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31245300000031

第31章 零售企业商品基础知识(3)

5.产品生命周期的例外情况

(1)快速增长型

在快速增长的销售模式中,销售额快速上升并在一个高水平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迅速增长型。许多化妆晶、药品和出租服务可以归入这种类型。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进人市场很快被消费者认同并获得普遍接受,证明这种产品在社会生活中有极大的实用性,如电蚊拍进入市场和快速增长,就是这种类型。

(2)时尚型

如果产品或服务产生大量的销售额,但只持续很短一段时间,就形成时尚曲线。零售商必须小心,不要大量订货,因为在早期销售额很高的时候顾客购买热情就已经消退了。在时尚型的产品类型中,以外形、色彩、款式为标识的产品,如服装、鞋帽、玩具等,很多都属于这一类型,产品进入市场很快获得普及,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

(3)时尚延伸型

时尚延伸型与时尚型相似,但时尚延伸型只占早期销售额一小部分的剩余销售额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类产品也和时尚型相似,主要特征在于外观、色彩和功能,但时尚延伸型产品的上述功能并不具有特别强的特征,所以虽然可以很快进入产品成熟期,但由于不具有太强的潮流特征,其生命周期比起时尚型要稍长一些。

(4)怀旧或复苏型

怀旧或复苏型表明一种看似过时的产品或服务又复苏了。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看,上了年纪的便会怀念年青时候的岁月,包括那个时候的产品、服饰、用品、食物、音像作品等都会成为缅怀的对象,因而当供应商适时地推出这类产品,可以很快热销,成为怀旧型产品。

(5)季(节)或流行型

当产品或服务的畅销时间不连续时,就形成季(节)或流行曲线;季(节)型产品,冬季有御寒防冻的服饰用品,滑雪溜冰的体育用品;夏季有降温防暑的产品和服饰及游泳潜水的用品等。这些产品仅仅在一个自然季度中流行,并且从进人到热销到冷却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变化也较有规律。有些产品在一些年份中流行,几年后还会再流行、热销,有些类似季(节)型产品,但规律性不明显,称为流行型产品。

(6)失败型

失败型产品周期是那种产品或服务根本不成功的类型。

第六(节)商品开发操作规范

一、决定商品销售的五大要素

1.销售消费者想要且需要的商品

(1)所谓需要,是指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不外乎是日常吃和用的商品。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吃和用的东西,大致相同。吃的方面,如蔬菜、水果、肉类、鱼类、饮料、糖块、饼干等;用的方面,如洗衣粉、牙膏、牙刷、卫生纸、厨房清洁用品等。这些都是超级市场商品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2)顾客所想要的商品,例如在夏天里,想吃一片冰得凉凉的西瓜,或喝一罐饮料。在天气乍冷之际,想吃一顿久违已久的火锅大餐。在春(节)想去拜访亲朋好友。2月14日西洋情人(节),想送女朋友一束花,这些都是消费者想要的商品,至于这些商品的开发,就必须靠商品计划人员认真仔细地体会消费者的心思,甚或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才能开发出来。

(3)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是开设零售店的基本任务,提供消费者想要的商品,却是商店建立特色与创造利润的来源。消费者考虑的,已不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喜不喜欢的问题,所以只有多开发、多发现一些消费者喜欢的商品,零售店的经营才会越成功。

2.推荐商品

(1)也就是所谓的商品特色的建立。随着所得与知识的增加,消费者的要求,已从物的满足,转换成质的提升。从购买商品转换成购物的享受,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休闲生活的一环。如何建立商品的特色,已成为经营零售企业的重要课题。

(2)“我们要卖的是什么商品?”这个观念必须随时存在商品计划人员的脑海中。另外,经营者必须不断地思考,让同业无法模仿,或模仿的脚步趋缓。

3.宣传新商品

(1)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人的好奇心也永无止境。掌握了顾客的好奇心,就等于掌握了顾客的钞票。而要掌握住顾客的好奇心,一定要随时注意四周的讯息。越早发现讯息,越早进货,越能获得顾客的欢心。

(2)一旦发现可以运用的讯息,最好立即打广告,不过在上广告前必须先做好铺货的工作,商品刚上市一定有一段蜜月期,在这段时间里,订单会不断涌进,若厂商应接不暇,根本无法满足顾客对商品的需求。甚或资讯获得太慢,蜜月期已过,商品才送到,如此不但无法赶上消费者的采购热潮,且有成为滞销品的可能。所以经营者必须具有极高的资讯敏感度。如果超市能给顾客一种“要找新产品,找××超市”的印象,那在这一点上就算成功了。4.能酝酿出气氛的商品

