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人生哲学课
31294300000006

第6章 人生如浮云,做最好的你(5)

不管是阳关大道,还是独木小桥,是走过,还是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季老秉着诚信的做人原则一路走了过来。他八十年如一日地保留着自己像土地般朴素、真诚的品质。这样的季老,值得我们瞻仰,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是的,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品德。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那么再美丽的女人也会黯然失色;如果没有了诚信,生命的乐章再华美,也只是白纸一张……

人生哲理诤言

我国有一句古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管你是大丈夫,还是小女子,是一国之君,还是平民百姓,说话都得算话,都必须讲诚信。一个讲诚信的人,才能增加自己的德行成本,为一生赢利。

6.人要有主见,勿人云亦云

别人写的那是别人的看法,诗这东西主要靠理解。人云亦云,那是问心有愧的!

——冯至

冯至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现代诗人、翻译家。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必须要有主见!

德纳姆说:“我们决不可被盲目所左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见地。”是的,一个人必须拥有主见,否则,就会受别人的支配,沦为他人的附庸,生活得十分苦闷。下面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和一头驴走在大街上。父亲骑在驴背上,边走边哼着歌儿;儿子牵着驴,没精打采地走在路上。

“真是可怜的孩子啊。”一位过路人望着儿子说,“瞧他的小短腿,怎能跟得上驴子的步伐呢?他父亲懒洋洋地骑在驴背上,让孩子吃力地在地上走,怎么忍心啊!世界上竟有这样的父亲!”

父亲听见过路人的话,感到很惭愧,赶紧从驴背上跳了下来,让儿子骑上去。可是,没走多远,又有一位路人指着他们说:“真是丢人啊!这小子骑在驴背上,神气活现的,他可怜的老父却艰难地步行着。”

过路人的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儿子的心,于是他请父亲也爬上驴背,坐在他后面,两人一起坐在驴背上,赶着驴子前进。

然而,没过一会儿,一个女人的声音传进他们的耳朵:“你们见过这种事吗?多残忍啊!这可怜的驴,背都压弯了,可这老家伙和他儿子却悠闲自得地骑在上面,就像坐在软椅上似的——哎,这可怜的生灵啊!”

父子俩一听,发现自己成了人们攻击的靶子。于是,爷儿俩二话没说,赶紧跳下驴背。

可是,没走几步,有个人就笑话起他们来了:“我没见过他们这么愚蠢的人,为什么他们放着这头不驮东西的驴不骑,却用脚走路,哪怕骑上一个人也好啊!”

父亲听了后,若有所悟地对儿子说:“不管我们怎样做人,都会有人反对。我想:我们应该自己考虑考虑,到底怎样做才对。考虑好后,就应该坚信自己在做什么。”

故事中的父子就是受他人之词所左右的典型事例,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做法。可是,不管他们怎么做,最终都无法尽如人意。父亲在最后时刻领悟出一个道理:无论他们怎么做人,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所以,自己应该考虑清楚,决定怎样做才对。

他人之词,可信可无,我们千万不能受他人的影响,丧失了自己的主见。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像故事中的那对父子一样,常常被他人的言辞所左右,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人这一生,可以没有权,也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主见。但凡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主见。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就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林语堂最开始时总喜欢写一些“幽默”、“闲适”的散文随笔。虽然没有取得多么突出的成就,但林语堂却乐此不疲。

鲁迅读过他的散文随笔后,便好心地劝道:“你不要搞什么‘幽默’、‘闲适’的散文随笔,最好去翻译几部英国名著。”

然而,林语堂没有听,依然我行我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成了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在美国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也被译成中文,在内地出版。他的声誉很高,在国外尤甚。

熟知林语堂的人都知道他一生译作很少。我们试想一下,假如林语堂当年听了鲁迅的话,从事翻译,他也许会作出不凡的贡献,但未必会高于他现在已取得的成就。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别人的意见,即使是像鲁迅这样目光如炬的伟人,也不要只是服从,而要善于择取。因为别人对你的了解,永远比不上你自己。

有主见的人总是用事实征服别人,没主见的人总让别人征服自己。所以,人要有主见,要学会自己支配自己,不要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往前走。因为人一旦失去了主见,就会像拉磨的驴一样,只知道绕着石磨不停地转,只能受别人的支配,终究活不出自己的精彩。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批评和非议时,我们要勇于承受住他人的质疑、批评与非议等压力,坚定自己的信念,让阳光驱散笼罩在心头的乌云。

人生哲理诤言

一个人有主见,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思路,有思路才会有结果,有结果的人一生才会充满幸福。假如一个人缺乏主见,做“墙头草”而随风倒,那将会一事无成,只能接受被人欺骗的命运。

Lesson3

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好命运源于好心态。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不能决定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中,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心态。不管世态如何变化,我们依然安守着心里的那份坦然与宁静。

1.用平常心对待人生百态

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或认识的程度,却是随年龄的大小和处境的不同而很不相同的,绝非大家都一模一样。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这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季羡林

