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抚摸台湾
31228600000013

第13章 中国根祖(3)

自公元1260年继承大汗位置,忽必烈一直踌躇满志,以主宰天下为己任。马蹄过处,先是征服了北方,将蒙古国号改为大元。公元1279年,又一鼓作气渡江南下,灭掉南宋,统一了中国。本该马放南山,静享太平了吧?却不,还要征讨,竟然两度讨伐日本。由于海路过远,未能如愿,使之心中难以平复。此日,听到琉求这美丽的宝岛,岂有不占之理,立即下令,发兵征伐。

征伐琉求还算顺利。所以顺利,是因为有个书生吴光斗。吴光斗虽为一介书生,却满腹经纶。听说元军要发兵琉求,觉得举止唐突,难免失败。其认为,从福建直接东渡琉求,风浪汹涌,水道险恶,不如先进澎湖,建立基地,缓兵入台。也许忽必烈从吴光斗的上谏中,想到了两次征讨日本舟沉军亡,皆因风浪至祸。因而,完全听取了吴光斗的建言,先发兵澎湖,继而在此安抚琉求,使之归顺。

此一段历史,我们在《岛夷志略》中可以看出:

地属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阅,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代在澎台地区设置行政机构,并课以盐税,可见澎台地区正式成为中国政区了。这比宋代遣将屯守澎湖又前进了一步。据载,元成宗为了加强对澎台的管理,还将福建省的省治迁到了泉州。

琉求——美丽的台湾宝岛,在历史大演进,民族大融合中,一天天伴着祖国的脉搏跳动。

29

在台湾探寻历史源渊,不仅大事件、大波澜鼓荡着我的心扉,常常让我兴奋异常。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人物、小事情也会亮闪进我的视线。而这小小的亮点,却如同大事件、大波澜一样,永远镌刻进我的记忆了。

我的记忆里留下了两位人物。

一位是汪大渊。说来有趣,汪大渊和南宋那位汪大猷仅一字之别。不过二人虽然都与台湾有关,但事实却完全不一样了。汪大猷是代表官方治理台湾的,而汪大渊不是仕宦,史书说他是元代的一位旅行家,平生最大的喜好是周游世界,将所见所闻诉诸笔端,与今人和后人共享。这位江西南昌人也到了台湾,而且留下了名篇,即我们前面提到的《岛夷志略》。现在就让我进入汪大渊为我们展示的台湾风貌。

台湾的地貌是——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山曰翠绿,曰重曼,曰斧头,曰大峙(崎)。其峙山极高峻,自澎湖望之甚近。余登此山,或观海湖之消长,夜半则望阳谷之日出,红光烛天,山顶为之俱明。

台湾的气候、物产是——土阔田沃,宜稼穑,气候暂暖。地产金沙、黄喜、黍子、硫磺、黄蜡、鹿豹麂皮。

台湾的风俗是——男子、妇人,拳发,以花布为衫……知番主酋长之尊,有父子骨肉之义……他国之人,倘若所犯,则生割其肉以啖之,取其头悬于木杆。

台湾的舟楫、贸易是——水无舟楫,以筏济之。贸易之货,用土珠、玛瑙、金、粗碗、处州瓷之属……海外诸国,盖自此始。

从《岛夷志略》中,我们看到了元代活生生的台湾。我们随着汪大渊在台湾登高山,观海潮,看日出,享受着红光烛天,华彩万状的美景。我们也看到了,台湾不仅有猎物兽皮,农耕收获的黍子也上市了。惟一变化缓慢的是习惯,男女拳发,生割侵犯者肌肉而食的风俗依然存在。最令人欣喜的是贸易,贸易倍为活跃,交易中既有大陆物产,也有岛上土产。而且“海外诸国,盖自此始。”台湾好比我们时下的自由港,成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市场。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离不开时代背景,离不了元代统治者征服欧亚大陆,创造太平盛世的史实。

