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31285500000011

第11章 说话:方法圆通,沟通无碍(2)

据说有位大法官,他寓所隔壁有个音乐迷,常常把电唱机的音量放大到使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位法官无法休息,便拿着一把斧子,来到邻居门口。他说:“我来修修你的电唱机。”音乐迷吓了一跳,急忙表示抱歉。法官说:“该说抱歉的是我,你可别到法庭去告我,瞧我把凶器都带来了。”说完两人像朋友一样笑开了。

这位法官并不是想把邻居的电唱机砸坏。他是恰当地表达了对邻居的不满——请注意:是对音响而不是对人,他的行为似乎是对音乐迷说:“我们是朋友,我希望和你好好相处,至于唱机是唱机,可以修理一下。”当然,所谓“修理”只是把唱机的声音开低些罢了。

幽默作家班奇利,在一篇文章中谦虚地谈到他花了15年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结果一位读者来信对他说:“你现在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回信说:“亲爱的,来不及了。我已无法放弃写作了,因为我太有名了。”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人们为之笑了很长时间。事实是班奇利的幽默作品闻名遐迩,但他没有指责那位缺乏幽默感的读者。他以令人愉悦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问题,既保护了读者可爱的自尊心,也保护了自己的荣誉。

如果你对自己幽默的手法没有足够的自信,不妨学学孩子式的幽默。即使在50岁以后,我们也经常为孩子们由天真而产生的幽默所感动。他们是真正以坦诚待人,不会隐瞒任何事实。当他们毫不掩饰地道出心里想的或事实真相时,人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们,跟他们在一起会感到跟任何人在一起都无法感到的轻松、愉快。

有一次,李卡克在家里请几位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妻子要他的小女儿向客人说几句欢迎的话。她不愿意,说:“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话。”这时一位来做客的朋友建议:“你听到妈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好了。”他女儿点点头,说:“老天!我为什么要花钱请客?我们的钱都流到哪儿去了?”李卡克的朋友们大笑起来,连他妻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就是孩子式的幽默。他女儿把母亲的想法以极纯真的方式说了出来,使大人们也不得不认真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减轻了我们对金钱方面的忧虑。李卡克从中得到了一点东西:孩子式的幽默能使我们显得格外真诚。

因此,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的社交场合,都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谈吐。幽默风趣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与听者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方圆智慧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表现为机智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幽默来源于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它常常是人们处于困境时实现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批评别人有分寸,以理服人

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误。在错误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发雷霆。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不要相信“闻过则喜”。如果你一味地指责别人或者简单说明你的看法,你将会发现,除了别人的厌恶和不满外,你将一无所获。你的批评是否是“成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采用的态度。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得不就某事批评对方时,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不能一味蛮横指责,甚至羞辱他人,而应该把握好分寸,使批评的话说得恰到好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苛责他人时,应做到不以对方的人格为对象,而单就他的行为或举止进行批评,这样就可以避免刺激他人的自尊心。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有时我们心里知道是自己错了,但嘴上却不肯承认,因为承认自己错了,就太没面子了。而这时如果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也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或者反唇相讥,甚至对指出错误的人心生怨恨。

由己推人,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比如一个轻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人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错误”吗?绝对不会!

聪明的人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说话如直炮筒子般的人未必会受欢迎!

理论上讲,待人处世中应该做到坦诚,不说假话,直来直去。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

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

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仅仅因为区区小事、非原则性问题而失去“头儿”的赏识,真是毫无意义,后悔晚矣!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起了愁。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过不去。军师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一个方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束束乱发,每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官(冠)多法(发)乱!”

刘伯温此举,不但未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不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画中有话,柔中有刚,是待人处世高明的“说话会拐弯儿”,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达到预期的目的。

由此可见,即使真理站在我们这边,用最温和的态度对他说“你错了”,对方要接受这样的事实都是困难的。因此,在有必要好心提醒别人错误的时候,就必须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一位人际关系学家对此说:“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或者是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用若无其事或者提建议的方式提醒别人也许会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由此可见,批评讲究艺术,既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每个人都拥有的自尊心,批评若能做到“良药不苦口”,才算是真正做到家了,以下几条原则是批评艺术的集中表现。

1.批评要态度鲜明,忌含糊

在决定批评内容前,先要知道自己的批评是针对哪一种行为表现的。确定了这一点,才不至于把话说得含含糊糊,也会使对方觉得你是在推卸责任地批评他。

2.使用旁敲侧击法,效果会更好

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3.批评的重点不在错误

一般的批评,只是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却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此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的批评,应在批评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于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更加认识到你批评得很有道理,心悦诚服。

