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31208400000005

第5章 作战篇

作战篇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指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论述了“兵贵速,不贵久”的速胜方针和“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一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

【原文】

孙子日: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作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今译】

孙武说:凡是用兵作战,要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带甲官兵十万,还要千里运粮,这样前方后方的开支,接待宾客的费用,胶漆材料的采购,车辆盔甲的供给,每天要耗用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这样用兵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而挫伤锐气,硬攻城邑就会使战斗力衰竭,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开支不足。军队疲惫、挫伤锐气、消耗兵力、用尽资财,这样诸侯就会乘我疲惫起兵犯我,虽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它所造成的后果。所以,听说有拙于用兵而获胜的,没有见过巧于作战反而把战争拖得很久的。把战争拖得很久而对国家有利,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善于用兵的人,不一再从国内征兵,不再三从国内运粮。武器取用于国内,粮草征集于敌国,这样军队的供给就可以充足了。

国家贫困是因为用兵作战的长途运输,远途运输会使百姓贫困。在靠近部队驻扎的地方物价就昂贵,物价昂贵就会使百姓的钱财耗尽,钱财耗尽就急于征集赋役。人力耗尽、财力枯竭,中原民众的家业就空虚了。百姓的费用,去了十分之七,公家的军费为修理破车、医治军马、制造铠甲、头盔、大弩、箭枝,装备大戟、盾牌、车篷、楼橹,补充丘牛大车,用去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帅一定要从敌国取得粮草,吃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本国的20钟;用敌国一石饲料,相当于本国的20石。

所以,要使官兵奋勇杀敌,就要激怒他们;要使官兵夺取敌人的财物,就要奖励他们。因此,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励首先夺得的人,而且要换上自己的旗帜和自己的战车夹杂起来使用。对俘虏要善待和使用,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强大。

因此,用兵作战贵在速胜,不宜拖得太久。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决定人。

一、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译为: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会征集两次,粮草不会运送三回;军需从国内取用,粮草依靠敌国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供应了。

“因粮于敌”是孙子重要的军事经济思想。“因粮于敌”主要讲深入敌境作战,夺取敌人粮秣,就地补充给养的后勤保障思想。古代战争消耗主要在粮草上,加上当时运输手段落后,组织远道运输十分困难,同时运输线还往往是敌人攻击的目标,因此,粮秣补充对军队、对国家都是一个沉重负担,造成劳民伤财,国困民疲的状况。这都是由于远道运输所造成的。基于这种情况,孙子提出了“因粮于敌”的主张,还提出了“重地吾将继其食”、“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九地篇》)的主张。对于这个问题,孙子又强调指出:“故智将务食于敌”(《作战篇》)。这样做可以减轻本国负担,免除运输的压力,而且有较高的保障效益,“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葸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实际上,孙子鼓励士卒去掠夺,“取敌之利”。

孙子“因粮于敌”,可以达到“胜敌而益强”,从以战养战的角度讲,这是一种颇有价值的军事思想。在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孙子“因粮于敌”的思想,一直作为指导作战的原则。实行起来对于进攻的军队是有益的,但带来的是抢掠扰民的恶果。如果在敌人“坚壁清野”无物可掠的情况下,军队补充也就没有多大保障。“因粮于战”的思想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孙子“因粮于敌”的主张,反映了他取之于敌、用之于战、以战养战的战略思想。

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陈武帝令侯琪等率军围逼湘州,企图将湘州夺回。为此,北周贺若敦率兵急忙前去救援。这时,恰逢秋天洪水泛滥,江路中断,粮食无援,军中无粮,军心危惧。贺若敦派兵到处抄掠粮食物资,补充军队。贺为了让侯瑱等知道北国军不缺粮草,特在营地堆起许多土堆,外边覆盖粮米。召来附近村里人,假装询问情况,然后让他们回去。侯琪从这些村民口中得知,贺若敦粮食很多。贺又命令部队增修营垒,造庐舍,好像要打持久战的样子,与侯琪相持一年多时间。贺若敦在断粮之际,便派兵四处抄掠,采取了因粮于敌之策,稳住了军心,并以假乱真,让敌人误认为粮食充足,不敢贸然进攻,争取了固守相持的时间。

