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
31295400000013

第13章 放下错爱,幸福花开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曹植

完美是化了装的魔鬼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完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因为它的出现,世界才变得精彩无限。但是,有时完美运用不当,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假如一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务必完美无缺,那他可能会因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而终日闷闷不乐,他的人生也会因追求完美而出现很多的不幸。

苛求完美的人大多都不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对自己、对他人都很挑剔。如经常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不俗的气质、温柔的谈吐,总是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理想标准;又如为一个自认为不优雅的姿态而紧张焦虑,它们都不是健康的、追求完美的正常心态。这样太累了,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就像踢足球,即使最伟大的球星也会在比赛中失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发挥最好水平,但不能要求自己脚脚都是妙传,次次都能射门得分。”

不管给自己制定了多么高远的目标,只要尽心努力过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时时神经紧绷。放开自己的手脚,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快活。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要,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地球少了谁都没有多大关系。没有人会在乎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牌子;也没有人会刻意关注你今天的仪容够不够精致,笑容够不够优雅,不要再为这些琐事费心劳神了。放自己一马,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假如总是苛求完美,那身边的人就会觉得和你在一起很累,他们不敢轻易与你交往,甚至拒绝和你认识。因为在你的眼里,看到的都是他人的毛病,所以你总是会忍不住抱怨对方的缺点。长此以往,你可能就形成了指责别人的习惯。试想,谁愿意跟一个动不动就指责自己的人做朋友呢?其实,苛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有一个男人一生都在寻找完美的伴侣,可70多岁了还是孑然一身。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发誓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于是,我从自己的家乡开始寻找,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但一直到现在……”

一个年轻人问:“您找了多长时间呢?”

老人说:“找了60多年了。”

“难道60多年来都没有找到过完美的女人吗?会不会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呢?那您不是永远也找不到了吗?”

“有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我在30年前就曾经遇到过。”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年轻人急切地问:“那么,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

老人说:“在30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发出非凡的光彩,就如同仙女下凡一般,她温柔且善解人意,细腻且体贴,善良且纯净,天真且庄严,她……”并陷入深深的回忆里。

“那么,您为何不娶她为妻呢?”年轻人更着急了。

“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老人忧伤地流下眼泪。

年轻人急着问道:“为什么?为什么?”

老人说:“因为……因为她也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呀!”

生活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刻意的追求通常只会换来失意的惆怅。追求完美的男人偏偏遇上了追求完美的女人,注定是一场悲剧。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会达到完美。

有人曾经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很完美?”她回答道:“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观众才更愿意接受我。”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无疑是自信的,其心态也是健康的。人生并不是一盘棋,就算不完美,就算走错了一步,也不会步步皆错、满盘皆输。

是的,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完美。因为“完美”太过抽象,太过不切实际,只有生活才是具体的。也许,生活中的很多“完美”都不属于你,也不适合你,而且根本就无法在现实里实现。与此同时,生活中有许多遗憾也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我们在心理上接受并战胜了这些,我们的内心就会强大很多,也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心理学上认为:“完美主义是化了妆的魔鬼!”有一位哲人说:“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幸福,在生活中我们要凡事量力而行、顺势而为,不要过于苛求自己,更不要苛求他人。当我们忽略完美的重要性时,也许我们会得到曾经梦想的一切。

修炼课堂

追求完美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假如人人都安于现状,没有高远的目标、奋斗的动力,那生活也就不再精彩,生命也将失去原本的意义。然而,如果过分地看重完美、过度地苛求完美,真的能获得完美吗?

不做第一也OK

曾在《适意》中,白居易如此表达自己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之情:“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由古至今,失意的文人墨客总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希望能在游玩嬉戏的清逸洒脱中陶冶性情,驱除烦恼。闲来寄情山水,春鸟林间,秋蝉叶底,淙淙流水过竹林;四山如屏,烟霞无重数,荒径飞花桥自横。的确是一番赏心悦目的美景。

然而,在这般景象之中,也有叶的坠落、花的凋零,为什么置身其中却能拥有完美的心境呢?如此看来,生命是有缺陷的,任何人都不可以只接受幸福的垂青,却把不和谐的因素完全屏蔽。在讲述自己的美国求学经历时,职业经理人王文华谈道:

我们那届558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行业。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在进斯坦福之前,都习惯做佼佼者,有些甚至当了一辈子的第一名。这样的名声,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期许,让他们成为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是他们在斯坦福的痛苦根源。

斯坦福鼓励同学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因此同学的成绩不对外公布。但三百多人在一起,成绩自有高低。对于一向都是第一名的人,突然要接受他排在三百多人的末尾,纵使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会极度痛苦。我跟很多同学都经过这种心理震荡。一向成功的我们,突然发现:“我已经不完美了。”

