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风陵渡-三门峡段应主要突出根祖文化这一主题,与壶口段共同开发旅游产业集群。三门峡周边可凭借良好的水体资源建设大型旅游度假中心。
构建四级旅游服务基地:朔州市区、忻州市区、吕梁市区、临汾市区和运城市区为一级,偏关、河曲、保德、岢岚、兴县、临县、柳林、隰县、吉县、河津、永济、芮城等城区为二级,万家寨、林遮峪、碛口、壶口、樊村、蒲州、风陵渡等景区周边的乡镇为三级,旅游交通沿线的服务区与服务点为四级。
配套建设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汽车营地、旅行社、餐饮街、购物街、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服务点、旅游娱乐场所、到主要景区的旅游直通车,以及旅游紧急救援系统。加快建设沿黄公路,壶口机场,忻保高速公路、临七高速公路,以及精品线上的连接公路、服务站点和标识系统。
六、红色经典旅游精品线包括三条次级线路:太行情·-以太行山为主干,连接晋察山西行——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红色旅游线路;追寻先辈的足迹——
以吕梁山为主干,连接晋绥根据地和红军东征线路的红色旅游线路;走向胜利的征程——
以党中央进驻西柏坡途经山西路线为主干,连接延安和西柏坡的红色旅游线路。
(一)主题特色与开发定位在深度开发“抗战心脏、民族脊梁”主题的基础上,以列为国家重点的两条线路、6个经典景区、13个主要景点为重点,逐步开发,形成全省1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的格局。
(二)建设重点“十一五”期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革命纪念地、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展览馆、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山西省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要达到3A级景区标准,其中部分景区要达到4A级景区标准。加快红色旅游景区特别是3条精品线路上重点景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水、电、路、通讯“四通”。
加强忻州、阳泉、长治、临汾、吕梁等服务节点建设。依托服务节点,建设一批等级适中的旅游饭店及特色餐饮店;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引导景区附近老百姓适度开办社会旅馆和“农家乐”旅馆、饭店以及特色餐饮店,在旅游、城建、公安、卫生等部门的有效监督和规范管理下,适度发展。
加强武乡、左权、黎城、代县、灵丘、兴县等6个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县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各再改扩建1座二星级以上(含2星级)旅游宾馆,使旅游星级饭店“十一五”期间至少达到2座,床位数达到150张,旅游餐饮点达到5处,餐位数500个;到2010年,争取三星级宾馆达到两座,二星级宾馆达到6座,总床位数达到1100张,旅游餐饮点达到10处,总餐位数达到1000个。
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基础上,要大力改善支线公路和景区旅游步道设施,提高景区可进入性与参观游览的安全性、舒适性。完善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交通标识牌,构建无障碍红色旅游景区。
(第二节)品牌建设
一、产品体系在巩固发展传统文化观光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分类、产品分级、市场分层、服务分等的原则,结合市场需求变化,拓展旅游内涵和外延,在完善配套传统观光旅游线路产品的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和气候特点,加快开发避暑疗养、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自驾车旅游、科考修学等新兴项目,建设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二、形象策划按照全省塑造开放、文明“新山西”的总体部署,推进大营销战略,打造“大运山西、中华龙脊”主题形象,形成市场效应;针对不同客源的差异推出相应的宣传口号;按照多样化旅游需求,在厚重历史文化基础上,传播山西多姿多彩、轻松舒适、风光奇绝、民俗独特鲜活的旅游新形象;针对四季挖掘特色,形成四季山西的旅游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安全、健康、生态、友好的目的地形象;旅游形象与商业运作相结合,逐步形成商品商标等品牌,旅游品牌向相关的服务要素拓展,形成山西省旅游的品牌体系。
三、市场定位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要优先开发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一级市场;努力开发以法、德为代表的西欧二级市场;积极拓展北美、澳洲、俄罗斯和印度等三级市场。
国内旅游市场开发要巩固华北,突破华东,开拓华南,吸引东北,提升省内。重点开发京、津、冀、豫、鲁、陕等华北市场;发挥山西驻上海办事处的功能,以文化主题为重点,针对以长三角为核心的华东市场,开展有计划的宣传促销;以晋商民俗、宗教文化为主打产品,与华南地区旅行社深入合作,开发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华南市场;突出家脉关系,密切社会、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商会、寻根、晋商文化为重点,开拓东北市场;加快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建设和推广,大力倡导“山西人游山西”活动,提升省内旅游市场。
四、营销工程以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建立旅游宣传平台,确定一批省级精品节庆给予重点扶持,精心打造;以道路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山西省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及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系统为重点,建设目的地服务体系;在主要客源地中心城市设立山西旅游资讯中心;利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西卫视等播放山西旅游广告,开设有关山西旅游的栏目进行旅游宣传;与电信、联通、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短信、彩铃、彩信、博客、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等新技术形式,实现低成本、轰炸式传播;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建立和完善旅行社批零体系,完善旅游销售渠道,落实旅行社组团奖励制度,编制多语种的系列旅游宣传文字材料、画册、山西旅游文化丛书,制作山西旅游主题形象系列宣传片,编制山西旅游指南等指导手册;打造一批宣传山西旅游的影视文化艺术精品,充分利用名人资源,解读和营销山西旅游。
