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朱由校还真是个不怎么幸运的天子,刚登基第二年,他亲手提拔起来的辽东经略袁应泰,就连丢了沈、辽二城,致使辽河东岸三河、静远、海洲、复洲、金洲等七十余座城池全部失陷,后金女真就此崛起,而袁应泰则自缢愧亡。一时间,举国上下听闻到此消息后如天塌地陷一般,人心惶惶,但朝廷里的大臣们却不思稳定住辽东,反到聚朋为党相互攻击起来,各打各的心思,各谋各的立场,纷争不断。
有很多事,就发生在我的眼皮底下,东林党人为了维护住他们向有的权势,想尽了一切办法为袁应泰那个死人开罪,把丢失沈、辽二城的错归罪在沈阳守将贺世贤、尤世功身上,怪他们冒险出城迎战败退,才有了后来的接连失利。
但实则,沈、辽二城的失陷令有原因,而大错,就出在袁应泰这个东林文士身上。
袁应泰文士出身,前时为官还很是精明,办事也勤勉,曾筑过长堤40多里,以防漳水暴涨淹没农田,又起25个堰,灌溉农田数万顷,政绩颇丰。泰昌元年(1620)九月,袁应泰升为右佥都御史,出任辽东巡抚。过了一个月,辽东经略熊迁弼被免去职务,袁应泰晋升为兵部右侍部,代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以薛国用为辽东巡抚。
而袁应泰的飞升,正是出自东林党人的手笔。当时,新皇登基不久,又不喜朝政,群臣上什么折子朱由校都准。于是,东林党人便乘机铲除了许多与他们政建不合的大臣,再用自己的取而代之。熊廷弼被免,袁应泰升任,便是这其中的一步棋。
那袁应泰虽性格刚强坚毅,但却书生气极重,兵法武备并非他的里手,指挥、治理军队对他来说实是勉为其难的大事。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时,执法严厉,军队整肃,辽东军士政令如一无人敢怠慢,而袁应泰上任后,却以宽松政策待遇属下,一改熊廷弼时严厉之风,对许多法规多有改易,造成辽东军力逐步下降。
后来,蒙古五部发生饥荒,大批饥民涌入辽东,袁应泰认为:如果不救济这些饥民,他们就必定会归附敌人,等于是为对方增加兵力。
于是,袁应泰下令招降蒙古饥民。来归降的人非常多,袁应泰命这些人居住在辽阳和沈阳诸城中,与当地老百姓住在一起,每月发给丰厚的粮米。曾有人也对袁应泰谈及过此事的妥,认为收降过多,这些人很可能会被敌收买利用,或者,有敌人的奸细已经混杂在了其中,以作内应,将来必为大祸。但袁应泰对这种担忧却不以为然,还自诩得计,准备借这些蒙古人来抵抗后金大军。不想埋下大患,女真人来攻时,城中的蒙古人却做乱,与女真人里应外合破了二城。
袁应泰犯的错误其实很多,他虽是个理政的好手,为官也算是有作为,但他根本就不适合为将领兵,方成大错。
当然,这种种的错误东林党人肯定是不会承认的,这不,都好几天了,他们天天聚会日日陈言,一套又套的大道理搬出来,谁要敢说袁应泰不是,他们便群起攻之,如狼嗜羊一般将不同的声音压了下去,撕碎。
但,有一个人却在这时候站了出来,义愤填膺的与东林党做起了对。这个人并不是我,我也没那么大的力量去抗衡东林党,但魏忠贤却认为,他已经有了,也应该有了这份力量。
...........................................
又是深夜,早已是窗宁扉静之时,我与魏忠贤对坐在油灯下沉默了许久,我也劝累了,但魏忠贤仍是不可抑制的生着闷气。我知道,大明朝的江山丢了,这就好象是他家的鸡崽被人偷了,他在心疼,想发泄,想让该受到惩罚的人受到惩罚。所以,魏忠贤站了出来,尽乎小心眼般想让东林党人难堪,想治袁应泰的后罪。还真奇怪,他现在倒不怕那些文人们参劾他了。
“魏....”