在我军战史上,从井冈山开始,红军之所以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整套“以战养战”之术。这就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武器武装自己,从敌军手中缴获粮食养活自己。这正如一首歌中唱的:“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战略思想被历代军事家所推崇。

这种“以战养战”的办法,与商业活动中“借地生财”、“借钱生钱”是一致的。在企业生产、商业经营中,“因粮于敌”也是一个重要策略。

“用别人的钱来赚钱”,这也是一种“因粮于敌”的“以战养战”的方略。美国商场上的“混世魔王”丹尼尔·洛维洛就是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洛维洛在失败的折腾中,省悟了一个道理:要发财,最好采用拿别人的钱来赚钱的“魔法”,他后来成为了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是这样做的:先贷款买一条普通的旧轮船,然后将它改装为油船,包租出去。后来他又用这条船做抵押,又到银行再借得另一笔贷款,接着又买一条货船,改装成油轮后出租。如此不断发展,若干年过去了,洛维洛不断地贷款、买船、出租,生意越做越大。他又将他的事业从美国推向了世界,他的办法,还是那一套:用别人的钱来赚钱。到1976年,洛维洛拥有的船只,总吨位达到500万吨以上,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之一。他还拥有众多的旅店和办公大楼,以及为数不少的钢铁、煤矿、石油化工公司等。他是美国的亿万巨富之一。

二、兵贵胜,不贵久

其作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为:用兵打仗,就要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军力耗损,长久出兵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财力感到不足。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军力耗尽、财经枯竭,那么列国诸侯就会乘此危机前来进攻,那时即使是很有才智的人,也无法处理好这个残局了。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笨拙的速胜,没见过弄巧的持久作战。战争拖久了对国家有利,这种事是没有的。因此,不能完全懂得用兵害处的人,也就不能完全懂得用兵的好处。

“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关于进攻作战宜速战速胜的思想。他这里讲得很清楚,进攻作战,一般都是出国作战,军队消耗巨大,运输任务艰巨,旷日持久必然造成“屈力殚货”、“国用不足”,就是劳民伤财、国库空虚,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如果久拖不决,军队便会“钝兵挫锐”,造成武器损坏和人员伤亡,不仅增加了军事行动的困难,而且战略环境也会发生意外变化,那时,“诸侯乘其弊而起”,内外交困,四面受敌,陷入两面乃至多面作战的不利境地。速决战则我有充分的准备,初战的锐势,有利的战机等优势条件,敌人又有仓猝应战、不备不虞的弱点,易于达到作战目的。

“兵贵胜”,用兵速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1973年10月6日,苏伊士运河西岸的埃及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闪电进攻,向以色列用了3年时问、花费了3亿美元沿苏伊士运河构筑的“巴列夫防线”发出起了猛攻。战斗开始后仅几小时,以色列完全失去了制空权。埃及军队的2000门大炮一齐怒吼,把炮弹倾泄在以军阵地上。接着,8000名士兵冲到河边,乘坐橡皮艇实施敌前强渡。由于埃及准备充分,以军措手不及,在24小时内“巴列夫防线”就被埃及突破。不到3天,埃军就控制了运河以东10~15公里的全部地区。

在第二次世界中,德国法西斯军队在欧洲展开了蓄谋已久的闪电战。1940年5月10日,德军闪电般地入侵了比利时和荷兰,战争的突然性使比利时防不胜防,德军很快占领了这两个国家。开战后第3天,荷兰女王和政府流亡伦敦;第4天,荷兰军总司令宣布投降;开战后18天,比利时国王和他的军队投降。德军从比利时挺进法国,6月22日法军正式投降。短短一个多月,英、法军队共损失了178.8万人,德军只损失了15.6万人。这个战例从反面说明,用兵贵在神速。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兵贵胜,不贵久”亦有指导意义。这当中,强调“速战”,抓住战机,提高效率,用高速度击败对手赢得客户。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快捷,便易获胜;落后,造成产品积压、资金积压,遭致失败。