在顶尖的组织,保持完美的确很难。在商学院,上课前没读过案例是最大的罪过。“犯罪人”的特征是低着头坐在教室角落,把桌上的名牌压低,希望老师不要点他们发言。我也曾是那低头的罪人之一。但我和其他低头的,以及某些抬头的,甚至某些老师,慢慢地体会到:“It's OK。”我们不需要事事完美,不需要永远做第一。这就像联考时碰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最后没时间写的题目就猜。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是因为完美我们必须变得很不快乐,那么我们接受,甚至拥抱不完美。

我看到某些“完美”的同学,认真地准备老师要求的每份讲义,因此错过了星期三下午和同学喝啤酒交谊的时间。他们最后的确得了第一名,毕业时上台领奖状。但他们在台上看起来好苍白,因为他们没有好好享受过加州阳光。

我们生存的方法是设定优先顺序。如果我已经知道没办法读完5篇讲义,那么我选择精读最重要的案例,其他4篇浏览一下就好。第一次这样做,当然有很强的失落感,觉得自己堕落了。慢慢地,我试图从这样不完美的模式中,学到最多的东西。

完美主义者的人生态度,是全有或全无。他不能忍受拥有的东西有任何瑕疵。然而当年我毕业,进入业界,我发现,真正的企业是不容许领导者抱着全有或全无的洁癖的。真正好的领导人,在股东权益和良心道德的底线前,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放下架子,耐心地协调和妥协,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目标。真正好的领导人,是每一个夜晚,明知道公司还有很多事务处于灰色地带,但还是能睡个好觉,以储备精力。他的成绩也许不像完美主义者那样容易被媒体注意,但他的成果却一点一滴被员工和股东感受。

这些年不断追求完美,到头来我才发现当完美主义者是容易的。因为他只要低头硬干,不需要用到任何判断和创意。在不完善状态下奋斗才是完美的,因为每天都是一局新棋,他必须瞻前顾后,亦步亦趋。

与其因不可能的完美而痛苦,或者因追求完美而变得很不快乐,那我们还不如接受它,甚至拥抱不完美。我们可以失败,也可以把事情搞砸,但一定要给自己和别人一点空间。我们不需要事事完美,不需要永远做第一,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做最后一名。这不是阿Q精神,也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这就是生活。

修炼课堂

在职场中,大部分的人都很上进,可惜一直没有取得预期的目标。其实,他们的问题从来不是不努力、不认真,或者标准太低。问题的关键就在不管对人还是对己,他们都太认真,太要求完美!真的有必要事事争第一吗?

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

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惜任何代价、竭力伪装成别人喜欢的所谓的完美的人,结果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不真实。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回避自己的缺点,因为在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赋予的礼物。如果某人爱出风头,说明他过度自信;如果某人邋遢,说明他内心随性自由;如果某人胆怯,说明他能躲过飞来横祸;如果某人泼辣,那她在某些场合能解决一些问题。阴暗面同样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真心地接纳它,我们的生命就不会完整。

十全十美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并不真实。而生命却是真实的,它的美丽就在于它不完美,所以我们要一直努力着去追求某些东西。因此,让我们学会接纳人生的不完美吧,如同我们欣赏满月也接受月缺一样。其实,月圆月缺也只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的欺骗,月亮一直是那个月亮,它从未变化过。对完美人生的认识,也是同样的道理,这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关。

也许你没有聪颖睿智的头脑,没有富可敌国的家产,没人羡煞旁人的外表……你的身上可能没有任何值得自己炫耀的地方。可是,你要记住你就是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同样是上天创造的杰作。因此,请学会欣赏自己,请接纳一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一个农夫有两个水桶,分别挂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水桶有一道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每次长途挑水回来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能带回满满的一桶水。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农夫家时,却只能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农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回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运送整桶水感到很自豪,而破桶子对自己的缺陷则异常惭愧,它为自己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而感到很难过。饱尝了两年的煎熬,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河旁对农夫说:“我很惭愧,我觉得必须向你道歉。”

农夫问:“为什么呢?”破桶子无奈地说:“在过去的两年里,因为水一路地漏,我只能帮你运送半桶水。由于我的缺陷,害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能得到一半的成果。”农夫说:“回家的路上,你不妨留意下路旁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到山坡上时,破桶子眼前一亮,惊喜地发现五颜六色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这景象让它开心了不少。但是,走到山坡脚下小路的尽头,它又难过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跟农夫道歉。

农夫微笑地说:“你都没有注意到小路的两旁吗?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根本没有花。我明白你有你的缺陷,因此我加以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播撒了许多花种。每当我从河边回来,你就替我浇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一直装点着我的小屋。要不是因为你的裂缝,我的桌上就不会有美丽的花朵。”

