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总体经济一窍不通,对汇率与利率根本无法预测,好在我在做分析与选择投资时根本不去理会它。——巴菲特
杯子碎了,伤心是没用的
如果走在路上跌倒了,千万不要让别人来搀扶你,应该自己慢慢站起来,然后回头看看自己身后的路,是什么将自己绊倒在地的。一味地去哭泣或者疼痛,是起不到任何意义的,坚强,就在这个时刻开始。
也许我们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会有许多次跌倒,因此我们会有许多次的哭泣与疼痛,但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接受这些跌倒后的哭泣与疼痛,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巴菲特说过:“我们应该适应在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色,如果你希望演绎出精彩的人生舞台剧的话。”
其实巴菲特也会犯错误,也会失败,但是他在失败后,往往会变得更强大,从来没有在失败后就一蹶不振。巴菲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并不掩饰自己的错误与失败,并且告诉人们从中反思,以吸取经验教训。与普通的投资者相比较,巴菲特所经受的失败和磨难也许更加沉痛,而且所面临的未来压力无疑是更加巨大的。可贵的是,巴菲特虽然犯错误,但他的错误是值得的,因为他往往都会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增强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然后从沉痛中用下一次成功来安慰自己的过去。这就是巴菲特之所以会成功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曾经在年会致股东函件中这样写道:
“我们也发现很容易从市场上买到一些由有能力且正直的人所经营的公司股票,而事实上,我们也从未打算自己去经营这些公司,但我们的确很想要借理由投资这些公司而获利。我们也与这些公司的未分配盈余将会在扣除税后达到100%回馈给伯克希尔及其股东,当然了,若最后没有的话,可能是出了以下几种差错:
第一,我们所选择的经营阶层有问题。
第二,公司的前景有问题。
第三,我们付出的价格有问题。
“所以,一旦我们发现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会知道自己错了,而一旦我们了解到自己错了以后,就必须要改正过来,这是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的。
“事实上,我不论在买进具有控制权或者不具有控制权的股时,都曾犯过许多错误,其中以第二类误判的情况最常见。例如,在1980年我就曾看好铝业的发展,后来我在自己的观点上陆续做出一些小调整,但最后的结果却还是与最初的预测截然不同。
“所以,我个人觉得,投资设想总是在不停地修正中,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在于改正。”
其实,说明白了,人生也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杯子如果被自己或者别人打碎了的话,伤心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适应,并且需要努力地改变现状。
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临各种失败的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生活不可能天天如歌。我们会遇到灾难与厄运,当变故出现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会适应。
1.适应就是一种接受挫折的过程
由于我们总爱依恋昔日的安逸,怀念过去的清静,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我们便不愿走出昨天,直面现实,接受这种变化。当某一天我们可能失业时,我们不愿相信自己已没了饭碗;当如胶似漆的恋人突然移情别恋,我们不愿相信对方已与自己散尽了情缘;当亲人突然辞世,我们不愿相信他(她)已经溘然远行;当一笔满以为会赚的生意做砸了,我们不愿相信自己竟然亏了血本。我们不愿接受,其实就是不愿失去曾经拥有的,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好事,它会让我们措手不及。
然而生活由不得自己,时光由不得你,我们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的种种变化。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认同,情感上容纳;接受,就是走出怀旧情结,及早消除负面情绪,面向未来,重整旗鼓,重新上路。
2.适应其实也是一种放弃
人生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有时放弃部分的东西,我们却会得到另外部分的东西:只有放弃某种我们凭惯性固守着的东西,我们才会得到另一些真正裨益人生的东西。
要适应一种生活,就必然得放弃某些观念和欲望。恰当地放弃,我们才会解脱种种有形或无形的羁绊,打破种种思想上和行动中的禁锢,甩掉“包袱”,轻装前行,更快、更好地进入“适应”的角色。
3.适应更是一种挑战
每一次适应,必然就是一次严峻地自我考验和自我挑战的过程,甚至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整合,一种脱胎换骨的磨砺:当情断花季、亲朋病故,如果我们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心理调适,怎么能挣脱伤感情怀,面对各种困厄的际遇、飞来的横祸、突至的挫折?如果我们不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又怎么能走出逆境?
当我们适应了失败与挫折,我们就需要挑战,我们不再需要伤心。挑战,是对自身各种弱点和缺陷的无情开火,是对意志、性格、能力、水平的综合检阅。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取得了一次挑战的胜利,我们也就实现了一种适应。
适应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拼搏、一种磨炼、一种洗礼、一种凤凰涅 的炽烤、一种千锤万击的锻造。因此,适应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生活中,一些人常常面对种种变化而畏缩胆怯,他们或在厄运面前一蹶不振,或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使人生蒙上了阴影。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适应。能否懂得适应和是否善于适应,正是在检验我们的才智与勇气。
所以,年轻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就要面对一切挫折与失败,就不能一味地伤心,伤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过去常常坚持着失败的股票,近乎绝望地希望它们有一天可以回到我买它们时的那个价位。这叫做“拒绝承认失败”,我打赌你们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保持冷静的心态,磨练自己的耐心。投资难免会遇到亏本,但需要耐心和信心,这两点是投资最大的资本。因为再强烈的暴风雨都会过去,灾难也总会有结束的一天,任何人在做人和做事屡战屡败之后,要继续屡败屡战。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在投资领域需要保持这份心境,在其他任何事情上,都应该这样。如果给自己定一个目标,那就要耐心地去完成,不要想着结果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做的过程如何进行,坚持做完一件事,切记不能够半途而废。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是,能够利用这条成功之道走到尽头的人,却没有多少,这取决于自己是否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不要收住自己前进的脚步。
巴菲特曾经说过:“最能让人成功的力量,只有坚忍不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将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是金属材质的,然后,给笼子底通低电流,使小白鼠受电击但不会致命,但是还会引起相当的痛楚。
如果将笼子门打开,小白鼠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后被挡回来。重复给笼子底通电,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
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匐在笼子里,被动地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这时,即使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让小白鼠的鼻子伸出笼外,它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而是放弃所有努力,绝望而被动地忍受着痛苦。
小白鼠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惯性无助”。
习惯性无助是描述动物——包括人在内——尤其是许多年轻人,无论是在情感还是事业上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绝望和放弃的态度。这时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退缩和放弃,还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这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天由命,听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命运随着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
有人可能认为,人和小白鼠不一样,人如果看到有获救的希望,不会连试都不肯试一试。这个结论在类似刚才那个实验的情况下大概是成立的,但是换一种情况,很多人的表现却和小白鼠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说“理想已经被现实磨平了”的时候,当我们说“现实带给我的是一次次打击,我终于放弃”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就是“习惯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