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现十日谈
30982000000052

第52章 第四十七个故事 孩子有书读

大庆中油一站有一万多职工,机关干部也不少,怎么样丰富这些职工的文艺生活,宣传队就组织周末舞会。

每次舞会这些干部职工来参加的就有几十人,一跳就是五六个小时,跳到深夜点把钟。

这些跳舞的是尽兴地跳,宣传队的队员就使劲地吹,拼命地敲。

舞会结束,奖励宣传队队员的是到食堂里,喝一碗玉米糊糊,加一个白面馒头。

这个广天,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白面馒头自己舍不得吃,带回家给女儿花花。

花花不肯吃,要让给妈妈吃!

说到这里执行司令顾飞翔就说道:“第四十六故事,蒋超同志还有什么补充吗?”

蒋超说道:“没有了。”

飞翔继续说道:“那就转入第四十七个小故事,题目是‘孩子有书读’,请张大鹏同志来主讲。”

张大鹏说道:“好的,我来主讲。”

飞翔继续说道:“上午已经讲了六个小题目的故事,还有四个小题目下午继续讲。现在已经上午十一点多了,散会,到食堂里吃饭,下午二时继续讲故事。”

大家到食堂里吃好中饭,休息到下午二时继续到会议室讲故事。

大家坐下来后,主讲人张大鹏就开了口,说道:“‘孩子有书读’这个小题目的故事,我来说上几句。一个家庭的孩子有没有书读,虽然是一件小事,可对整个社会、国家来说而是大事。”

赵大钧说道:“不对,老百姓的事情无小事,一个家庭孩子读书的事情,对家庭和国家来说都是大事。因为国家是由每一个老百姓的家庭组成的------”

大鹏立即做了自我纠正,说道:“一个家庭的孩子有没有书读,应该讲也是大事。解放前不要说农村,就是在我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般老百姓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学读得起书的不多,否则解放初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文盲。”

顾飞翔说道:“是的,解放前我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孩子能够读个书,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家庭的孩子,能够有饭吃,有衣服穿就算不错了。一个人从小不读点书,没有文化,长大了就只好学个生意,出卖苦力,成不了大事。”

张大鹏继续说道:“对孩子有没有书读,历来看得非常重要,也就是把读书两字的位置放在非常高的地位。有一句古话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古人对读书两字的历史总结。当然这实际上这是对我国千百年来实行科考制度而言,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者说才子佳人,想要踏上仕途,出人头地,唯一途径只有读书两字。寒窗十年苦读,一旦功名考取,就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步步高升,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对贫穷百姓是可望而不可即,小小孩子没有办法,就到地主家放牛,当长工。虽然学校里面书声琅琅,也只有在门外偷偷地听听而已。”

郑高兴也说道:“大家说的在理上,一个人从小就应该读点书,对个人、家庭、国家都是大事。我们这些人解放前好不容易读了点书,到了部队成为个宝。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过去,问题是我们的儿子、女儿,有没有书读。”

郭金秀也开了口,说道:“我同高兴结婚后,接连生了三个孩子,我十分担心孩子们的读书问题,怎么样解决,千万不要像我小时候读点书那样的艰难。后来的实际情况,由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城市和农村办了许多小学和中学,学费和书费比较低,一般老百姓付得起,所以能够读了小学读中学。后来进入特殊年代,大学没有上得成。改革开放后孩子们,一面工作一面上着电视大学等等,总算圆了大学梦。”

大家都说,事情确实是这个样子,第二代读书就没有象我们这些人,年轻时读点书那样吃力,真是比登天还难!

郑高兴又说道:“这要感谢党和政府,把老百姓孩子读书的事情,放上了议事日程。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学校老师,为教育下一代做出的贡献。我们大钧的爱人春华,舜尧的爱人秋实,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教育事业,象蜡烛那样,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顾飞翔就说道:“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应该讲成绩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西北等边远山区,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基本都办起了小学或者中学。最近几年还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青少年的上学读书有了一定的保障。这对全民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蒋超同志就说道:“我们这些同志大半辈子是做了教育工作,在部队还是到了地方,都是上课站讲台、吃粉笔灰。对教师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做了些我们应该做的贡献。同时我的体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强大,要有科学技术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提高决定于全民族的文化水准的提高。这个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事情。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说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现在我们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加上每年几千万在读的中小学生,一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几百万,有数以万计的研究生、博士,出国留学学成回国的留学生,真是人才济济。要不是中国很快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高兴接着说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已经指日可待!”

邵春华、蒋秋实、倪晨霞三位老夫人就说了她们的故事,年轻时都是小学、技校老师,教的是数学、语文。做过初小、高小、技校班级的班主任。

看着这自己的几百、几千学生,从七八岁的孩童,渐渐长大,直到毕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

这些学生一个个从不怎么懂事、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小姑娘,长成已经成熟、活泼可爱的小伙子、大姑娘,自己的心里真说不出有多么的高兴!

他们后来许多是上了中学进大学,走进社会,工作、结婚、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学生们不少人经常,逢年过节,打电话、发短信,寄贺卡,甚至到学校,来家里看望老师。

园丁的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