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国寄情
31228200000010

第10章 枯荣岁月(5)

这时候,妻的感觉已经敏锐,对痛苦的忍耐很是脆弱。输液扎针,成了每日必过的难关。以往叙述其它事物,我不止一次使用过一针见血这个词语,然而对之的理解却处于平面直白状态。现今多次陪床,我才明白了一针见血包含着多么复杂的内容。不仅妻,同病房三位病人,都盼望针扎得顺当些。护士和病人的心情按说是一致的,可是,动起手来,效果往往难以预料。时常连扎三针还难以见血,惹得病人由痛疼而烦躁,久久难安。

有人去护办找护士长,换人来扎,尤其是知道扎针的多是卫校的实习生后,更是拒之不扎。护士长被叫来了,却一脸的不高兴,悻悻地说:谁也不让扎,那新手怎么能成为老手?怎么能扎好?这话确有道理,也符合实际。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说是部队的理发室新添了一位理发员,谁也怕理坏了,不让新手理,一位首长知道了,带头请新手在自己头上学习。这自然是表现老首长的高尚。理发,即是理坏,留下的是丑陋,难看,人却是没有痛苦的,而扎针却是要以付出痛苦为代价的呀!我不知道,倘若首长住院是不是会主动选择新手扎针?当然,这样的小事是不能和英雄为解放民族堵枪眼,举炸药包相比的。假若要是真放在一起,英雄绝不会计较个人的疼痛。那么,这就更便于新人脱颖而出了。所以,新人的成熟是以病人的痛苦为代价的,成熟的新人又可以排除病人的痛苦。看来,制服痛苦还是离不开痛苦。

世间就是这样矛盾。

一位伟人在论述革命战争时曾说,革命战争只能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扎针的小事也只有在扎针中学会扎针,尽管学员们学到了不少的理论,还有老护士临场的指导,而不亲自动手,永远也就学不会。专心的去学也还有个过程,居然,有人将此事视同儿戏。

那一日,不是扎针,而是打针,肌肉注射。这不是什么难事,两位实习护士来时,只拿着灌好的针剂和一只没有蘸酒精的棉签。按照常规,她们应该端一个小盘,盘中酒精之类的用品一应俱全,可能年轻人为了简便而没有带。没有带,也该把棉签蘸过酒精吧?没有!妻是位老病号,对这样的事算是有经验了,即问她们为什么不把棉签蘸湿?按说,这样一问,即使有误,姑娘们也应该幡然醒悟,端来酒精还不算迟。不知为什么那姑娘却执迷不悟,居然把针管里的药剂往棉签上挤些,还没湿,就又作罢,准备注射。妻当然不让她们打。这件事护士长知道了,两位实习生下午便停职检查了。我听到此事后,好一阵难以平静。

奇怪的是,先担心的不是未经消毒的注射,会引起感染的后果,而担心两个姑娘会受到严厉地批评和惩罚,毕竟年轻,涉世未深,能经受住吗?退一步才想到,这些姑娘们也太失职,用人的生命开这样的玩笑,这该是医术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从整个过程看,用医术自然无法解释,那么,做个检查是否会汲取教训?但愿是会的,若不,迟早有一天会误伤良民。因此,对从医人员,必须做认真地选择,选择的标准,不应当忽略道德人格。可是,时下已不是职业选择人了,而是人选择职业了,因而,医生中鱼目混珠就不稀罕了。

妻的身体很快恢复,可以正常吃饭。因而,停了液体,仅靠化验情况来注射胰岛素了。如此下去,不日就可以出院了。10多天的医院生活,我已很感疲劳,偶尔回家休息一下心也难安。出院成了我的向往。如果仅以胰岛素控制病情,在家里,我是会处理的。其时,我家有两人能打针,我和我的二小子。那次,从协和医院归来,确认必须注射胰岛素后,我即找到卫生局,张局长请城区卫生院安排一名护士过来打针,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护士按时前来,注射后妻才用饭。晴日还好,护士们来去方便,遇有阴雨,实在难为了她们。因此,下决心学。我学,二小子放学后赶上也学,没几次,我们都学会注射了。这才免除了护士一日三趟的劳顿。平日,多由我打针,二小子也偶尔为之,我去韩城开会,这副重担他就一肩挑了。有了这种保障,对于妻的出院我更怀渴望。

