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笔墨人寰
31228900000014

第14章 风物存真(7)

平渡关,在四十年前初冬的那天曾是我们奔波的一个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只是远大目标中的一个接点。我们的目标是去延安,那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虽然我们不说朝圣,说是瞻仰,内心里涌动的那种激情我敢说比朝圣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啊,一支头顶斗笠、手拄柴棍的队伍,疲惫不堪的队伍,竟然在这里喘吁,生息,扑过黄河,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红彤彤的人民江山,这真是天大的奇事呀!这期间也不过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就让那些骑在劳苦大众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资本家统统见鬼去了,让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统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何等令人心潮澎湃的业绩呀!因而,遍地高歌“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唱过歌儿沉思,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仍在水深火热之中呀!不是说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吗?我们定要让全球的吸血虫见鬼去!到延安去,到圣地去,取真经,觅真宝,说不定再过十三年,我们的领袖就领袖了这小小寰球。带着这样的豪情上路,我们挺进在黄河岸边的山沟沟里,那一天无论我们再怎么抖擞精神,再怎么快步直赶,仍然是摸着黑钻进这古渡口的。钻得我们四肢并用,虚汗直流,惟恐失足栽进哗哗鸣响的黄河里去。直到钻进一孔窑洞,炕沿上一盏如豆的油灯才亮出了难得的光明。那夜,就是这灯光照耀我们喘嘘落汗,照耀我们喝水吃饭,照耀我们成眠入睡的。我知道那灯光并不算亮,与城里的电灯相比,只能是昏黄。可是历经了少见的黑暗,昏黄也成了奇特的光亮。多少年过去了,那如豆的光芒仍亮彻着我的心。

实在是太累了,再睁开眼时已是雄鸡唱过天下白了。出得屋来,我认识了黄河边上的白狗。不过,在我看到白狗之前先看见的是面对朝阳奶孩子的大娘。沐着鲜暖的阳光,孩子微闭着双眼紧衔着奶子,似乎是吮吸着享受不够的惬意,扑哧一响,就见嫩黄的汁液喷洒了她娘一裤子。我禁不住哇出一声!时过迁境,我想我那声哇是感到这摊子太难收拾了。可就在这时,我将那个形容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词语移植于这位大娘了,因为她的举止让我觉得除了从容不迫实在没有更恰当的词语了。当然移词于她的这一霎间我觉出了自己的鄙下,觉出自己灵魂深处深潜着污垢。不过,那大娘千真万确是从容不迫,她低头一看,微微一笑,柔声长叫:友——友——。白狗就在这时上场了,它跑得很快,却丝毫也不慌张。到了母子前面,伸长舌头就在母亲的裤子上舔了起来。细长的舌头是那样的绵软,一抹而过,布面便净了。接着,舌头一扫,娃娃的屁股净了。再低头劳作,地上也一片清洁了。我哪里见过这么动人的场面呢!城里的狗也吃屎,可绝没有这么见义勇为,只不过捡拾点路人夜遗在墙角的粪团,相形之下,这行义解难的场面太精彩了!于是,我禁不住多看了几眼。这是一条白狗,白得没有一点杂色,若不是染了些灰尘,绝像是绵绒一般。这白狗耳朵不翘,尾巴却上翘着。上翘的尾巴曲卷成一个圆圈,跑起来活像带着一个圆润的句号。多少年后,我才懂得这白狗根正苗红,是一点儿也没有受过外来血统浸染的纯种。一时间,我对白狗充满了敬慕之情。我盯着它,只想多看几眼,可是,辛劳完毕,这白狗不邀功、不请赏,谦谦地跑走了。它的匆忙让我想到不知又去何处帮急解困去了。顺着他的身影我看到了高高的土崖,崖下的土窑以及窑顶那绕上山梁的小路。无暇问及白狗了,为了远大革命志向,我们沿着那小路上去又下去,渡过河去了。

这天,白狗也不是孤身出现的,它带入我眼中的有土崖、有土窑,还有绕上山梁的那条小路。白狗让曾经凝视到的一切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渐渐发现了一个熟悉而又久违了的平渡关。村里好静,走走转转,只有几个满脸密布沟壑的老汉、老婆,要么收捡晾晒的花生,要么拍打干透的豆蔓,当初见过的景致重又扑入了眼帘。这样说时,老汉、老婆并不心欢,撇撇嘴说,瞧,那面沟里还添了新窑哩!新窑于我看来也不新了,至少也有十来年光景了!想到十来年,我就心酸心寒,我们不是要用十来年红遍全球吗?却怎么平渡关只添了这么点光景,而这光景连自家的孩儿也收络不住了,都出去了,仅遗下了白发爹娘和那根正苗红的白狗……

