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31007500000037

第37章 连环计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①,使其自累,以杀②其势。在师③中吉,承天宠也。

注释

①敌:正面交战。

②杀:削弱。

③师:主帅。

释义

假如敌人兵强马壮,就不要和对方正面冲突,应该运用谋略让对方产生错误,借此机会以减弱敌人的势力。这样主帅在指挥时一切顺利,运用计谋而克敌制胜,就如同得到了上天保佑似的。

典故

赤壁大战中,周瑜利用反间计,让曹操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之后。因为北方士兵不善水战,不能适应战船的颠簸,为了让船平稳,曹操采纳庞统的意见,用粗大的铁索将船全连在一起。如此,不论多大风浪,船也纹丝不动了。每个船上的士兵打起仗来,还能够相互照应。这时候,周瑜的部将黄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火来攻打连在一起的大船。周瑜设计让黄盖诈降曹操。两人还使用了"苦肉计",让曹操打消疑虑,他对于黄盖畏惧自己才投降,毫不怀疑。黄盖让士兵在大船上装满了枯草,还浇上油,上面盖了布,并插满了彩旗,还拴了几只小船在大船的尾部。黄盖在刮东风的夜里,率这支船队假意来归顺。曹操听说东吴大将黄盖来投降,就与自己的亲兵到船头看。可是万没想到,在离自己只有二里地时,这些来投降的大船同时起火了,火借风势越烧越猛。东吴的战船就如同一条条火龙冲进了曹操的水寨。而曹操的战船又连在一起,不久全烧了起来。大火波及岸上的营寨,很多士兵来不及逃跑,便被火烧死了,还有一些不会游泳的士兵掉到江里淹死了。周瑜趁机带兵渡江向曹操发动了进攻,曹操的士兵全吓跑了。

战场形势复杂多变,对敌作战时,使用计谋,是每个优秀指挥员的本领。而双方指挥员都是有经验的老手,单用一计,往往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一计套一计,计计连环,作用就会大得多。宋代将领毕再遇就曾经运用连环计,打过很漂亮的仗。他分析金人强悍,骑兵尤其勇猛,如果对面交战往往造成己方重大伤亡。所以他用兵主张抓住敌人的重大弱点,设法钳制敌人,寻找良好的战机。一次又与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队不得与敌正面交锋,可采取游击流动战术。敌人前进,他就令队伍后撤,等敌人刚刚安顿下来,他又下令出击,等金兵全力反击时,他又率队伍跑得无影无踪。就这样,退退进进,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惫不堪。金兵想打又打不着,想摆脱又摆不脱。到夜晚,金兵人困马乏,正准备回营休息。毕再遇准备了许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阵地上。然后,又突然袭击金军。金军无奈,只得尽力反击。毕再遇的部队与金军没战几时,又全部败退。金军气愤至极,乘胜追击。谁知,金军的战马一天来东跑西追,又饿又渴,闻到地上有香喷喷的味道,用嘴一探,知道是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战马一口口只顾抢着吃豆子,任你用鞭抽打,也不肯前进一步。金军赶不动战马,在黑夜中,一时没了主意,显得十分混乱。毕再遇这时调集全部队伍,从四面包围过来,杀得金军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尝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复前搏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历代名将用兵方略·宋》)。皆连环之计也。按语举庞统和毕再遇两个战例,说明连环计是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于使敌"自累",要从更高层次上去理解这"使敌自累"几个字。两个以上的计策连用称连环计,而有时并不见得看重用计的数量,而要重视用计的质量。"使敌自累"之法,可以看作战略上让敌人背上包袱,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让敌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为我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连环计"在谋略思想上的反映。古人还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必有数计以襄(辅助)之也。故善用兵者,行计务实施。运巧必防损,立谋虑中变。"意思是说,用计重在有效果,一计不成,又出多计助之,行计应重实施,运作巧妙必定能防止损失,设谋要考虑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