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房”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而政府对它们的拯救计划更像是一颗重磅炸弹一样被狠狠地砸进了次贷危机中,使得原本就已慌乱不堪的美国政府承受了巨大压力。针对此事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声音统统交织在一起,有人认为美国政府是在拿着纳税人的钱弥补企业的经营失败,也有人认为“两房”的救助计划只不过是美国总统大选前的一颗“迷雾弹”,以此来达到稳定楼市和股市的目的,还有人认为如果“两房”在危机中倒下,那么对美国经济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政府不得已而为之。
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将“两房”看作是维持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柱。此前已提到,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手中握有约5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约美国市场总值的40%。如果“两房”倒闭,那么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进而引发全球范围内金融海啸。虽然第二年美国金融危机终究还是爆发了,但人们相信,政府对“两房”的救助方案放慢了金融危机到来的脚步,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一些准备时间。
虽然“两房”最终被政府接管,甚至被更换了管理者,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场危机之中,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是获胜者。此前,两家公司的管理者们已经获得丰厚回报,是他们昔日的贪婪造成了公司的危机。美国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为“两房”的风险行为支付了“罚金”,两家公司想要平安渡过危机,肯定要放弃一些自由。
如今,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的“两房”一定会借助政治优势继续“茁壮成长”。美国经济正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公有“两房”的未来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美林危机,美联储出手相助
金融巨头美林公司
始创于一战前夕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是世界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世界金融中心4号大厦的34层。1914年1月7日,查尔斯·美瑞尔(Charles EMerrill)在纽约华尔街7号建立起一家公司。几个月后,美瑞尔的好朋友埃德蒙·林奇(Edmund CLynch)加入公司,于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美瑞尔—林奇公司(简称为美林)。
多年来,美林公司通过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来满足私人或机构客户的业务需求。这些金融服务包括个人理财计划,经纪证券买卖,公司顾问,外汇与商品交易,衍生工具与研究。作为投资银行,美林也是全球顶尖的经营多种资产类别的股票与衍生性产品的交易商与承销商,同时也担任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的战略顾问。1988年,美林证券首次荣登全球最大债券及股票承销商的宝座,并将这一记录保持了长达10年的时间。
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美林一直是并购交易方面的顶尖级顾问公司之一,公司为客户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战略性服务,其中包括预先反并购策略,销售,收购,剥离财产,使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使之脱离,以及合资企业的服务。美林的并购专家可根据客户的战略性需要提供不同的专家建议,并与美林的其他行业专家密切合作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自1995年以来,美林已为1100桩交易提供咨询服务,交易值超过12万亿美元,它在并购顾问领域的地位已超越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此外,并购也是美林公司自身寻求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之一。1997年11月24日,美林以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水星资产管理公司,使美林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其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1998年2月,美林公司收购了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在日本的大部分业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美林日本证券公司。至1998年底,美林受委托管理的客户资产已逾1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天接近4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在华尔街大多数金融机构为建立更加自由的金融业务而绞尽脑汁之时,美林公司已经跃升为全球性的综合投资银行,其业务范围几乎已经涵盖了金融的所有领域,并由此建立了三大部门,即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事业部、全球私人客户事业部和资产管理业务事业部。在美林的三大机构中,最值得一提的属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事业部,该部门一直致力于为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和战略咨询服务,包括股票债券的承销、咨询和交易等。尽管自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美林公司的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事业部在2002年仍然获得了24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利润率达286%,这创造了行业内的奇迹。
美林公司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它与各国政府的良好关系。1997年,法国电信公司准备进行私有化改革,由于美林公司与法国政府关系密切而成为法国电信公司的首席金融顾问,并在其中赚取了丰厚的回报。此时,华尔街大多券商们并不怎么看好中小国家的金融市场,美林公司却愿意积极地投身到这些国家的金融业务中。例如印度尼西亚政府推行私有化期间,美林公司不失时机地承销了好几只大型股票。尽管美林公司在这些海外市场获得的利润远远不及国内水平,但不久之后,美林的战略眼光便赢得了全球范围内广泛赞誉。
其次,美林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其成功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美林的企业文化包括:顾客是公司最大的推动力,公司的工作就是要实现顾客的期望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要与顾客建立起相互理解的长期关系;要尊重个性,无论是雇员还是顾客,要让每个人充分的发展;要协同工作,要形成团队精神,要让顾客眼中只有一个美林公司;还有无论是雇员还是经理都要正直、诚实。美林认为这些都是公司一切行动的准则,也是作为世界一流公司所应要遵循的原则。
此外,金融服务创新也是美林制胜的法宝之一。1996年,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美林公司推出一项回报计划,只要是在该公司账户中持有1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客户,就可以享受到一系列免费的投资与理财服务。一年以后,在金融业大势的牵引下,美林公司推出了“指数基金”,这为公众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林公司已在全球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有超过700间办公室,雇员达到6万多人。美林公司有近16万名财务顾问,为私人和机构提供各种一流的财务管理与咨询服务,旗下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近17万亿美元,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
美林陷入危机
2007年4月,随着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拉开序幕。随后,美国多家金融巨头卷入到这次金融大风暴之中,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美林公司。
