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远离毒品深渊
31064600000002

第2章 基础知识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短短的3年内,在我国大陆就根除了外国列强的鸦片输入,使横行中国百余年的烟毒之害得到禁绝,使中国成为举世公认的“无毒国”,创造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自80年代以来,由于“金三角”、“金新月”等主要毒品产地的国际贩毒集团从我国过境,向国外贩运毒品,使吸毒、贩毒等早已禁绝了的社会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并迅速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禁毒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严厉打击制造、贩卖毒品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加强禁毒宣传。当前,我国的毒品犯罪以鸦片类毒品为主,也有部分是大麻类毒品。近年来,苯丙胺类毒品犯罪的案件迅速增加。古柯类毒品和其他毒品的贩运和吸食在我国还不多见。根据1997年3月全国禁毒工作会议公布的情况,1991~1996年全国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23万余起,查获毒品违法犯罪人员32万余人,缴获海洛因21471公斤、鸦片12606公斤、大麻8491公斤、冰毒4374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65066人,依法判处刑罚49481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品在全国蔓延的势头。6年来,全国共设立强制戒毒所628所,强制戒毒37万人次。许多单位和地方在强制戒毒方面摸索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戒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各地的禁毒机构都大力加强了禁毒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对青少年的预防毒品危害的教育,对增强全民的禁毒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我国政府在打击毒品犯罪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禁毒斗争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的禁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国际毒潮对我国的侵害不断加剧,毗邻我国西南边境的毒源地“金三角”年产鸦片2500~3000吨,边境外毒品的泛滥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禁毒工作。二是贩毒情况仍然严重,贩毒手段更加狡猾。三是吸食毒品现象继续蔓延。1995年全国吸毒人数已达到52万人。四是制造,贩卖“冰”毒、走私麻黄碱和其他制毒化学品,已成为毒品犯罪中的一个新动向。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逐渐提高,人类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国际上,各国扫毒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国内,社会各界禁毒的呼声非常强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座全民禁毒的钢铁长城必将屹立在神州大地上。

(七)鸦片类毒品滥用的历史

迄今为止,罂粟及其提炼物是影响人类的最重要、最大量的毒品。利用罂粟止痛治病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直到本世纪现代止痛药问世之前,鸦片一直是一种解毒、镇痛的名贵药材。因此,鸦片在人类医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1300年前,阿拉伯人将鸦片和罂粟传入中国。大约900多年前,我国的医药学家发现罂粟和鸦片的药用价值。500年前,鸦片的制法从阿拉伯国家传入我国。自鸦片传入中国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般只限于药用,或者被作为观赏花卉,并未成为毒品而泛滥。直至元代,有人开始认识到它的危害。进至明代,医家对于罂粟的药用及其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约在16世纪初,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欧洲的许多海盗式的殖民者、商人和冒险家,陆续来到了中国。1557年,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从此,中国的南海港口澳门,成为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基地。葡萄牙人除了从事丝绸、茶叶、陶瓷等贸易外,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但当时每年输入的数量还比较少。1730年前后,葡萄牙鸦片贩子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到200箱(每箱重量约为50公斤)。以后,英国作为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逐渐取代了葡萄牙的垄断地位。1757年,英国人占领了孟加拉,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与贸易。

1773年,英国商人首次从加尔各答向中国试销鸦片获得成功。从此之后,鸦片就像决堤之水,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泻来。到1800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达到每年2000箱。到1838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到40,200箱。从1800~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总计427,620箱,每年外流5,000万两白银,大约相当于全国货币流通量的五分之一。

实际上,除了英国人以外,美国人、俄国人等也竞相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大量倾销中国,不仅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更为严重的是,烟毒摧残了民众的健康,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及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尽管有过无数次的禁烟运动,但由于清代统治者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烟毒危害越来越严重。当时中国社会对鸦片的吸食面很广,可以说上自党政要员、绅士商人、纨绔子弟,下至差役兵丁、贩夫游憎、流氓无赖。

到1949年,全国种植罂粟130万公顷,贩毒制毒的人60多万,吸食鸦片的人数为2000多万。千百万民众生活在毒气弥天、烽火铺地的人间地狱。可以说,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吸食鸦片人口最多、遭受鸦片毒害最深的国家。

