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点什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烧火堆,而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烧火在这个公园里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生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生起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开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会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但我不想太啰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可是,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另外,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
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生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起火。在那儿起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的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这种说法有了极大的效果,使得那些孩子们愿意合作了,不勉强、不憎恨。他们并没有被强迫接受命令,他们保住了面子,觉得舒服了一点。我也会觉得舒服一点,因为我事先考虑到了他们的看法,再来处理事情。
以后,当你请求任何人把火灭掉,或请求他买一罐“阿福塔”牌清洁液,或请求他捐出五十元给红十字会之前,何不暂停一下,闭上眼睛,试着从别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整件事?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他这么做?”不错,这要花费你很多时间,但这能使你结交到朋友,得到更好的结果,减少摩擦和困难。
哈佛商学院的特哈姆院长说:“在会见某人之前,我宁愿在他办公室外面的走廊上多走两个小时,而不愿贸然走进他的办公室时脑海中没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根据我对他的兴趣及动机的认识来判断——大概会怎么回答。”
这段话太重要了,为了强调它的重要,以黑体字再重述一遍:
在会见某人之前,我宁愿在他办公室外面的走廊上多走两个小时,而不愿贸然走过他的办公室时脑海中没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根据我对他的兴趣及动机的认识来判断——大概会怎么回答。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之后,只学到一件事即较容易地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以及从你自己和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即使只学到这一点,实践也会很快地证明这是你生活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洁身自好放弃诱惑
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则。”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一种放弃、一种清醒。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弃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清醒。其实,在物欲横流、在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特别是对有权者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而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一短篇故事: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给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
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躺倒在地上,死了!
的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努力奋斗;但是,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子女、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须不断地“往前跑”、不断地“拼命赚钱”时,也必须清楚知道有时该是“往回跑的时候了”!因为妻子儿女正眼巴巴地倚着门等你回来呢!
“快往回跑、回来呀!”你再不“往回跑”,可能大家都再也见不到面了!
安于淡泊勤于敬业
有许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遇到一个环境适应问题。其中除了生理适应、知识技能适应外,更重要的是心理适应。即是说,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职业工作的各种信息会引起许多心理反应,如感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如何对待这些变化,就是一个适应问题。
人们适应职业环境的过程,也就是其劳动态度不断变化的过程。劳动态度是当人进入职业岗位以后,面临着执行具体劳动任务时的心理倾向。一般说来,年轻人思维灵活,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对工作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年轻人在适应职业生活的过程中,也常遇到困难,感觉到不适应的情形。诸如觉得工作太紧张、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知识技能差、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后,有些年轻人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要么想调换工种,要么想更换环境,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平定由于不适应而引起的情绪波动,怎样才能提高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呢?
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任何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人,对工作的适应都有一个过程。通过对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劳动态度变化的研究表明,劳动态度的主观指标为职工对工作的专业的满意程度。青年参加工作或从事新的工作后,其劳动态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新异阶段。对于新的生活内容、工作环境、操作活动、人际关系等大多会有一种新异感,往往有新的打算和长远规划。此时,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有较高的积极性。
动荡阶段。由于紧张定时的职业生活与就业前的松弛状态相比,感到疲劳和枯燥;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新型的就业意识相互作用,以前的职业理想与实际从事职业的相悖背反,单纯的工作幻想与复杂的现实职业生活相矛盾、冲突,于是产生了机械感和单调感,对工作感到不适应,积极性也降低了。
