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说你懂交际学
31286100000024

第24章 交际中的迂回之道(2)

必须承认这一点,承认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消除由于性格差别而产生的“坏习惯”“合不来”,就会缓解矛盾,就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减少一些反感和厌烦情绪。

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利益,让你去原谅他,你会怎么办?一般人的选择可能都会对侵犯他的朋友耿耿于怀,记恨在心,可是有的人则会彻彻底底原谅对方。

一次,林肯总统遇到某议员。该议员批评林肯总统对敌人的态度:“你为什么要试图跟他们做朋友呢?你应该去消灭他们。”

但林肯却温和地说:“如果他们都变成了我们的朋友,那不就等于我们消灭了那些潜在的敌人吗?”

这种高深的策略在交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当我们碰到反对自己的对手或者和自己暗中竞争的对手时,我们切莫动怒,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虑如何“击败”对手或者用某种优势压倒对方上,不管怎么样,这样只会使怨气越积越深。我们应该寻找机会接近对方,使对方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比摩拳擦掌、明枪暗箭地斗下去要好得多,也就是《孙子兵法》上提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俗话说,勺子没有不碰锅沿儿的。当你因为一些小事与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了,不管你正确与否,你是否想到过去化解这些恩怨?既然矛盾已经产生了,就不要逃避,勇敢地正视它,拿出自己的勇气和曾经是“敌对一方”的他冰释前嫌。不要觉得自己会丢面子,放不下架子,只有自己主动才能赢得先机,才能让对方在心理上处于劣势,这样他一定会接受你的诚意。

在出访非洲回来的宴会上,罗斯福看见许多不相识的人。这些不相识的人都是美国政界名流、贵族名门、金融赢家,他们对罗斯福也并不存有太多的善意。

但罗斯福很快想出靠近他们的对策来。他通过身边的助手,了解到这些陌生人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大概情况。于是,罗斯福就去向那些人逐个寒暄,并跟他们谈及他们最喜欢听的事情和他们的事业,结果许多人对罗斯福的看法都大为改观。

为了获得陌生人的肯定,罗斯福不厌其烦地打听他们的情形。这样,他的谈话材料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总统对他们非常重视,从而对他产生良好的印象。

在罗斯福会见每个人时,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形,他都打听好了。特别是对每一个人的优点,罗斯福总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以赞赏,这样每个人都觉得被看重了。

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能把许多不认识的人变成新朋友。人与人之间不会完全相同,这种不同最明显的差异常常会体现在一个人的爱好中,并通过行为、习惯、意见等表现出来。我们在接触不同的人时,要注意并尽力把他们与自己融合在一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在环境、教育、实践等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性格之所以不同,正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实践不同而造成的。那么,当你与一个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或者与一个性格很特殊的人相处时,你就应该了解一下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的人,遇到的是一位沉默、呆板、孤僻的人,应该多和他交谈,或者侧面调查一下,你可能会了解到他的个人生活经受了许多坎坷和磨难,甚至曾经受过严重的精神打击,或许你就会更多地理解他、体谅他、同情他,从而乐意帮助他。而他可能会十分感激你,愿意与你交往,成为朋友。

总之,要学会与看不惯的人沟通,这样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你的事业才能更加成功。

学会守拙

中国有句谚语:“聪明反被聪明误。”西方有句谚语:“聪明一旦过头就会变成愚蠢。”有些人想表现聪明的欲望往往阻止了他们实际上的聪明。知道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知道隐藏自己弱点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有句成语叫做“明哲保身”,其中“明”是明白事理,弄清真相。但若只是明了还不行,为了达到目的,同时保护自己,你还得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你明明懂得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考虑到不造成负面的影响,你还要装作自己不懂得是怎么回事。

在平日的交际生活与行事之中,要注意韬光养晦,不露锋芒;要注意不要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显得比别人聪明。一位哲人说:“如果你想得罪这个人,你就表现得比他优越。如果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艾密尔·贝克特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一笔巨资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

律师愣了一下,然后率直地说:“不,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法庭内立刻安静下来。

这位律师后来对朋友说:“当时,法庭内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法官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说得没错,他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所有人都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不少人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这些人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大多数人都有固执、自负和嫉妒的缺点,都有武断、偏见的毛病。人们一般不愿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如果在某些时候有人需要我们提醒的话,不妨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他,就像他忘记了似的。

比如某人说了句错误的话,我们这样说会更好:“我倒有另外一个想法,但不知道对不对,我也弄不清楚。”

刚才提到的那位律师,如果不是这么直率地反驳法官的话,空气温度会骤然降低吗?所以,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到底谁错了。”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遭到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