另一位人物是我在台湾的行程中无意发现的。台湾的市场有生姜出售,说是三保姜,听了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到了台南又听说当地有眼井,叫三保井,还没引起我的重视;再往前行,导游介绍凤山的淡水庄可以洗澡泡汤,洗一洗,泡一泡,百病全消,肌体康复,因为那水是三保水。三保姜,三保井,又出了个三保水,三保,三保,三保必有其因。仔细询问,果然物出有因。三保是一位航海家,他从大陆来到台湾,带来了生姜种子,教给住民种植,因而人称生姜为三保姜;他凿井饮水,人们把他使用过的井称为三保井。而三保水就更有趣了,说是他投药入水,洗浴其中,他自己洗,也引导住民洗,洗了可以强身健体,防治瘟疫,当地人起初不好意思洗,后来洗了,体魄更强更健,更能抵抗夏日的瘴疠之气了。洗得离不开了,一直洗到了今日。三保早不投药了,大家仍然洗,仍然可以在三保水中强身健体。这挺有趣,至少说明,谁做了有益人民的事,人民都不会忘记。

回到故里,展卷夜读,捧起一卷《海岛逸志》。内有关于王三保的记载:

王三保者,明宣德时内监也。明宣宗好宝玩,因命王三保、郑和等至西洋采宝物,止于万丹,实未尝至吧国。而三宝垅有三保洞,俗云三保遗迹,极有灵应。

再翻明史,知有王三保其人,大名王景弘。曾同郑和一起率船队下西洋,可能是途中偶遇风浪,滞留台湾,也许是中途歇息登上台湾。无论何因,王三保是到过台湾,而且在台湾留下难以消失的景观。

汪大渊、王三保无疑都是沟通海峡两岸交流的历史功臣。

30

说到历史功臣,我的眼睛立即潮湿了,胸脯的起伏也相对加快,完全沉浸在情感的浪潮中了。

因为,又一位人物走近了我。分明是一场大雾,分明是雾里看花,分明是看真切了,分明又模糊难辨,那人是离我不远了,飘然飞行,胜过神仙。而我拭目细看,却怎么也看不见他的面目。他的面目呢!他的头颅呢?他的头颅和面目留在了大山之巅,留在了高山族逝去的习俗了。他用自己的头颅和面目换得了无数高山族民众的头颅和面目。

他是谁?

他是吴凤。

吴凤,字元辉。公元1699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他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父母抱着乘上大船,颠簸风浪,来到台湾。他们一家住在了台湾诸罗,也就是现在的嘉义市。吴凤少年聪颖,在家里同父母说汉语,在外面同小伙伴玩耍说当地话。他把番语及台湾土着话说得绘声绘色,也成了一个台湾人。

那时候,台湾原住民仍然盛行猎头。猎头,是很残忍的!原住民部落间发生冲突后,杀死人,割下头,带回部落。部落头领居住的大院里高树着一根十余丈的木杆,所割人头就要挂在杆上,以显示胜利者的功绩。猎头多者,就被尊为英雄豪杰。更有甚者,得人头,砍去脑,驳其面目,取犬毛染之,以作眉发,编贝齿为口,自临战斗时用之,如假面状。我在台湾九族风俗村游览,猛抬头发现了那赫然入目的骷髅,惊得毛发倒竖。好在丽日当顶,游人如织,若是单人独行,又在夜阑人静,说不定真要三魂出窍了。待明白了以往的风俗,才知道这是原来的猎头风俗。猎头有个用项,就是每每祭祀都要用人头。好在,现在这个风俗已经停止了,那血淋淋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而制止这流血风情的不是别人,正是吴凤,正是汉人吴凤。

吴凤七八岁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正和伙伴在路上玩耍,过来一群人。多数穿得破破烂烂,面瘦肌黄,走路有气无力,有风就能刮倒。领头的穿得挺好,把这伙饥民领进饭馆,吃饱饭,领进深山干活。没过多长时间,那穿戴阔绰的领头回来了,可是不见了那伙穷苦人。

一次,两次,经见多了,吴凤就动开了脑子,这些穷苦人真去干活吗?有一回,吴凤问父亲:那伙人咋不见回来?

父亲听了,面带火气,喝斥吴凤:

“小孩子不懂事,不要乱问!”