(八)鸦片类毒品

鸦片类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它们都来源于一种叫做罂粟的植物。据记载,公元前300年,人们在地中海地区就种植罂粟。以后,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罂粟又分上百个品种,其中只有两种罂粟能用来生产吗啡,而其他罂粟科植物则能用于生产蒂巴因。罂粟是一种二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春种夏收。花有红、白、粉红等多种颜色,朵大且密,姹紫嫣红,娇艳美丽,可与牡丹、芍药媲美。花谢后,结出罂粟果。罂粟果的外形为壶状,割开未成熟的罂粟果就有白色的果浆流出。收集这些果浆,在空气中晾干后就得到鸦片膏。鸦片中有效的成分仅占总量的10%~20%,其中具有医疗价值和生物活性的成分,又叫做生物碱。鸦片膏中含有40多种生物碱,主要的成分有四五种,如吗啡、可卡因、蒂巴因,罂粟碱和那可汀等。

鸦片中吗啡的含量为4%~21%。那可汀是含量仅次于吗啡的生物碱,含量通常为2%~8%,它没有麻醉作用,有时可出现于粗吗啡中。可待因在鸦片中的含量通常为07%~3%,它通常出现在用于制造海洛因的粗制吗啡中,形成乙酰可待因。蒂巴因是一个次要成分,在鸦片中的含量常为02%~1%。罂粟碱的含量为05%~13%。

鸦片是一种天然产物。新鲜鸦片是具有粘性的棕黑色沥青状物,可被压模成各种形状,时间长了会慢慢变硬而形成其包装物的形状,失去粘性,具有甘草一样的特殊气味,溶于水时气味更浓,这种鸦片叫做生鸦片。生鸦片经进一步加工和熬制,才能成为精制鸦片,也叫熟鸦片。目前可以在毒品市场上见到的鸦片品种有:生鸦片、精制鸦片、鸦片渣、鸦片液、鸦片酊、鸦片粉。

吗啡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鸦片经过进一步的技术处理,可以提炼出吗啡。吗啡再配上多种化学药剂,经过进一步加工,即成为毒性更大的海洛因。

当代鸦片、海洛因的最大毒源地,是位居东南亚的“金三角”地区。“金三角”是指毗邻中国西南边境的缅甸、老挝、泰国三个国家交界地带。“金三角”的鸦片、海洛因产量约占全球鸦片、海洛因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位于西亚、南亚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连接处的“金新月”地区,是仅次于“金三角”的全球第二大鸦片、海洛因产地。

(九)鸦片类毒品的毒害性

鸦片类毒品的毒害作用是一致的,但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吗啡次之,鸦片最小。鸦片被滥用的历史最长。一般说来,最初抽吸鸦片时,有些人会不舒服,会感到头晕恶心,甚至头疼,但多抽几次,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而上瘾。毒瘾是不断发展的,毒品的用量会越来越大。不但剂量逐渐增加,吸毒途径也越来越直接,从吸含毒品的香烟,到用锡箔纸烫吸,最后是静脉注射。所用的毒品也由鸦片变成吗啡,吗啡再升级到海洛因。

中断吸毒会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在所有毒品中,鸦片类毒品的戒断反应最严重。一般来说,瘾君子在吸食或注射海洛因等毒品8~12小时后,如不继续吸毒,就会出现一系列机体异常反应和不适感。大约在36小时之后,戒断症状反应加剧,并持续数天。戒断反应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十)吗啡的来历

19世纪初,随着医学化学的发展,医学家们希望能找到比鸦片更好的镇痛剂。1803年,法国医学家塞昆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出吗啡。到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尼也完成了同样的实验。

1832年,德国化学家皮埃尔又从鸦片中分离出甲基吗啡,即可待因,从而完成了吗啡的发明过程。

吗啡为浅黄色、棕色、白色或无色的结晶粉末。具有神奇的中枢性镇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疼痛,如严重外伤、烧伤、肾绞痛、癌症等疾病的剧烈疼痛。此外,它也具有镇静作用,可用于手术麻醉前给药。吗啡还有很强的止咳作用。

由于这种生物碱具有如此奇特的效果,泽尔蒂尼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吗啡斯”。这个吗啡斯是希腊神话中手持罂粟果的男孩,他是善良的睡神,但又是凶险的死神的儿子,这一名称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吗啡的性质。

