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31007500000017

第17章 调虎离山

原文

待①昊段困②之,用人以诱③之,往蹇来反。

注释

①待:等待。

②困:围困。

③诱:引诱。

释义

当天时对敌方不利于,我军再去围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迷惑它,让它失去它的绝对优势,结果让敌人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

典故

公元199年,孙策想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针对军阀刘勋十分贪财的缺点,孙策投其所好,送上厚礼,并在信中对其大加吹捧,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援。刘勋昏了头,忘乎所以,觉得孙策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己的力量,所以放松了对孙策的戒备。孙策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虚无,心中大喜,立刻率领人马,水陆并进,不费吹灰之力便控制了卢江。刘勋这才知道上当了,因为无处可去,只得投降了孙策。

东汉末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赚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宣称行军受阻,向朝廷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兵语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战略考·东汉》)。《孙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顾条件地去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该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一定可以击败敌人。前面讲的虞诩智赚羌人的故事就是个例证。他故意说等待援兵,松懈了敌人的斗志,分散了他们的兵力;他日夜兼程行军,充分利用了时间;他还增加灶的数量,让敌人误以为援军已到,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己方的主动性,牵住了敌方的牛鼻子,以己方的意图灵活调动了敌力,终于取得了平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