乳腺肿块。
在直系亲属当中比如祖母、外祖母,母亲、姑母、姨母及姐妹等患有乳癌者,尤其不可大意,要经常检查乳房。
17.初产妇预防患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俗称“奶疮”,是月子里容易发生的病。致病菌侵入乳腺组织产生病变,一是通过乳头皮肤破裂处侵入,沿淋巴管到达皮下及乳腺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形成感染;二是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留在乳汁中,扩散至乳腺组织。
急性乳腺炎重在预防,产妇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妊娠期要做好乳房及乳头的护理。
(2)每次喂奶前后,产妇要洗手,擦净乳头,喂奶后用清洁纱布敷盖乳头并用乳罩托起乳房。
(3)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不净时要用吸奶器吸空乳房。
(4)有淤积奶块时,可先做热敷轻轻用手向乳头方向揉按,使之化开,并将奶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
(5)喂奶时间不应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最多不要超过半小时。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叼奶头或含着奶头入睡。
发生乳头皲裂时要暂停哺乳,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待伤口愈合后才能直接哺喂。
18.产后预防乳头皲裂
乳头上出现破裂口,医学上叫乳头皲裂。多见于第一胎初次哺乳,尤其是乳头内陷而在孕期又未做处理的产妇。
为了防止产后哺乳发生乳头皲裂。妊娠期间应注意锻炼与保护乳头。坚持每日用毛巾蘸肥皂、温热水擦洗乳头。应逐渐增加擦乳头的力量,使乳头上皮渐渐增厚,犹如手脚掌上的胼胝体(老茧)一样的耐磨。使之产后能经得起宝宝的吸吮而不致破裂。擦洗乳头时应注意不要一下子用很大的力气,否则会擦破乳头皮肤。
乳头上有结痂者,可将消毒的花生油、香油等植物油涂在乳头表面,以使痂皮变软。然后用肥皂、温热水洗净。分娩后,洗净的乳头应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纱布,将乳头连同乳房罩好,再用宽松的乳罩轻轻兜起。
每次给孩子喂奶时,妈妈必须先洗净双手(用肥皂洗3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乳头。每侧乳房哺喂孩子不要超过半小时。喂完后即应把孩子抱开,不要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否则,乳头长时间含在孩子的嘴里,表面上皮浸软,容易破裂。
当乳头出现皲裂时,应尽量保护好乳头,注意清洁,防止感染,继发乳腺炎。
在乳头裂口处可涂复方安息香酸或鱼肝油铋糊剂,用以治疗皲裂。喂奶前要洗净乳头。
乳头皲裂严重,哺乳时乳痛厉害者,可借助“乳盾”喂奶,婴儿吸吮橡皮奶头,而不直接吸吮妈妈乳头。
也可用吸奶器将妈妈乳房内奶汁吸出,放入奶瓶中喂养婴儿,待乳头皲裂治愈后再哺喂孩子。
19.产后预防泌乳与乳房硬块
泌乳初期,乳房膨胀,乳房血管、淋巴管扩张淤积。乳腺管通畅者,乳胀一般可缓解,乳汁易于排出,授乳后残存乳汁易用手或吸奶器吸出;乳腺管阻塞不通者,乳汁淤积,乳胀严重,乳房变硬,表皮绷紧,局部红热,触痛明显。副乳腺泌乳或相应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则在腋窝处可摸到有压痛的硬结。患乳侧肢体不能靠到躯干。
乳胀严重者,尤其有硬结,体温升高者(“乳热”)应及早处理。产后预防泌乳与乳房硬块方法:
(1)可用冷水袋或湿冷毛巾冷敷乳房,以减轻乳房充血。
(2)乳房胀大下垂明显者,可用洁净布托带,上托乳房,以改善乳房内血液、淋巴液循环及减轻乳汁的淤积。
(3)可用吸奶器轻轻吸净乳房内残存乳汁。若用吸奶器抽吸不满意时,可用按摩的方法排出积乳(修剪指甲,洗净双手,手指轻轻地沿着乳房皮肤向乳头方向按摩,并间歇地向外牵拉乳头)。经上述方法排除淤乳效果均不佳时,可找一位大些的婴儿,最好未出牙的婴儿,吸吮胀乳,实在找不到人选,丈夫可协助吸吮极度胀满的乳房(刷牙或用消毒液漱口后)。
(4)产妇妊娠前原有乳腺增生结节,孕期内分泌影响及产后泌乳,结节可增大,经以上各种方法治疗常无效。若乳房内原有癌性结节,产后往往迅速恶化,乳房局部可触及硬而边界不清的结节,结节表面的皮肤呈“桔皮样”外观。乳汁可混血液,有臭味。
产妇乳房上一旦出现顽固性的肿块时,应及时就医。如若延误诊治,则往往预后不佳。
20.产后预防生痔疮
痔是直肠肛管部位的痔静脉丛发生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痔静脉淤血、扩张而形成痔。便秘的孕妇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使痔静脉扩张更加严重;分娩时,产妇向下屏气,肛门哆开,痔核可以从肛门脱出;有炎症形成血栓时,局部肿胀剧痛,影响产后恢复。
防止便秘可以预防痔疮,产后早下地活动,多吃青菜、水果等富有纤维的食物,大便就容易通畅。便秘较顽固者可以服酚酞或番泻叶代茶饮,局部使用开塞露等通便,可防止痔疮加重。
痔核脱出时用33%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患处,能收敛消肿,再在局部涂痔油膏,用手指轻轻将痔核推入肛门。槐角丸、安纳素栓有止血、消炎、止痛作用,如需手术治疗应在产后2~3个月才能施行。
