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吴家熏肉
色★★★★☆
香★★★★★
味★★★☆☆
形★★★★☆
意★★★☆☆
吴家熏肉是临汾市的祖传肉食名产。吴家熏肉的主要品种有:熏鸡、熏猪心、猪肝、猪肚、猪蹄、猪头、猪口条。其风味独特,色泽金黄,咸香浓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后味翻香,食之舒畅。吴家熏肉卤煮出来,其形清亮,“灵”
味扑鼻。近年来,吴家
熏肉在熏制工序中,除配以砂仁、肉桂外,又新加了草果和10多种中药材,既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又增加了新的风味。此肉不仅在尧都临汾享有盛誉,而且还远销京、沪等地。
(第二节)钱钱饭
色★★★☆☆
香★★★★☆
味★★★★☆
形★★★★☆
意★★☆☆☆
“钱钱饭”是吕梁山区人爱吃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其原料为小米和黑豆。钱钱饭的做法比较简单。首先将黑豆用水煮膨胀,凉后用铁锤捣成铜钱厚薄,把小米用凉水淘过后下锅,再把钱钱煮进去,约20分钟,即可食用。爱吃稠而糊者尚需继续熬煮,此为纯钱钱饭;也有将蔬菜混入钱钱米中熬煮,诸如红薯钱钱饭,土豆钱钱饭。“钱钱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第三节)油炸卤制花干
色★★★☆☆
香★★★★☆
味★★★★☆
形★★★★☆
意★★☆☆☆
油炸卤制花干是太原市的传统名特产品,采用独特的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制作油炸卤制花干的原料要选用皮薄、油性大、颗粒饱满的上等黄豆,成型后的花干造型美观,拉开呈鱼网状,放手合拢后似篱笆。制出的花干味道鲜美,是多种家常菜的配料,又可作为小菜单独食用,素以鲜、嫩、香、韧闻名。
(第四节)柳林碗坨
色★★★★☆
香★★★★★
味★★★★☆
形★★★★☆
意★★★☆☆
碗坨是柳林特产,离石、中阳等地都有,但不如柳林正宗。腕坨刚开始锅内熬煮,碗内盛放,晾凉即食,后来发展到以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而食。碗坨多为冷食,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配以姜末、香油。有时也与羊杂混炒。碗坨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
(第五节)晋南酿菜
色★★★★☆
香★★★★★
味★★★★☆
形★★★★☆
意★★★☆☆
酿菜是稷山县的传统菜肴。稷山县不论城镇还是乡村,设宴待客席上少不了酿菜。酿菜里可以加配海带丝,加配上木耳丝,就叫酿木耳。包卷上海参丝,又叫酿海参。蒸好的酿菜卷下笼后切成片,配好清汤,一烩即可,烩好的酿菜片都是漂浮在汤上面的。酿菜菜形如同切好的香肠片,像“金钱”一般漂浮在汤清见底的碗里,味醇香可口。
(第六节)晋南醪糟
色★★★★☆
香★★★★★
味★★★★★
形★★★☆☆
意★★★★★
晋南醪糟闻名遐迩,最早出现在小吃摊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于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还因为有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用独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纯味正,清香悠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汤醪糟、蛋花醪糟、桂圆醪糟、三仙醪糟等十余个品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羹汤。
(第七节)阳城肉罐肉
色★★★★☆
香★★★★★
味★★★★★
形★★★☆☆
意★★★★☆
阳城肉罐肉是驰名三晋的美味佳肴。它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其外形美观、色泽鲜亮、敦实大方,摸着光滑细腻,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能够适合煮、炖、焖的需要,兼餐具与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
(第八节)阳泉飘抿曲
色★★★★★
香★★★★★
味★★★★★
形★★★★☆
意★★★☆☆
阳泉名吃中以阳泉飘抿曲最为着名。飘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至今抿曲仍香飘山城。
(第九节)猪血灌肠
色★★★★☆
香★★★★☆
味★★★★★
形★★★☆☆
意★★★★☆
猪血灌肠是霍州传统名食之一,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誉满三晋。采精细过滤新鲜猪血和猪肠为主料,采取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特点是肠烂血嫩、香而不腻,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是餐桌上乘美味。
(第十节)浑源凉粉
色★★★★☆
香★★★★★
味★★★★★
形★★★☆☆
意★★★☆☆
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还有十几个小盆,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主要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另外还有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
(第十一节)定襄粉蒸肉
色★★★★☆
香★★★★☆
味★★★★★
形★★★☆☆
意★★★☆☆
定襄粉蒸肉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定襄蒸肉具有肉香扑鼻、口感绵润、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可补充体内必要之多种营养成分,又可克服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肴,同时也可作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
(第十二节)木耳圪贝
色★★★☆☆
香★★★★★
味★★★★★
形★★★☆☆
意★★★★☆
木耳圪贝是晋城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名吃,是“十大碗”宴席中的头道菜,因制法特殊,在当地广为流传。其色泽洁白清亮,柔软利口,汤味清香。
(第十三节)烧猪肝
色★★★☆☆
香★★★★★
味★★★★☆
形★★★☆☆
意★★★☆☆