瑕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多么伟大的人都会有一道自己的裂缝。不完美又怎样,有缺陷又如何,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将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并自暴自弃。其实,只要懂得用心去珍惜、扬长避短,我们的人生一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换一个环境,没人认识,就可以彻底抛开自己的过去,以及一切的缺陷,重新做个完美的人。直到长大了,真的到了另一个城市去读书、工作,才发现我们错得很彻底。不管搬到哪里,我们还是原来的自己。那些与生俱来的缺陷与后天形成的缺点,还是如影随形的跟着我们。

假如一定要让白己做得面面俱到、天衣无缝,结果通常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妨试着宽容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吧!给自己一点信心,给自己一点力量。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当我们选择努力地接近完美的人生境界时,就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完美”。

修炼课堂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所不愿意触碰的阴暗面,身边的人不愿意接受,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虽然并不完美,但我们一直都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十全十美的伴侣

人都是有毛病和缺点的,如果一个人能找到一个毛病相对少点,能跟自己相对合拍的就是很幸运的了。当女儿为婚事发愁时,农村的妈妈们都会提醒道:“不要要求太高,四个桌子角能占三个就不错了,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啊!”是啊,在寻找人生伴侣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先客观地认识自己,以免挑花了眼。

有一个年轻人,厌倦了数年的独身生活,他打算娶一个妻子。他看到取名为“爱情”的婚姻介绍所的广告,据说,这些广告曾经帮助许多人解决了他们的终身大事。年轻人决定去碰碰运气。

在门口,一位身穿浅蓝色制服的年轻守门人接待了他,向他深深地鞠了躬。来到办公室,一位穿戴雅致的女士坐在办公桌后。她老练地对年轻人说:“现在,请您到隔壁的房间去,那里有许多门,每一个门上都写着您所需要的对象的资料,供您选择。亲爱的先生,您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年轻人谢过了她,向隔壁的房间走去。里面的房间有两个门,第一个门上写着“至死不变心”,另一个门上写的是“终生的伴侣”。年轻人忌讳那个“死”字,于是,便迈进了第二个门。接着,他又看见两个门,右侧写着“乌黑的头发”,左侧写着“淡黄的头发”。应当承认,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更倾向于长着淡黄色头发的女性,于是,他一把推开了左侧的那扇门。

进去以后,又出现两个门,左边写着“美丽、年轻的姑娘”,右面则是“富有经验的、成熟的妇女和寡妇们”。可想而知,左边的那扇门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心。可是,进去以后,又有两个门,上面分别写的是“苗条、标准的身材”和“略微肥胖、体型稍有缺陷者”。不用考虑,苗条的姑娘更中他的意。可是,进了第五个房间,里面还有两个门,分别写的是“双亲健在”和“举目无亲”。

年轻人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庞大的分拣器,在被不断地筛选着。下面他又看到未来伴侣操持家务的能力,一个门上是“爱织毛衣、会做衣服、擅长烹调”,另一个门上则是“爱打扑克、喜欢旅游、需要保姆”。当然,爱织毛衣的姑娘又赢得了他的心。岂料,前面又出现两个门。令人高兴的是,“爱情”介绍所将各位候选人的内在品质也都分了类,一边为“忠诚、多情、缺乏经验”,一边“有天才,具有高度的智力”。年轻人确信,自己的才能已足够应付全家的生活,于是,便迈进了第一个房间。

里面右侧的门上写着“疼爱自己的丈夫”,左侧写的是“需要丈夫随时陪伴她”。当然,他需要一个疼爱自己的伴侣。下面的两个门,右边写的是“有遗产,生活富裕,有一幢漂亮的住宅”,左边则为“凭工资吃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推开了这扇门后,他发现自己已经上了马路。

那位守门人向他走来。他没有说话,只是礼貌地递给年轻人一个玫瑰色的信封。年轻人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已经挑花了眼。人总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前,你应当客观地认识自己。”

你是否还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睁大眼睛是必须的,但千万别吹毛求疵,因为我们自身也是不完美的。生活本来就不完美的人过着不完美的日子,只要自己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那就足够了。就算有小小的遗憾,那也是值得收藏的记忆。

修炼课堂

曾听说过这么一段话:“选择婚姻对象不是让你去选一个完美无缺的苹果,而是让你在在一堆烂苹果里面挑出一个毛病稍微少点、你也能接受的苹果。”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女人,所以,一定要趁年轻找到属于自己的苹果。

