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蔗高年乐,含饴稚子欢”。甜蜜蜜的糖,人人爱吃。吃甜食有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等功能,而且糖果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点心中适当加些糖可提高食欲。但吃得过多,甚至嗜好成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最近美、英、日等国的科学家检测发现,各国人口死亡率竟与该国糖的消耗量成正比。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指示,嗜糖比嗜烟更可怕。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
据英国和加拿大医学科学家研究证明,老年人的某些癌症竟与多食甜食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学者认为,糖是一种酸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会使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呈现中性或弱酸性环境,这样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削弱白细胞抗击外界病毒进攻的能力,加之钙量不足,均可成为致癌的诱发因素。
吃糖过多,糖在人体内表现为较强的有机酸,它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造成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减低胃肠的蠕动,造成便秘。吃糖过多,在肾脏中产生高浓度的草酸,草酸与钙产生化学作用,生成草酸钙沉淀,就是尿道结石和肾结石的成分。据统计,结石患者多爱甜食。
经常吃糖可为口腔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在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吃糖过多会影响视力。因为糖在体内代谢需要维生素B2参与,而糖本身不含维生素B2,故吃糖过多会造成人体维生素B2缺乏。体内维生素B2缺乏时,可使血液、神经或消化系统的组织内丙酮酸和乳酸等积蓄,从而抑制胆碱乙酰化酶,阻碍乙酰胆碱的合成,导致视神经传导障碍。因此,过量吃糖易发生神经炎,尤其是球后神经炎,使视力下降。此外,糖在体内与钙发生中和反应,致使体内钙大量消耗,钙元素的减少,又使眼球壁失去正常的弹性,眼球易伸长,引起轴性近视。
长期摄入糖量过多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的增加。国外有人报告,正常人吃高糖膳食3周,血清中甘油三酯由原来的80mg,升高到173mg,增加一倍多。国内调查也有类似情况。由摄入过多糖类而引起的高脂血症,医学上称为“糖致高脂血症”。西欧和美国等国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之所以高,与他们的高糖高脂饮食有关。
经常过多吃糖能使人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每1克糖在体内经过氧化可产生16.5千焦耳热量,所以能代替一部分饭菜,以减少食量。这样做,身体所需要的总热量虽然够了,但身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就不够了,会引起营养失调,天长日久,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时,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由于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甜食影响智商。德国法兰克福的名医雷尔特博士研究发现,儿童多食糖果和甜食,必然会降低食欲,一日三餐大受影响,结果减少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吸取量。他说,在儿童时期,脑是身体发育最旺盛的部分。但如果缺少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就会使脑发育迟缓,智商不高。因此,家长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吃糖果,以免影响脑部发育。
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那么究竟每人每天吃多少才合适呢?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般情况下,以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g为宜。这样才有益健康,避免某些疾病。
有的病人不宜吃糖。如风湿病(包括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体内碱性物质贮备少是疼痛原因之一,如果再多吃糖,中和去一些碱,无形中加重了病情。此外,感冒、肺炎和各种急性感染者也不宜吃糖。龋齿、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最好是不吃或少吃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白糖也不宜“生吃”。平时吃馒头、糍粑,不少人喜欢夹或蘸白糖吃,这种生吃白糖的方法很可能对健康不利。因为白糖在生产、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颜色变黄后的白糖,极可能有螨虫生长。如果吃了这种白糖,就会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甚至因吸收螨虫尸体分解物和分泌物过多而引起泌尿系统的无菌性炎症或全身性过敏反应。所以,营养学家们指出,白糖不仅不宜存放过久,更不宜生吃。只有在吃前加热到70℃,时间超过三分钟,才可杀死螨虫,破坏过敏原,免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