21.产后预防引起出血
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等于或多于400毫升即称为产后出血。它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产妇死亡。
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是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和凝血机制障碍。
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占55%以上。正常分娩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肌肉纤维强烈收缩,关闭了肌肉纤维间的血窦而止血,子宫呈现球形硬块。过度膨大的子宫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常使肌纤维过度伸展而失去弹性,肌纤维收缩无力而出血。此外,产程过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使用过多镇静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肌瘤等并发症,也可影响子宫收缩,这时的子宫忽软忽硬或软得在腹部摸不清轮廓,阴道持续不停地出血或大量出血。
胎儿娩出后,胎盘大多在3~5分钟内剥离。如超过半小时仍不剥离即为胎盘滞留。胎盘和子宫壁粘连太紧或胎盘植入到子宫肌层里,胎盘不能完全剥离,子宫也不能收缩,就会不停地出血。
软产道损伤,如阴道裂伤重,宫颈撕裂,子宫破裂出血快而多,常伴随发生休克。
产妇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产时羊水栓塞,都破坏了血液正常凝固机制,出血很难止住,对产妇生命威胁很大。
22.产后预防血栓静脉炎
孕妇阴道内寄生的细菌及外来细菌侵入产道,会导致程度不同的产道感染。子宫内膜和胎盘剥离处的炎症如得不到控制,就会侵犯子宫静脉并扩展到盆腔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下肢静脉等处,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有盆腔静脉炎和下肢静脉炎两类。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常在产后1~2周出现持续高烧或发冷发热交替发生;一侧下腹部可有较深的压痛或子宫触痛;也有的仅表现为发热,腹部查不到什么异常,如果使用抗生素不能退烧,而加用抗凝药物肝素后疗效明显,常提示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的存在。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多在产后7~9天出现低烧、心率快。根据血栓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部位疼痛症状;小腿部位血栓,可引起腿肚、脚底疼痛和压痛;大腿部位的静脉血流障碍,引起整个下肢肿胀、发硬、皮肤发白,肿胀消退很慢。
小腿深部静脉的血栓比较容易脱落,沿静脉上行引起肺栓塞,后果严重。
23.产后要预防席汉综合征
席汉综合征是产后的一种垂体功能低下的病症,产生的原因是垂体受到损伤,如炎症、缺血、放射线及手术等,破坏了脑垂体组织使其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
预防席汉综合征,首先要加强营养,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等富含营养的饮食;积极纠正贫血,给予铁剂、叶酸、人参归脾丸、三七补血丸等补血制剂;内分泌药物治疗,补充其功能不足,给予适量的甲状腺素片、可的松。对年轻妇女为了防止性器官萎缩可用人工周期治疗。
席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畏寒怕冷、疲劳倦怠、面色发白、性欲减退、闭经等症状,为中医肾阳不足证,补肾阳,给予金匾肾气丸、右归丸等,可以逐渐改善症状,恢复性功能,使月经来潮,如配合针灸治疗,疗效会更好。
24.产后预防生育性肥胖症
由于生育而引起的肥胖简称“生育性肥胖症”,也叫“母性肥胖综合征”,这种肥胖综合征的发生同妊娠引起的丘脑下部功能紊乱,特别是脂肪代谢失去平衡有密切关系。
为防止生育后过度肥胖,首先必须适量饮食,尤其吃鸡、鸭、鱼、肉、蛋等高蛋白食品时,要有节制,合理配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产后早活动,适当锻炼,坚持做产褥操。
25.产后要做检查
在分娩6~8周后,产妇应到门诊做产后检查,以了解全身和生殖器官恢复情况和产后哺乳情况。
检查内容包括一般健康及盆腔检查,如体重、血压、尿蛋白、乳房、腹壁松弛及腹壁伤口愈合情况。盆腔检查着重于阴道分泌物性质,会阴伤口愈合情况,阴道壁有无膨出,宫颈裂伤及官口恢复是否正常有无炎症,子宫大小、位置、软硬度、附件情况。妊娠及产后有并发症者应作为重点复查对象,有的产妇还需要多次复查。
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26.产后预防颈背酸痛
产妇在哺乳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
