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唐宋史
31293400000041

第41章 卧榻情结

卧榻情结,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情结。此情结,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身上都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举凡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举凡每一次皇家内部的骨肉相残,举凡每一次围绕权位的殊死搏斗,无不植根于这个情结。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绝对辉煌的篇章。不过,作为一位政治领袖,他又是个绝对低能、弱智,看不出任何政治智慧与才能的可怜虫。南唐政权曾经长时间在宋朝面前奴颜婢膝,以求苟延残喘。但是赵匡胤准备完成后,还是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毁灭南唐的战争。赵匡胤知道北宋建国伊始,连年征战,于国不利。定下“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后,他为了先稳住李煜,几次对李煜表示自己的怀柔政策。李煜即位后,南唐继续对北称臣。他碰到的第一件棘手的事,就是向赵匡胤上表,要为他父亲李亶追复帝号。

本来按照常规,古代帝王或官僚死后,朝廷为了给他来一个盖棺定论,褒贬他一生的功过,都要评定一个谥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臣僚的谥号,由皇帝赐予,这是自古而然的事情。这属于王朝内政,外邦无权过问。可是中主李亶在世时已向宗主国后周和北宋上表自削帝号,所以死后若要恢复帝号也得向宗主国上表陈情,待取得“恩准”后方算有效。赵匡胤看完李煜的表文后想,李亶生前主动自降身份,对我称臣,没有什么越轨的言行,表现还算忠顺,现在他死了,赐他一个虚名也无妨。不仅不会因此而影响我大宋的尊严、权威,还可以表示出我的宽宏大度,显示出我中原大朝君主的气量。于是顺水推舟,批准了李煜的奏请,谥李亶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号“顺陵。为了进一步笼络李煜,赵匡胤还派鞍辔库使梁义专程赴金陵吊唁,并赠绢3000匹资助丧事。虽然梁义的身份不高,可他代表的是宋皇赵匡胤,李煜哪敢怠慢,不得不脱下龙袍,换上大臣穿的紫袍,下令去掉屋上的雉尾,然后才毕恭毕敬地出来迎接梁义,并处处陪着小心,惟恐得罪了他。直到梁义返朝后,他才敢脱下紫袍,重新换上黄色的龙袍。

后主登基伊始,赵匡胤就给了他一个软中带硬的下马威。其实南唐这边更希望不要发生战争,后主自登基以来,一直忍辱不发,臣事北宋,图的就是偏安江南一隅,保全祖宗遗留下来的半壁江山。他自登基之日起,无一日不是生活在宋太祖的鼻息之下。他新登基之日,朝廷按照常规,举行登基大典,颁布诏书,接受百官朝贺,封王晋爵,宣谕大赦。熟知礼仪的礼部大臣按照惯例,在宫门前高高树起一根朱红的七丈长杆,杆顶立着一只黄金饰首的四只木鸡,口衔七尺绛幡,下承彩盘,以降绳维系。赵匡胤听说后大发雷霆说,他不甘心俯首称臣,蓄意僭越当朝天子礼仪,怒不可遏地宣见南唐驻汴梁的进奏使陆昭符,责问李煜为何胆敢袭用“金鸡消息”举行大赦?幸好陆昭符善于左右逢源,当下从容不迫地奏道:“伏乞陛下息怒。江南本为中原属国,国王嗣位,大赦境内,怎敢动用金鸡?只能另用怪鸟。所以我家国主所为不配称金鸡消息,充其量只能称着怪鸟消息。此等小事,陛下何 须介意!”陆昭符的话虽然有些牵强,但是他出口滑稽,赵匡胤听了好笑,见他这样自贬,也就算了。战争开始后,李煜派来的使节质问赵匡胤:南唐有什么罪过,要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对待。赵匡胤毫不掩饰地说出了那句直到今天还左右着许多中国人头脑的著名格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赵匡胤当皇帝后,仍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同的是,此时他出手的对象,已经变成了五代十国中其他那些国的国君。比如后蜀国君孟昶。此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讲究生活品位的国君,据说他大小便用的马桶都是七彩宝石镶嵌的。一般说来,屁股如此尊贵的人,脑袋里装的就大体上是垃圾了。孟昶就是如此。他任命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家养小厮掌管大权,这小厮二十岁出头,读了几本兵书后,自称要为诸葛孔明出口气,完成他老人家六出祁山没能完成的事业。结果,碰上赵匡胤比他少得多的军队后,仅仅六十六天就亡了国。

都城在广州的南汉国君刘鋹,也属于很懂得生活的那一类中国人。小小的一个岭南王国,王宫里的宦官居然有七千多人。而且广州城里的宫殿多到了数不清有多少房间,里面装进了各色各样的上万名美女。最受国主宠爱的则是一位来自波斯国的女子,名叫“媚猪”。这位美女“媚猪”有一个奇特的嗜好,她住的宫殿必须用一种产自五百尺深海底的珍珠装饰。为了满足这个高品位的爱好,南汉国民葬身海底者不计其数。据说,赵匡胤听说这位国君与“媚猪”的事迹后,当时连说了几遍“我要救这一方的百姓,我要救这一方的百姓”,随后,决定灭掉南汉。

这场战争进行得相当顺利,从公元970年9月到第二年正月,五个月时间就宣告结束。那位国君的结局极有戏剧性:他本来准备了几十艘大海船,停在珠江口,委托自己最信任的一个大宦官乐范负责把金银细软和“媚猪”等两百个美女统统装上了船,预备着打不过时就走。结果,等到兵败如山倒,他真的跑到海边准备走时,才发现乐范已经带着全体海船走得无影无踪。据说国君知道这个消息时,根本就不信,随后几乎昏厥。最后,万分惆怅地投降了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