五、产业要素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综合配套建设“行、住、食、游、购、娱”六要素和信息、卫生、安全等新兴服务要素。各级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场运作、企业经营铺好路。
提高星级饭店普及率,提高中低星级饭店质量,优化饭店等级结构,提升旅游住宿品牌化、集团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程度,达到国内中游水平以上。
提高旅行社行业集中度,形成若干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广旅行社服务标准化,形成有活力的旅行社质量等级体系;逐步建立起山西省旅游批零体系。
按照“培育航空客运网络,提升铁路客运能力,完善公路客运体系,发展交通配套服务”总体思路,建成完善高效的旅游交通立体网络,解决重点旅游区“断头路”、“煤旅运输矛盾”等问题,提高山西旅游可进入性。
加快重点景区规划;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重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景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线串点,组织精品旅游线路;以标准化为主要手段,积极创建国家等级旅游区,提升景区建设和服务质量;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基础上,加快开发避暑疗养、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自驾车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兴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重点解决路边摊、特色旅游商品短缺、购物市场混乱等问题,提高旅游商品研发水平,优化旅游购物环境,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开发家居装饰系列、日常用品系列、山西吉祥物系列、特色食品土特产品系列,使购物成为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
以面食晋菜为重点,全面提升档次,提高消费比重,形成与客源结构相适应的特色餐饮体系,培育一批知名餐饮企业,推进品牌连锁,强化餐饮文化输出,使餐饮成为重要的旅游收入来源和旅游吸引业载体。
把旅游娱乐业开发与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活泼生动的娱乐项目,使旅游成为山西文化振兴和推广的重要渠道,使娱乐成为旅游者夜晚消费的主要形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旅游娱乐消费份额。太原、大同等旅游中心城市要打造都市中心文化娱乐区,吸引社会文化艺术等人士进驻;邀请艺术界名人,发掘民间文化娱乐亮点,适度包装,合理创新,形成旅游消费品种。
形成完善的旅游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紧急救援系统、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所应急系统、旅游保险系统,高起点建成山西省旅游安全体系,打造“平安山西”,为游客营造安全、高效、放心的旅游环境。扩大等级旅游厕所覆盖面,改善旅游城市和景区的环境卫生质量,改变旅游者对山西省环境卫生不良的印象,提高旅游舒适度。
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山西省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山西省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电子办公系统、电子管理与控制系统、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旅游解说系统等信息系统。
六、保障体系资金保障。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强化财政扶持;组建山西省旅游投资公司,培育旅游项目投、融资平台;建立煤旅资源综合配置机制,鼓励传统企业投资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性旅游投资者;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整合相关渠道建设资金。
组织保障。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和业绩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市、县政府旅游产业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建立各级领导小组的联动机制;发挥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成立战略合作委员会,推进与外部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以及重点区域合作;强化和完善规划的政府管理职能,以规划统一认识,以规划整合资源,以规划推进改革,以规划培育形象,以规划引导招商。
政策保障。制订产业开放政策、产业优先政策、产业优惠政策、奖励促进政策、产业补偿政策等系列政策,保证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促进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管理保障。实施旅游产品开发分级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及其他法规,落实《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推进行业标准建设;推动创优评星工作;夯实统计及资料管理基础;与其他部门合作,增强政务信息服务。
人力保障。大力培养旅游干部队伍、旅游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旅游产业大军、旅游民间文化艺人和民间的工艺人四类旅游人力资源;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引导企业与旅游教育机构合作,旅游与劳动就业部门合作,建立全省旅游人才网上市场;建立山西省旅游教育人才库;组建旅游企业家协会;逐步优化旅游干部选拔机制、推广旅游职业经理人机制、完善旅游企业在职培训机制、探索旅游社会教育机制。
[思考题]
1.山西省旅游规划的思路变革是如何定位的?
2.试述山西省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3.六大旅游线路各是什么?其线路特色是什么?
4.你认为山西省的旅游品牌建设应如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