令人纳闷的是,妻的胰岛素用量居高不下。未住院前,每日只用48个单位,而现在要用120个单位。为查明病因,根据马大夫安排,妻拍了一张胸片。片子出来,马大夫看了,让再拍一张,因为发现了肺结核的征兆。上次拍是正面,这次要求拍左侧。重拍的结果,更为明显的看出了肺结核的感染。糖尿病并发症极多,肺结核也是容易引发的病症之一,前后仅仅十多天光景,妻竟然有了此病。也许,在住院之前,肺部已经有了感染,酸中毒则大大将肺病推进了一步。无论如何,这是个让人生厌的消息。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刚挣出死亡线,又进了这么一个烂泥窝,实在头疼。疼也无奈,还是要正视现实,对症治疗。治疗结核的药,那时以利舒平、雷米封为佳,用上了;针还是链霉素见效,也用上了。用针时做过试验,妻没有反应。可是一周以后,妻却说手指发麻,嘴唇发凉,告诉大夫,判断是链霉素反应,于是停针,以药物治疗。

停针后,妻的病情没有什么恶化,每日清晨还可以随我下楼,在院里活动活动,做一段养生益智的气功。这种气功好学好练,对人有益无损。为了妻的康复,我曾带她去学了一部功。她学,我也学,即使不能整套做下来,学些小段,练练,对身体还是有些好处。再观察数日,妻仍然平稳,和大夫商量,妻出院了。

我们回到了离别一个月的家里。出院回家的滋味,是一种特别的味道,不似远游,胜似远游,其中还融汇着绝处逢生的喜悦。虽然,秋已深,冬已近,我还是体味到了从来没有觉察到的家庭温馨。

中言心语:

从扎针来看,新人的成熟是以病人的痛苦为代价的,成熟的新人又可以排除病人的痛苦。看来,制服痛苦还是离不开痛苦。

世间就是这样矛盾。

对从医人员,必须做认真的选择,选择的标准,不应当忽略道德人格。可是,时下已不是职业选择人了,而是人选择职业了,因而,医生中鱼目混珠就不稀罕了。

回过头去看妻的住院,不光是为之治病,似乎是世事在教授我人生的道理。顺遂的时候,莫大意,要冷静,说不定稍有疏忽就会跌下沟坎;无奈的时候,别灰心,要挺住,跨过沟坎就是坦途。

2009年10月9日

腿疼猝然而降

妻的出院使我沉重的肩头顿觉轻松。我的工作重点,立即发生了转变。原来是以医院为主,兼及政务工作,每天用很短时间,把需要我办理的文件、物事一过手,立即返回医院。这里用回字并不是错误,那一段时间,似乎医院就是我的家了。

现在我则以政务工作为主,兼及护理病人,每天上班准时,下班按时,很想用辛勤劳作来弥补前一段的亏欠。

同时,轻松的头脑立时活跃起来了,继续在文学艺术的天地里漫游了。夜阑人静,思接千载,想入非非。先想到司马迁的胡子,此次在韩城参观太史祠的一缕思绪,在我脑子里迟迟难以消散。太史祠中有司马迁的塑像,他端坐殿中,相貌堂堂,下巴垂挂着浓密的胡须。

这胡须确实是绝妙的讽刺。史书记载,司马迁38岁受宫刑。所谓宫刑,就是使一个男人不再是男人的刑罚。从面前这尊塑像的容颜判断,太史公年岁至少在50开外。解说员讲,有点历史和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38岁前留胡须也难成大须,只有其后才能勃然生长,茂密结集。然而,在可以长成大须的年代,太史公受到了奇耻大辱,已经算不上一个完整的男人了,哪里还会生出这多胡须?偏偏,祠中的太史公就是这多胡须,这般大须。统治者可以按照他的意志将太史公造成残缺的男人,而后人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还太史公一个清白,一个凛然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太史公不仅是个男人,而且是一个正气凛然的男子汉!因此,我想就胡子为题写篇短文。