不乱问可以,不懂事却不可以。要懂事的吴凤突然长大了,胆子大的如同大人一样。有一回,又碰上了这样的事情,吴凤决心看个究竟。虽然,天色已暗,吴凤还是悄悄尾随他们走进了山林。

山林中有一块空地。穷人们刚走到中间,阔人撒腿就跑,眨眼躲进了林中。突然乱箭飞出,穷人一个个被射中倒在了血泊中。吴凤吓呆了,浑身发抖。更为可怕的是,射死人还不罢休,只见光着膀子的岛人拿着刀斧上去就剁,把流血的人头砍了下来。砍完了,那个阔人从林中出来了,向那些拿人头的岛人收钱。吴凤怕极了,也恨极了。

那天,吴凤不记得是怎么回到家的,能记得的是那些中箭倒地的穷人,可怜无辜的穷人!穷人中箭的惨叫,箭头射迸的鲜血印刻进吴凤的头脑里,再也磨灭不掉。而且,随着时日的推移,这场面越来越清晰可怕。吴凤决心要革除猎头的陋习。

吴凤大了,长得一表人才,很有出息。汉族人喜欢他,当地人也喜欢他。24岁时,吴凤被阿里山的曹族聚居区的人们推举为通事。时在公元1722年。

当了通事后,吴凤一心为民办事,很受大家拥戴。这时候,虽然离少年时代看到的猎头场面已过了10多年,可是,那惨不忍睹的情景仍然时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想方设法要制止猎头,于是,到处宣扬“无罪而杀人,是不仁义的”。他建议大家改变祭祀办法,由人头做祭品,变为牛头。但是,好说歹说,就是不通。改变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的确不容易。眼看一年一度的祭祀就要到了,吴凤急得食不甘味,夜难成眠。他不愿再看到任何无辜之人因猎头而倒在血泊中了。

焦虑中的吴凤忽然眼前一亮,他想起了一次格斗,那一次双方拼杀的何等激烈,虽然曹族聚落胜利了,可是也有46名义士献出了生命。那么,何不用这46名义士的头颅作祭品呢?

有了好主意,吴凤也不敢马虎从事。他把自己的想法先说给身边的小头人,他们同意了再分头去说服别人,就这么,一个人一个人的动员说服,总算达成了共识,就用这46名义士的头颅祭祀。如果一年用一颗头颅,那么就可以用46年,总算办成了一件善事,吴凤心中暗喜。

46年的时光,说慢也慢,说快也快。吴凤还当着聚落里的通事,已经到了1768年。也就是说,46年过去了,46位义士的头颅在祭祀中用完了,猎头的难题又出现在了眼前。

本来,吴凤以为经过40余年的演变淡化,猎头风俗可以扭转过来了。孰料,时光易逝,习俗难改。尤其是那些须发皆白的长老更是坚持要猎头祭祀,要恢复祖上的传统习俗。而年轻者都没有见到猎头的场景,带着好奇心群起响应长老的呼声。吴凤四处相告没人听得进去,灾难不知要降临到哪一位无辜的头上了,他忧心如焚。无奈之际,他只好严厉告诫众人:

“你们都是大清的国民,凡国民必须遵守法律。大清国法律规定:不准随便杀人!”

遗憾的是,一旦形成一种浪潮,再有威严的举止也难以阻挡着排山倒海之势。吴凤的正义之声,被一片野蛮的喊叫吞没了。

吴凤无奈。吴凤不甘。

吴凤不甘。

吴凤再也难眠。难眠中的吴凤咬破了嘴唇,他大手一挥,拍在木桌上,一个惊天动地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第二日一早,吴凤来到了头人住所,他平静地说:

八月初十,会有一位穿红袍戴红帽的老人入山。他是上苍专门派来让你们猎头的。以后,每年祭祀上苍都会派红袍红帽老人前来,如果你猎杀别人,上苍就会怪罪降灾。千万千万不要把众人引到罪恶之中!

头人记下了,吴凤平静地离去了。

这一天清晨,头人带了住民早早来到了山林,等候那位红袍老者的光临。有人不信,说哪有那么好的事,上苍竟会降下人来供咱们猎头?有人反驳,吴凤从不骗人,难道会说假话吗?

正争议着,有个黑点在远处的山梁上出现了,不一会儿。黑点成了黑影。黑影不住移动,越移越快,简直像是翩翩飞行了。很快能看清了,黑影不黑了,变红了,正是红袍红帽的长者。没等令下,众人一齐挽弓放箭,红帽飞了,轻轻飘起,又蓦然倒下,倒在了常青的茂林修竹中!