(1)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很多消费者对零售店店的感觉,如:“我觉得这家店的肉品质很好”,“我觉得这家店的鱼很新鲜”,“我觉得这家店的蔬菜很卫生”,“我觉得这家店的进口商品都很高级”等。这是属于好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好的感觉,如“这家店的日用品很贵”,“这家店的服务很差”等。

(2)换个角度思考,零售店经营者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与商品政策。有些零售店走的是高级店路线,有些走的是大众化的路线,有些以生鲜食品取胜,有些则以干货取胜。当商品计划人员取得了经营层所赋予的“商品政策”后,就必须依循此政策。例如我们要酝酿的气氛是既新鲜又高级,那品质太差或鲜度不够的商品,就不能上架;如我们的商品政策是以“干货”为主,走的是大众化的路线,那么一些太特殊或价位太高的商品就不能进货,否则会让人有格格不入的感觉。

5.能创造利益的商品

(1)商店对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取应得的报酬,这是合理的,而利润的获得与服务的提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能够相对的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现在的经济环境,已进入所谓“竞争导向”的时代,尤其在我国这个零售业尚未成熟以及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中,恶性竞争屡见不鲜。

(3)“竞争”所涵盖的范围包括位置、服务、价格、环境等。但在初期首先碰到的一定是价格竞争,在不断地削价竞争中,商店所能获得的利润就相对降低。若再恶性循环下去,商店没有利润,就没有余力做硬件更新与改进工作,也可能因没有利润,而无法提高员工的待遇,所有因素加总起来势必导致服务品质降低。

(4)随着消费水准的提高,“价格竞争”会逐渐转换成对“购物的舒适性”、“结账的迅速”、“资讯的提供”、“员工的待客态度”上。商品计划人员每引进一项商品,一定要在脑海中思考着:“卖这项商品能不能赚钱”,并从差别化着手,去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如此商店才可获得应得利益,也只有如此,才是商店真正的经营之道。

二、商品开发的顺序

1.商品总目录的完成

连锁经营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主流。每家零售店都想不断扩充自己的规模或数量,此时就必须建立商品总目录。当然此项工作非常艰巨,但当我们完成后,即可对商品了若指掌,无论对老店商品的更替,或新店商品的设计,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商品总目录的完成,可依下列途径。

(1)请有关的厂商来报价或提供资料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厂商通常都会主动出击,只要一知道有新的超级市场即将开幕,他们的销售人员都会主动前来报价,寻求供货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给每一样商品一张商品卡,商品卡内应载明商品的品名、供应厂商、商品之尺寸规格、包装、人数、价格、主要内容量、有效日期、特色等,然后附上商品的照片,最后依本店的商品归类予以编号,并分类或集中成册,如果能将商品资料输入电脑,那管理起来就更方便了。

商品总目录的完成,就好像完成人口普查一样。在开店后,都会有厂商持续前来报价或提供资料,此时超市虽不一定会马上予以销售,但仍应将资料储存建档,以作为日后改变陈列目录之依据,所以品项的搜集越齐全越好。

(2)访查同行业的零售店

商品总目录的完成,除了请厂商前来报价或提供资料外,商品计划人员更应主动出击,随时查访同业的商店,以便发现是否有我们商店没有销售,或在我们商品档案里,尚未建立资料的商品。如果有,应买回或抄录厂商的地址电话,以便要求厂商提供资料。

(3)参观展览会

参加展览会已成为厂商推广商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某些地区,展览会的模式建立时间尚不久远,因此每次的展览会总是人潮汹涌,经营者者也可以从其中发现很多新的商品。

2.陈列目录的完成

商品必须依赖人,才能将其陈列展示给消费者,并进而达到完成销售的任务。当我们将超级市场的商品,依商品政策完成其商品体系后,就要决定各项商品群的结构比及配置方案。有了商店各项商品的配实图后,我们就必须开始从上述的商品总目录中,选择要卖的商品,集中成为我们的商品目录。在做这项工作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商品事业

该商品是否符合上述商品决定的五大要素,如果符合就可引进,如果不符合,则宁愿舍弃不可引用,因为不但无法赚到钱,还要花费人力去做管理的工作(订货、进货、验收、付款、陈列、下架、人仓库、退货、发票处理、货款处理等)。