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到2007年9月,美林公司手中的债权担保证券和次级抵押贷款的市值开始大幅缩水,旗下的次优抵押贷款部门也出现部分裁员的情况。受此影响,美林对外表示该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将有所下滑。为了稳定投资者的情绪,美林公司声称其将在第四季度获得稳定的经营收入,同时该公司发言人还表示,美林不会因为业绩下降而裁员。与此相矛盾的是,10月6日,公司开始辞退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及高级助理,由此美林公司的境况引起人们的普遍怀疑。
由于美林公司在抵押债务证券和次级抵押贷款上的巨额头寸及已经出现的亏损情况,标准普尔公司随即将美林公司的信用评级由“稳定”调至“负面”。标准普尔还表示,虽然金融市场在较长时期可能保持令人沮丧的局面,但不排除在短期内波动的可能,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保持着较大的流动性,并没有出现任何融资方面的困难,因此认为美林公司在未来的业务是稳固的。
2007年10月24日,美林公布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在抵押贷款证券相关领域的投资损失竟高达79亿美元,远远地高于此前的估计。此外,公司在第三季度净亏损达224亿美元,即每股下跌282美元,比此前预计值高出近6倍。美林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57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983亿美元相比,跌幅达94%。虽然此前市场人士已预料到美林公司将遭遇困境,但消息传来还是让众人大吃一惊,这也成为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公司披露的金额最大的损失。28日,英国《金融时报》又发表文章指出,美林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总额将达到84亿美元。受此影响,美林公司股票价格受到严重冲击,仅半天时间便下跌了64%。
随后,美林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美林公司的损失主要集中于此前利润最高的固定收益部门,而美林在抵押债务证券和次级抵押贷款方面的巨额亏损抵消了公司在其他业务上的业绩。此外,市场上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使得公司状况不断恶化。”
这时候,不管是美林公司的股东,还是外界评级机构,都对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和其他高层人士的风险控制能力表示怀疑。在董事会上,股东们情绪激动地表示正是管理层的经营失误而造成美林公司如此难堪的境地。标准普尔和穆迪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美林公司的信用等级。此时,奥尼尔在美林公司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7年10月26日,在未经董事会授权的情况下,奥尼尔就向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提出并购建议,此举引起美林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强烈愤慨。虽然市场上对两家机构的合并看好,但这未经合法程序的提议遭到了美林董事会的反对。随后,美林董事会召开会议对奥尼尔的去留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并最终达成了一致。29日,华尔街爆出消息,美林证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迫于董事会的压力决定离职。一时间,人们对奥尼尔的接替者表现出浓厚兴趣,其中黑石集团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John Thain)以及美林全球私人委托业务高管伯德·麦卡恩成为这一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据美联社报道,对奥尼尔来说,离开美林公司并不是太坏的选择,奥尼尔除了可以获得价值1314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等证券类资产之外,还可以拿到2470万美元退休津贴及540万美元延期补偿。事实上,在次贷危机之前,美林的投资者对奥尼尔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他的带领下,美林公司股价在2006年底涨到近100美元,而奥尼尔也被公认为美林公司的大功臣。
2007年11月5日,华尔街传出消息,美林董事会正暗中接洽黑石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希望他能够接任美林公司首席执行官。此时业内普遍猜测芬克最可能成为美林新任首席执行官。但美林与芬克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问题,如果公司想要聘请芬克,那它必须处理掉芬克在黑石集团的股份。
果然不出所料,2007年11月14日,美林正式宣布聘请纽约泛欧证交所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作为公司新掌门人,这是自美林创立以来首次从外部聘请首席执行官。2004年,塞恩离开高盛以后便成为纽约证交所的首席执行官,美林董事会同意让其执掌公司帅印,正是看中了塞恩在高盛的经验,希望他能带领美林走出困境。此外,美林董事会还许以塞恩优厚的薪酬,其中包括工资、奖金、股票和期权。12月4日,美林公司又从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挖来了首席财务官尼尔森·沙伊(Nelson Chai)。至此,美林公司可谓是“旧貌换新颜”,而刚上位的约翰·塞恩也是憋足了劲儿,想要将美林公司从厄运中拯救出来,但事实证明了,这一切不过是徒劳罢了。
2008年1月17日,美林公司公布了上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由于受到115亿美元次贷相关资产损失的影响,公司本季度净亏损高达983亿美元,即相当于每股损失1201美元。连续两个季度的巨额亏损使得美林公司遭遇了自198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全年亏损额为778亿美元。在此后的声明中,塞恩承认了美林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但他同时表示,自己的团队已经采取措施改善了公司的资本状况,这就表明美林公司2007年的业绩与自己无关。
塞恩上台以后推行了一系列自救计划,主要体现在公司筹集资金方面。然而三个月后,原本自信满满的塞恩就笑不出来了。美林证券4月17日宣布,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亏损196亿美元,相当于每股下跌219美元,这是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林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的巨额亏损。美林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说道:“这是我在华尔街30多年来最难熬的一个季度,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还可能遭遇更大的困难,我们正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对公司2008年的业绩仍抱有信心。”为此,美林公司将在2008年第二季度内实行大规模的裁员计划,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公司节省约8亿美元的开销。
5月12日,美林财务主管表示,公司有充足的资金来偿还对外的债务。后来,美林公司的两位高管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中表示,尽管美林连续三个季度遭遇巨额财务危机,但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证券公司对于自己的融资能力以及在经济转好后的盈利能力充满信心。2008年6月,为了筹集资金,美林公司准备出售手中包括黑石集团、彭博公司及金融服务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的股票。不久之后,美林宣布已成功出售价值为4425亿美元的彭博公司股份并将推出价值为35亿美元金融数据服务公司股份的出售计划。7月29日,美林公司将手中价值为111亿美元的次贷相关资产减价售出,并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了85亿美元的资金,这批普通股股价为2250美元,规模达到38亿股。
直到此时,美林公司已跌跌撞撞地度过了2008年前7个月的风风雨雨,尽管新任的首席执行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例如大额融资、剥离不良资产以及出售大额持股等,但并没有将美林带出困境。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美林的前途似乎更加渺茫了。
美联储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