产后颈背酸痛首先是由产妇不良的姿势引起。一般产妇在给小孩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小孩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每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小儿,或为哺乳时方便,习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的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
其次是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的影响。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会计、打字、编辑、缝纫)的女性,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佳,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
还有自身疾病的影响。一些产妇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稳乳头,这就迫使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适。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增生等病,也会加剧神经受压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臀、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表现。
因此产妇要及时纠正自己哺乳时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小孩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不要习惯于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平时注意适当的锻炼或活动。另外,要防止乳头内陷、颈椎病等疾患,消除诱因。另外要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头颈部。同时,要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以改善颈背部血液循环。
27.产后便秘谨防痔疮
妇女产后由于子宫收缩,直肠承受胎儿的压迫突然消失,使肠腔舒张扩大,粪便在直肠滞留的时间较长,容易形成便秘,加之在分娩过程中撕裂会阴,造成肛门水肿疼痛等,而易患痔疮。因此,妇女产后注意肛门保健和防止便秘是防止痔疮发生的关键。
勤饮水,早活动由于产后失血、肠道津液水分不足,以致造成便秘;而勤饮水,早活动,可增加肠道水分,增强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注意饮食保健
少食辛辣、精细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一些妇女产后怕受寒,不论吃什么都加胡椒,这样很容易发生痔疮。同样,过多吃鸡蛋等精细食物,可引起大便干结而量少,使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不但能引起痔疮病,而且对人体健康也不利。因此,产妇的食物一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纤维素较多的食品,这样消化后的残渣较多,形成的粪便软,大便时易排出。
注意清洁卫生
勤换内裤,勤洗浴,不但保持了肛门清洁,避免恶露刺激,还能促进该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预防外痔。
产后应尽快恢复产前的排便习惯。一般3日内一定要排1次大便,防止便秘。产后妇女,不论大便是否干燥,第一次排便一定要用开塞露润滑粪便,以免撕伤肛管而发生肛裂。
28.产后要预防阴道松弛
在未生育时,两性交合很紧贴,阴茎进入阴道时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但生育后就完全不同了,阴道显得很宽松,夫妇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交合不够紧贴的感受。这种情形可能影响性生活的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甚至可能使夫妻关系破裂。
产后阴道松弛的关键是耻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耻骨、尾骨肌是提肛肌群中作用范围最广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内脏,保持盆尾阴部软组织张力,它和近端尿道壁括约肌相互交错,还伸延进阴道括约肌的1/3,因此,它能收缩直肠下端和阴道,完善排便动作及阴道“紧握”功能。当两性交合时,耻骨、尾骨肌开始“工作”,阴道收缩,“紧握”阴茎,使两性结合更加完全、幸福。由此可见,防治产后阴道松弛,是要注意锻炼耻骨、尾骨肌的功能。方法如下:
常做“提肛功”
即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一次,每天清晨锻炼5~6次,日间锻炼2~3次,锻炼时可采用慢速收缩、快速收缩或两者交替进行。
可练国外的“盖格尔操”
首先是“开关水龙头”