我还想写一篇关于吃的趣文。这也是韩城一行的思想收获。每次用餐都是环桌相围,满十人才能下筷。这是一般的礼仪常识。然而,偶遇一位娇巧的小姐,脸白唇红,还有一副金丝边眼镜,看上去有一种高雅不凡的气质。可惜这种气质,一筷子就搅得一塌糊涂。桌前刚刚坐了三四个人,众人还在等待后来者,她则先下手为强,挟起桌上五颜六色的凉菜,左右品尝。说也奇怪,我不止一次碰上这位先下手小姐。由之,我忽然联想起那么一位壮汉。斯年学大寨活动正盛,我参加县上的一次汇报会,在饭桌上碰到了这位壮汉。别人还在攀谈,他早已挥动筷子,在摆出的盘子中肆意妄为了。我有些蔑视此公。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对我说过,上人争名争利,下人争吃争喝。此公的举止自然使我将他判定在下人之列。我从骨子里看不起他,料定他不会成什么大器。然而,我大大失误了,在下午的会议中,此公却坐在主席台上,居然还是一位执掌公社大权的书记哩!这就是一位父母官的形象?我惘然了!更让我惘然的是,数年之后,此公已成为某县的县长了!而在我认识的众多的公社书记里,惟有此公高人一筹,此乃何故?这就颇为发人深省,深省的结论还是从饭桌上得出的,既然此公敢先于他人动手,这就表明了其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或许他的骨子里流淌的正是一种不落俗套,不拘礼法的创造精神?那么,世事的推进和更新,难道就是靠这一类人作为的?将这种思绪和那位小姐一重合,我实在大惑难解,不知该从礼仪的角度去否定之,还是用创造的眼光去赞赏之?我实在犹豫,并想将这种犹豫落在纸上,供人赏析,讨得分教。

一有闲隙,我的思绪就在这纷乱的世界里奔涌,几乎快要到了落笔成文的地步。然而,接下去发生的事情,立即堵塞了我意识的渠道,流动的思绪顿时僵固,好一段时间,我无缘问津笔墨,更无法去开发僵固在头脑中的文字资源。妻的病又重了。

而且,不是旧病的重演。重演的旧病,我还有些招数,至少可以根据以往发作和治疗的情况,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办?妻患了腿痛症。起初,只是说腿木腿麻,继而说像针扎一样,后来,就疼痛难忍了。难受起来,倒在床上痛苦不堪。我处于慌乱之中了,她难受时,我在一旁急得头上冒汗,冒汗也束手无措。

先请来了一位熟悉的大夫。凭着我的信任感,第一位自当请他。他来了,看了病情,问清症状,说是由糖尿病引起了神经炎。他知道这病是极痛苦的,开了针和药,一种是营养神经的,一种是镇痛的,连忙买来使用和服用。一连数日,仍没好转的意思。再去找他,说明病情,以求好办法。他说,这是慢性病,不要着急,慢慢会好的。我忽然觉得这背后有什么隐语,这宽慰我的话,更令我焦虑不安。难道妻没有在平安中摆渡到太平世界,要在苦难的风波中去闯进那个端点?如此看来,让妻受尽折磨去世,倒不如先前那么走了。那次抢救,延续了妻的生命,却招来了更大的磨难。世间的祸福利害就交织得这么紧密,真让人剪不断,理还乱,一筹莫展。

