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望雁行
31106400000040

第40章 辉煌的篇章——专家盛赞第四届中国艺术节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秋风凉爽、万众狂欢的夜晚闭幕了。从专家、从群众、从大街、从小巷,到处传来的都是称赞与自豪,是一片成功的颂歌。艺术,伴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文化浸润着兰州。在艺术节中,我有幸采访了一些领导、专家,从其言语中,无不表达出了他们对第四届中国艺术的祝福和对甘肃发展的殷殷之情。

盛会十分成功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负责人说,文化部没有想到贫困省的甘肃办得这么成功,更没想到,甘肃在这届艺术节中出台了这么多质量比较高的剧目,连一些外省文化团体也不得不佩服。从组织上讲,组织得非常周到,从接待到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使人不得不佩服甘肃在举办大型活动方面具有相当的经验,从上演的剧目看,上演的剧目堪称艺术精品,而且有5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报道,宣传得有声有色,而且与艺术节相关的经贸活动空前活跃,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艺术盛会。

舞台艺术的辉煌

文化部副部长、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陈昌本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艺术节,我们欣喜地看到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所演剧目堪称精品,这在中国艺术史上将重重记下一笔。”陈昌本副主任尤其对甘肃文艺界的实力而感慨:“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甘肃文艺界的实力,无论舞台艺术,还是群众艺术都夺取了大丰收,如果说开幕式是成功的《黄河潮》的话,那么这次甘肃上演的剧目就是一波波浪潮。”陈昌本说:“无论开幕式《黄河潮》还是上演的剧目在全国来说也是走在前面的,这些演出载体大、时事感强,不仅弘扬了主旋律,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间的凝聚力都有极大的作用。比如《唐太宗嫁女》和《敦煌古乐》就是非常成功的,可以反映出甘肃的文艺队伍是过硬的,甘肃的领导是重视文化的。相信甘肃的文艺黄河大潮会形成。”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月刊副主编王国礼说:“甘肃所演的一些剧目无论从创新、舞姿上看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敦煌古乐》、《极光》、《西出阳关》这些剧目都获得了极大成功。”

兰州,留下一片美好

“可以看出,大西北的商贸已转移到了兰州,大西北的文化中心也将转移到兰州,而兰州人所表现出的热情、好客、礼貌也使我们确实感到,未来的兰州在中国将起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位组委会的专家所说的。对作为东道主的甘肃人所表现出的参与意识与良好形象,给参加艺术节的人们留下了美好印象。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邵建武说:“艺术节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为艺术而办节,而办节之外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我们确实感觉到,兰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干净、整洁,而兰州市民则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把艺术节当做自己的艺术节来办,把城市当做自己的城市来关心,这看出兰州市民具有很高的素质。国内许多城市办节时,市民有顾虑的、有不参与的,但兰州市民所表现出的参与意识是异常空前的,是非常感人的。兰州人所表现出的自信、希望、礼貌待人也是非常令人感叹的。”

促进了甘肃经济的发展

几位经济界专家一致认为:“要让甘肃走向世界,要人们更多了解甘肃,要促进甘肃经济发展,办节不失为一条途径。”一位北京来的经济学教授说:“可以看出,通过办节,使许多客商云集兰州,使许多客商了解了甘肃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贸活动空前,艺术节为促进甘肃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甘肃,将不再陌生

荒漠、骆驼、戈壁、风暴,几乎是以往外地人眼中甘肃的印象。通过艺术节,许多的人们来到了甘肃,了解了甘肃,人们发现甘肃不但有悠悠灿烂的文化,而且现代文化及工业也相当发达,这对树立甘肃人形象,改变甘肃人的形象,将有良好的作用。一位新华社负责人说:“从艺术节,我们确实看到了甘肃的文化、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实力,看到了甘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了甘肃的潜力所在。”

(原载1994年8月29日《兰州晚报》,系作者在甘肃省委宣传部工作时写的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