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阴部肌肉,使尿流中断,此时感到在收缩的肌肉就是PC肌。如此反复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复开关水龙头一样。
波浪状操练与收缩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收缩PC肌,在收缩状态下,从1数到10,然后,由前至后逐渐放松。此时,脑子里可以想像海边的潮水,渐渐涨潮又渐渐退潮,反复操练,反复体验。
再有结合垫上或床上运动锻炼腰腹、臀腿肌肉。即仰卧床上,以头部和双脚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PC肌,放下臀部,同时放松PC肌。反复数次。这样做,可使腰腹臀腿肌与PC肌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PC肌的活力。
29.预防产后发热
在产褥期间,产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
感染邪毒
由于产妇生产时,接生用具消毒不严或产褥不洁,邪毒乘血气正开而入,正邪相争而致发热。
外感
由于产后失血伤气,血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而致风、寒、暑、热之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而发热。
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阻滞,气机受碍,郁而发热。
血虚
产后失血,阴血暴虚,阴无所附而浮于外而发热。
食滞
即产后脾胃虚弱,饮食失节,脾胃运化无力,食滞申焦,郁而发热。
(1)若属感染邪毒,症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秽臭如败酱,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有力。宜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用解毒活血汤,药用:连翘6克,葛根6克,柴胡6克,生地15克,赤芍9克,桃仁24克,红花15克,枳壳3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若属外感所致发热,又要分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热3种:
①外感风寒。症见产妇恶寒发热,头痛,腰背酸痛,流涕无汗,鼻塞声重,痰稀而白,舌苔薄白,脉浮等。宜养血祛风解毒,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药有:荆芥6~9克,防风3~6克,川芎3~6克,当归9克,白芍9克,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②外感风热。症见产后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痰黄,咽痛,口干而渴,微汗出,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用银翅散加减。药有: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荆芥12克,淡豆豉15克,薄荷18克,淡竹叶12克,牛蒡子18克,苦桔梗30克,生甘草15克,煎汤时加鲜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③外感暑热。症见由于产褥正值盛夏之时,发热口渴,心烦汗多,头目不清,胸闷恶心,体倦乏力,舌淡,脉虚数。宜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治法,用清暑益气汤。药有: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15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3)若属血瘀所致发热,症见产妇寒热时作,小腹疼痛拒按,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挟块,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宜用活血化瘀法,用生化汤加丹皮、丹参、益母草。药有: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以黄酒服药。
(4)若属血虚所致发热,症见产后失血较多,低热缠绵,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质稀,腹痛隐隐,头晕眼花,心悸少寐,舌淡红,苔薄,脉虚微数。宜用养血益阴、清解虚热之治法,用八珍汤。药有:人参6克,白术9克,白茯苓9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9克,炙甘草3充,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若属食滞所致发热,症见产后身热,时发时止,不思饮食,食入不舒,吞酸嗳腐,脘腹胀满,呕恶呕泻,舌厚苔腻,脉濡滑。宜用健肝和胃、消导化滞之治法,方用保和丸,药有: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30克,连翘30克,莱菔子30克,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水送下,水煎量为1/10.
