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31007500000006

第6章 以逸待劳

原文

困①敌之势,不以战②;损刚益柔。

注释

①困:围困。

②战:交锋。

释义

要让敌人处于绝境,不能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的冲突,而是慢慢地削弱敌人尚存力量,让敌人逐渐变弱。

典故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训练战士骑马射箭,天天杀牛犒赏战士,将收入全用来做战士的粮饷,又让人小心看守烽火台,派人侦察匈奴的活动。经过几年的功夫,李牧训练了一支强壮的队伍。所有的备战工作都完成以后,李牧叫人将大批牛赶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来抢,李牧出兵迎战,假装战败。匈奴打了胜仗,觉得赵国守边的李牧软弱可欺,手下的将士也胆小如鼠。而边境的牛羊又多,因此匈奴很多部落贵族都带兵来抢,连他们的头领单于都亲自带兵来了。李牧设了多处埋伏,摆开左右两路军队包抄敌人,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训练的真本事,而将士们也为了报答李牧多年来的赏识,一个个奋勇杀敌,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数万,大大拓展了赵国北方的边疆。匈奴受到了这次重创之后,一连十几年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了。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猇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古按语举了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战例,来证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之法。强调用中心枢纽,即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环",即广大四周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计的关键。谁人不知,两个拳师相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却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