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31288500000023

第23章 美丽的人生由你选择(2)

2.写完之后,要认真地审视

给自己写下的心愿预订一个期限,尽可能的让自己在这期限实现它们。如果这些目标是近程的,那么最好是把目标放远一些,如果是远程的,那么,建议你设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毕竟高楼大厦平地才能起。最重要的是,要铭记善始善终的意义。

3.列出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

当你实施一个计划(人生蓝图)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过程需要什么,这就是资源。里面可以包括你自己的个性、朋友、财务、教育背景、能力等等。

4.也要写出你不能实现的原因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克服自我的限制,就是要真实地认识自己。你得了解自己的个性,看看什么原因妨碍了你的前进。是你不懂如何计划,还是不知如何进行?是不够专注,还是因为得失心理太重,导致不敢尝试?

这只是一个参考,当然,读者有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了。但无论如何,你必须要有一幅蓝图,就像你在做一个项目,你必须要有一个计划,要把它做得怎样,用什么方式去做,需要什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你压根就没有对未来的远景规划,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因此你要做好行动前的准备。如果你不准备,你就会被别人放在自己的准备计划当中。

《时代》杂志记者约翰·罗斯查德说:“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有石油大亨、房地产巨头、航运巨子和许多巧取豪夺的资本家,但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股票跻身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

但当时有其他媒体人觉得罗斯查德忽略了一点:

巴菲特白手起家,完全依靠自己获得了一切。巴菲特从无名小卒跻身于最富有的美国人行列,在他这一奋斗历程中,他部署了多少层计划,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1943年巴菲特告诉他的一位朋友:“我一定要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否则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来。”

想象一下当自己60岁退休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我们的同事、朋友、家人,会怎样评价自己?

想象一下,离开人世的时候,有多少人会记住你?

请记住,这个问题的答案里面,蕴藏着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有我们人生终极的目标,有我们真正的梦想。找到梦想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梦想变成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将这一切实现?

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需要先给自己描绘一张可行的蓝图,尊重自己所描绘的蓝图,用行动来规划我们的人生。

我每年每月,甚至每一天,都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怎么去走。对自己狠一点,向前走,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巴菲特曾经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你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一生之中,入学、找工作、交友、结婚等等,每个人都要进行选择。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谈的就是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也就那么几步。在面临那几步的时候,选择对了,人生的前途也就一片辉煌,或者说快乐一生;而如果选择错了,苦恼与怨恨会伴随终生。

而选择后的结果,没有人能替自己承担,无论结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之前一定要先明白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准确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21世纪的年轻人,虽然有鸿鹄之志,但生活不可能按我们设计的脚步来排演,想要拥有成功与快乐,想要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我们就应该选择奋斗,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

在新闻媒体的面前,巴菲特一直都表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还告诉公众,他的孩子们也过得很幸福。原因很简单,巴菲特说:“在我的家庭里,我允许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健康的。”巴菲特说金钱并没有给他家带来什么太多的东西,而恰恰他的子女,却因为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为这个家庭创造了许多快乐。

巴菲特夫妇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苏茜·巴菲特,出生于1953年7月30日;老二霍华德·巴菲特,出生于1954年12月16日;老三彼得·巴菲特,出生于1958年5月4日。

这三个孩子都身体健康、聪明、有才智且富有创意。

巴菲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自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就开始记录孩子的成长,每年写一本日记,共写了三十本。日记里面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他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可见他是何等重视子女的培养教育。

在苏茜姐弟三人的工作上,巴菲特从来没有给他们什么具体的意见,完全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选择来。并不是巴菲特不关心自己的子女,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他们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女儿苏茜先是为《新公众》杂志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接着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担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节目编辑的行政助理,再后来苏茜又在加利福尼亚一家公司担任执行总裁的助理。

长子霍华德对农业、环保、公共事业十分的喜欢,因此他选择了做慈善,并且将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慈善上面,还致力于对抗全球饥饿问题。

次子彼得是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获得艾美奖。1991年,彼得为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中的舞蹈场景配乐,并且根据他父亲巴菲特的教导,在中国出版了自己的书籍《做你自己》。

这些都是巴菲特三个孩子自己的选择,他们拥有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人生,但是他们都过得很快乐。巴菲特自己都说,从这些孩子出生到现在,他最多的快乐都来源于这三个孩子。

巴菲特的三个孩子,如果以巴菲特的身份,想在华尔街谋得一个职业是没有丝毫困难的。他们也可以出入各种高楼大厦,与很多公司的重要管理者之间来往,与无数跟金钱打交道的客户激扬地谈判,这些都是现在年轻人在大城市希望得到的。但是,他们三姐弟没有这么做,他们喜欢过自己的人生,要让自己的人生与别人不同,在他们看来,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如果不快乐的话,有再多的钱都会烦恼。因此他们没有选择与金融打交道,而是选择了快乐的人生。

人生是因选择而精彩的,也因选择而无奈。

一天,弟子和禅师一起在水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感到很疑惑,问禅师:“师傅,您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直的呢?”

禅师笑着说:“插秧的同时,眼睛盯着一样东西,把它当做参照物。”

于是,弟子卷起裤管,高高兴兴地插完了一排秧苗,可是这次插的秧苗,竟然是一道弯曲的弧线。

这是怎么回事呢?弟子很是不解。于是禅师问弟子:“你是否选择了一种东西作参照了呢?”

弟子回答:“是啊,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禅师笑了:“为师选的是大树,而水牛边吃草边动,你在插秧时跟着水牛移动,怎么会插得整齐呢?”

一个小小的禅语故事,道出了因为选择而导致的不同后果。师傅选择的是固定的大树做参照,弟子选择的是水牛,一个可以将秧苗插得很整齐,一个却将秧苗越插越歪。

所以说,选择也是存在一定前提的,你要做出合理的判断,不是随便的选择一个自己以为对的就可以了,就能没有任何顾虑地往前走,因此在走路的时候要多看看路,尽早准确地做出判断。秧苗插错了可以重新再来,但人生只有一次,稍微有些不谨慎,一旦选错了,青春也就再也回不来了。

什么样的选择,一定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一点是很正确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同时走两条不相同的路,当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你就必然会失去另外的可能。比尔·盖茨放弃了自己在哈佛大学的学位,投身商海,成就了20世纪IT行业的神话,他的选择换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我们作为年轻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内心,需要选择的是什么,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行走自己的人生,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美丽。

毕竟,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左右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