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人养生养脾胃
31042700000021

第21章 女人也做八段锦 调理脾胃需单举

八段锦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其魅力可见一斑。古人认为这套功法动作古朴高雅、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精美的“锦”。由于此项运动由八个不同的动作构成,因此称之为八段锦,以它不同凡响的本质。

八段锦有站立式和坐式之分,又有“文”、“武”之分。文八段锦多为坐式,强调自思、集神与呼吸吐纳,武八段锦多为站立式,侧重肢体的运动。练习八段锦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却极其显著。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练习“气功八段锦”似乎都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八段锦适合于各年龄层的人练习。中医认为,八段锦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相宜,能去旧生新、补不足、泻多余,有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的作用,长期习练能够消除百病、延年益寿,因此常作为医疗、康复体操。站立式八段锦共有八组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理相应的脏腑,其中第三式就是调理脾胃的。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暑热盛炽,空气潮湿,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很多人很容易受到夏季炎热气温和潮湿空气的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容易受湿邪侵袭的脾脏,更容易被暑湿“传染”,出现“暑伤气”的情况。引起体乏力倦怠、胃口不好、头晕、消化功能降低、恶心等现象。

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许多人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室内,很少走出户外活动。这样固然符合了冬季养藏的自然规律,不过过于闭藏就有过犹不及的副作用了。尤其是冬季多数人以肉类、油腻食物为主,而且常常吃得较多。也有不少人一入冬,就开始进补各种各样的补品、食物。很多女性都会因为怕冷而不出门,一整天躲在家里,闲着没事儿时,都会下意识地吃些东西。不仅使胃肠气血失调,而且容易发“福”。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进行适量的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自然现象,外界环境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遇到刺激时手心、脚心会出汗,吃了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花椒时脸上也会冒汗。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身体体温,及时清除体内的废物,使脏腑经络气血保持平衡。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者出汗过多,都应该引起重视。有些人暴饮暴食后头面部有许多汗,同时觉得腹部胀满、疼痛、肢体沉重无力、想呕吐等现象时,都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由于思虑过度,许多脑力工作者,会有心脾两虚的症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出汗,同时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不实、烦躁不安等现象,这时候就应该从调理脾胃入手。

我国养生文献《道枢·众妙篇》中记载:“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八段锦中的第三式动作舒缓、动静结合,能缓解压力,调节心身,调理脾胃。有增强体质,使身体的气血得到改善,使经络中的气血运行通畅,有减肥瘦身、延年益寿的功效。而且练习的时候,不用器械,无需功底,节省时间,容易学,效果显著,特别适合现代都市女性的养生保健要求。

调理脾胃的口诀是: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具体练习方法是:

第一步: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吸气,弯曲两手肘,使大臂和前臂成九十度角,掌心朝上,位于腹部与肚脐平行或稍下的位置。同时,微微弯曲双膝。然后呼气调息。

第二步:吸气,左手掌向上举起,举至头顶时旋转手臂,使左手指尖指向正右侧,掌心朝上,经过眼前,继续上举至头部左上方,手臂伸直。与此同时,右手翻掌,使掌心朝下,手指指向正前方,右肘关节微微弯屈,掌根用力。在练习手臂动作的过程中,双腿逐渐伸直。

第三步:呼气,使身体重心缓缓下降,膝关节慢慢弯曲,旋转左臂,逐渐弯曲,经过眼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与此同时,右臂向外旋转,右手掌心朝上,缓缓回至腹前。两手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

第四步:左右手互换动作。共练习九遍。最后一边结束时,两手掌同时按于两髋旁,掌心向下。同时,双腿回复自然站立状态。

这个动作通过手臂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到身体的腹腔,对中焦的脾胃肝胆起到按摩的效果。同时又使背部经络得到疏通,达到调理脾胃气血和脏腑经络的作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不需要太注重呼吸,自然呼吸就可以。等基本的动作学会并熟悉后,呼吸自然就会调节了。

杨力提示:

八段锦动作虽然简洁,可要做到准确,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的效果,就要掌握练习的“秘诀”。

1.动作应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柔和的指练习时动作不拘谨,而是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练习时身体重心平稳,动作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以符合身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连贯是指动作虚实变化和姿势转换、衔接时,不应停顿、断续。向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

2.动静相宜。动是指在意念的指引下,动作轻缓灵活、舒适自然。静是指动作转换的时候要沉稳。在外观上看来动作在变化,可是内力却没有停。

3.神形和谐。在练习的时候,形体运动与呼吸调整、心理调节配合起来。初学阶段,会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呼吸与动作不协调、紧张的现象。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一开始采取自然呼吸的方式,待动作熟练后,再用练功时的常用方式——腹式呼吸。这样就能逐渐达到动作、呼吸、意念和谐统一,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