众人欢呼着合围上去,急于要猎头抢功。

然而,跑近的人一下惊呆了,站住了,有一人先跪倒,众人扑通跪下一片。有人放彻声音地喊叫:

吴通事啊,你带我们一起走吧!

那人是头人。头人愧悔万般,泪流不断。众人都哭了,喊破了喉咙。想想吴通事多年为他们办的善事,好事,山头哭成了一团。阴云从头上升起,刚刚还晴朗的天空,很快阴云密布,淅淅沥沥下起了雨,雨水和人们的泪水掺合在一起,流遍了山谷。

头人立誓不再猎头。众人立誓不再猎头。

众人立誓不再猎头。

悔恨的人们把吴凤安葬在阿里山上。

台湾住民把吴凤尊为阿里山忠王。后世子孙还在阿里山建了吴凤庙。年初赴台,连日晴暖。惟只有游览阿里山时阴云低垂,大雨倾盆。我想忠王吴凤见了远道前来拜祭的乡亲,一定大动感情,泪如雨流。而我们缅怀着他为台湾人民献身的恩德,怎能不动情?泪水也顺脸颊流下,流下,与雨水流成一支感天动地的忠魂曲。

31

台湾在开发。台湾在开化。

台湾在开化。

台湾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开发中,逐步走向开化,呈现出更为迷人的姿色。

迷人的姿色,引来了外夷的垂涎。

话说1540年,葡萄牙侵略者已经盘踞在澳门了。侵略者的商船经常往来于澳门和葡萄牙之间。是日,有一只商船又开出了澳门。船长自出海后就坐在前舱,双目直视前方的海面。这是一位奇特的船长。一般的船长,行船就想着行船,就想着风平浪静的到达目的地。而这位船长却不想这些,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总想在航程中意外的发现什么“新大陆”。

船长的心思,正是这一时期西洋人的通病。他们经过了5至15世纪漫长的“黑暗时代”,刚刚拭拭眼睛看世界,所以到处走动发现。据说,这是他们的“地理大发现年代”。

这位奇特的船长也试图在航行中得到意外的惊喜。然而,惊喜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出现的,船长瞅定前方,瞅疼了双眼,海面除了眼前的浪花和远方的蔚蓝,还是远方的蔚蓝和眼前的浪花。

船长倦了。船长睡了。

船长睡了。

突然,一阵呜里哇啦的喧闹惊扰了船长。船长醒了。

船长醒了。

船长听见身旁的水手们在叫嚷:哇,福尔摩沙,美丽岛!

哇,福尔摩沙,美丽岛!

哇,好美的岛!

船长猛然蹦起,扑到窗前,果然在航船的左面出现了一座绿色的岛屿。远远看去,蓝色的大海中挺拔起绿色的翡翠,翡翠中夹裹着陡峭的海岸,海岸上捧起高耸的大山,山顶顶戴着银白的绒帽。那银白的绒帽无疑是尚未融化的积雪。

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图!一幅多么诱人的画图!

一幅多么诱人的画图!

船长经不住这种诱惑,下令停船,上岸。

然而,台湾的东海岸垂直陡峭,十分难攀。航船弯来绕去就是找不到一个登陆的地方。好不容易停泊在一个小海湾,勉强放下舢板,船长第一个跳上了美丽岛。

船上的葡萄牙人,紧跟着船长,小心翼翼爬上了海岛。岛上藤萝缠绕,枝叶交叉,十分难走。这伙人又钻又爬,如兽似猿,在密林中搜捡稀疏处躬身探寻。遇到悬崖就先推上几个人,再拉下面的人上去。探寻的还真辛劳。

辛劳的葡萄牙人总算到了山顶。居高临下,更是美观。树木茂密,林涛滚滚;河流缠绕,水声潺潺;空谷幽静,烟云飘飘。这伙人手舞足蹈,在山顶又蹦又叫。叫嚷的还是单调的——

哇,好美的岛。

哇,美丽岛。

船长激动了,认为自己多年的航海终于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他让水手们铺开海图,颤抖着手,郑重地在图上描出一个点,而后自豪地标上:Formosa。Formosa——新土地。不仅如此,船长还在自己的航海日记中骄傲地记下了这一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