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
31288000000011

第11章 让别人赞同你的八个完美沟通技巧(1)

技巧一:委婉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卡耐基的忠告: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实际上就是在批评对方。

一天,查尔斯·史考伯经过自己的钢铁厂的时候,撞见几个工人正围在一起抽烟。他们显然忘记了公司禁止吸烟的明文规定,或者像很多犯错误的人一样存在侥幸心理。史考伯先生应该把他们揪出来,然后狠狠地批评他们吗?或者把那块“禁止吸烟”的牌子指给他们看?这都只会让对方感到难堪,并且对史考伯产生怨恨。只见他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发给他们每个人一支雪茄,并对他们说:“我们到外面抽去。”

这些工人当然不会跟着史考伯一起出去抽烟,而是对他说:“啊,我们忘记公司禁止吸烟的规定了。请你原谅。”然后赶快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当然,我们能够体会到他们心里的那种复杂的感觉:既为犯了错误而感到自责,又为没有受到惩罚或指责而感到庆幸,同时对史考伯先生也越发尊敬。他们以后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当你发现对方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时,为了使对方能够尽快地改正,于是你好心地对他说:“看,约翰,你刚才说的有这样一个错误……”你满以为他会感激你,但是结果却让你很意外,甚至让你感到不可理喻——他坚决不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更不用说感激你了。

你没有必要因此而责备对方,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尤其是直截了当地指出的时候,一般人似乎都受不了。他会因此而产生一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迫使他拒绝接受你的批评或指正,即使他明明知道你是为他着想的。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强大的力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认同感在起作用。当自己所相信的东西被怀疑或否定之后,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焦虑,感到自己的自尊被伤害了,甚至感到自己的安全已经没有了保障。结果是,他会本能地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他可能认为你说的是对的。因此,当你想要说服一个人,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

我相信,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实际上就是在批评对方。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他人批评,即使他明白自己确实做错了,但是人们却往往做这样的蠢事。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烦心的事情困扰着我们,但是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换种表达方式,也许就能轻易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马吉·嘉可布太太请了几位技术非常好的工人加盖房子。头几天,他们总是把院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有木屑。一次,等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聪明的嘉可布太太不露声色地叫来她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把木屑处理干净,堆到院子的角落里。第二天,工人们来的时候,她非常高兴地对工人们说:“你们昨天把院子打扫干净了,我非常高兴。老实说,这简直比我们以前的院子还要干净。”

听到这些话后,那些工人十分高兴,以后都把木屑堆在了院子的角落。试想一下,如果嘉可布太太摆出一副雇主的姿态,那些工人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换另外一份活儿的,因为像他们这么优秀的建筑工人毕竟很少。

从上面两个例子的结果来看,间接地指出对方的错误是十分正确的。采用温和的语气,间接地指出别人的错误,这样就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确实,我们只要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就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十分符合人的本性的——正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人性的弱点,所以只有使自己所做的事情符合人性。那些聪明的人总是会想方设法这么去做,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的效果比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要好得多。

一些大公司或者机构的上层人物一般人通常很难见到,其中的部分原因固然是他们很忙,但是那些下属的“过滤”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不愿意他们的上司被打扰,因此帮上司挡掉了许多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客人。这对那些上层人物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卡尔·佛朗在当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市长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麻烦。

他奉行的是“门户开放”政策。当时他规定,市民如果有事的话就可以直接来见他。但是,那些造访的市民却常常被工作人员挡在门外。后来,为了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市长想出了一个高招儿:他叫人把他办公室的门给拆了。这样,他相当于在明白无误地告诉工作人员不要再阻挡那些造访者了。另一方面,他用行动暗示了工作人员的错误,但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这就给他们保留了自尊。

美国陆军第542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在带预备役军官时,他面临着一个军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在预备役军人和正规军训练人员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理发,因为预备役军人认为自己只是老百姓,因此他们非常不愿意把头发剪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照以前正规军的士官长一样,他可以向他的部队怒吼几声,或威胁他们。但他不愿这样做。

他这样说道:“各位先生们,你们都是领导。当你以身教导时,那是最有效不过的办法了。你必须为你所领导的人做个榜样。你们应该了解军队对理发的规定。今天我也要去理发,而我的头发却比某些人的头发要短得多了。你们不妨对着镜子看看,如果你要做个榜样的话,是不是该要理发了?我们会帮你安排时间去营区理发部理发。”

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有几个人自动去镜子前看了看,然后下午去理发部按规定理了发。次日早晨,凯塞士官长讲评时说,他已经看到在队伍中有些人已经具备了领导者的气质。

1887年3月8日,美国最富有口才的牧师、演说家亨利·华德·毕切尔去世了。在下一个星期日,莱曼·阿伯特应邀向那些因毕切尔去世而伤心不已的牧师演讲。他急于取得成功,把演讲词改了又改,并像福楼拜一样过分小心地进行润饰。然后他将演讲词读给他妻子听,但是演讲词写得并不很好,真的很糟糕。但是如果他妻子缺乏见识,她可能会这样说:“莱曼,糟极了,绝对不能用。你会让那些听众都睡着的,那听起来像一本百科全书。你传道这么多年,应该能写得更好。天啊!你为什么不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讲呢?你为什么不自然点儿?你如果念那篇东西,一定会砸自己的台。”

如果他是这样说的,结果会怎样可想而知。是的,她知道这样的结果。所以,她换了一种方式来说:“亲爱的,如果这篇演讲词寄给《北美评论》,一定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莱曼·阿伯特当然满心欢喜地接受了妻子的意见。你认为他会真的把自己的演讲稿寄给《北美评论》吗?不,阿伯特将他精心准备的底稿撕碎,后来连大纲都不用,很自然地作了演讲。阿伯特的妻子称赞了他的演讲词,同时又很巧妙地暗示丈夫不能用这篇演讲词去演讲。阿伯特当然知道这点,所以他照妻子的意思做了。