“好了!”我刚想再劝,魏忠贤不耐烦的挥手道:“我说什么也不能便宜了这群混蛋!你等着看吧,我要治他们的大罪!”。
“治罪?朝中上下有近一半的臣子都朋党,您又治得了其中的几个?再说,把他们都给治了,那谁来给皇上效力?”我委婉的提醒着魏忠贤,希望他能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件多么愚蠢的事。东林党的权势之大,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得到。三公、三孤、三师、三少的高位上几乎都坐着他们的人,更不要说,内阁、中书省、六部、各司、府、院、寺这些衙门了,他们的势力真可谓盘根错节,多如蝼蚁。
“就这么算了?辽东七十城啊!我们大明将士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就这么让他们给毁了?”魏忠贤在对我怒吼,我能很清晰的看到他脖子上的青筋在跳,此时的他,一点都不像个太监,反倒非常的男人。
“当然就不能这样算了”我严肃道:“但事情也不能按你的法子办,您也不可能把保举袁应泰的人都抓起来,即便是抓了,东林党的其他人怎么办?他们会放过您吗?”。
“那你说,我听听你有什么鬼主意”魏忠贤气道。
“要我说,这事我们不能明着和他们做对,要想个法子既打了他们的脸,又让他们无话可说!”。
“有这法子我早办了!用你在这教训我?”魏忠贤不满的看着我,我发现,他的脾气可从前大多了,再也不是那个整日笑呵呵的魏四了。
我摆手道:“您听我说,在袁应泰上任之前,何人是辽东经略?”。
“熊廷弼”。
“那熊廷弼是怎么下去的?”。
“被杨涟等人参劾下去的,怎么.....”。
“这就对了”我点破玄机:“当初他们认为熊廷弼不行才换上了袁应泰,但袁应泰却连丢了七十座城池,只要我们能把熊廷弼重新扶上辽东经略这个位置,便能对天下人表明,东林党人当初用错了人!这不是抽他们的嘴巴,还是什么?”。
“对啊!我把熊廷弼请回来,好好的羞辱他们一翻!”魏忠贤拍腿道。
这家伙终于开窍,把我忙了一身臭汗。见魏忠贤释然,我也就放心了许多,但还是小声提醒道:“这事公公还要谨慎行事,我想,他们一定会从中作梗”。
“恩,这你放心,只要皇上点头,我马上招熊廷弼进京,这由不得他们”魏忠贤信心满满的说。
“成,都知道找皇上撑腰了,这老小子聪明多了”我暗暗的笑,也没再说什么废话,只是等着魏忠贤走后睡觉去。但他好象待出了乐子,完全没有离开的意思,含糊的对我说:“肖啊,凭我们爷俩的关系有什么我也不瞒你,我最近遇到个难事,需要你帮忙”。
怎么?想让我帮你提拔几个人?但我在吏部.....。心里虽不乐意,但我嘴上仍说:“公公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能办,小子我义不容辞”。
“好好好”魏忠贤的脸上乐开了花,竟与我不好意思道:“你看,如今我也算是皇上身边的重臣了,但我这名字却俗了些,连个表字都没有,你看过的书多,帮我改改”。
“改名?你都快入土了还改什么名”我暗底里的骂他,嘴上应承道:“公公言的是啊,是要好好改改,就,就叫忠贤吧。您从前为皇上进忠办差,但如今却是不同了,是在辅佐天下,但凡是辅天子者皆乃旷古大贤,如此改,您还满意吧?”。
“魏忠贤.....好!改的好!那表字呢?”魏忠贤满脸欢喜的追问我。
“叫完吾吧,做人本应不断上进、力求最好,完善自己乃大贤之道,正合适您用”。
“完吾?完善自己,妙,真是太妙了!”看把魏忠贤乐得,他可算是有个了象样的名字,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魏四。哎,只是可惜,他这一套名字历史上早就写好,也不知道我是抢了哪位酿字先生的赏钱,小小的改变了一把历史。想那后日,一定会人骂,就是那姓肖的给大宦官魏改的名儿!
“魏公,我有句话需提醒您,这起名的事您万不可对外人道,那样,会被别人瞧不起。以您的身份,应该求皇上赐名,是不是?”。
“对对,我去找皇上”说着话,魏忠贤拔退要走,他也不看看时候,现在都几点了。
我阻拦道;“魏公留步,如此夜不便行,我们叙谈叙谈”。
魏忠贤很奇怪,坐回到椅子上,“谈什么?”。
我问他:“魏公,您可知道西洋毛鬼?”。
“当然知道,不就是黑黑白白,长着黄、红头发的西洋人吗,我早见过”魏忠贤毫不奇怪的说;“他们还求过朝廷要求通商,但我大明朝什么没有啊,根本不需要与他们做买卖”。
我又问:“但他们国家离我大明可不近,千里迢迢的赶来,会就这么甘心的回去吗?”。
“他们不回去还能干什么?”魏忠贤愚昧的一面又显露出来,他十分不理解的望着我。
“我想,他们怕是要在南海用兵”我极的认真的说。
“什么!他们敢和我大明朝开战?不可能”魏忠贤摆出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大明水师威镇天下,连东嬴倭鬼都不是对手,就凭他们那几条小破船,绝不可能”。
“公公错了”我着急道:“他们的船能远航万里来到大明自有其中的妙处,再说,他们的火器也不输与我们,甚至比我们的更先进,海战一起,输赢断不好说啊”。
“什么?你,你根本就不明白”魏忠贤露出鄙视之色,比划道:“他们的船就这么大点,与我大明宝船比起来,就如孩童玩的木具一般,你多虑了,我回了”魏忠贤显得很生气,已再不想对我多说。
临出门前,他又提醒道:“眼下辽东局势吃紧,你的心思不要用错了地方”。
得,好心当了驴肝肺。魏忠贤就这样如幽灵般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
送走魏忠贤,我心中老大的不舒服。我也知道郑和宝船很大,听说,最大的一艘有四十四丈四尺长、一十八丈宽,换算出来有一百三十八米长,五十六米宽。如果真有这么大,不要说在古代了,就是在二十一世纪也称得上是巨舰了。但........
算了,既然他们不相信,那就让事实说话吧。我无奈的想着,并深深的感到,想改变历史并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