30.预防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持续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产后恶露不绝。病因如下:
气虚
素体虚弱,因生产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伤脾,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血失统称则恶露不绝。
血热
素体阴虚,产时又耗血失血,或又因产后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或肝气不舒,郁久化热以致热伏冲任,迫血妄行。
血瘀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与血相搏成瘀,或胞衣残留,影响冲任,恶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循径则恶露不绝。
(1)若是气虚所致恶露不绝,症见产后恶露量多不止,色淡质稀,无臭气,小腹空坠,神疲肢倦,短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缓弱。宜用补气摄血之治法,方用补中益气汤。药有: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每日1剂,分2次服,水煎服。
(2)若是血热所致恶露不绝,症见恶露过期不止,血量多,色深红,质黏稠,有臭秽气,口燥咽干,大便燥结,面色潮红,舌质红,少苔,脉虚细而数。宜用养阴清热止血之治法,方用保阴煎。药有:生地、熟地、白芍各6~9克,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4.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若是血瘀所致恶露不绝,症见产后恶露淋漓,涩滞不爽,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带有紫点,脉弦涩。宜用活血化瘀止血之治法,可用生化汤。药有: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水煎后黄酒送服。
31.预防产后大便难
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粪便干硬,燥结难出,其原因有:
血虚肠燥
因产后失血,汗出而致血虚津亏,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燥。
阴虚火盛
产后失血较多,阴血亏虚,虚热内生,内灼津液,而致便燥难行。
气虚血少
素体气虚,因产耗气伤血,气虚无力运便,便滞肠中。
(1)若是血虚肠燥所致的产后大便干燥,症见大便数日不解,解时艰涩难下,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肌肤不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血润肠。药有:当归2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2)若是阴虚火盛所致的产后大便干燥,症见大便数日不行,口干口渴,胸满腹胀,舌红苔黄,脉细数。宜润燥通便,兼清内热,方用麻仁丸。药有:火麻仁9~15克,枳壳6~9克,人参3~6克,大黄3~6克,蜂蜜30~60克;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若是气虚血亏所致产后大便难,症见临厕努挣无力,便出量少不坚,气短自汗,头晕目眩,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大而虚。治疗宜补气养血通便,方用圣愈汤,药用:生地、熟地、川芎、人参各9克,当归身、黄芪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2.预防产后缺乳
此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主要病因如下:
气血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产后失于调摄,化源不完,以致无以生化乳汁。
肝郁气滞
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乳络郁阻,乳汁运行受阻而缺乳。
若是属气血虚弱所致的缺乳,症见产后哺乳乳汁不充或全无,乳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白或淡薄,苔白,脉细弱。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药有: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60克,麦冬15克,木通9克,桔梗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水煎服(亦可先煎猪蹄取汁煎药)。
若是肝郁气滞所致缺乳,症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量少质稠或平日乳汁正常或偏少,七情所伤后,乳汁骤减或点滴皆无;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喜太息,食欲不振,舌暗红或边尖红,苔微黄,脉弦数。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用下乳涌泉散。药有: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共研细末,每6~9克黄酒调服。
33.产后常见症状及防治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很大,机体抵抗力也大为降低,尤其是子宫内壁在胎盘掉出后尚留有巨大的创面,极易感染疾病,加之产妇还要辛勤哺育婴儿,因此,产妇在产褥期必须加强防病保健。
要防手关节痛
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且经久不愈。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应注意生殖器官感染
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要注意外阴卫生,常用温水擦洗,但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切忌同房,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即要加强营养,休息好,增加抵抗力。
要预防膀胱炎
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产妇要切记在产后宜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要预防肛裂
产妇易患肛裂的原因主要是饮食。饮食质量高,又精细,容易引起便秘,有的产妇还吃羊肉、姜汤等热性食物,而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加上产妇卧床休息,活动少,以致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排便困难,肛裂随之发生,大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出血。
