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教的兴盛道教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建于东汉中叶,在魏晋唐宋金元时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进入明清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道教日渐衰落。
道教在山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道教宫观的建立和石窟的开凿。
宫观是道士修行、祭神、祈祷的宗教活动场所,亦称道宫或道观。山西最有名的道宫是位于芮城县北的龙泉村附近的永乐宫,永乐宫原址是在永济市永乐镇,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年),是为奉祀“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造的,为解放后发现的一座元代艺术宝库,其中最精美的是元代壁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充分表现了元代的艺术技巧。它还是元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龙山之巅的龙山石窟,始凿于唐代,元明续开,终于形成现在8窟的规模。石窟雕像共约66尊,石雕风格朴实、庄重,衣纹简洁素静、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龙山石窟在全国的道教石窟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处。
(第五节)近代时期
一、反帝反封
建斗争山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曾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卖国投降,伴随着全国各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风起云涌,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山西人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加,他们杀洋人、烧教堂,山西成为义和团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1905年山西人民又掀起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山西煤铁资源的“收回矿权运动”,这场运动首先在山西知识界发起,然后工商官绅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到1908年山西人民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攫取的煤铁矿权,争矿运动取得胜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0月29日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太原发动起义,光复太原,建立山西军政府。此后阎锡山独揽山西大权,成为一名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封建军阀。
二、中共党组织的创建
1919年,北京爆发了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5月7日,太原大中学校学生在文瀛湖公园(今太原儿童公园)集会,严厉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五四运动后,山西特别是太原的政治空气大大活跃起来,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在山西的创建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1921年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唤醒劳工,改造社会”。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做了大量工作,领导了太原大国民印刷厂工人大罢工和省立一中学学生反校长魏日靖的斗争。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山西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1924年太原共产党组织成立。太原共产党组织创建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和斗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五·一八”反房税斗争和国师学潮。
1925年春,由于国民革命军对山西形成包围之势,阎锡山为巩固其反动统治,大量扩军备战。为解决猛增的军费开支,阎锡山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征收房税,引起全省人民的不满。5月18日,在太原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太原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云集文瀛湖公园,反对房税。最后迫使阎锡山宣布取消房税,斗争取得胜利。
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是阎锡山于1919年创立的,目的在于网罗一批穷苦青年,经过培养,控制全省的小学教育。国民师范采用“半工半读,以工养学”的教学体制,对学生的政治活动采取严加限制的措施,学生们毫无政治自由。校方的独裁统治压制,更加激起了学生们对革命的向往。1924年,国师团支部成立,并领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1925年省城学生反房税斗争发生后,由于学校总干事徐一鉴扣压了省学联通知国师学生参加反房税斗争的通知,并派军队镇守学校,使国师学生未能参加反房税的斗争,激起广大学生的强烈不满。国师团支部根据太原党团组织的指示精神,充分发动学生,采取一致行动,决定以“打倒总干事,赶走班主任,成立学生会,参加省学联”作为斗争目标。斗争结果迫使阎锡山答应学生的条件,国师学潮取得胜利。从此国民师范改变了以前沉闷落后的状态,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太原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中心。
三、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全境,之后,日本侵略者又于1935年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1936年2%月17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发表了《东征宣言》,说明“为实现抗日,渡河东征”,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准备开赴抗日前线。2月20日夜,红军东渡突击队突破阎锡山的碉堡封锁线,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一部直逼汾阳、文水,威胁太原;另一部东进至中阳、孝义,沿南同蒲线南下。其间3月3日,毛泽东等东征军领导人在交口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的一个宅院里,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战斗部署,为东征胜利作出了英明决策,现如今这里已成为“红军东征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另外在石楼县城东2公里的汾石公路一侧建有“红军东征纪念馆”。
红军东征后,阎锡山急电蒋介石派兵增援。蒋介石早就想把势力伸入山西,立即答应阎锡山的请求,调重兵进入山西,阻止红军东征。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内战爆发,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回师陕北,并于5月5日发布《停战议合一致抗日通电》,呼吁南京政府,在全国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国的具体办法。进一步表明我党抗日救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阎锡山终于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并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
1937年7月,平津相继失陷,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宣传部长杨尚昆、军事部长朱瑞等领导同志来到太原。8月,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带领林枫等同志也来到太原。北方局迁到太原后,直接加强了对山西党的工作的领导。山西的抗日斗争在我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随着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的大批抗日爱国青年和东北流亡学生等的蜂拥来晋,参加牺盟会和各种抗日军政训练团体,抗日潮流更加高涨。这时的太原成为华北抗战的中心,被进步人士誉为“二延安”。