这时候,太阳落了,黄河黄得浓稠浓稠的。

2006年1月4日

河道

汾河古道贼怪贼怪的。在上头是细细的一丝,在下面是窄窄的一线,惟独到了临汾地盘就宽阔成一片了。河道虽然挺宽,水流却是有限的,比起上头的一丝,下面的一线,也就是一条带子,一条弯来绕去的带子。带子外的两边,有好远的阔地,人称河滩。河滩是野草的世界,只要春风一抚,芦苇萌芽,米蒿探头,一杆杆,一簇簇的疯长,长成了蓬蓬勃勃的原野。

那年月,土地金贵金贵的。有个能插针的土缝缝,庄稼人都恨不得播一粒种子,收一穗籽实。让这么宽阔的河道长草,实在有些可惜。

庄稼人不种,都说,那是河神的地盘,惹恼了,河神耍了脾气可了不得。

河神耍啥脾气?人们说,发山水!

早听过,山水很可怕,能拔掉树,冲塌房,淹没了田禾苗。孩童们却没有碰上,也许碰上了,幼小,没有记往。

好奇的是一棵树,一棵柳树。柳树端端地长在河滩里,下身腰粗杆壮,一两个人拉起胳膊围不往;上梢繁枝茂翘,遮掩下好大好大的荫凉。树梢上的鸟可多了,最多的是麻雀和喜鹊。喜鹊在上面做了窝,干树枝搭挂的,圆鼓鼓的。冬日里,叶落枝枯,那喜鹊窝显眼得很,远远看去,活像挂了一个又一个大笼窝。麻雀不在梢头做窝,只在这里聚会戏闹。树一挂叶,就来了,成群的来,如一团云飘进了绿梢,绿梢间响起了叽叽喳喳的唱闹。孩童们贪爱树荫下的凉爽,高兴的垤方、打冈,却常被大人吵了回去:快走,山水来,就没命了!

孩子们恼恼地走了,回头看见,梢上的麻雀闹得正欢。

山水却没有来。大柳树还是那么安闲,鸟雀还是那么欢快。得空,孩童们又钻进了柳荫里。

很快,孩童们又被喊了回去,这回喊闹中还添了嗔怨。

钻进去,喊回来,整整一个夏天就这么过完了,也没有山水的影子。大人在孩童心中的圣灵动摇了,只当他们都说实话,敢情也在哄骗人哩!

这日,山水真要来了!

风猛猛地刮着,云黑黑地飘着。突然间,豁亮的晌午变成了暗乌的黄昏。亮了一道光,又亮了一道光,闪电把屋子里平日看不见的旮旯都照得明晃晃的。可一闪即灭,黑得更严、更密,像是半夜,屋里模糊一团。正揉昏花的眼睛,头皮訇然发麻,一声炸雷,惊得屋瓦飞落了几片。接着,就是雨,瓢泼桶倒一样的雨。水沟窄得流不过,院子成了泊池,刮落下的树叶子在水上颠簸着,被雨点打得转过来,摇过去。

很快,还没有看够叶子的惊险,天就亮了,雨就住了,太阳扯散云团射出光箭,天地间还原了平日的模样。就听村巷里有踢踢踏踏的脚步响,仔细听,还有人说,看山水去!

啊,山水来了!

慌慌忙忙往河边跑,跑得擦擦滑滑,喘喘吁吁。河边人真多,堵得像道高墙。挤过墙看,水不大,像往常一样,只是更浑更黄,还泛点红。

浑黄泛红的河水,流着,流着,淡了,淡成了先前的样子。

炎夏就这么过去了,山水仍然没有来。

蝉叫了,秋天来了,一早一晚凉飕飕的,山水是没希望了。孩童们蔫蔫的了。

山水却来了。来得没有多少响动,赶我们知道了,跑到河沿,水早漫过了蒿草,芦苇也不见了,只有两株高梢还在水面摇晃。大柳树泡在水中,半个腰身硬举着绿冠。冠头的鸟雀更欢势了,不是欢喜地唱歌,而是欢快地扑向水面,又欢快地返回树梢,是吃水上飘浮的虫子。

那是个早晨,天亮响响的,没有云,也没有风。夜里也没听见雨声雷声。大人们说,是老老上头下了大雨。水只管涨着,要不是大柳树越来越矮,是看不出涨水的。眼看没了树杆,全要泡进水里了,梢尖的鸟雀仍然憨贪着流水,逮虫子吃。

柳树命真大。水到底没有淹没它,渐渐退落,躯杆又露直了。

山水落着落着,退回远处的河槽里去了,只留下抹满了黄泥的蒿草,萎缩了一滩。一场盼望好久的闹剧就这么平淡无味地收场了。

大人并没散去,孩童跟着傻呆。

忽然,树梢上的麻雀散了。散得慌忙火急,惊吵着飞远了,飞进村子里去了。喜鹊没飞,却拼着嗓子叫嚷,嚷叫着飞起来,落下去,一样的慌乱。

有人说,坏了,要塌岸,山水拱河呀!