这期间要改变饮食结构,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大便量,多吃鱼汤、猪蹄汤,以润滑肠道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要注意产后血晕
此指产妇分娩以后,头晕眼花,难以起坐,昏倒榻下,或心下满闷,恶心呕吐,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产后失血过多,营阴下夺心神失养,所致不省人事。此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上攻扰乱心神亦可致头晕。
在治疗上,若属于血虚气脱型,症见产后失血过多、质稀,晕眩,心悸,烦闷不适,昏迷,手凉肢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治宜益气固脱,用独参汤,即人参15~30克煎汤,温服,每日2次。
若产后血晕属血瘀气闭型,症见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心下气满,神昏口噤,牙关紧闭,双手握拳,面色紫暗,舌暗苔少,脉涩,治宜行血逐瘀,可用夺命散,药用没药3克、血竭3克,煎汤温服,每日2次。
要预防肌风湿
主要症状是腰肩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便更加严重。由于此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
首先是预防风邪。妇女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预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肌风湿。因此,妇女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较大,抵抗力下降,极需增加脂肪、蛋白质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再有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产后骨盆疼痛的防治
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或者骨盆某个关节有异常病变,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生疼痛。此外,在韧带未恢复时,由于外力作用如怀孕下蹲或睡醒起坐过猛、过早做剧烈运动、负重远行等,均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表现在阴阜处或下腰部疼痛,并可反射到腹股沟内侧或大腿内侧,也可向臂部或腿后反射。
一般来说,此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左右),疼痛会自然缓解,如果长期不愈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并可服消炎止痛药,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预防时应注意:
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骨软化症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治愈这些疾病,然后再考虑妊娠。怀孕后,多休息,少活动,但不能绝对静止不动,不要做过分剧烈的劳动或体育锻炼,但可适当做一些伸屈大腿的练习。尽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运动或急剧的动作。
产后避免过早下床或在床上扭动腰或臀部。
要预防产后腰腿痛
此病是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致。
产后休息不当,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髂关节的损伤机会,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妨碍了骶髂关节的正常运动。
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肾,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经产后更剧。
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日夜缠绵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治疗产后痉症
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颈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
主要是由于阴血亏虚,即产后失血、失津、营阴耗损,津液虚竭,筋脉失养,而致筋急抽搐。此外,感染邪毒后亦可致筋脉拘急发痉。
若产后痉症属阴血亏虚型,症见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手足抽搐,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无苔,脉虚细。治宜滋阴养血,柔肝熄风,宜用三甲复脉汤。药有:白芍15克,阿胶1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牡蛎(先煎)30克,麦冬15克,干地黄15克,火麻仁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若属感染邪毒,症见肌肉痉挛,头项强痛,牙关紧闭,身热恶寒,甚则角弓反张,面呈苦笑,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治宜解毒镇痉,理血祛风,宜用摄风散,药有:赤脚蜈蚣半条,钩藤7.5克,朱砂、僵蛋(焙)、蝎尾各3克,麝香0.2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25克,用竹沥调服。
防治产后脱发
产后头发的脱落是正常现象,在变成秃头以前,便会自动停止下来。一般的情况是每天平均掉落100根,然后会有新发不断地长出来。怀孕期间(服用口服避孕药时亦同)由于荷尔蒙的变化,致使头发不再掉落。不过,这种止歇现象只是暂时性的,注定该掉的终究难逃脱掉的命运,因此会在产后3~6个月之间脱落。有些授乳妇女发现,一直到给宝宝断奶或补充婴儿奶粉或固体食物时,才开始掉发。
为维护现有头发的健康,务必遵循最佳产后饮食方式,继续服用妊娠维他补充剂,并善待好发丝。意即只在必要时才洗头,使用润丝精以减少打结,如果头发确实打结,使用宽齿梳的梳子,并避免加热(用吹风器、卷发钳或热发卷)。在头发恢复正常以前,避免头发作进一步伤害,如延缓烫发、染发和洗头发,这不失为一项好措施。
只因为这次怀孕大量掉发,这并不表示下次怀孕也会如此。因为身体对每次怀孕的反应可能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