(2)做好市场调查的工作

了解该项商品在同行业间销售的情况,以作为进货的依据,当然能取得资料最好,如果不能,则可以从该项商品在陈列架上的状况获得概括了解。

陈列面。如果陈列面大,则表示该项商品的回转率较快,可以进货;如果陈列面非常小,则显示该项商品并非很受欢迎。

清洁状况。该项商品在陈列架上如显得非常干净,则表示该项商品的回转快,销售不错,反之,就必须考虑应否进货。

标示的有效日期及制造日期。除非是新上市的商品,否则只要符合制造日期越接近,或有效期间愈久远的商品,即表示该项商品才进货不久,否则一定是再进货的商品,此迹象显示此产品有人购买,当然就可以考虑予以进货。

(3)厂商的行销策略是否符合需求

厂商的行销策略是否符合需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厂商有没有强力的广告要求。

厂商能否配合我们的促销策略。

厂商能否给我们较高的上架陈列费用以及较大的销售折让。

如果符合这些要求,则可以考虑进货。

陈列目录完成后,表示这些都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商品,而超市就是要从这些商品的销售中,获取利润。所以在决定进货量与进货时间之前,商品人员必须与厂商议价,因为减少一分进货成本,就是增加一分销货利润,一点都疏忽不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营业之后,商品人员必须从商品的进货、销货、存货的资料中(如果有销售排行榜最好),探讨商品群的销售状况,以调整陈列面积,畅销的商品群应增加其陈列面积,较不畅销的商品群,就应缩小陈列面积。

3.商品制作规格书的完成

零售企业的商品中,约有40%~50%的商品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使产品转变为商品。

所谓商品化就是将产品加以处理、包装、分级后,赋予一个品牌、名称,再设定一个价格,陈列到超市的货架上,再运用广告、促销等行销手段,以供消费者选购的整体过程。需要再做商品化工作的商品,大部分为生鲜食品。

如何做好生鲜食品的商品化工作呢?

(1)充分了解各项产品的特性

生鲜食品,单就大类别就可分为果菜、水产、畜产,如果要细分至单品项可能就达千余种,充分了解每项产品的特性,将有助于商品化工作。

(2)确实做好保鲜的工作

将商品在鲜度最好的状况下,卖给消费者,不但可获得消费者认同,更可减少商店的损失。我们需有两个观念:

商品是要销售的,不是拿来储存的,所以越快卖到消费者手上越好。

鲜度只能尽可能维持却无法恢复,生鲜产品的鲜度一旦遭破坏,要回复根本不可能。

各种商品的保鲜方法都不一样,不是一味地把产品摆在冷冻库里或冷藏柜上就可确保鲜度,例如需要后熟作用的商品,如芒果、香蕉、西瓜等,是不适合摆在冷藏库里的,长期下雨中采收的蔬菜也不宜喷太多水。

(3)重新做好分级的工作

每户农民所生产的产品数量都有限,所以他们很多都把品质不等的产品摆在一起出售。因为如果做太彻底的分级,结果是品质好的被挑走了,而品质差的商品由于数量有限,就会变得无法处理。假设零售店买进了十箱水果,业者应自己重新加以分级,把品质较好的集中一起,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品质较差者,则应以接近成本、不产生耗损的价格出售。如此不但可给消费者信心,也可减少滞销品。

(4)决定各种商品的包装方法与容量

葱是每家零售店要销售的商品,那我们销售的葱到底重量该定多少克?要用胶带还是橡皮筋?要不要用塑胶袋?要不要留根?葱尾应留多长?

肉片、肉丝也是超市型零售店非常畅销的商品,如火锅肉片应用哪一个部位的肉切起来比较好吃?厚度要切多少呢?每包重量多少,最能合乎消费者的需求?炒菜用的肉丝应该用何种部位的肉较好?应切多粗?重量多少最符合消者所需呢?这些都是我们所应思考的。我们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

依据每户的平均人口,请教营养专家,从营养的观点,设计数种包装,供消费者选择。访查同行,看看他们的包装容量。同行做这样的包装一定也经过思考,并已经过消费者的考验,我们应取他人之长。另外,凡陈列面越多的商品,表示此项商品越畅销。

商品制作规格书是将商品的制作与处理方法标准化,且予以明文化。当一家新店已开业,届时经营者再考虑商品进货,已为时已晚了。有了商品制作规格书,后场的工作人员就有了遵循的依据。商品制作规格书里应载明商品的品名、原料、每包之重量、包装材料、方式、价格标准等,如能附上处理后的照片,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