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陈昌本部长下榻在兰州饭店的电话,时针正好指向下午3时,这是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即将落下帷幕的8月28日。作为承办这届艺术节的甘肃,到底做得怎么样?就这个问题,作为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我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宗源的指派专程采访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指定发言人、文化部副部长陈昌本。这位学者型的领导,很随和,我们彼此寒暄数语后,便进入了主题——
甘肃承办艺术节竟这么成功,没想到!
艺术节开幕以来,10天精彩演出的场面,使得这位部长兴致正酣!他满怀激情地说:“像甘肃这样的穷省办节,而且办得很成功,这是文化部根本没有想到的!”接着,他列举了众多事例反复说明:这已经超过了艺术节宗旨的本身,对开发大西北有其重要的意义,文化部的人参观了艺术节很振奋!陈昌本同志指出:“这次办节的实践,给全国提供了经验,即穷省不仅能够承办国家级艺术节,而且还会很成功!”他称赞道:本届艺术节,作为东道主的甘肃,拿出了这么多过硬的艺术精品,使参加演出的各个团体及文化部都很佩服,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甘肃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文化部寄希望于甘肃能像改革开放的沿海一样,走在全国的前列,扬自己特色,发掘更多的艺术精品。其实,应当说,在历史上,最早开放的是甘肃(古丝绸之路),甘肃的歌舞已经在中国的舞蹈史上浓墨重彩地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听着陈昌本同志的一席话,作为甘肃人,我很受鼓舞,心头油然产生了自豪感!
甘肃演出的节目水准竟这么高,没想到!
身为行家的陈部长,谈论的中心当然是艺术节期间演出的节目。他十分高兴地畅谈了甘肃参演的节目。陈部长认为,甘肃的节目数量很大(近20台),艺术质量很高,这是甘肃舞台艺术和群众艺术的大丰收。如果说开幕式是《黄河潮》,那么,这些节目的创作也是一次次浪潮,也是甘肃群众文艺创作的黄河潮,这个潮必将推动今后甘肃文艺创作、演出及群众文化艺术的大发展,这就全国而言,甘肃已经走到了前面!当笔者请这位部长谈谈对甘肃节目的评价时,他稍加思索后便脱口而出:“我认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重大题材的作品较多,时代感强的作品较多。比如《极光》塑造的是活着的英雄,这点很可贵,可贵之处就是敢于突破艺术创造的禁区。《艰难时事》有创新,《凉州会盟》、《西域情》、《莫高圣土》等对当前所倡导的弘扬主旋律,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文艺作品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作用。二、时代感强,密切联系了改革开放的实际。如《牡丹月里来》、《金子·月亮·梦》都在努力发掘着新的东西,力图以崭新的角度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及思想变化。三、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如《唐太宗嫁女》、《白花曲》、《日月图》等,老百姓都很爱看。尤其像《唐太宗嫁女》反对权贵者搞特殊化,同时又昭示了人们如何对待子女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剧本却写得很通俗,情节很顺,人物性格鲜明,既有故事,也有典型意义,这样的戏老百姓当然爱看,而且一看就懂,这个创作路子正是文化部所倡导的戏剧创作的发展方向。四、在发掘历史的民族的民间的精华方面,甘肃有很强的自觉性。如《敦煌古乐》、《西出阳关》都很有民族特色,《敦煌古乐》发掘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又发掘了民族的传统舞蹈艺术精华,以此来再现唐代音乐的辉煌,所以,这场戏感觉内容厚实,艺术感强。又如太平鼓,有极浓的泥土味。五、所有演出的节目二度创作好,并且能注重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注意跨省挖剧本、挖导演,能够大开省门集中全国优势。总的感觉:甘肃的节目水准较高,整齐,还没有一台特别弱的观众不爱看的节目,较之于甘肃的过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次空前的飞跃。这些方面文化部的确没有想到。”独特的见解,深邃的评析,使我看到了他在策划电视剧《渴望》时彰显的艺术功力和水准。
甘肃人民竟这么热爱艺术,没想到!
陈部长分析了在甘肃形成如此规模的文化艺术的“黄河潮”后,欣喜地说:“这是甘肃人民热爱艺术的结果。”不仅群众如此,领导亦然。甘肃省委副书记孙英亲临每一场戏的彩排,提出具体意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宗源和文化厅、地州(市)的领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甚至亲自修改剧本;甘肃的观众很文明,每场戏不仅秩序井然,而且报以掌声,每晚每场演出前都能看到场外候票的人群。这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观看了群众参演的《陇原风》后,陈部长说:“儿童腰鼓功夫很好,老年秧歌很有特色,从少到老,一个群众自娱的热潮,必将给甘肃厚实的人才库注入新鲜的血液。能有这么多群众直接参与艺术节,文化部没有想到。”我们的谈兴正浓时,陈部长的秘书推门进来耳语提示:晚上陈部长还要为艺术节致闭幕词哩!而善解人意的陈部长仍坚持让我写几笔他眼中的甘肃文艺队伍。他认为,甘肃的文艺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过硬的文艺队伍,从头至尾没有一名演员落下一场戏,在开幕式上,直接上台600人,非常整齐、到位。这种刻苦耐劳,不计报酬、不论得失的作风,在全国文艺界值得大力推广并弘扬!艺术节演出任务那么重,而限于条件,演员们有的仅住在4元一宿的旅馆里,还演出得那么投入、愉快,真令人感动!由此,陈部长断言,在甘肃这块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上,甘肃这支文艺队伍,必将会使甘肃艺术的黄河潮东流入海!闻此言,我犹如黄河潮中听涛声。
(原载《党的建设》199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