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权勿侵。
上司的权力不要侵犯。
侵犯上司的权力是封建官场最不能容忍的大罪,有这种念头的人都要遭到无情的打击,在此绝不可越界。等级观念是封建官场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可因人而改变,人们必须做出恰当的表现。在任何时候,下属都要严守礼节,否则就是头脑发昏,自找麻烦。
心有怨恨的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立李承乾为太子,对他十分喜爱。
起初,李承乾颇识大体,表现出色,李世民曾夸奖李承乾“文过志学,秉性聪敏,频年治国,理务允谐”。李世民外出行幸,常令其居京监国。
渐渐,李承乾开始骄傲起来,他颇为自负地说:
“我天生聪明,上得父皇欢心,下得群臣拥戴,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群臣极力讨好李承乾,整天都恭维他,李承乾变得更加傲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对声色犬马的喜好日渐显露,平日宴游无度,甚至嬖爱一个太常乐人,弄得满城风雨。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诛杀了这个乐人,李承乾心有怨恨,父子之间隔阂日深。
元老重臣长孙无忌为李承乾的地位担忧,他对李承乾说:
“太子地位显要,行事更要守礼。太子屡让皇上不满,这不是好兆头,太子当认真改过才是。”
李承乾反感道:
“你迎合父皇,也要训斥于我,你的话我怎敢相信?我并无过错,父皇误会我了,你更是一个势利小人。”
长孙无忌十分悲伤,他无奈地对家人说:
“太子好坏不分,自甘堕落,我看他的太子之位难以保全了。”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他见李世民对李承乾不满,于是想要夺取太子之位。他在魏王府内开设文学馆,招引学士,供给丰厚,借此扩大声势,收买人心。
李承乾深恨李泰,他对心腹说:
“李泰想要夺取太子之位,野心昭昭,我岂能无动于衷呢?”
李承乾派刺客暗杀李泰,几次没有得手。他又派人伪称李泰府中官属,上书告变,不料为李世民识破,李承乾惶恐难安。
汉王李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因对李世民不满,他们遂投靠到了李承乾的门下。李元昌对李承乾说:
“太子备受攻击,地位动摇,说来全是皇上疏远太子的缘故。皇上没有公心,对太子无情,太子应早做打算啊!”
李承乾一听此言,怒火中烧,他愤愤不平地说:
“皇上无情,魏王无义,他们如此待我,我做什么都不算过分了!”
侯君集曾因贪冒不法被李世民下狱,他此时鼓动李承乾说:
“太子如不力争,生死难保,用不着做太多的考虑。皇上已经糊涂了,魏王也开始紧逼了,太子何不兴兵举事?若太子抗争,我等必定誓死相随。”
李元昌、侯君集鼓动李承乾造反,他们的一位心腹听了心惊,劝说道:
“二位大人为国家重臣,若是因为心有怨恨便伺机报复皇上,这不是更加危险吗?太子不得人心,二位大人依附太子本不明智,若和太子一同起事,这只能招来灭门的大祸。二位大人还是及时回头为妥。”
李元昌、侯君集报复心切,只想利用李承乾达到目的,他们同声斥责心腹道:
“皇上不公,我等为太子讨取公道,此乃大义之举,怎会是报复皇上呢?这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焉能错过?你不知大义,切不可胡说!”
李承乾加紧联络同党,准备起事。李承乾的一位亲信担心事败,也劝李承乾道:
“皇上深得民心,不可撼动,太子不该和皇上为敌。李元昌、侯君集等人自私自利,他们依附太子并不是出于真心,不过想捞取个人利益,这些人怎可作为依靠?太子只要诚恳悔过,皇上一定会原谅太子,太子又何必冒此大险呢?”
李承乾不听。不久,李承乾的同党向李世民密告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下诏废李承乾为庶人,李元昌赐自尽,侯君集以下皆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