4.设身处地替对方想一想

设身处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过错。二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5.批评要注意场合

某些批评本来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却截然相反。

6.批评口气要尽量委婉

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

以上几种批评的方法若运用得合理恰当,能给批评方和被批评方都带来相对平和的心态和较好的效果,反之不但会伤了和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批评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因而批评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批评目的而服务的。只有批评方式恰当而合理,别人才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才最爱听。

总之,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著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这会让你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方圆智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事,这时,即使你已经看破对方的心思,也要把握好分寸,给对方留足面子,最好不要点破。在人际交往中,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口头上的胜利是做人的悲哀

人都具有好胜心,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之一,因而生活中便经常少不了争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的时候。这时便需要“和事老”出来打打圆场,息事宁人,给双方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台阶下。所以,这个“和事老”在必要的时候你一定要当,并且一定要当好,这样不但能将一场争端化为无形,而且还能让争端双方都能对你心存感激,另眼相看。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争端,这些争端可以演变为斗气甚至暴力冲突,也可以巧打圆场而使双方息事宁人。显然后一种方法更能得人心,巧打圆场不但能化解争端和尴尬,也是一个人智慧做人的一种表现。

小张最近和他的老婆关系相当紧张,前几天甚至传出要离婚的消息,本来挺亲密的小两口,怎么突然之间要离婚呢?原来只是因为小张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句过于真实的话。

那天下班很早,两个人吃过晚饭就靠在沙发上欣赏正在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影片里男女主角正爱得如火如荼,女主角深情地问对方:“你到底爱不爱我?”男主角随即说道:“我当然爱你,因为你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小张听了这句话后,自言自语道:“好!这是个具有智慧而又带点禅意的回答,简直堪称经典。”小张的老婆听他这么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之后,便不断地拷问小张:“你是不是也把我当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呢?”小张被问烦了,只好敷衍回答说:“你当然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小张以为这样回答就可以交差了,谁料他的老婆听完之后却并不满足,而是继续问他:“那么,我到底是你身体的哪一个部分?”老婆本来是想听几句甜言蜜语的,可是,小张却笑嘻嘻地对老婆说道:“你是我的盲肠!”可想而知,听到这个答案之后,失望之极的老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可怜的小张因为照实说了心中那个“正确的答案”,惹得妻子勃然大怒,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很多时候,实话是不能实说的,说了就要惹人不快,就会让人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在一些非常时刻还是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吧!

清末的刘复才当江夏县知事时,为人处世极为圆滑,常常在两方争执不下之际,他一两句话就为双方打了圆场。都督张之洞和抚军谭继询平时意见就不太一致。一天,刘复才在黄鹤楼设宴,当然也少不了张之洞和谭继询二公。酒过三巡,诸位宾客都有一些醉意。忽然,一位客人不知怎么谈起了武汉江面有多宽的问题。谭继询说:“有五里三分宽。”他的话音未落,张之洞就说道:“不对!我记得确实,是七里三分宽。”

两人顿时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旁边坐着的诸位客人劝说,也无济于事。一下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任由他俩争执。

刘复才坐在末座,看见席间这番争执,感到不妙,如果继续争下去,搞得不欢而散可就糟了。

他急中生智,徐徐举起手来,说道:“江面水涨,则宽七里三分。水落,则五里三分宽了。张公说的应该是水涨时,谭公说的应该是水落时。二位大人说的都没有错。”

张之洞和谭继询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席间顿时恢复了原有的轻松气氛。旁边坐的客人也为刘复才的片语解围的机敏而折服。

确实,生活中需要“和事老”,如果有机会充当这样的角色确实需要些心机。有时候,双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为顾及脸面,谁都不愿意示弱,“和事老”就要学会运用高超的功夫“打圆场”了。

“打圆场”近似于捧场,同是圆滑乖巧之为,但它没有捧场那般肉麻,而且在了解现实矛盾、平息事端的功效上,都比捧场高一筹。“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消除误会,平息事端,还有利于应付尴尬,打破僵局,解决问题。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说明真情,引导自省

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老”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和事老”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清楚,而不可加以任何评论。当双方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后,便会消除误会。如果再加以引导他们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就会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2.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那么作为“和事老”又如何“打圆场”呢?如果力陈己见,理论一番,恐怕不会有效。这时,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