痛苦之时转个弯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的眼中只看到海时,就会认为没有陆地的存在,那样,你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探险家。”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我们。所谓的不如意,不过是我们的眼光只盯在生活中的凹陷处,并在心里不断加大生气、烦闷的结,甚至不可自拔,做出傻事。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换种心态,一切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生活也会更多彩。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不顺利,抱怨今天天气太糟糕了,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呢?有时候,不是路已走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严厉的法官,他无时无刻不在批判自己、批判别人,对生活也是毫不留情地批判。这种批判多了,我们的内心就会时常陷入悲观,而让自己不开心、不快乐,时间长了,这种不快乐就会成为惯性。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如遇到不快而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处理呢?如果只想到生活的不完美,并深陷其中,连以后的人生之路和前途也会受到影响。当自认为受到了委屈或不公平待遇时,当内心感到郁闷时,当工作出现失误想怨天尤人时,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想,不让自己看得那么片面,那生活中也会增加更多亮点。换个角度看问题,看出一件事的不同面,让自己从最坏的事中找到它另外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位艄公正准备划船上岸,突然看见有一个人从岸边跳到水里,艄公赶快把船划到她身边,把她救了起来。

跳河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妇,看着这位年轻的女人,艄公问:“你年纪轻轻,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为何寻短见?”“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您为什么要救我?”少妇哭泣着道。艄公听了她的话,沉思了一会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是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

“那么现在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了。现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多好啊,请上岸去吧……”话音刚落,少妇恍如大梦初醒般揉了揉眼睛,又想了想,便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并且开始了她的另一段人生。

艄公所做的,仅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那位少妇分析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却让少妇获得了新生,看到了一种新生活的曙光。

年轻的女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用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个点,然后问班上的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白点。”老师又问:“难道只有一个白点吗?这么大的黑板,大家怎么没有看见?”如果换作是你,你看到的是什么呢?每一件事情都有好有坏,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只看到了白点呢,还是看到了那一大块黑板?

仅仅是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就成了两个世界。可见,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是多么重要。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我们就会看得开、放得下那些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完美。一次失败,会使我们对成功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一层;一次失误,会让我们对人生的醒悟更添一码;一次不幸,会使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更深一级;一次磨难,会让我们对世事的认识更成熟一些。原来,生活并不是不完美,它对每一个人都不薄。

修炼课堂

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由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换个角度切苹果,换个角度看自己,换个角度看生活,便是一种解脱、一种高层次的智慧。当学会转个弯时,你或许会发现更美丽的风景。

完美生活就在得失之间

大千世界,得与失是形影相随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凝聚的同时,也在一分一秒地逝去。当我们拥有青春时,会失去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我们融入社会,并学会左右逢源时,就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坦荡。盼望日出之美,却失去了宝贵的晨光;享受大都市的高品位生活,却失去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贪图财、色、官,却失去了做人的正气、道德和平常心。如果把人一生的得失全部收集,得为正数,失为负数,那相加以后所得结果应该为零,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貌。

在实际生活中,得与失原本就是和谐而有韵律的,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大地奉献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能得到鲜花和果实;正因为失去了春天的葱绿,才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农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报以丰收。树梢翩翩起舞,难道不是风的给予吗?鱼儿活蹦乱跳,难道不是水的给予吗?人失去了青春岁月,才能走进成熟……得与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要想让自己年轻一点、有活力一点,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完美,就要懂得抛开得与失的束缚、远离是与非的羁绊。

有一个青年乘船去另一个地方,不幸的是,在船快到达终点时,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船在巨大的风浪中沉了下去,但幸运的是,这位青年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

之后的日子,他每天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第一天过去了,船没有来,第二天去了,船还没有来,到了第三天,还是始终没有船来。为了能活下去,他就弄来了—些树木,简单地给自己搭建了—个躲避风雨的“家”。

后来,一天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不小心忘了熄灭火源,结果一场大火顷刻间将他的“家”化为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他觉得自己再也没法活下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他问救他上来的人员:“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人发现我,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就顺着烟火把船开过来了。”青年听后,简直不敢相信,竟是那场大火救了他。

世上万物,从来就不会有绝对的益处,也不会有绝对的害处,得与失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懂得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在双目失明后,创作出其最杰出的诗作;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在听力丧失后,创作出其最杰出的乐章;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苦难的磨砺后,为世人献上天才的演奏。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的他们,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能成就完美的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

在一生中,我们的得与失总是难以界定的,有时得失就在瞬间。曾有人说:“如果你不懂得悲伤,你就不曾真正懂得快乐。”得失就是这样的关系。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有得必有失。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面对种种得失,这时我们要懂得权衡轻重,得其所重、失其所轻。只有认清了这一点,就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就能生活得更美满一些。

修炼课堂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因此,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越多越好,却不懂没有失去就不会得到。天下事能遂人愿者能有几何?要得到什么,我们往往就得失去些什么,或者说,当失去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必定会得到些什么。而生活的完美就在这得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