吗啡的问世,轰动了整个欧洲医学界。那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各国间争权夺地的血战正在把大批的伤兵拖向死亡的深渊。有了吗啡之后,医生们从死神手中抢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吗啡作为镇痛剂已在美军中广泛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猛烈的战火更使吗啡风靡世界。时至今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仍把吗啡视为缓解后期癌症剧痛的唯一推广药品,因为吗啡的镇痛作用在自然存在的物质中是独一无二的。

吗啡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较早利用吗啡治病的是旅居上海的欧洲籍医生。他们将大黄、丁香、吗啡等制成“施德之神功济品水”,作为“万灵药”使用。这种药水曾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无数的中国人由于使用这种“万灵药”而染上了毒瘾。

正当人们还在庆幸吗啡的诞生之时,正直的医学家们很快又为此而恐慌起来,因为他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吗啡不仅对循环、呼吸、肠胃系统有副作用,而且具有比鸦片更大的成瘾性。当一些人用吗啡解除了鸦片的毒瘾后,又发觉染上了吗啡瘾,而且由于吗啡比鸦片纯度高,更加便于使用,所以吗啡的戒除更难,毒瘾传播率更高。美国南北战争后,由于官兵们过分依赖吗啡,以致首次出现了群体吗啡瘾者。

直到今天,吗啡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之一。

(十一)海洛因的来历

19世纪60~70年代,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吗啡瘾者大量涌现,他们给社会带来了新问题。为了解决吗啡的毒瘾,人们开始研究新的药品。1874年,英国人莱特首先从吗啡中提炼出新的药品,德国人紧随其后完善了生产方法,1898年,德国人德里赛给新药品起名Heroin,意为“英雄的”。

在近代中国,人们把Heroin译为“海洛因”。

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二乙酰吗啡,其镇痛能力可达到吗啡的4~8倍。因此,海洛因一问世,立刻被广告商们吹嘘为对付吗啡毒瘾的妙药、止痛的极品。但为了解决吗啡“毒瘾而研制新药的人们却没有预料到,研制出来的海洛因是一种极毒的药品,表现在成瘾过程迅速,只要偶尔注射一两次就会上瘾,上瘾以后很难戒除,使用一旦过量还会因呼吸受到抑制而死亡。

海洛因是用化学方法对吗啡进行一番特殊处理后得到的,多为白色或无色粉末,也有浅灰褐色、深褐色等,因其纯度不一而分为1~4号。1号海洛因为粗制吗啡的棕色结晶。2号海洛因是未经过精制的质量较次的海洛因碱,不含咖啡因一类的添加剂,颜色呈淡灰色或深灰色。3号海洛因又称“香港石”、“棕色糖”、“白龙株”等,其所含的二乙酰吗啡为25%~45%,颜色通常呈棕色或深灰色。4号海洛因是一种经过多次净化精制后得到的纯度较高的海洛因盐酸盐,其二乙酰吗啡的含量高达90%以上,呈白色或透明的无味粉末,通常极细,以至擦在皮肤上会消失。如纯度下降,它也会是浅黄色或棕色的粉末,甚至是颗粒状。为方便运输,也能制成块状。

这种“英雄的”药品一问世,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争议。由于海洛因的副作用超过了它的医疗价值,因此美国首倡禁止制造或进口海洛因。到1953年,首先发明了海洛因生产工艺的英国政府也悄悄地从《英国药典》中删去了海洛因的名字。现在,尽管世界各国大多已明令禁止使用海洛因,但它就像钻出了“镇妖瓶”的魔鬼,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疯狂地肆虐起来。在当今的世界里,海洛因的制造与走私仍在所有毒品中高居首位,其毒害也最为严重。

(十二)苯丙胺类毒品有何特征

苯丙胺类毒品主要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

苯丙胺,又叫安非他明,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兴奋剂,通常由麻黄碱合成制得。甲基苯丙胺,又叫甲基安非他明或去氧麻黄素。非法合成的甲基苯丙胺样品多为无色结晶,故又称为“冰”毒。

“摇头丸”是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摇头丸”包括若干种在结构上与苯丙胺类似的人工合成毒品。实际上这些毒品是苯丙胺的“变种”,它既有兴奋作用,又有致幻作用。

主要在迪厅、卡拉OK、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口服的形式被一些疯狂的舞迷所滥用。

近两年来,苯丙胺类毒品的滥用现象和非法制造案件在我国迅速上升。1996年11月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召开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对当前国际毒品犯罪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预测苯丙胺类毒品将逐步取代本世纪流行的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常用毒品,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十三)危害巨大的“摇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