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让生命的激情在干事创业中燃烧
31062300000034

第34章 精神凝聚力量(1)

夏普明

近日,我拜读了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这本书记述了独臂将军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期间,创建我国石油工业基地的故事。作品分八章,详细地叙述了一位独臂部长的传奇人生,一项共和国的宏伟事业,作者以挥洒自如的文笔再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峥嵘岁月与不朽精神。作品在描写余秋里鲜明个性的同时,还塑造了康世恩、李人俊、黄汲清、翁文波、王进喜等一大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

书中写到大庆会战时的情景令人心潮澎湃。独臂将军麾下几万大军,在一无所有的北大荒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靠的是将军的指挥风采,靠的是万众齐心知难而进的英雄气概。他们有种精神,一种摧不垮打不烂的精神,一种不畏困难不服输的精神。

大庆精神在当前改革发展创新的新时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相对落后的宁夏正在实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探索实践,对于加快宁夏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新时期应当以什么样的作风和精神状态抓班子、带队伍,也让我感悟颇深——精神,凝聚力量。

一、深刻感悟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的内涵,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尽管是几个很普通的词,但只有深入了解大庆油田创业的过程后,才能触及大庆精神的灵魂。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是对大庆精神的高度概括。这种大无畏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励着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用激情与热血掀起了石油大会战的热潮,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大庆精神。

爱国。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为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多找油多产气、开发好大庆油田是余秋里、何长工、李四光、康世恩、黄汲清、王进喜等所有参与和见证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人员的共同愿望。这一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基石,是大庆会战所有人员的动力之源,具有统率和终极价值。

艰苦创业。在茫茫空旷,没有任何依托,物质极端匮乏,气温零下二三十度的区域作业,那份艰难是现在人不可能想像和体会的。没有一种能吃苦的精神,不可能在松辽平原站稳脚。书中那当年的场景再现:站台上刚刚泼上的热水,仅仅冒了几丝白烟就变成了硬邦邦的冰碴。再看那铁塔四周的帆布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冰凌。王进喜的钻井队37个人硬是用了近一整天时间把几百吨重的井台设备靠人拉肩扛从火车上搬了下来,然后又像蚂蚁搬骨头似的一点点往井位挪动。光两台泥浆泵,每台就有7吨半重,当时最大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汽车被压得轮胎吱吱乱叫。……这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经典作风。

求实。地质情况是最复杂的,地质情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石油是一吨一吨采出来的,石油工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求实是这一行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即便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求实精神依然在大庆闪耀。

奉献。在那个先生产,后生活,为了国家、集体利益,一切个人利益都要让路的环境里,没有奉献精神是不可能的。

历史告诉未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理念一路引领着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时光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大庆精神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实施赶超战略,必须走一条富有自身特点的发展强国之路。没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是实现不了的。我们宁夏更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地处西部,条件艰苦,要推进各项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也离不开这种精神。

二、体会与思考

读完《部长与国家》我感受最深的有五点。

一是对待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当余秋里将军接任石油工业部长时,他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一句在毛主席面前的承诺——请领导放心,我一定打好石油这一仗!——伴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心扑在石油上,一心扑在找油上,成了他生命的全部。多少次的现场考察,多少次的听取专家意见,多少次的秦老胡同会谈,哪里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他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国家需要石油,如何尽快为祖国找到大油田。

二是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大庆会战初期,几万会战大军一下涌到茫茫荒原。粮食紧缺,住房紧缺,每天吃两稀一干的菜团,晚上住在现垒的地窨子里面,大雨到时地窨子半屋都是水。由于缺乏食品,每天患浮肿病的石油人成百递增,铁人王进喜队上患病人数竟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就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会战仍在继续坚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斗激情,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姿态?今天的人已无法想像。钻机运到车站,没有吊车,靠人拉肩扛,硬是把重达几百吨的设备从火车上搬下来,然后又像蚂蚁啃骨头似的一点点往井场挪动。咱们为国家找油田,就这个条件,国家穷呗!等行吗?不行!是啊,如果干工作都要等条件具备,如那时要等国民经济好转,等一切住房条件都满足,再来找油,再来打井,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可能又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三是作风过硬是完成任务的前提。石油会战没有固定的战场,转战千里是石油行业的特点。服从命令听指挥既是部队的要求,又是石油工人的传统。川中会战、大庆会战时一声令下,数万石油大军立即奔向指定战场。不讲条件,没有怨言,一心干好工作是他们唯一的价值取向。当川中三口井喷油的消息传到石油部时,石油部大楼沸腾了!鞭炮和锣鼓齐鸣,四周居民跟着热闹了好几天。在大庆会战中,单位争当标杆队,个人争当红旗手,成为全体参战人员的愿望。出现了1202队与1203队之间的超功勋队之争,从月开两井完两井,到月开三井完三井,到后来的月五开五完井,一直到最后的六开五完(即开钻六口井,完钻五口井的高速度),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作风。

四是规范管理,必须严字当头。余秋里部长关心职工,心系群众。每到一线,他总是深入到最基层,认真听取职工的想法,千方百计解决生产一线面临的困难,和职工一起度过最艰苦的时期。当出现问题时又毫不含糊,严格要求,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哪怕是对部领导也一视同仁提出批评。在他即将离任到国家当计委主任时,给他送行的部领导,开会迟到二十分钟,他大发雷霆。我还没有走你们就没有王法了?就这个样,我把油田交给你们放心吗?我放得下心吗?而他为赶到上海参加中央召开的会议,1960年1月1日凌晨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夜晚,竟搭乘一趟拉煤的货车到哈尔滨。他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样要求别人。1205钻井队是他树立的标杆队,井打斜了三度半,他在电话里要求把井填了。1205队感到丢人了,五十多名钢铁汉子哭了。但是井还是要填,填了后,红旗仍然猎猎飘扬。还有4.19钻井质量大会,康世恩部长按照余秋里的意见,抓质量不怕亮丑,硬是叫会战指挥部的两名主要领导扛着打坏的钻头和打斜的岩心到会台亮相。这样,三老四严的作风形成了,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也成为了石油工业以后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