话音未落,响动忽然暴出了!先是河水撕开嗓子呼啦啦吼喊,又是啪嚓啪嚓的拍水声。就见水边翻浪冒波,一批又一批泥土接二连三倒进水里。塌岸了,近处塌,远处也塌;上头塌,下头也塌;西岸塌,东岸也塌。排山倒海般响动,排山倒海般闹腾,耳朵震得嗡嗡响。

不一会儿,泥土塌到了大柳树前。山水进得慢了,细密的树根碍了事。水只得耐下性子向须根间钻着,好久好久,却没有攻过去。然而,周遭的泥土很快塌光了,大柳树成了水中的一个孤岛。水从四面拍击,大柳树终于撑不往了,无可奈何地倒进了洪浪。枝头的喜鹊一哄而起,飞上高天,又旋回水波,随柳树的漂移向远处追去。

河岸还在塌,一直塌到日落,塌进黄昏,又塌进暗夜。梦里也是那惊心动魄的场景!

二日太阳露脸,河水静了,静成了远处一条亮光光的带子。近前留下了泥乎乎的河滩。河滩比原先更阔了。河水安闲地流着,谁会想到昨日的狂野?

天快黑时,人们相约了看戏,去刘庄。大柳树漂塞到庄北的河湾,阻了流水,救了村庄。庄里给树唱戏,还说要盖座大庙。

2002年12月6日

鳝鱼

这地方奇了。向北是黄土垣,向南是黄土岭,向东向西也是黄土垣,黄土岭。惟有这当间水灵灵的一片,满眼的绿。这簇绿是条河滋润出来的。河唤母子河,从西山脚下流出来,滋田润土,洇染出黄土的灵性。

河里有鱼,鱿鱼,鲶鱼,鲤鱼,还有梆子鱼和窜条子鱼。鱼里头数鲤鱼好看,红脊,红尾,红眼圈,装点在银亮的鱼鳞上,真有些雪映红的姿色了。窜条子鱼好抓,多在岸檐下的水草里落脚,头朝上水,尾顺水流,要摸,先把一只手堵在上头,再用一只手从下面往上移动,快触尾稍,惊了那灵物儿,闪电般疾驶,正好闯进堵在前面的掌心。另只手很快前去,双掌合实,窜条子鱼成了俘虏。

每回抓到鱼进村,或柳条串着,或盆子端着,我们都气昂昂地行走,活像凯旋的将军。村边有棵老柳树,老柳树老得弯了头。弯头柳下坐着一帮儿白胡子老头。白胡子们见势凑前来,要看我们的收成。看了说,不如我们先前,那会儿河里鱼多,一袋烟的工夫,能捞一桶。哦,对了,还有鳝鱼。鳝鱼,没见过吧,那光景你爸的囟门还没长全,你咋能知道呢!鳝鱼那主儿,长着哩!说着双臂伸直,似乎那鱼足有五六尺长。又说,鳝鱼肉好吃着哩,彻头到尾一棵长刺,不费啥口舌,说着咂巴着嘴,喷出的似乎也是鳝鱼味。我们这伙猴崽听神了,马上想扔了手中那些丑物,扑下河去,拎几条鳝鱼上来。

鳝鱼,成了大伙儿的希望。

希望一直是希望。为了捕获希望,有一回我们下了狠心,走出去老远,到了母子河入汾河的叉口,扎网上移。扎网逮鱼是出好戏。方法是,由俩人将鱼网绷开,堵严河口,几个人脱光衣裤,跳下水去,从上游百十步往上扑蹬,鱼受了惊吓仓惶逃窜,窜进网里的,就是我们的收成。越往上扎,鱼挤匝得越密,收成越好。我们一网挨一网扎着,扎没了日头才扎近泄洞跟前。鱼抓得不少,却没有鳝鱼。白胡子们笑了,颠着胡子说,憨娃们,鳝鱼鬼着呢,一惊动早钻了洞,难抓哩!怎么样,本事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