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计全集
3128800000024

第24章 战胜人性弱点的“心计”(2)

她为自己所能推行的自助精神树立榜样,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到深夜兢兢业业地办理每个案件。因此,她跟被标榜为“超强国”的里根受民拥戴一样,拥有“铁娘子”的美誉,因为她以过人的精力展现在引导国民走上改革之路而成为一位权力超强的领袖。此外,英国国民支持她的所作所为的原因在于,撒切尔夫人实在是位言行一致的“伟大领袖”。

英国人民对于撒切尔夫人的坚毅信念和自信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都达到荣辱共存的地步。

不要学点本领就满足

青年朋友千万不要染上适当学点本领就适可而止的惰性,在工作中必须兢兢业业,发挥创造性,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如果在生活中奉行适可而止的适当主义,便容易使事败业毁、追悔莫及。

韩国大宇实业株式会社创始人金宇中曾写道:

每次到欧洲去,总有这么一个感触:法国北面的那些国家,大部分在经济上很宽裕,而其南面的那些国家则相反。这此国家之间为何有这样明显的差异呢?我无法做出科学的论证,却揣摩南欧的人们喜欢午睡会不会是一大原因。

南欧有的国家有这样的习惯:每到下午一点钟或两点钟不论是城市的人们还是农村的农民都睡个午觉。我初次出差于南欧,便不欣赏这种风习,对之十分难以理解。把下午这样宝贵的时间化为南柯一梦,我总为之惋惜不已。

那么,他们为何这样生活呢?依我看来,很可能是适当主义在南欧人身上作祟。这种超脱业已渗透他们的身心。当然,超脱出世有其可以肯定的一面,而听天由命的这一面则显然不足为训。超脱也该有个限度,倘若超脱到午睡成习,我看这就得好好地考虑一下了。

窃以为南欧人的这种超脱,既非闲得发慌也非一种浪漫。一言以蔽之,是适当主义的体现。也就是说,其生活态度是工作与玩乐都适可而止。实际上,南欧人在经济上已远远落后于勤劳刻苦的北欧人。适当主义所造成的恶果,昭然若揭。

奋发进取的人是不会蹉跎岁月的。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行动上,决无适当主义的踪影。

适当主义在其他境遇也可以看到。1967年我刚开始创办企业时,大部分的产品依靠海上航运。而当时轮船的运输情况很不理想,装卸货物如同打一场战争,大部分的会社在釜山港都派出了常驻的人员。

当自己厂里日夜赶制出来的商品一到釜山仓库时,这些常驻人员便争相排队等候办理装货的手续。如果误了事,货物装不上船,就得积压在码头,最少也得再等一个多星期才能装上下一趟货轮。所以,对于规模小的小中企业来说,能否把货物及时运出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那些常驻人员之间的竞争也就只能越发激烈。如果掉以轻心,他人便会加塞儿。弄得不好,还要等到其他会社的货物卸尽后才能装上自己会社的货物。一般说来,他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型是确认自己会社的货物已到达码头后便欣然返回会社;第二类型是确认自己公司的货物到达码头后,一直等到货物装上了轮船才返回会社;第三类型是一直要等到装上了自己会社的货物的轮船离开了码头才返回会社。很明显,第一类型的做法很不足取,他那个会社的货物,十有八九不能及时装上货轮。第二类型的做法,10次也会遭到一、两次失败。只有第三类型的做法才万无一失。

“这样也就行啦!”的想法,使得第一、第二类型的常驻人员只能尝尽失败的苦头。我对我们会社职员的要求是:必须坚守岗位,等装上了我们会社货物的轮船离开码头并消失于视野之后才能返回。因为只有这样才算善始善终。惟其如此,当时,我们会社从未误过船期,也从未耽误过交货的日期。这直接提高了我们在海外市场的信誉。

海外人士无人不知大宇一诺千金,与大宇订货,总能在规定的日期内收到货物。

无论办任何事情,我鄙弃适可而止,喜欢做得彻底、善始善终,喜欢做得干净利索,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在我的影响下,大宇的职员办事,无不以善始善终为原则。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但这种观念一旦牢固,把事情办得天衣无缝也就不那么难了。只要自始自终严格要求就行。这,就是多年来大宇创立的传统,也是大宇的企业文化。

不能放纵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有时自己控制得还不错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别人破坏了。而别人的情绪也常常被自己“染污”。问题是谁都讨厌无故伤害别人情绪的人。哪怕他是为了工作,为了“正事”。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专心配合领导、同事的工作要求,从而制造了一个轻松、合宜的气氛。既有利于同事也表现合理的情绪,也无疑会令自己受欢迎,实在是聪明的“上班族”不可不为的行为。