《幽窗小记》中曾载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常常为一段离去的爱情独自落泪,常常为工作的升迁而黯然伤神,常常为生活的艰辛而疲惫不堪……这便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真实写照,都活得很累,不堪重负。

外界因素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也并不是我们一时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平常心就是一种平常心态。假如你拥有一颗平常心,那么幸福就围绕在你的周围,快乐就充满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一颗平常心,那么再美好的生活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磕磕绊绊,变得极不平常。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职场的沉浮让人殚精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自己所追求的梦想难以实现,一旦自己所做的事情难以成功,一旦自己的希望落空变成了幻影,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人生在世,那些能够随遇而安、笑口常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称羡的人生路上的成功者。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中秋的禅院里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点缀着稀稀疏疏的杂草。有一天,老和尚见此,便去集市买了一袋草籽回来,交给小和尚,并对他说:“你自己选个地方撒种去吧。”

小和尚乐滋滋地拔掉那些杂草,小心翼翼地把草籽撒在选中的地上。望着那撒有种子的土地,小和尚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蜂飞蝶舞。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风。小和尚十分惊慌,立即跑去告诉师父:“不好啦!师父,草籽都被风吹走了!”

老和尚很镇静地回答道:“慌什么,随它去吧!被风吹走的都是瘪的、空的,没关系。”

小和尚听了师父的话,便安静了下来。可是,不一会儿,很多麻雀飞来了,在土地上空盘旋。小和尚更加惊慌,又大叫道:“不好啦,师父!麻雀把咱们的草籽都吃了!”

师父依然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慌什么,随它去吧!反正草籽多,鸟是吃不净的,肯定还能剩下好多的,没关系。”

小和尚撇了撇嘴,不再吭声。没过一会儿,天空下起了雨。小和尚又急了起来,急忙跑到师父那里去,大声叫道:“这下子完蛋了,师父!大雨把咱们的草籽都冲走了!”

师父还是那样镇静地回答道:“慌什么,随它去吧!雨冲到哪儿,草籽就在哪儿发芽的,没关系。”

小和尚这下非常生气,心里暗自想道:怎么碰上这么个“随它去吧”、“没关系”的师父呢!然而,让小和尚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春天,禅院里居然到处都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比小和尚原来设想的最好的情况还要好上几倍。

这时,老和尚摸着小和尚的头,很亲切地说道:“我早就说了随它去吧,没关系的,你看是不是这样子啊,好徒弟?”小和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万事随缘并不是看破红尘后的一切无所谓,更不是在无所追求中游戏人生,而是在培育一种宽容博大的淡泊情怀与一份平常心。故事中老和尚口中的“随它去吧”就是一种万事随缘的心态,也是一颗平常心的表现,正是这种平常心孕育出了绿油油的小草。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凡事保持平常心,成功不值得骄傲。因为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不知道走出驿站的下一步是什么,也许是更大的成功,也许是失败;失败也不值得伤心,因为那只不过是一不小心走错的一段路,纠正方向从头再来;失意不要沮丧,一年四季,有风和日丽的时候,也有雷电交加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只有狂风大雨才能一洗空气中的尘埃。如果能这样看待世间的种种,那么这就是平常心,就是人生路。

有了平常心,也就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人生便有一个月亮般的美丽的精神家园。

人生哲理诤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难免磕磕绊绊,我们唯有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美好,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少计较,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季羡林

宽容是一种智慧的境界,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接纳,是一种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如果你学会了包容,那么你的生命中就会多一点空间,你的生活也会充满阳光。

荀子曾经说:“群子贤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人的性格不同,对事物的见解也就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缺少宽容的意识,人人都各执己见,那么见面就只有争吵,哪里还能一起共事、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呢?宽容是人与人之间友好沟通的桥梁,是维系情谊的纽带……所以,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宽容。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突然看见墙角边有一把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并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过了一会儿,果然不出老禅师所料,一个小和尚便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小和尚双脚着地时,他才发觉自己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是让小和尚没想到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和尚红着脸庞跑进了房间。此后,小和尚再也没有违反寺规,擅自越墙出去过。

故事中的老禅师就具有宽宏大量的性格,他明知道小和尚违反寺规了,但他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包容了小和尚的错误。在他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下,小和尚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如果当时老禅师怒斥小和尚,那么小和尚表面上也许会信服,但心里一定会不服气,认为老禅师管得过严,管得过死,那么下次还可能做出违反寺规的事情来。老禅师这种做法不仅宽容了小和尚,也宽容了自己。假如他很生气地训斥小和尚,那么小和尚会伤心难过,老禅师自己心里也难过。

其实,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分歧、争吵以及矛盾、冲突,这往往令双方不快甚至造成伤害。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是忽视这些分歧、冲突,还是因此而放弃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前者类似于掩耳盗铃,后者无异于因噎废食。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包容对方的过错。包容不仅意味着理解和通融,还能表现出一个人宽宏大量的气度、坚强和力量。

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中午,埃德蒙先生刚到客厅门,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发出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是阿马提小提琴的声音。

“有小偷!”埃德蒙先生立即反应过来了,他便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大约13岁的陌生少年正在那里摆弄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