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说你懂交际学
31286100000030

第30章 交际中的为人处世(3)

以柔克刚

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遇到蛮不讲理的交际对手,在不该大声喊叫的时候,偏偏叫嚣不停,甚至还拍桌子,百般刁难威胁,提出无理要求。不过,这类人通常只是虚有其表的纸老虎,或者是自视过高、目中无人的偏激人物,只要你冷静沉稳,以柔克刚,是不难对付的。首先,你不能被他的气势汹汹所压倒。其次,也不用与他正面交锋,更不能怒不可遏,针锋相对。要不为所动,用温和的、镇定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发现威胁恐吓都无法达到目的时,就会偃旗息鼓,改变态度了。

以德报怨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居心不良者的蓄意报复。这时,你千万不要动怒,在这种情况下发怒只能使矛盾扩大,对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绝无好处。你可以选择以德报怨的办法,诚恳待人。诚能动人,至少也不至于使关系恶化。在人际交往中,以恶对恶,以牙还牙,是下策;以德报怨,以诚感人,才是上策。

如果将人们的情绪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感情用事型和理智型两种。

前者情商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他们随性而为时,就会陷入巴纳姆效应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而后者情商很高,遇到事情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三思后行,从而妥善管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化的偏激事件。

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就说明,如果一意孤行地走入巴纳姆效应的误区,将自己捆绑起来的“凶手”正是自己。相反,如果能够摆脱情绪化的纠缠,不但心情豁然开朗,就连看到的世界都会与众不同。

生活在社会上,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自然会遇到有些看不惯或者感觉厌烦的人或事。遇到这种状况你该如何去做?被负面情绪打扰前行的脚步,还是置之不理继续向前走?前者是情绪化的受害者,而后者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们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生气或者不生气,高兴或者不高兴,悲伤或者不悲伤,快乐或者不快乐,都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也就是说,不要让外界的因素来影响自己的主观情绪。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人群中打了一个哈欠,周围的人便有可能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情绪受到外界的牵绊,就免不了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情绪的主人,时刻保持理智。如果很容易就被他人的言行举止或客观环境的变换所影响,我们的心态就难以保持平和,人际关系也难免受到影响。

我们应该做情绪的主人,打破巴纳姆效应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当你学会豁达一点儿、宽容一点儿、理性一点儿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人气骤增,很多人喜欢与平和的你相处。

抱怨只能带来障碍

抱怨似乎能在短时间内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好,因为得到了倾听者的肯定与理解。如果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倾听者的话,这种效果会更好,但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好处。所以,做个不抱怨的人不仅是为自己好,身边的朋友也更愿意与你相处。

闻名遐迩的心理学家史金勒经动物实验证明,因好的行为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持续力也更久;因坏行为而受处罚的动物,则不论速度或持续力都比较差。

研究显示,这个原则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的结果。抱怨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会招致愤恨。因抱怨而引起的羞忿,常常使人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事实状况,一点儿好处也没有。抱怨是没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地替自己辩护。抱怨也是危险的,它伤害了交际圈里某些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们的反抗。

抱怨就像饲养的鸽子,最后总会飞回家的。我们需要认清,我们要指责或纠正的人,他们也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我们。任何一个愚蠢的人,在交际中都会批评人、斥责人和抱怨人。同时,也是绝大部份愚蠢的人才这样做的。

但若要宽恕和了解别人,那就需要在人格、克己上下功夫了。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要显示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那就要看他如何对待一个卑微的人。”

正如强森博士所说的:“上帝在末日之前,还不打算审判人!”你我又为什么要抱怨别人呢?请你记住待人处世的第一大原则——想要更多的朋友,请不要抱怨任何一个人。

何为抱怨?威尔在书中对抱怨作了如此解释:“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在日常的交际中,抱怨或者批评是困扰我们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威尔提及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我们的批评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被我们批评的事端。

但如果你是对着自己或其他无关之人,责难或悲叹当前的状况,这才是真正的抱怨。可见,抱怨只能将自己的消极“传染”给别人,而批评却有利于解决问题。

如何消除抱怨?每当我们抱怨每天烦琐的检验检疫工作时,抱怨越来越多的集装箱需要我们查验时,我们发现抱怨或许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通用生活方式,我们或许希望借此得到别人的注意,借此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一种认同,而不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达到这些目的。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试着对生活去感恩,对我们身边的人去感恩,消除我们对生活或工作的那些戾气,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去抱怨,形成乐观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谈对抱怨的感悟或许还为时尚早,但相对于我们需要寻求答案的人,不抱怨的理念只要坚持的话,会被自己所接受并付诸于行动。对在社会上挣扎的我们而言,以后的职场生活或许是每天与不同的企业或者代理打交道,穿梭于码头、堆场,或许于不经意间就会产生抱怨。那么从现在开始,当我们抱怨时,尝试着去提醒自己“闭嘴”,或许不久之后,我们也会发现那一片蔚蓝的心灵空间。无论是交际还是人生,我们都应该摒弃抱怨的心理。

在生活、工作、情感和社会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挫折和打击,虽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我们总要经常面对这样或那样的艰难困苦。

在此情形下,我们必须要学会的就是要如何勇敢地面对困境。首先,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的认识水平;我们要通过磨炼,增强自己内心的承受能力。其次,当我们在经过努力地拼搏奋斗后,仍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时,我们要学会正视现实;当我们在毫无愧疚地与人相处中,仍受到他人的指责和错怪时,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当我们在目睹他人升迁暴富时,我们要学会放下嫉妒,做到自我满足。

如何才能使自己放下抱怨?我们要经常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的深处查找缺点和不足。当发现我们心中存有不满、责备和仇恨时,要及时地进行扫除,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便愈能发挥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抱怨离自己越远,让目标离自己越近,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

清扫心灵是一个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少年要告别家乡,快乐要告别悲伤,雄鹰要告别安逸才能展翅飞翔。如果想要更多的朋友,我们就必须要摒弃抱怨的心态,让每一个与我们交往的人都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