烧猪肝是阳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作料,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第十四节)绿豆丸子
色★★★☆☆
香★★★★☆
味★★★★★
形★★★☆☆
意★★★☆☆
主料绿豆面,配料花生、豆芽、调料,上油锅炸成丸子,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特点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清热降暑功能。
(第十五节)转面
色★★★★☆
香★★★★★
味★★★★★
形★★★☆☆
意★★★☆☆
将碱、盐溶于水中和面,用擀杖压出光亮后,抹以植物油,醒30分钟后擀成面条。再用笼布盖严。待散出香味时下锅煮食。其特点是清香味美,光滑可口。
(第十六节)武乡枣糕
色★★★★☆
香★★★★☆
味★★★★★
形★★★★☆
意★★★★☆
武乡枣糕是长治特有的地方小吃。武乡枣糕主要原料有黄米、大红枣。用黄米面、玉米面和大红枣和面,使用传统工艺方法蒸制而成。枣糕不但味道香甜、质软利口,而且还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能够润肺止咳、解热消毒、保健脾胃、防治高血压。
(第十七节)酸菜黑圪条
色★★★☆☆
香★★★★☆
味★★★★☆
形★★★☆☆
意★★★☆☆
酸菜黑圪条,当地人又叫浆水菜黑圪条,是晋城的一味地方名吃。旧时由于当地白面紧缺,人们为了调剂生活,用白面包高粱面擀成面条,又因晋城酸菜腌得好,用酸菜做卤配以黑圪条。撒上香菜、芝麻,也可加入辣椒。口味酸香辣俱全,高粱面特有香味胜似精米白面,使人越吃越爱,越吃越香。
(第十八节)老豆腐
色★★★☆☆
香★★★★☆
味★★★★★
形★★★☆☆
意★★★☆☆
老豆腐又叫豆腐脑,先盛半碗豆腐脑,再加半碗卤汁,卤汁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精心制成,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两样盛好后,再加入辣椒油、韭花和芝麻香油,浓香无比。
(第十九节)莜面
色★★★★☆
香★★★★★
味★★★★★
形★★★★☆
意★★★★☆
民间的吃法颇多,有压饸饹、搓鱼鱼、推窝窝、卷囤囤、搅拿糕、碾刨渣、炒傀儡等多种多样的吃法。吃时可按个人的口味不同和季节的不同作料以羊肉汤、盐菜汤、时令蔬菜等,再加一些辣椒、蒜泥,更觉可口,吃起来回味无穷,大快朵颐,深受当地人喜爱。
(第二十节)拉面
色★★★★★
香★★★★★
味★★★★★
形★★★☆☆
意★★★☆☆
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山西的名产,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特别是晋中地区、阳泉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着名。其薄如韭菜,细似挂面,可以成三棱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此面吃时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炝锅或汤面也颇有风味。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拉面、水拉面等不同品种。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
(第二十一节)山西猫耳朵
色★★★★★
香★★★★★
味★★★★☆
形★★★★☆
意★★★☆☆
猫耳朵是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备受群众欢迎。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点的人家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劲滑爽口,十分鲜美,别有风味,食客吃后赞不绝口。
(第二十二节)搓鱼儿
色★★★★☆
香★★★★☆
味★★★★★
形★★★☆☆
意★★★☆☆
用山药粉加莜面和面,用两手掌搓,按成头尖、上部扁、状如鱼形的短条儿。将这种“鱼子”用土豆条、圆白菜、豆角等杂烩菜生焖或熟焖出的饭名曰“焖鱼子”。食之别具风味。
(第二十三节)刀削面
色★★★★★
香★★★★★
味★★★★★
形★★★☆☆
意★★★★☆
数百年的历史。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黏,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第二十四节)“太原头脑”(八珍汤)
色★★★☆☆
香★★★★★
味★★★★★
形★★★☆☆
意★★★☆☆
傅山头脑是太原特有的一种风味早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头脑,是一种滋补食品,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经常食用,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的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喝头脑时佐食的“帽盒”,也是太原的风味特产。
(第二十五节)羊杂割
色★★★★★
香★★★★★
味★★★★★
形★★★☆☆
意★★★☆☆
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以羊骨熬汤,羊杂碎切成小片放汤内煮熟,加作料而食。
味鲜美,浓
香,热量高,营养丰富,为冬令小吃。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
(第二十六节)灌肠
色★★★★☆
香★★★★★
味★★★★★
形★★★☆☆
意★★★★☆
灌肠作为小吃,遍及太原市的各个街巷,灌肠以荞面为主要材料,以特殊加工方法蒸制而成,备受人们的青睐。灌肠多切成菱形或条状,或加作料凉吃,或以绿豆芽热炒,都有极爽的口感,味美异常。很久以来,太原市民就流行吃灌肠,对灌肠情有独钟!灌肠作为太原市的着名小吃声名远扬。
(第二十七节)揪片
色★★★★★
香★★★★★
味★★★★★
形★★★☆☆
意★★★☆☆
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飘起即熟。这种揪片嚼起来感觉有劲,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第二十八节)拨鱼
色★★★★★
香★★★★★
味★★★★★
形★★★☆☆
意★★★☆☆
把和得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儿的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总是两端尖中间胖的面条,在沸汤中翻动,就像游鱼一样,所以便叫做“拨鱼”。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