与此同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全面抗战,9月初,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受中央和毛主席重托,率八路军高级军政班干部来到太原,同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取道山西东进抗日的问题。经周恩来的努力与说服,谈判取得成功。双方还协商在太原组成“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牺盟会和其他群众团体参加,续范亭担任常务委员会主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动员人力物力,努力抗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平津陷落后,日军又发动了以攻占太原为目标的作战。1937年9月中旬,天镇、广灵相继失守后,八路军115师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平型关兼程进发。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给了日军以严重的打击,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21旅团1000余人,并有其他大量的战利品,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的胜利,威震中外,激奋人心,有力地粉碎了日军所谓3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37年10月11日,日军利用飞机、大炮、坦克等优势武器,向忻口的中国守军猛攻。中国守军士气高昂,坚守不懈。双方为争夺忻口西北的204高地,一昼夜易手13次之多,敌我多次进行白刃战。与此同时,八路军为配合忻口保卫战,129师一部深入到敌人侧后,袭击代县以南的阳明堡敌人飞机场,烧毁敌机24架,并伏击敌增援部队,大大减轻了忻口正面守军的压力。忻口战役共坚持战斗23天,日军遭到重创,伤亡3万余人。
11月8日,太原失陷。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即“关于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深入敌后实行战略展开,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115师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区——
晋察冀。120师进入管涔山脉,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29师以太行山为中心建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就设在太行山地区。现今在武乡县城西的凤凰山腹地建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今武乡县有多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采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然后辅之以封锁沟、墙,从敌占区向根据地构成网状的囚笼,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然后分区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争取华北的有利形势,八路军从8月20日起,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投入兵力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经过3个半月的作战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等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余处,使正太铁路停运月余。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囚笼政策”,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遏制了当时国民党的投降逆流,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当时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总司令部就驻扎在武乡县石门乡砖壁村。今阳泉市区南6公里的狮脑山主峰上建有“百团大战纪念碑”。
黄崖洞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北的深山之中。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此建立了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马尾弹、五○炮等,是华北战线上我军武器的重要来源。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军井关36师团第四、六混成旅共5000余人,进犯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900余名指战员奉命保卫,凭借天险与敌血战8昼夜,歼敌千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比6∶1的辉煌战绩,“开中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又一次粉碎了华北日军妄图摧毁我军工生产的阴谋。
1942年5月,日寇纠集3万余人,向我太行区疯狂扫荡。时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的左权同志率领129师主力,给进犯之敌痛击,5月25日不幸在辽县麻田附近十字岭地区战斗中壮烈殉国。为了纪念左权将军,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
四、解放战争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上党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长治,古为上党郡之首府。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45年日寇投降后,阎锡山即派史泽波领万余人抢占长治。毛主席、党中央明确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略原则。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我晋冀鲁豫军区调遣太行、太岳、冀南部队各纵队,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直接指挥下,首先解放了长治周围的诸县城,继而合围长治城,阎锡山慑于我军破竹之势,急命彭毓斌带万余人南下驰援。其时我军又以围城打援的对策,使彭毓斌部被截而歼之。敌军长史泽波等人闻风弃城西逃,至沁河东之桃川一带被生擒。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上党战役。
1948年5月17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的指挥下,第一兵团主力、太岳军区、吕梁军区部队攻克晋南重镇临汾,歼灭阎军梁培璜2.5万余人。6月16日至7月21日,徐向前又指挥第一兵团和晋绥军区部队,进行了晋中战役,歼灭阎军10万余人,活捉总司令赵承绶以下官兵8万余人。之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逃敌至太原城下,并从四面包围了太原城。阎锡山想依托太原周围的险要、复杂地形和构筑的大量防御工事作最后垂死挣扎。10月4日,解放军围城兵团发出作战命令。当夜,各部队趁黑夜,秘密行动,开始了太原外围歼灭战。10月5日拂晓,太原外围作战的战斗打响了。至13日连续战斗11昼夜,歼灭阎军共1万余人,收复太原以南的小店镇、狄村、大马村、北张、北营等地,突破了太原城的第一道防线,并占领了城南的武宿机场,以火力控制了城北的新城飞机场,断绝了守城阎军获得外援的空中交通。同时,攻占城东南的主要阵地石嘴子和城东北风格梁等重要据点。在阎锡山东线防御体系的南北打开了缺口。10月15日,太原战役进入中期作战,11月12日,解放军各部队完全攻占太原城东牛陀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阵地。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为稳住傅作义集团,暂缓进攻太原城。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对太原城发起总攻。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省解放,山西人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思考题]
1.简述山西在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山西宗教古建旅游资源为什么异常丰富?
3.近代历史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条件?
4.策划几条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