闻名世界的美国麦克唐纳快餐店,1955年创业时只有1个小店,如今在美国50个州、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500多家分店,年营业额高达80多亿美元,人称“麦克唐纳帝国”。其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以快制胜。这家快餐店实行“自我服务”的营业方式,所有食物都盛放在纸盒和纸杯内,由顾客自行选择。营业员身兼数职,顾客倍感方便,只要排一次队就能领到食物。为了减少顾客逗留时间,店中不设公用电话和投币式自动唱机之类的装置,到这里来闲逛和占据座位消磨时间的人很少,餐桌的周转率由此而大大提高。

三、善待俘虏,攻心为上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译为:要使士兵英勇杀敌,就要激发将士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财货,就要用物资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10辆以上的,要奖赏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队中;对俘虏士兵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就是所谓越是战胜敌人也就更加壮大了自己。

本段论述用“怒”、“货”激发士兵在战斗中努力作战。将帅要善于奖赏立功者,利用好敌军物资,善待俘虏。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善待战俘的问题。

孙子对于战争的基本观点,主张作战必须将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结合起来,主要目的在于使敌人屈服,而不在于毁国、毁人、灭财。对“围师”、“归师”、“穷寇”都要留以生路,促使敌军溃败,以降低敌人抵抗程度,促使战争获得胜利。对俘虏士兵不是去消灭他们的肉体,像奴隶社会的杀俘割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敌左耳以计数获功);而是善待俘虏,以精神感召消除其思归心理,瓦解敌人顽强的意志。同时,还招降入伍,用以补充自己的兵员或作为劳动力为我所用,收到“胜敌而益强”的作用。

善待战俘,是一种攻心战术,战争实践证明其积极作用,而优待战俘只有从事正义战争一方才能得以贯彻。在春秋时代,孙子能有这样的思想主张是很了不起的。

我军自红军时代开始,就重视瓦解敌军的问题,“优待俘虏”,自红军时代开始就执行这一政策,后来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有一条“优待俘虏”、“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1928年初,谭政同志在井冈山开展斗争,在宁冈新城,以4个营兵力包围敌人一个营,坚持打心理战,“攻心为上”,向城内敌人喊话:“红军就要攻城了,快弃械投诚吧!投诚过来者是活路!红军优待俘虏!”经过多次呼话攻心,有了成效,敌军士兵,三三两两从阵地上跑过来了。谭政亲自接见投诚的人,与他们谈话,态度温和,平等相待。敌军士兵,大多是贫苦农民出身,他们想投诚红军,又被国民党宣传“共匪见人就杀”吓着了,想投诚也不敢。现在,谭政与投诚者亲切谈话,宣传红军政策,使敌人的欺骗宣传不攻自破。为了揭穿敌人谎言,争取更多的敌军士兵站到人民的阵营,谭政又与投诚者谈话,说服他们返回城中说服其他士兵,这样,投诚的敌军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成班成班地往红军阵地这边跑来。许多投诚者变成了红军战士,壮大了红军队伍,新城很快就攻克了。

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不是挖人墙脚,整垮对方,而是通过产品,在别人放弃的生产阵地上努力开拓、创新,创造出成绩来。这从某个意义上讲,叫做“人弃我取,乘时利用”。在别人已经舍弃的产品上刻意经营,从而获取利润。别人舍弃的,未必都已无利可图,有的人是未发现其中之利,有的是置小利于不顾。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可以把被舍弃的“利”重新进行挖掘,积小利为大利,创造良好效益。

美国旧金山以东有一块德士古石油公司曾钻探过的油井,一无所获,放弃了。著名企业家哈默对此地很感兴趣。他请了专家来研究得出结论:德士古匆忙放弃该油井是错误的。哈默决定从德士古已钻到的5600英尺再钻下去。当钻到8600英尺深时,深部的天然气直冲天空。从此,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就拥有了这个价值2亿美元的气田,一跃而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第二个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安徽芜湖市裕溪针织厂原是一家亏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厂认真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发现许多厂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愿生产低档利少的纯绵纱袜等产品,一些低档传统产品在全国各地市场严重短缺。根据市场信息,该厂专门安排生产农村市场需求的传统棉衫裤、棉纱袜等。这些“过时”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农村消费者欢迎。1986年在全国针织品订货会(南宁)上各省争相订货,订货量大大超过该厂生产能力。该厂由多年亏损一跃而成为盈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