托尼在美国中部一个大制造公司做了4年的人事官员,他有一个体面的心理学学位。他自称适度自信,性格外向,对自己的生活道路大体上是乐观的,工作顺利,婚姻幸福。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一种莫名的不快中。他承认:“我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我在工作中并不很受欢迎,因为我对同事们从没有真正的亲密感。或许在内心深处我不相信任何人。即便跟妻子在一起,我大多数时候也是小心谨慎。当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有关我自己的问题,我通常闪烁其词。作为人事官员,我需要人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我感觉他们有点儿躲着我,甚至提防我。

或许他们是在回报平日里我对他们的喜怒无常和神经质吧。”

托尼的想法没有错,恰恰是因为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让人觉得他神经质,同事们才躲着他。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乏见:

安娜是一个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其组织中相当数量的办公室成员承担着广泛的责任。她同丈夫离婚了,与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住在一起。

她的烦恼是:“我总是无法克制地经常向别人发脾气,虽然事后常常后悔,但又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恶劣情绪。我们办公室的职员流动得相当快,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我周期性地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口角。

我试图强硬些,也试图亲切愉快些,可怎么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强硬,他们就怨恨不满并予以回击。而如果我态度可亲,他们又觉得我软弱可欺,想趁机利用我。我在家里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我的孩子们都怨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使我感到我令他们失望了。但更令我自己失望的是,我即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仍然得不到同事们的理解和拥戴。我曾失落之极,认真考虑过辞职。可是我在个人生活上已感觉失败,如果现在辞职,那么我在职业上也失败了。”

那么错在哪里呢?托尼与安娜显然都是成功的职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操纵其他同事并又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他们要么有不错的学位和职位(像托尼),要么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像安娜),可显然他们都有工作中的苦恼。而他们的共同症结就在于不能信任同事,尊重同事,无法良好地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既伤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喜怒哀乐是人的最基本情绪,也是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召来无端的横祸,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切记要时时克制自己,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隐藏起来。

明末大将洪承畴兵败被俘。清军将领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给了他很好的礼遇,并多次派人对其进行说服,希望他归顺大清,为清军效力,可洪承畴自视忠诚,视死不降,经过很长时间的劝说,还是没有办法使其更改初衷,渐渐使清军将领对此地失去了希望。后来,洪承畴开始绝食,以示忠心。有人提出要将他处死算了。这时,清孝庄皇太后提出,要再观察几日。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好饭好菜还是每日照送不误。不过孝庄命令送饭的衙役,要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天衙役回报说,洪承畴不但不尽颗粒,当他看到牢狱棚顶上的一只蜘蛛后,还叹息不已,孝庄开心地说:“他还是不想死啊?”后来果不出所料,在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洪承畴终于还是归顺了大清,并为其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这种人——心境一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的吧!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在人性丛林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人性丛林里,人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方法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做过一段时间的事,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要这样子的嘛!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你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你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

举例来说吧!

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来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进行“软性”的勒索;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发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你,让你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智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自己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你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你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他的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来迷惑他,以遂行其意图……。

说起来,似乎世人没有一个可靠,而人生也充满痛苦;诚然,连喜怒哀乐都不能自由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不过,若因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召来无妄之祸,那人生不是更没意思?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何妨——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这样子做的目的有:

其一,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其二,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就是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为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要这样子做很难,但如果想到人性丛林里的险恶,就不觉得难了。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

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座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论起天下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数人,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提了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

曹操说:“只有刘备与我才是。”

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筷子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则从容俯身拣起筷子,并说:“哎呀,这一声震雷,吓了我一跳!”巧妙地将自己的惶恐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堪称英明之举。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意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质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收敛自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啊。

喜怒哀乐是人的最基本情绪,也是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召来无端的横祸,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切记要时时克制自己,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隐藏起来。

打破消极的观念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有个铁匠把一根长长的铁条插进炭火中烧得通红,然后放在铁砧上敲打,希望把它打成一把锋利的剑。但打成之后,他觉得很不满意,又把剑送进炭火中烧得透红,取出后再打扁一点,希望它能作种花的工具,但结果亦不如他意。就这样,他反复把铁条打造各种工具,却全都失败。

最后,他从炭火中拿出火红的铁条,茫茫然不知如何处理。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他把铁条插入水桶中,在一阵嘶嘶声响后说:

“唉!起码我也能用根铁条弄出嘶嘶的声音。”

奥格·曼狄诺说:“如果我们都有故事中铁匠的心胸,还有什么失败和挫折能够伤害我们呢?”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二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而且,你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永不满足于现状

一个不安于现状,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是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被人所遗忘的。

毕加索在90岁高龄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他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他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的艺术感受。

但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追求了,当他们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赞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龄增长,他们的绘画风格,变化不会很大。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