通过上面的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知道,为了劝服别人同时又不伤害别人,你需要间接地指出他人的错误。

如何让对方欣然接受他的不足:

(1)当你找出一条理由来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一定会找出十条理由来反驳你。所以,千万不要让对方产生这种抗拒心理。

(2)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以指出他的错误为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平和的语气间接地指出来。

(3)如果你妄图通过批评对方来显示你的高明和优越,你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4)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技巧二:让对方觉得是自己的想法

卡耐基的忠告:尽可能地向别人请教,并尊重他们的建议,让对方觉得那主意完全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没有人喜欢觉得自己是在被迫去买什么东西或被人命令去做某件事。我们宁愿觉得我们是自愿购买的,或遵循自己的意念在做事。我们喜欢别人关心我们的愿望、需要及想法。试想一下,你对于自己发现的思想,是不是比别人的思想更为信仰?哪怕别人的思想放在一只名贵而精致的盘子里递给你,你也不会开心地接受。

是的,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想法。既然如此,那么你想将你的想法强塞进别人的喉咙,岂不是太一相情愿了?所以,提出建议,再让别人自己去想出结论,那样做不是更明智吗?

来自费城的鲁道夫·塞尔兹先生是我班上的一位学员,他有一次迫切地感到有必要给一群沮丧而散漫的汽车推销员打气加油,于是他召开一次销售会议,鼓励他的部下如实说出他们内心对他的看法和希望。在他们说这些的时候,他将他们的想法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他说:“我可以满足你们对我本人的全部要求。现在,请你们告诉我,我有权利从你们那里得到什么?”

大家的回答很迅速:忠心、诚实、主动进取、乐观、合作,以及每天8小时的热情工作。有一个人甚至自告奋勇地要求每天工作14个小时。会议开得十分成功,给人以新的勇气和新的激励。

塞尔兹先生说:“他们实际上是在和我做一种道德交易。在我保证尽我所能时,他们也决定尽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商讨他们的愿望和希望,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尤金·威森在懂得这一真理之前,不知损失了多少美元的收入。

威森替一家专门为时装设计师及纺织品制造商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图样。威森曾连续3年每周一次地去拜访纽约一位最著名的时装设计专家。“他从未拒绝见我。”威森说,“但也从来没有买过我的图样。他总是仔细地看我的图样,然后说‘不行。先生,我想今天我们不能要你的东西’。”

经历了150次失败以后,威森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自己始终陷于以往的固定做法中,太墨守成规了。于是,他决定每星期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努力发展新观念,创造新的热情。

不久,他受到了启发,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方法。他拿了6张画家们还没有完成的图样,跑到那位设计师的办公室。“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他说,“这里有一些还没有完成的图样,我想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样完成它们,才能使你满意?”这位设计师默默地看了图样一会儿,然后说:“将图样放在我这里,你过几天再来找我。”

3天之后,威森又去找他,听取了他的许多建议,然后取回了图件,并按照设计师的意见把它们画完。结果呢?它们全都被买下了。

那是9个月以前发生的事情,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位买主又订了几十张图样,全都是按照他的意见画的——结果,威森从他那里赚了1600多美元。“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多年不能和这位买主做成生意了,”威森先生说,“以前我一味劝他购买我以为他应该买的。而现在,恰恰相反,我请他告诉我他的想法,于是他觉得是他在创造图样,并且也的确是这样。我现在即使不向他推销,他也会主动来买。”

这种方法确实是卓有成效的,说服别人的技巧就在于你是否让他们满心欢心地接受你的意见。罗斯福总统用这种方法顺利地进行了一场改革。

当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纽约州长的时候,他完成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业绩,他强有力地推行一些政府首脑所最不喜欢的改革方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有重要职位空缺的时候,他就请政治首脑们给他推荐担任此职的人。“最初,”罗斯福说,“他们也许会提名一个软弱无能的党棍,即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就告诉他们,委任这样的一个人不是上策,因为公众不会赞同。”

“然后,他们向我提出另一个无所作为的党棍,这是个碌碌无为的人,尽管他无可指责,却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业绩。我就告诉他们,这个人不能满足公众的期望。接下来我请他们想想,能否找到一个显然更适合这个职位的人。

“他们第三次提议的人还说得过去,但仍不十分理想。于是,我就谢谢他们,请他们再试一次。他们第四次提议的人就可以接受了——他们这时所提的正是我自己要提出的人。我对他们的协助表示了感谢,并委任了这个人——我还把这委任之功归于他们……我告诉他们,我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高兴,现在该轮到他们使我高兴了。而他们真的那样做了。他们支持我的各项法案,如《服役法》与《豁免税收法案》等。这使我很高兴。”

罗斯福就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执行了这项难以执行的改革方案,请切记,尽可能地向别人请教,并尊重他们的建议,让对方觉得那主意完全是他们自己决定的。这就是说服别人的秘诀,也是你成功的秘诀。

在商界中,长岛的一位汽车销售商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将一辆旧车卖给了一对苏格兰夫妇,我想不出用这种方法为什么不会成功。

当时,这位销售商让这对夫妇看了一辆又一辆汽车,但他们总是不满意,说这辆不合适,那辆有损坏,而且价钱也太高——他们总是嫌价钱太高了。形势颇为无奈,于是一位旧车商——他也是我班中的学员,来请我给他帮忙。

我建议他不要再向这种“三心二意的人”推销,而是要设法使他们主动前来购买。我告诉他说,不要告诉他们该如何做,而是要反过来,让他们告诉你如何做。一定要使他们觉得是他们自己在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