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活后,随着人际关系的沟通,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对本职业务的掌握,人们就会感到一种习惯和适应,认清自己职业的价值和地位,感到更多的安慰和满意。
稳定阶段。对本职业务的熟练掌握,职业生活习惯的养成,把年轻人推上了一些重要工作岗位,开始成为骨干力量。领导的重视、同行的承认,实现社会期望的决心,以及对工作的兴趣和责任心,使人们形成了稳定的劳动态度。
可见,适应职业工作需要一个过程,即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一般而言,不适应职业环境是一种正常的阶段。对此,只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行了。
2.学会进行自我调节
人的职业环境不是静止的,随着工作人员和任务等的更迭变化,职业环境常处于变动之中,要适应变化着的工作环境,就必须经常自我调节。不断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来调节与新环境不相适应的东西。调节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有效地控制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创造克服困难的条件。
3.正确使用对比法
有的人一遇到不适应,就容易产生怀旧情绪,留念学校生活,这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对比,应把学校生活的特点与社会职业的功能相比较。人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必然要把自己的知识才能用于为社会造福。同时,可以感受来自不同职业的信息,看看自己的职业与别的职业有什么联系,在社会不同职业中居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经过对比,逐渐认识本职工作的特殊性质和意义,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积极情感。对比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从事的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增强职业荣誉感,从而不图虚名,安心工作,勤于敬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成才、成功。
富贵不淫而贫贱不移
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贫穷富贵之别。但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均不可丧失一个做人者的气节与品性,有的人生活贫穷时,正直善良、乐善好施,而一旦生活富裕起来,便人性大变,仿佛忘了自己的根本。他们自恃高贵,看不起他人,甚至横蛮无理。还有一类人,他们由于自己很穷,便穷得没了志气,丧失了自尊。不惜一切求助他人,甘为他人阶下之囚。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讲,此两类均不可取。下面的这则故事源自古代,它更好地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鲁国国王想学习三皇五帝的学说,从事三皇五帝的事业,敬重贤能之士,亲自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想虽然是这样想的,但鲁王又总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安全没保障,架子也放不下来。
楚国贤人熊宜僚来鲁国,看穿了鲁王的心思,便建议说:“大王去南越吧。那里的民风古老纯朴,人无私心,人们行为举止,很随意。您去那里,可以抛掉庸俗的念头,修成大道。”
鲁王着急了:“那儿山高路远,没有车船,我可怎么办?”
熊宜僚说:“不要以为自己是国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于自己的高位就迈不开脚步。您本人不就是一辆用不坏的车子吗?您的头颅是车把式,您的体力是架车的马匹,您的双脚就是车轮。”
鲁王又担心:“那地方很偏远,又没什么人烟,我跟谁作邻居呢?我没有粮食、酒肉,吃什么呢?”
熊宜僚说:“把您的消耗量尽量降低,让您的欲望和俗念尽量减少,这样即使您吃了上顿愁下顿,您也会把糠菜当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视为王候,自己骄贵自己;也不要为自己成了平民而自卑,看不起自己的贫贱。这样,富贵的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同样能过。如果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那么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事物的发展,此一时,彼一时,本来如此。人才是根本的、永恒的!
打个比方吧。两条船并排过河,如果一只船是空的,两船碰撞,船上的人也不会发脾气。如果那空船上有一个人,那船要撞过来时,这船就会让开,船上的人便会大声喊叫,要那船上人注意。如果那船上人不听,这船上人就会发出警告。经过几个来回之后,双方就会恶语相加。有人和没人的区别就这样大。把意气、地位、物质这些身外之物抛开,人不就成了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么!
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但人贵有自知之明。“铁罐”的悲剧,正在于它的盲目性;而“陶罐”的不朽,就在于它清楚自己的实力。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用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毫光可鉴。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道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为人处事贵在忍耐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也许会因为你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有利地实施,但你却又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样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丑媳妇熬成公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
当然,对于许多下属职员来说,遇事不加辨明,便着手去实施是你的一大工作弊病,你和领导之间缺乏必要的默契。对于领导,首先是服从,然后才能有改变。不是让领导去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领导。上司给予的指示和命令,必须清清楚楚地理解,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执行,对于上司,他们发一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希望每个领导都是慈祥无比。你需要忍受这种压力,同时要以积极的行动去尽量避免这种压力。
当你面对指责欲望和权力欲望极强的老板、长辈和领导时,要学着把握下列一些“忍”学经验:1.学会洗耳恭听,认真听懂老板的每一句话,在老板发布命令的过程中不要自以为聪明地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
2.称呼老板时,要把职称一字不落地称呼全,而且要态度恭敬谦逊。不要显得勉为其难或语含讥讽,即使他或她只是一个副职,也要把“副”字去掉。
3.避免一些亲昵行为,比如拍拍老板的肩膀、后背,这会使对方认为你意存押亵,心存不敬,从而使你寸步难行。
4.即使你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也不要居功自傲,要时刻注意功劳的大部分都是老板的,是老板的英明决策造就出你的非凡成绩。
5.如果你的同事正被老板训斥,而你却又恰巧在场内,那么你的任务不是紧着替同事开脱而是去给老板端一杯热茶或一杯咖啡,毕竟他(她)才有左右这场争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