可是我怎么甘心就这么轻易放弃?有了病,乱求医。母亲说,咱村的张医生看得不错,把人家请来。张医生原来在县医院上班,退休后在村里办了个卫生所,挂牌行医。他的医术在四乡八村是独一无二的。母亲的说法提醒了我,第二天清晨,我驱车回村,直闯张医生家中。他刚刚起床,未进早餐。我说明意图,他慷慨应允。他每日很忙,早饭后,病人会络绎不绝,一直要看到日落天暗,时常午饭也难按时入口。为了不让病人围住他,我们当即出发,进城到家后再吃饭。饭后,张医生看了病情,问明了用药状况。他认为,腿痛确属神经疼,可能和使用链霉素有些关系。于是,又增加了一样针剂,混合使用。送走张医生,我让长子立即买了针剂,当天就用上。我恨不得立即见效,解除妻的痛苦。用上后,效果仍不明显,妻的腿痛依然如昨。白天,下午比上午重;晚上,常常难以入睡安眠,好不容易睡着了,突然就痛醒了。抽油泣泣,好久再难睡着,我也只好相陪着守熬这漫长的苦夜。

在那些日子里,我的白天和黑夜搅和得混沌一团。白天,按时用过针和药,就是一日三餐了。除此以外,就是在妻难得安静的闲隙里,抓紧时间迷糊一阵,因为,黑夜是难以完整安眠的。常常妻一疼痛,我便起来,即使治不了疼,也安慰和相伴,解除她的孤独和难熬之感。长夜漫漫,愁绪无边,我不知道如此艰辛的岁月,要熬到何时?这会儿,倘能无牵无挂地睡个通宵,那也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啊!可见,他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换个时空就有无限的价值。可惜世人对于唾手可得的东西,竟然毫不珍视,肆意挥霍,那就是幸福啊!

对于暗夜,世人有过颇多的形容。初时,万家灯火;继而,万籁俱寂。万家灯火中,人们延续着白昼的劳作;万籁俱寂中,人们完成着自身的调整和休息,也不乏万千生命在这静寂中迸然萌生。当然,近些年世事的纷纭,使得夜晚也平添了颇多姿色。麻将的兴起,就是这暗夜最为流行的一种时尚。有人戏称垒长城。昔日,秦始皇筑长城时,众多的百姓去行苦役。而这桌上的长城绝不是苦役所为了。万千百姓的生命换得了万里长城,换得了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这桌上的劳作呢?也能换得民族的骄傲?天大的笑话!我为无辜流失的暗夜百倍惋惜。

大多数时候,我的思想沉浸在妻的病痛之中,白昼,我盼望黑夜,盼望黑夜妻能减轻痛苦,好生休息;黑夜,则又盼望白昼,盼望白昼洞明一切,涤净痛楚,还我一个好端端的妻子。可是,盼来盼去,白昼和黑夜都没有给我希望,都没有让我轻松。无数次,我在暗夜里用微弱的灯光侍陪着妻那微弱的生命……

中言心语:

倘能无牵无挂地睡个通宵,那也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啊!可见,他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换个时空就有无限的价值。可惜世人对于唾手可得的东西,竟然毫不珍视,肆意挥霍,那就是幸福啊!

黑暗中的苦苦摸索

痛苦折磨着妻,妻的身体越瘦弱了。有时饭也不想吃,端起碗好半天咽不下去。单是身体的瘦弱也还罢了,神智也受了影响,挣开眼睛是清醒的,闭上眼睛是错乱的。突出的表现是说梦话。刚开始是突发性的一句,随之成了段落式的,而后成了连续性的,似乎是梦见什么就直言不讳的宣读什么。只要是睡着了就不停声的低语,扰得你耳边难以清静。

对于梦话,我早就领教过。当年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每三人一个房间,据说这还是对我们的照顾,考虑到我们要写作,才这般安排。白天好说,多数时间上课,在教室活动,宿舍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晚上,都要在宿舍汇集。百姓百姓,百人百性。虽然只有三人也秉性不同。有一公颇爱晚上写作,一写就是大半夜,而我由于曾经眼底出血,对于熬夜总有几分恐惧感。惟恐过度劳累,又招致病患。因此,一过12时我就休息。可是,我休息他人兴致正浓,绝无睡意。我倒下后,闭住了眼睛,还觉得明晃晃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夜夜闭目养神,直至同室的此公入睡。如此数夜之后,居然适应了,亮着灯,也能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